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7689U -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27689U CN215127689U CN202120355140.6U CN202120355140U CN215127689U CN 215127689 U CN215127689 U CN 215127689U CN 202120355140 U CN202120355140 U CN 202120355140U CN 215127689 U CN215127689 U CN 21512768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le
- shell
- state
- rotating shaft
- handle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及厨具,其中提手结构包括外壳和转动连接于外壳的提手部;外壳设有内腔,提手部包括转轴;转轴包括定位部与复位部,内腔内设有复位弹性件;复位弹性件与转轴配合,使提手部从复位部与复位弹性件抵接的第一状态转动至定位部与复位弹性件抵接的第二状态;通过该提手结构能使提手部在受外力状态下实现随意转动,方便提携,也不会容易被重物压坏;在非受外力状态下复位保持在合适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领域,特别是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背景技术
通常提手都是转动连接于部件上,便于用户从不同角度提起部件。但是,当提手压至与部件的平面平齐的时候,此时并不利于用户抓取提手以提起部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一种提手结构,包括外壳和提手部,所述提手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提手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定位部与复位部,所述内腔内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与所述转轴配合,使所述提手部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其中,当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复位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当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二状态,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道;所述提手部还包括提手主体,所述提手主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一一对应地插设于所述通道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内腔和所述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复位部为围绕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定位部为平行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平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的两侧均设有弯折部;所述弹性压片与所述转轴抵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内腔的腔壁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一种盖子,包括盖体和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所述的提手结构,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所述盖体的表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一种厨具,包括主体和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所述的盖子,所述主体设有开口,所述盖子盖合在所述开口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提耳,所述提耳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所述提耳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握持部的朝向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块,所述握持部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匹配的定位凹槽。
上述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当提手部不受外力时,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二状态,此时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当提手部受到外力作用,例如提手部被手提起或提手部受上方重物压住,提手部绕转轴转动,复位弹性件与定位部脱离,复位弹性件与复位部抵接,此时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一状态;当提手部不再受外力作用时,所述复位弹性件与所述转轴配合,使提手部绕转轴转动,此时提手部由第一状态复位至第二状态。通过该提手结构能使提手部在受外力状态下实现随意转动,方便提携,也不会容易被重物压坏;在非受外力状态下复位保持在合适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提手结构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提手结构的结构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盖子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厨具的结构图;
图5是图4中的提耳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提手结构10。提手结构10包括外壳100和提手部200,提手部200转动连接于外壳100;外壳100设有内腔131,提手部200包括转轴220;转轴220包括定位部221与复位部222,内腔131内设有复位弹性件300;复位弹性件300用于与转轴220配合,使提手部200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其中,当提手部200处于第一状态,复位部222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当提手部200处于第二状态,定位部221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
在该实施例中,当提手部200不受外力时,在复位弹性件300的作用下,提手部2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定位部221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当提手部200受到外力作用,例如提手部200被手提起或提手部200受上方重物压住,提手部200绕转轴220转动,复位弹性件300与定位部221脱离,复位弹性件300与复位部222抵接,此时提手部200处于第一状态;当提手部200不再受外力作用时,复位弹性件300与转轴220配合,使提手部200绕转轴220转动,此时提手部200由第一状态复位至第二状态。通过该提手结构10能使提手部200在受外力状态下实现随意转动,方便提携,也不会容易被重物压坏;在非受外力状态下复位保持在合适角度。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外壳100的两侧均设有与内腔131连通的通道132;提手部200还包括提手主体210,提手主体210的两端均设有转轴220,转轴220一一对应地插设于通道132中。具体地,提手主体210位于外壳100的外侧。
在该实施例中,提手主体210两侧的转轴220插设到通道132中,使提手部200与壳体之间的转动连接更平衡和稳当。转轴220插设在通道132中并伸入到内腔131中;其中一个转轴220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另一个转轴220无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两个复位弹性件300,每个复位弹性件300分别与一个转轴220抵接。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外壳100包括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扣合连接,形成内腔131和通道132。
在该实施例中,先将复位弹性件300、提手部200与第一壳体110配置好,再将第一壳体110和第二壳体120扣合连接,则使复位弹性件300位于内腔131中,提手部200的转轴220位于通道132中,使得安装更方便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复位部222为围绕转轴220的中心轴的弧面。
另外,定位部221为平行于转轴220的中心轴的平面。
进一步,复位弹性件300包括弹性压片310,弹性压片310的两侧均设有弯折部320;弹性压片310与转轴220抵接,弯折部320与内腔131的腔壁抵接。弹性压片310为一长形直片,弹性压片310由金属制成。
