CN215134116U -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34116U CN215134116U CN202023240986.XU CN202023240986U CN215134116U CN 215134116 U CN215134116 U CN 215134116U CN 202023240986 U CN202023240986 U CN 202023240986U CN 215134116 U CN215134116 U CN 2151341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ction
- nasal cavity
- suction hose
- oral
- tub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3928 Nasal Cavity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10000000214 Mouth Anatomy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0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10000003800 Pharynx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1154 acut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10000000614 Ribs Anatomy 0.000 claims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13 imbibi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3802 Sput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2627 tracheal intub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10000001331 Nos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6010011409 Cross infe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324 bea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699 waste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400 Mucous Membra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80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11 mod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479 physiological effects, processes and function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属于医用口鼻腔吸引器械技术领域,包括吸引软管、握持管、操作管和连接管,吸引软管用于由口鼻腔插入人体,其近端设有吸引口,吸引软管远端连通握持管近端,操作管一端垂直连通于吸引软管侧壁,操作管另一端设有控制口,握持管远端连通连接管近端,连接管远端连通负压吸引装置;吸引软管近端最远能够插入至咽部,当封闭控制口时,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通过口鼻腔吸引器将吸引口附近分泌物吸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适用于非气管插管,减少安全隐患,便于控制插入的深度和吸液方向,使用方便,节省耗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口鼻腔吸引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背景技术
临床中,对患儿进行吸痰的操作主要包括气管插管和非气管插管两种。在气管插管操作中通常使用适用于该操作的吸痰管,该吸痰管包括一细长的软管,该软管长度为30-50cm,吸痰管通过该软管与患者体内接触。在非气管插管操作中,目前尚无专用于该操作的吸痰管,医务人员通常采用适用于气管插管操作的吸痰管完成操作,该吸痰管对于非气管插管操作存在诸多弊端,例如,由于软管长度较长,操作时,医务人员需一手持吸痰管的负压控制部位,另一手戴手套缠绕软管多余的部位,操作过程较为繁琐,增加了人力物力,同时,软管弯曲、缠绕的部分容易污染,存在安全隐患;且软管较长,不宜控制插入的深度和吸液方向;另外,由于软管多余管线较长,造成材料不必要的浪费,因此,有必要对目前非气管插管使用的吸痰管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而提出,其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非气管插管,减少安全隐患,便于控制插入的深度和吸液方向,使用方便,节省耗材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包括吸引软管、握持管、操作管和连接管,所述吸引软管用于由口鼻腔插入人体,其近端设有吸引口,所述吸引软管远端连通所述握持管近端,所述操作管一端垂直连通于所述吸引软管侧壁,所述操作管另一端设有控制口,所述握持管远端连通所述连接管近端,所述连接管远端连通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软管近端最深能够插入至咽部,当封闭所述控制口时,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将所述吸引口附近分泌物吸出。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外径不低于0.5cm且不高于1.5cm。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的曲线弧度与人体口鼻腔生理曲线相适应,所述吸引口端面与所述吸引软管端部横截面夹角为锐角,所述吸引口为椭圆形结构。
进一步,所述操作管内设有单向阀。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外壁采用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外螺纹。
进一步,所述连接管外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数道相同的圆台形凸棱,所述圆台形凸棱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内径和外径均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所述握持管内径与连接管内径等于所述吸引软管远端内径,所述握持管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外径。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采用硅胶材料制造,所述握持管与控制管一体制造且采用硅胶或医用硬质塑料制造,所述连接管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造。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刻度线。
