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0684U -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0684U
CN215120684U CN202121243688.8U CN202121243688U CN215120684U CN 215120684 U CN215120684 U CN 215120684U CN 202121243688 U CN202121243688 U CN 202121243688U CN 215120684 U CN215120684 U CN 2151206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part
sensing system
solar
unit
sola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4368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操莉
马明雷
包亚敏
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Operation Group Co ltd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Smart Cit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Opera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 ltd,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Opera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4368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06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06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06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及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属于自供电技术领域。因为包括基台;箱体,与基台固定连接;驱动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支撑单元,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驱动单元,并且与驱动单元相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单元上,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根据电信号,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支撑单元及太阳能板进行转动。所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使得太阳能板能够朝着不同角度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了太阳能板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的利用率,能更好的适应各种设施现场的安装与供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供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生产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世界能源消费量大幅度增长。据预测,从目前到2020年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137.49亿吨,并且在过去的40-50年里,能源的消耗很大部分来自矿物燃料。
很多次的能源危机使人们意识到,矿物燃料是有限的,人们不得不把关注的重点转移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上来,尤其是太阳能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在全球能源中占有比例将从目前的1%激增到50%。太阳能可通过光热转换成电能、化学能及热能。但是太阳能转换装置大多都不能旋转,只能固定地朝单一的方向接收太阳光照,不能调节太阳能板的角度,从而降低了太阳能板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的利用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基台;箱体,与基台固定连接;驱动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支撑单元,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驱动单元,并且与驱动单元相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单元上,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根据电信号,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支撑单元及太阳能板进行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驱动单元包括:驱动器,具有一个空腔;驱动圆盘,设置在驱动器的空腔内;主动啮齿,设置在驱动圆盘上;支撑单元包括:支撑杆,一端与太阳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主动啮齿相匹配的伺服啮齿,伺服啮齿与主动啮齿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单元包括:接收器,与光照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光照传感器发送的电信号;以及控制器,与接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圆盘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控制器为控制芯片。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固定单元,包括多根固定杆与连接件,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在太阳能板上,另一端设置在连接件上,多根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的不同部位,连接件设置在支撑单元上。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多根固定杆分别设置在太阳能板的上部、中部及下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加固单元,包括多个固定块;多个垂直杆,与多个固定块一一对应;多个加固件,与多个垂直杆一一对应;第一护栏,设置在多个垂直杆的顶端;以及第二护栏,设置在多个垂直杆的底端,第一护栏与第二护栏用于固定多个垂直杆。