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9334U -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9334U
CN215099334U CN202121355212.3U CN202121355212U CN215099334U CN 215099334 U CN215099334 U CN 215099334U CN 202121355212 U CN202121355212 U CN 202121355212U CN 215099334 U CN215099334 U CN 2150993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oaming
base body
pipeline
pum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521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炜
王军升
陈心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uanzhou Zhichuangmei Ba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uanzhou Zhichuangmei Ba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uanzhou Zhichuangmei Ba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Quanzhou Zhichuangmei Bath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93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93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发泡装置,涉及出液设备技术领域,输入口开设于基体的上端面;输出口设于基体的下端面;混合泵配置于基体内部,具有分别连通至其泵体腔内的进液孔、出液孔以及进气孔;进气孔以通入外部气体至泵体腔内,与输送至泵体腔内的功能液相混合形成气液物;第一管路连通输入口与进液孔;第二管路连通于出液孔与输出口;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配置于基体内部;发泡组包括至少配置在靠近出液孔处的一发泡单元;电池组以提供电源至混合泵。输入口和输出口相对基体以自上而下的配置方式,使得外部储液容器倒置装配在输入口时,其内部的功能液能够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以及混合泵的驱动,以高效传输至泵体腔内,从而确保高效供液。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出液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用于如洗手液等清洁用品的发泡装置,其通过自动发泡出液的方式以提供用户更佳的体验效果,实现了无需按压开关,用户将手部直接放至排出部位时,通过感应器的检测即可自动喷出泡沫,无需用手搓揉起泡,即可使用泡沫状洗涤液,不仅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还不会带给肌肤损伤。然而,现有的发泡型出液装置,管路设计较为繁琐且占用位置大。并且,外部储液容器内的功能液一般仅仅是通过之间存在的压差从而吸入至泵体内部,使得输液效率低,影响功能液的输出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发泡装置,旨在改善现有发泡装置的管路繁琐且出液效率低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发泡装置,包括:
基体;
输入口,开设于所述基体的上端面,用以与外部储液容器相连通;
输出口,设于所述基体的下端面,以对应于用户出液;
混合泵,配置于所述基体内部,具有分别连通至其泵体腔内的进液孔、出液孔以及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以通入外部气体至泵体腔内,与输送至泵体腔内的功能液相混合形成气液物;
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进液孔;
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出液孔与所述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配置于所述基体内部;
发泡组,包括至少配置在靠近所述出液孔处的一发泡单元;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以提供电源至所述混合泵。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呈一盒体状,且其上端面延伸设有一凸台,所述输入口嵌设于所述凸台中。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位于同一竖向截面位置,且所述输出口大致位于所述基体的前端下侧,所述输入口大致位于所述基体的后端上侧。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基体的前端面向下凹陷且向前延伸设有一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凸台相避让设置。