由于采用了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吸引软管最深能够插入至咽部,其长度短于目前使用的气管插管吸痰管的软管,降低了由于管线弯曲缠绕、暴露过多而引起的污染风险,且减少了材料的浪费;且吸引软管外径不小于目前使用的气管插管吸痰管的软管外径,使吸引软管在操作过程中易于控制其插入深度和吸液方向。操作管可避免引流时流出的分泌物直接污染手指;通过手指控制吸引口开闭可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状态,使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单手操作,使用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口鼻腔吸引器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口鼻腔吸引器的局部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口鼻腔吸引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引软管;11、吸引口;12、刻度线;2、握持管;3、操作管;31、控制口;33、单向阀;4、连接管;41、外螺纹;42、凸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如图1所示,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包括吸引软管1、握持管2、操作管3和连接管4,所述吸引软管1外径不低于0.5cm且不高于1.5cm,所述吸引软管1用于由口鼻腔插入人体,其近端设有吸引口11,所述吸引软管1远端连通所述握持管2近端,所述操作管3一端垂直连通于所述吸引软管1侧壁,所述操作管3另一端设有控制口31,所述握持管2远端连通所述连接管4近端,所述连接管4远端连通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软管1近端最深能够插入至咽部,当封闭所述控制口31时,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将所述吸引口11附近分泌物吸出。
本设计中,吸引软管1最深能够插入至咽部,其长度短于目前使用的气管插管吸痰管的软管,降低了由于管线弯曲缠绕、暴露过多而引起的污染风险,且减少了耗材;具体的,吸引软管1外径不低于0.5cm且不高于1.5cm,其外径不小于目前使用的气管插管吸痰管的软管外径且适于插入咽部,其长度也短于该软管,使吸引软管1在操作过程中易于控制其插入深度和吸液方向。操作管3可避免引流时流出的分泌物直接污染手指,避免交叉感染;通过手指控制吸引口11开闭可控制本实用新型的吸引状态,使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单手操作,使用方便快捷。连接管4可连接于市面上可采购的负压吸引装置,具有通用性。
进一步,所述吸引软管1的曲线弧度与人体口鼻腔生理曲线相适应,所述吸引口11端面与所述吸引软管1端部横截面夹角为锐角,所述吸引口11为边缘光滑的椭圆形结构,使吸引软管1近端插入人体时,所述吸引口11朝向液体流动方向,有利于将分泌物吸入吸引软管1。
使用本口鼻腔吸引器时,将连接管4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管线;将吸引软管吸引口11端从患者口部或鼻部插入至实际需要的深度,吸引软管1最深吸引口11可插至咽部,便于控制其方向和位置;再单手持本实用新型,手指未封堵吸引口11时,气流由控制口31通过操作管3、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口11无负压,手指封堵吸引口11时,本实用新型内部可形成负压通道,气流和分泌物通过吸引软管、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实现分泌物的吸取;在患者窒息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只需将连接管4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进行吸引,操作快捷高效。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本实用新型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供患者本人在治疗周期内重复使用,能有效减少耗材,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实施例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与实施例一的差别在于,如图2所示,所述操作管3内设有单向阀33,封闭控制口31时,可确保吸引口11附近分泌物只能经由吸引软管1、握持管2和连接管4吸入负压吸引装置,分泌物无法沿操作管3流出、污染医务人员手指,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方便性、安全性,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本口鼻腔吸引器时,将连接管4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管线;将吸引软管吸引口11端从患者口部或鼻部插入至实际需要的深度,吸引软管1最深吸引口11可插至咽部,便于控制其方向和位置;再单手持本实用新型,手指未封堵吸引口11时,气流由控制口31通过操作管3、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口11无负压,手指封堵吸引口11时,本实用新型内部可形成负压通道,气流和分泌物通过吸引软管、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实现分泌物的吸取;在患者窒息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只需将连接管4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进行吸引,操作快捷高效。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本实用新型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供患者本人在治疗周期内重复使用,能有效减少耗材,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实施例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如图2、图3所示,所述连接管4外壁采用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结构,可避免连接管4与负压吸引装置连接处发生漏气,所述连接管4外壁设有外螺纹41,便于将连接管4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的标准连接管线,该连接方式稳定性强,且方便连接管4与标准连接管线的安装与拆卸。
使用本口鼻腔吸引器时,将连接管4通过其外螺纹41连接于负压吸引装置管线;将吸引软管吸引口11端从患者口部或鼻部插入至实际需要的深度,吸引软管1最深吸引口11可插至咽部,便于控制其方向和位置;再单手持本实用新型,手指未封堵吸引口11时,气流由控制口31通过操作管3、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口11无负压,手指封堵吸引口11时,本实用新型内部可形成负压通道,气流和分泌物通过吸引软管、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实现分泌物的吸取;在患者窒息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只需将连接管4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进行吸引,操作快捷高效。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本实用新型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供患者本人在治疗周期内重复使用,能有效减少耗材,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实施例四: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与实施例三的差别在于,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管4外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数道相同的圆台形凸棱42,所述圆台形凸棱42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便于将连接管4紧配合于负压吸引装置的标准连接管线,该连接方式连接牢固,可靠性强。