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护栏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两个第一调节件,第一固定部套装在多个垂直杆的顶端,第二固定部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调节件与第一固定部相连接,两个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第二护栏包括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及两个第二调节件,第三固定部套装在多个垂直杆的底端,第四固定部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调节件与第三固定部相连接,两个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第三固定部与第四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螺栓及多个第二通孔,第一通孔设置在第二固定部上,多个第二通孔沿第二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部上,多个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相匹配,第一螺栓穿设在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中,从而将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一起。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三通孔、第二螺栓及多个第四通孔,第三通孔设置在第四固定部上,多个第四通孔沿第四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三固定部上,多个第四通孔与第三通孔相匹配,第二螺栓穿设在第三通孔与第四通孔中,从而将第四固定部的一端与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一起。
实用新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因为包括基台;箱体,与基台固定连接;驱动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支撑单元,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驱动单元,并且与驱动单元相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单元上,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根据电信号,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支撑单元及太阳能板进行转动。所以,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使得太阳能板能够朝着不同角度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了太阳能板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的利用率,能更好的适应各种设施现场的安装与供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的左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护栏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护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联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作具体阐述。
<实施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的左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箱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1、2、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100包括基台10、加固单元20、箱体30、驱动单元40、支撑单元50、太阳能板60、固定单元70及控制单元80。
基台10呈长方体,放置在地面上。
加固单元20设置在基台10上,包括多个固定块21、多个垂直杆22、多个加固件23、第一护栏24及第二护栏25。
多个固定块21的数量为四个,呈长方体,分别焊接在基台10上表面的四角处。
多个垂直杆22的数量为四个,与固定块21一一对应,垂直地设置在固定块21的上方。
多个加固件23的数量为四个,与垂直杆22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在固定块21与垂直杆22之间。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一护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3-4所示,第一护栏24套装在四个垂直杆22的顶端,第一护栏24包括第一固定部241、第二固定部242及两个第一调节件243。
第一固定部241套装在四个垂直杆22的顶端,第一固定部241由多块第一固定板一体成型。第二固定部242为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一调节件243与第一固定部241相连接。两个第一调节件243用于调节第一固定部241与第二固定部242之间的距离。第一调节件243包括第一通孔2431、第一螺栓2432及多个第二通孔2433。第一通孔2431设置在第二固定板上。多个第二通孔2433沿第二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一固定部241上,多个第二通孔2433与第一通孔2431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通孔2433的数量为四个。第一螺栓2432穿设在第一通孔2431与第二通孔2433中,用于将第二固定板的一端与第一固定部241的一端固定在一起。两个第一调节件243的结构相同,另一第一调节件243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护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第二护栏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如图5-6所示,第二护栏25包括第三固定部251、第四固定部252及两个第二调节件253。
第三固定部251套装在四个垂直杆22的底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251由多块第三固定板一体成型。第四固定部252为第四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的两端通过两个第二调节件253与第三固定部251相连接。两个第二调节件253用于调节第三固定部251与第四固定部252之间的距离。第二调节件253包括第三通孔2531、第二螺栓2532及多个第四通孔2533。第三通孔2531设置在第四固定板上。多个第四通孔2533沿第四固定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第三固定部251上,多个第四通孔2533与第三通孔2531相匹配。在本实施例中,第四通孔2533的数量为四个。第二螺栓2532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2531与所述第四通孔2533中,从而将所述第四固定部2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251的一端固定在一起。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第二调节件253的结构相同,另一第二调节件253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箱体30固定连接在基台10上,并位于第一护栏24与第二护栏25之间,第一护栏24与第二护栏25用于固定箱体30。箱体30具有一个空腔。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支撑单元与驱动单元的联动结构示意图。
如图8所示,驱动单元40设置在空腔内,包括驱动器41、驱动圆盘42、主动啮齿43。
驱动器41设置在箱体30底部的中间处,具有一个空腔。驱动圆盘42呈圆盘状,驱动圆盘42的内圈中设置有主动啮齿43。支撑单元50贯穿箱体30的顶部并延伸至驱动单元40,并且与驱动单元40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支撑单元50为支撑杆,支撑杆的顶端与太阳能板60的底部固定连接,底端设置有与主动啮齿43相匹配的伺服啮齿51,伺服啮齿51与主动啮齿43相啮合。