作为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主控板和感应组;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组、感应组及混合泵相电连接;所述感应组配置在所述输出口一侧,以监测置于所述输出口下方的用户手部。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电池组外置有一与其电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暴露置于所述基体的上端面位置,且经由硅胶套以可拆装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充电接口上,对应于暴露或堵塞所述充电接口的开口。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混合泵、电池组经由固定架以并排横置的方式紧配于所述基体内。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液孔、出液孔和进气孔均间隔配置在所述混合泵的前端面;所述输入口靠近所述进液孔配置,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以取得以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的新型发泡装置,输入口和输出口相对基体以自上而下的配置方式,使得外部储液容器倒置装配在输入口时,其内部的功能液能够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以及混合泵的驱动,以高效传输至泵体腔内,从而确保高效供液。其中,第一管路连通输入口与进液孔,第二管路连通于出液孔与输出口,且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配置于基体内部,使得各管路规则置于基体内部,避免对其他功能部件造成干涉,管路结构简单且占用位置小,易于操作使用及日常维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在其中一竖直截面下的剖示图;
图4是图3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在其中另一竖直截面下的剖示图;
图6是图5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发泡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2在另一视角下的拆解示意图;
图9是图8在其他视角下的拆解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基体的内部的部分拆解示意图;
图11是图1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安装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泡装置的主控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浴室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
1-基体;11-输入口;12-输出口;13-凸台;14-台阶部;
2-混合泵;21-进液孔;22-出液孔;23-进气孔;
3-发泡组;3A-第一发泡单元;3B-第二发泡单元;31-本体;32-发泡网;33-转接头;34-发泡口;
4-电池组;41-充电接口;42-硅胶套;
5-主控板;
6-感应组;
7-柜体;
8-第一管路;
9-第二管路;
10-安装组;101-固定架;102-安装腔;103-腔体部;104-限位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1
结合图1至图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泡装置,包括:基体1、混合泵2以及发泡组3。
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设有与外部储液容器相连通的输入口11和用以出液的输出口12。混合泵2配置于基体1内部,具有分别连通至其泵体腔内的进液孔21、出液孔22以及进气孔23。输入口11与进液孔21相连通,且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相连通。进气孔23以通入外部气体至泵体腔内,与输送至泵体腔内的功能液相混合形成气液物。发泡组3包括配置在靠近出液孔22处的第一发泡单元3A和靠近输出口12处的第二发泡单元3B。第一发泡单元3A与第二发泡单元3B布设于功能液的传输路径上,且依次位于自混合泵2至输出口12上,以将泵体腔内的气液物沿第一发泡单元3A至第二发泡单元3B逐一传输以发泡至输出口12处。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功能液的传输路径上设有发泡组3,以对输送至输出口12的呈气液混合物的功能液进行发泡处理,实现喷出泡沫,无需用手搓揉起泡,即可使用泡沫状洗涤液,不仅提高了使用的便利性,还不会带给肌肤损伤。其中,发泡组3的第一发泡单元3A和第二发泡单元3B自混合泵2至输出口12依次配置,且第一发泡单元3A靠近混合泵2的出液孔22处,第二发泡单元3B靠近输出口12处,使得位于泵体腔内的功能液沿传输路径输送,且经由各个发泡单元逐一进行发泡处理,提高发泡效率,实现多次的充分发泡,确保了输出口12处的发泡量的充足以及泡沫的稳定输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发泡单元3A和第二发泡单元3B均包括本体31以及配置在本体31内部的多个发泡网32,且各发泡网32间隔配置在本体31内部,且与气液物的传输方向大致垂直配置。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本体31内的发泡网32以产生大量的绵密泡泡后输送排出,经由进气孔23进入的气体和进液孔21进入的功能液进入混合泵2中以混合形成气液物,气液物沿传输方向经由发泡网32的挤压配合以充分产生泡沫。其中,垂直配置的发泡网32以达到最佳的发泡效果。
具体地,第一发泡单元3A的本体31一端与混合泵2的出液孔22相套接,另一端通过转接头33与外部管路连通至第二发泡单元3B的本体31上。与之对应的,第二发泡单元3B的本体31一端通过外部管路与第一发泡单元3A相连通,另一端通过转接头33与输出口12相连通。其中,本体31均设有一发泡口34(图未示),且发泡口34配置在转接头33一侧。通过发泡口34配置在转接头33一侧,以使得经由发泡网32充分发泡处理后的泡沫直接通过发泡口34进入至下一阶段,避免对泡沫产生干扰,影响出泡量及出泡效率。
特别的,同一发泡单元内的发泡网32的目数相同,且不同发泡单元内的发泡网32的目数不同。其中,第二发泡单元3B内的发泡网32目数大于第一发泡单元3A内的发泡网32目数。在同一发泡单元中的发泡网32的目数相同,以柔顺输送气液混合物以均匀发泡处理,利于经由管路输送衔接至下一阶段。且两发泡单元之间的发泡网32目数设置为不同,且位于后段的发泡网32的目数大,使得经由第一发泡单元3A发泡处理的泡沫沿管路传输后泡沫量减少,进而通过第二发泡单元3B实现更为精细的发泡处理,提升发泡量以及出泡效率。