使用本口鼻腔吸引器时,将连接管4通过其圆台形凸棱42紧配合于负压吸引装置管线;将吸引软管吸引口11端从患者口部或鼻部插入至实际需要的深度,吸引软管1最深吸引口11可插至咽部,便于控制其方向和位置;再单手持本实用新型,手指未封堵吸引口11时,气流由控制口31通过操作管3、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吸引口11无负压,手指封堵吸引口11时,本实用新型内部可形成负压通道,气流和分泌物通过吸引软管、握持管2、连接管4进入负压吸引装置,实现分泌物的吸取;在患者窒息抢救等紧急情况下,只需将连接管4连接负压吸引装置,即可使用本实用新型对患者进行吸引,操作快捷高效。使用结束后,用清水冲洗本实用新型即可,本实用新型可供患者本人在治疗周期内重复使用,能有效减少耗材,减少患者费用支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吸引软管1内径和外径均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有利于吸引软管1顺利插入口鼻腔,增大吸引软管1近端的吸引力度;所述握持管2内径与连接管4内径等于所述吸引软管1远端内径,可保证负压状态稳定;所述握持管2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4外径,便于医务人员握紧握持部,使本实用新型更易于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引软管1采用硅胶材料制造,可保证吸引软管1既不容易弯曲折叠,又不易损伤口鼻腔或创面黏膜;所述握持管2与控制管一体制造且采用硅胶或医用硬质塑料制造;所述连接管4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造。具体的,所述握持管2与控制管采用硅胶制造时,如图2、图3所示,所述握持管2、控制管与吸引软管1可一体制成,所述握持管2远端内壁可密闭粘接于所述连接管4近端外壁;所述握持管2与控制管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造时,如图1所示,所述握持管2、控制管与连接管4可一体制成,所述吸引软管1远端内壁可密闭粘接于所述握持管2近端外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引软管1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刻度线12,便于医务人员通过准确读取刻度值来判断吸引口11的位置,更有效的操作本实用新型,提升治疗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包括吸引软管、握持管、操作管和连接管,所述吸引软管用于由口鼻腔插入人体,其近端设有吸引口,所述吸引软管远端连通所述握持管近端,所述操作管一端垂直连通于所述吸引软管侧壁,所述操作管另一端设有控制口,所述握持管远端连通所述连接管近端,所述连接管远端连通负压吸引装置;所述吸引软管近端最深能够插入至咽部,当封闭所述控制口时,负压吸引装置能够通过所述口鼻腔吸引器将所述吸引口附近分泌物吸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软管外径不低于0.5cm且不高于1.5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软管的曲线弧度与人体口鼻腔生理曲线相适应,所述吸引口端面与所述吸引软管端部横截面夹角为锐角,所述吸引口为椭圆形结构。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管内设有单向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外壁采用由近端向远端直径逐渐减小的圆台形结构,所述连接管外壁设有外螺纹。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外壁沿其轴线方向设有数道相同的圆台形凸棱,所述圆台形凸棱直径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减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软管内径和外径均由近端向远端逐渐增大,所述握持管内径与连接管内径等于所述吸引软管远端内径,所述握持管外径大于所述连接管外径。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软管采用硅胶材料制造,所述握持管与控制管一体制造且采用硅胶或医用硬质塑料制造,所述连接管采用医用硬质塑料制造。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引软管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刻度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0986.XU CN215134116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240986.XU CN215134116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34116U true CN215134116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398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240986.XU Active CN215134116U (zh) | 2020-12-29 | 2020-12-29 |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34116U (zh) |
-
2020
- 2020-12-29 CN CN202023240986.XU patent/CN2151341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5598378U (zh) | 一种口径可变的气管插管 | |
CN215134116U (zh) | 一种便于操作的口鼻腔吸引器 | |
CN202961429U (zh) | 双囊气管插管 | |
CN212214341U (zh) | 一次性使用无菌硅胶气管插管 | |
CN210813252U (zh) | 一种改良的口咽通气管 | |
CN204972604U (zh) | 一种气管插管导管 | |
CN203447602U (zh) | 一种气管插管 | |
CN211244804U (zh) | 一种一次性使用吸痰管 | |
CN208770487U (zh) | 一种医疗用鼻胆管和负压引流器的连接头 | |
CN208389131U (zh) | 一种多功能口咽通气道 | |
CN216571106U (zh) | 一种新型气管套管堵管装置 | |
CN209827693U (zh) | 一种防咬管吸痰管 | |
CN214318717U (zh) | 改良密闭吸痰管 | |
CN211561282U (zh) | 一种吸痰装置 | |
CN215608029U (zh) | 一种降低口腔粘膜损伤的吸痰管 | |
CN213852743U (zh) | 一种封闭吸痰吸引器连接管末端的塑料塞 | |
CN209848072U (zh) | 一种气管切开堵管帽 | |
CN213251780U (zh) | 一种密闭式吸痰管 | |
CN213129625U (zh) | 一种套管式y型支气管封堵装置 | |
CN208770615U (zh) | 一次性隔空套管式气管切开插管 | |
CN213374532U (zh) | 一种改良的气管插管 | |
CN212522540U (zh) | 一种负压吸痰用吸痰管 | |
CN211724300U (zh) | 一种成人细型可换管加强气管导管 | |
CN209378282U (zh) | 一种双通路吸引管 | |
CN213642451U (zh) | 一种带有帽盖结构的可持续吸引吸痰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