太阳能板60呈长方体,设置在支撑单元50上方,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61。
在本身实施例中,光照传感器61采用光电转换模块,光电转换模块将光照强度值转化为电压值,再经调理电路将此电压值转换为0V~2V或4mA~20mA。
光照传感器61的工作原理如下:
光照传感器61采用热点效应原理,使用对弱光性有较高反应的探测部件(图中未示出),探测部件内部有绕线电镀式多接点热电堆,其表面涂有高吸收率的黑色涂层,热接点在感应面上,而冷结点则位于机体内,冷热接点产生温差电势,在线性范围内,输出信号与太阳辐照度成正比,透过滤光片(图中未示出)的可见光照射到进口光敏二极管(图中未示出),光敏二极管根据可见光照度大小转换成电信号,然后电信号会进入传感器的处理器系统,并输出需要得到的二进制信号。
如图2所示,固定单元70设置在太阳能板60与支撑单元50上,固定单元70包括连接件71与多根固定杆。
连接件71沿水平方向设置在支撑单元50上,并位于支撑单元50的中部。多根固定杆的数量为四根,包括第一固定杆72、第二固定杆73、第三固定杆74及第四固定杆(图中未示出)。第一固定杆72的一端焊接在太阳能板60背面的上部,另一端连接在连接件71的一端。第二固定杆73的一端焊接在太阳能板60背面的中部的一侧,另一端连接在连接件71的中部。第三固定杆74的一端焊接在太阳能板60背面的下部,另一端连接在连接件71的另一端。第四固定杆与第二固定杆73相对设置,一端焊接在太阳能板60背面的中部的另一侧,另一端连接在连接件71的中部。
如图7所示,控制单元80设置在箱体30内,控制单元80包括接收器81与控制器82。
接收器81与光照传感器61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光照传感器61发送的电信号,并将电信号转化为二进制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器81与光照传感器61无线连接。
控制器82与所述接收器81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圆盘42转动。在本实施例中,接收器81的输出端与控制器82的输入端电连接。控制器82接收二进制信号,并调整驱动圆盘42的角度,从而带动圆盘内圈上的主动啮齿43与伺服啮齿51紧密咬合,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太阳能板60转动,使太阳能板60更好地利用光能,并转化为更多的的电能。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82为现有技术中的控制芯片。
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100的工作过程如下:
光照传感器61采用热电效应原理,光照传感器61中的光敏二极管根据可见光照度大小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传输至接收器81中,接收器81接收电信号并转化成二进制信号,并且传输至控制器82,控制器82根据二进制信号,调整驱动圆盘42的角度,从而使驱动圆盘42内圈上的主动啮齿43与伺服啮齿51紧密咬合,带动支撑杆转动。支撑杆带动太阳能板60转动,使太阳能板60更好地利用光能,并转化为更多的的电能。
实施例的作用与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因为包括基台;箱体,与基台固定连接;驱动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支撑单元,贯穿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驱动单元,并且与驱动单元相连接;太阳能板,设置在支撑单元上,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以及控制单元,设置在箱体内,根据电信号,控制驱动单元带动支撑单元及太阳能板进行转动。所以,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使得太阳能板能够朝着不同角度进行旋转,从而提高了太阳能板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的利用率,能更好的适应各种设施现场的安装与供电,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因为驱动圆盘的内圈中设置有主动啮齿,支撑单元的底部设置有与主动啮齿相啮合的伺服啮齿,支撑单元的顶部与太阳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当控制单元调节驱动圆盘的角度后,驱动圆盘带动支撑单元及太阳能板进行转动,所以可以调整太阳能板的角度,提高了太阳能板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能的利用率,进而得到更多的电量转化。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因为设置有光照传感器,光照传感器采用热点效应原理,使用对弱光性有较高反应的探测部件,在线性范围内输出需要得到的二进制信号,然后将二进制信号传输到控制器中,进而使得太阳能板进行不同角度的旋转,提高了太阳能的利用率,成本低,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地,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因为设置有设置有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包括连接件及多根固定杆,多根固定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太阳能板的底部,另一端与连接件连接,所以增强了太阳能板在旋转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提供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通过太阳能板完成蓄电,从而为其他用电设备供电,不需要外在的电源供电。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案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台;
箱体,与所述基台固定连接;
驱动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内;
支撑单元,贯穿所述箱体的顶部并延伸至所述驱动单元,并且与所述驱动单元相连接;
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具有用于发送电信号的光照传感器;以及
控制单元,设置在所述箱体内,根据所述电信号,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带动所述支撑单元及所述太阳能板进行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驱动单元包括:
驱动器,具有一个空腔;
驱动圆盘,设置在所述驱动器的空腔内;
主动啮齿,设置在所述驱动圆盘上;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
支撑杆,一端与所述太阳能板的底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主动啮齿相匹配的伺服啮齿,所述伺服啮齿与所述主动啮齿相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包括:
接收器,与所述光照传感器通信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光照传感器发送的所述电信号;以及
控制器,与所述接收器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驱动圆盘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控制器为控制芯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固定单元,包括连接件与多根固定杆;