在该实施例中,弯折部320顶住内腔131的上腔壁,使得弹性压片310具有在上下方向的弹性。当提手部200处于第一状态,弹性压片310与弧面形状的复位部222抵接,复位部222使弹性压片310处于形变状态,弹性压片310往上弯曲形变,弹性压片310具有将转轴220从复位部222往定位部221转动的趋势;当提手部200不再受外力作用,弹性压片310使转轴220转动直至弹性压片310与定位部221抵接。当提手部200处于第二状态,弹性压片310与定位部221抵接,并且弹性压片310的抵接面与平面的定位部221平行,弹性压片310处于自然状态,即弹性压片310自然拉伸、无形变。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盖子12。盖子12包括盖体11和如上的提手结构10,提手结构10设置在盖体11的表面上。
在该实施例中,当提手部200不受外力时,在复位弹性件300的作用下,提手部200处于第二状态,此时定位部221与复位弹性件300抵接。需要说明的是,提手部200处于第二状态时,提手部200与盖体11的表面间的角度为45度。这样便于用户的手指穿过提手部200,以抓住提手部200来提起盖子12。
当提手部200受到外力作用,例如用户用手提起提手部200以提起盖子12或提手部200受上方重物压住,提手部200绕转轴220转动,复位弹性件300与定位部221脱离,复位弹性件300与复位部222抵接,此时提手部200处于第一状态。
当提手部200不再受外力作用时,复位弹性件300与转轴220配合,使提手部200绕转轴220转动,此时提手部200由第一状态复位至第二状态。
通过该提手结构10能使提手部200在受外力状态下实现随意转动,方便提携,也不会容易被重物压坏;在非受外力状态下复位保持在合适角度便于用户抓取。
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厨具。厨具包括主体20和如上的盖子12,主体20设有开口,盖子12盖合在开口上。
在该实施例中,该厨具具有如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盖子12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详述。
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主体20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提耳30,提耳30设置于主体20的外表面。通过设置提耳30,便于用户利用双手抓取提耳30来移动主体20或整个厨具。
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提耳30包括连接部32和握持部31;连接部32的一端与主体20的外表面连接,连接部32的另一端与握持部31连接;握持部31的朝向主体20的底部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块34,握持部31的另一侧设有与定位凸块34匹配的定位凹槽33。
在该实施例中,将多个厨具的主体20相互叠放时,能通过将提耳30相互对准和对齐,上一个主体20的定位凸块34嵌入至下一个主体20的定位凹槽33,有利于多个厨具的主体20相互叠放。
以上所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只要其以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提手部,所述提手部转动连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外壳设有内腔,所述提手部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包括定位部与复位部,所述内腔内设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用于与所述转轴配合,使所述提手部从第一状态转动至第二状态;其中,当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一状态,所述复位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当所述提手部处于第二状态,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复位弹性件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两侧均设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通道;所述提手部还包括提手主体,所述提手主体的两端均设有所述转轴,所述转轴一一对应地插设于所述通道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扣合连接,形成所述内腔和所述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部为围绕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为平行于所述转轴的中心轴的平面。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提手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弹性件包括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的两侧均设有弯折部;所述弹性压片与所述转轴抵接,所述弯折部与所述内腔的腔壁抵接。
7.一种盖子,其特征在于,包括盖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提手结构,所述提手结构设置在所述盖体的表面上。
8.一种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和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盖子,所述主体设有开口,所述盖子盖合在所述开口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的相对两侧均设有提耳,所述提耳设置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提耳包括连接部和握持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主体的外表面连接,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与所述握持部连接;所述握持部的朝向所述主体的底部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块,所述握持部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块匹配的定位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5140.6U CN215127689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355140.6U CN215127689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27689U true CN215127689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109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355140.6U Active CN215127689U (zh) | 2021-02-08 | 2021-02-08 |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27689U (zh) |
-
2021
- 2021-02-08 CN CN202120355140.6U patent/CN21512768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2121408B (zh) | 用于游戏控制器的桨附件 | |
US20230070803A1 (en) | Electric pressure cooker | |
US20090020531A1 (en) | Cooking Appliance Lid | |
EP1615096B2 (en) | Computer input device | |
CN215127689U (zh) | 一种提手结构、盖子和厨具 | |
JP2016175384A5 (zh) | ||
CN20895769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4284565U (zh) | 一种空气炸锅的防倾倒结构 | |
CN212978415U (zh) | 耦接组件和个人护理器具 | |
CN110623533A (zh) | 烹饪器具 | |
CN208243466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5820651U (zh) | 一种抽屉把手结构及空气炸锅 | |
CN206651738U (zh) | 盖体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 |
CN203828672U (zh) | 电压力锅的锅盖组件及电压力锅 | |
CN210961805U (zh) | 省力装置及清洁工具 | |
CN218419382U (zh) | 一种折叠煲 | |
CN208524605U (zh) | 烹饪器具 | |
CN217390457U (zh) | 锅盖组件和烹饪器具 | |
CN109057533B (zh) | 一种拉手和家用电器 | |
CN222091503U (zh) | 一种手柄及容器 | |
CN215600271U (zh) | 一种智能家居用覆膜的按键开关面板 | |
JP2016175386A5 (zh) | ||
CN213909927U (zh) | 可折叠的锅具手柄 | |
CN112971536A (zh) | 锅胆提盖和锅具 | |
CN208941739U (zh) | 烹饪器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