请参阅图10和图11,进液孔21、出液孔22和进气孔23均间隔配置在混合泵2的前端面,且出液孔22大致居中配置,进液孔21与进气孔23环设于出液孔22的周向。其中,经由混合泵2同一侧输入及输出的气体和功能液,使其能够在泵体腔内沿靠近前端面区域中以充分接触反应,且经由同一侧输出至下一阶段中,极大提升了混液效率和输出效率,确保了发泡装置高效的运行。特别的,出液孔22的内径大于进液孔21内径,进液孔21与进气孔23的内径依据气液物的混合比例以对应设置成不同尺寸。通过进气和进液孔21的开度大小不同,以改变进气量的大小对应调节泵体腔内的气液比例,进而调节气液物中起泡的浓度,以达到最佳的起泡效果。
请参阅图2、图9以及图13,本申请的发泡装置还包括电池组4和主控板5及感应组6。主控板5分别与电池组4、感应组6及混合泵2相电连接。感应组6配置在输出口12一侧,以监测置于输出口12下方的用户手部。用户使用时,无需按压开关,直接将手部伸至输出口12下方,与感应组6相正对且停留片刻,便能够通过感应组6的检测进行自动喷出泡沫,无需按压即可自动出泡沫,高效便捷且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电池组4外置有一与其电连接的充电接口41,充电接口41暴露置于基体1的上端面位置,且经由硅胶套42以可拆装的方式配置在充电接口41上,对应于暴露或堵塞充电接口41的开口。其中,通过暴露的充电接口41以对电池组4进行充电,避免现有干电池的拆装更换繁琐、不便等情况。并且,通过硅胶套42以密封充电接口41的开口,避免粉尘及水分等进入至基体1内部造成功能部件的损坏。在需要外部电源充电时,拆开硅胶套42以将电源接入至充电接口41中进行充电。较佳地,外部电源为充电宝,充电接口41能够与充电宝的电源线相适配。
结合图14,本申请另提供了一种浴室柜,包括柜体7以及配置在柜体7的发泡装置。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提供的新型发泡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2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中相应内容。
结合图9至图11,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新型发泡装置。其中,输入口11开设于基体1的上端面,用以与外部储液容器相连通。输出口12设于基体1的下端面,以对应于用户出液。第一管路8连通输入口11与进液孔21,第二管路9连通于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且第一管路8、第二管路9均配置于基体1内部。
本实施例中通过输入口11和输出口12相对基体1以自上而下的配置方式,使得外部储液容器倒置装配在输入口11时,其内部的功能液能够依靠自身重力作用以及混合泵2的驱动,以高效传输至泵体腔内,从而确保高效供液。其中,第一管路8连通输入口11与进液孔21,第二管路9连通于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且第一管路8、第二管路9均配置于基体1内部,使得各管路规则置于基体1内部,避免对其他功能部件造成干涉,管路结构简单且占用位置小,易于操作使用及日常维护。
在本实施例中,基体1呈一盒体状,且其上端面延伸设有一凸台13,输入口11嵌设于凸台13中。其中,输入口11与输出口12位于同一竖向截面位置,且输出口12大致位于基体1的前端下侧,输入口11大致位于基体1的后端上侧。特别的,基体1的前端面向下凹陷且向前延伸设有一台阶部14,台阶部14与凸台13相避让设置。通过位于同一竖向截面位置的输入口11和输出口12,以实现各个功能部件之间的紧凑配合,满足小型化设计。且基体1设有的凸台13及台阶部14,能够有效确保该发泡装置在外部环境中的适应性装配,便于各类场所的安装使用。
本实施例中,混合泵2、电池组4经由固定架101以并排横置的方式紧配于基体1内。进液孔21、出液孔22和进气孔23均间隔配置在混合泵2的前端面。输入口11靠近进液孔21配置,第一管路8的长度小于第二管路9的长度。外部储液容器与混合泵2通过第一管路8相连通,以输送功能液至泵体腔内,经由混合泵2通过第二管路9连通至输出口12,且输出口12较输入口11远离混合泵2的前端面,使得第一管路8的长度较短,利于功能液快速且高效地输入至泵体腔内。并且,第二管路9经由混合泵2的驱动,能够将气液混合物高效挤压输送至输出口12处。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所提供的出液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实施例1和实施例2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3未提及之处,可参考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相应内容。
结合图9至图1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紧凑型出液装置。其中,上述的混合泵2可以替换为普通的泵体,不需要进行气体输入至泵体腔内进行气液混合,该出液装置可以是直接输出液体状的功能液。
在本实施例中,泵体配置于基体1内部,具有分别连通至其泵体腔内的进液孔21和出液孔22。输入口11与进液孔21相连通,且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相连通。电池组4以提供电源至泵体。安装组10置于基体1内部,且安装组10具有一固定架101,固定架101开设有分别适配于泵体和电池组4的安装腔102,泵体、电池组4经由各安装腔102以并排横置的方式紧配于基体1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基体1内部配置有安装组10,且安装组10的固定架101开设有适配于泵体和电池组4的安装腔102,使得泵体和电池组4经由各安装腔102以并排横置的方式紧密配置在基体1内,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各功能部件之间发生松动而导致使用故障,且规则的并排横置使得部件之间紧密配合,利于日常维护及更换,确保了出液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中,固定架101呈一板体状,两安装腔102贯穿开设在固定架101的端面位置,且安装腔102均具有以环抱至少部分电池组4或泵体的腔体部103,电池组4、泵体经由各自腔体部103以支撑配置在安装腔102内。其中,腔体部103凸出于固定架101的前后端面,且并排且间隔地配置在固定架101上。通过凸出置于前后端面的腔体部103,以导向且容置电池组4和泵体,使其并排且紧配在固定架101上。