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支撑单元上;
所述固定杆的一端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连接件上,多根所述固定杆分别设置在所述太阳能板的不同部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加固单元,包括:
多个固定块;
多个垂直杆,与多个所述固定块一一对应;
多个加固件,与多个所述垂直杆一一对应;
第一护栏,设置在多个所述垂直杆的顶端;以及
第二护栏,设置在多个所述垂直杆的底端,所述第一护栏与所述第二护栏用于固定多个所述垂直杆。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护栏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及两个第一调节件,
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装在多个所述垂直杆的顶端,
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两端通过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件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相连接,
两个所述第一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所述第二护栏包括第三固定部、第四固定部及两个第二调节件,
所述第三固定部套装在多个所述垂直杆的底端,
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两端通过两个所述第二调节件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相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三固定部与所述第四固定部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件包括第一通孔、第一螺栓及多个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部上,
多个所述第二通孔沿所述第二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一固定部上,多个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
所述第一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中,从而将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一起。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第二调节件包括第三通孔、第二螺栓及多个第四通孔,
所述第三通孔设置在所述第四固定部上,
多个所述第四通孔沿所述第四固定部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在所述第三固定部上,多个所述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三通孔相匹配,
所述第二螺栓穿设在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中,从而将所述第四固定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固定部的一端固定在一起。
CN202121243688.8U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Active CN2151206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3688.8U CN215120684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43688.8U CN215120684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0684U true CN21512068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35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43688.8U Active CN215120684U (zh) 2021-06-04 2021-06-04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06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504202A (zh) 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阵列的自动跟踪联动机构
CN101127498A (zh) 并网型住宅全自动太阳能供电供热装置
CN201401972Y (zh) 太阳能聚光光伏发电阵列的自动跟踪联动机构
CN215120684U (zh) 一种太阳能自供电传感系统
KR101174334B1 (ko) 태양광 추적형 자체발전시스템
CN201113835Y (zh) 并网型住宅全自动太阳能供电供热装置
CN101315954A (zh) 聚光太阳能光伏电池面板
KR102081144B1 (ko) 일체형 태양광 가로등의 발전 및 전력 공급 향상 시스템
CN206193546U (zh) 一种太阳能跟踪系统
CN209400077U (zh) 一种太阳能光伏用的光照角度采集装置
Moghbelli et al. Implementation of the movable photovoltaic array to increase output power of the solar cells
KR20200102087A (ko) 태양광 추적 발전기 제어 및 모니터링 장치
CN109445471A (zh) 一种方位跟踪光伏装置及阵列
CN201113837Y (zh) 聚光太阳能发电的光线自动跟踪控制电路
CN207150509U (zh) 光伏支架
CN210225328U (zh) 一种具有追踪功能的智能太阳能发电装置
CN210297621U (zh) 太阳能板云台追光结构
CN113242004A (zh) 一种智能型光伏阵列支架
CN2483667Y (zh) 全方位跟踪日光的太阳能装置
CN111752311A (zh) 一种光伏板位置优化调节系统
CN207637005U (zh) 高效聚光的太阳跟踪控制系统
CN220544971U (zh) 一种光伏发电装置
Suguna et al. Enhancement of Solar Output with Dual Axis Solar Tracker using Arduino
CN202677203U (zh) 太阳能电池跟踪控制装置
CN114050777B (zh) 一种供能自持的串并联直接太阳能聚光制氢限位跟踪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19

Address after: Room 1002, 3447 Dongfang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0023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OPERA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Smart City Operation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No.600 Dapu Road, Huangpu District, Shanghai 200023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URBAN CONSTRUCTION CITY OPERATION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SHANGHAI MUNICIPAL MAINTENANCE & MANAGE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