请参阅图11和图12,泵体的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分别位于固定架101的前后两侧,且出液孔22经由外部管路与输出口12相连通。外部管路贯穿于在固定架101。具体地,安装腔102之间开设有一贯通的限位腔104,外部管路通过限位腔104装配在固定架101上。经由限位腔104的导向配置,以使得连通出液孔22与输出口12的管路(第二管路9)能够沿与泵体、电池组4相互并排的方向布设,利于安装收纳管路,避免杂乱放置所导致的占用位置以及干扰各个功能部件等问题。
需要提到的是,泵体亦可以选用上述的混合泵2,以配合发泡组3进行泡沫输送至输出口12处,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体;
输入口,开设于所述基体的上端面,用以与外部储液容器相连通;
输出口,设于所述基体的下端面,以对应于用户出液;
混合泵,配置于所述基体内部,具有分别连通至其泵体腔内的进液孔、出液孔以及进气孔;所述进气孔以通入外部气体至泵体腔内,与输送至泵体腔内的功能液相混合形成气液物;
第一管路,连通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进液孔;
第二管路,连通于所述出液孔与所述输出口;其中,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均配置于所述基体内部;
发泡组,包括至少配置在靠近所述出液孔处的一发泡单元;
电池组,所述电池组以提供电源至所述混合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呈一盒体状,且其上端面延伸设有一凸台,所述输入口嵌设于所述凸台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口与所述输出口位于同一竖向截面位置,且所述输出口大致位于所述基体的前端下侧,所述输入口大致位于所述基体的后端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的前端面向下凹陷且向前延伸设有一台阶部,所述台阶部与所述凸台相避让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控板和感应组;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电池组、感应组及混合泵相电连接;所述感应组配置在所述输出口一侧,以监测置于所述输出口下方的用户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组外置有一与其电连接的充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暴露置于所述基体的上端面位置,且经由硅胶套以可拆装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充电接口上,对应于暴露或堵塞所述充电接口的开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泵、电池组经由固定架以并排横置的方式紧配于所述基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孔、出液孔和进气孔均间隔配置在所述混合泵的前端面;所述输入口靠近所述进液孔配置,所述第一管路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管路的长度。
CN202121355212.3U 2020-08-31 2021-06-17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Active CN215099334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8639006 2020-08-31
CN202021863900 2020-08-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9334U true CN21509933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9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5212.3U Active CN215099334U (zh) 2020-08-31 2021-06-17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93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64048A1 (zh) 护理仪
CN215099334U (zh) 一种新型发泡装置
CN217565937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4804492U (zh) 清洁机器人基站、清洁机器人及清洁系统
CN217696432U (zh) 表面清洁设备
CN215099333U (zh) 一种紧凑型出液装置
CN213606046U (zh) 一种发泡装置和浴室柜
CN111887755A (zh) 一种发泡装置和浴室柜
CN211304205U (zh) 一种电子制造业废料处理装置
CN218232847U (zh) 一种底座总成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6878791U (zh) 等离子体活化水制备装置
CN218026782U (zh) 一种底座总成、底座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5127839U (zh) 一种泡沫发生器、给皂器、智能化浴室柜和多功能储物柜
CN215422342U (zh) 鱼缸增氧泵
CN214458942U (zh) 洗衣机
CN217962051U (zh) 起泡装置
CN211733938U (zh) 电极板、电解装置及衣物处理设备
CN211793046U (zh) 一种农业加工用脱粒装置的除尘机构
CN210170431U (zh) 护理仪
CN216652130U (zh) 一种电动泡沫发生装置及洗手液设备
CN218090236U (zh) 衣物护理设备
CN218832676U (zh) 具有电池组件的湿式表面清洁设备
CN215127837U (zh) 一种泡沫发生器、嵌入式洗手机及多功能储物柜
CN218972958U (zh) 雪花机
CN220158175U (zh) 基座及表面清洁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