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4231U - 血泵 - Google Patents

血泵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4231U
CN215084231U CN202023142989.XU CN202023142989U CN215084231U CN 215084231 U CN215084231 U CN 215084231U CN 202023142989 U CN202023142989 U CN 202023142989U CN 215084231 U CN215084231 U CN 2150842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stator
rotating shaft
housing
fly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42989.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余顺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42989.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42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42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42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 Connection Of Motors, Electrical Generators, Mechanical Devices, And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泵,包括套管、布置在所述套管内的叶轮及使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单元,所述套管具有血流入口和血流出口;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套管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叶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至少两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磁体,所述定子围绕所述转轴布置、并位于两个所述磁体之间,所述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转轴旋转。本实用新型的血泵,可以在降低血泵的整体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增加其驱动单元的输出功率和负载转矩。

Description

血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皮插入患者的血管中的血泵。
背景技术
血管内血泵,被设计为经皮插入患者的血管中,例如大腿或腋窝的动脉或静脉的血管内,可以被前探入患者的心脏中以作为左心室辅助设备或右心室辅助设备起作用。因此,血管内血泵也可以被称为心内血泵。
血管内血泵主要包括叶轮及驱动该叶轮旋转的电机,叶轮旋转时,将血液从血泵的血液流入口输送至血液流出口。具体的,电机工作时产生旋转磁场,叶轮上设有与该旋转磁场相互作用的磁体,使叶轮围绕其轴线旋转。然而,叶轮上的磁体会增加叶轮的重量,降低叶轮的泵送效率;再者,叶轮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会受限于其上的磁体,增加叶轮的加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泵送效率高的血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泵,包括套管、布置在所述套管内的叶轮及使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单元,所述套管具有血流入口和血流出口;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套管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叶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至少两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磁体,所述定子围绕所述转轴布置、并位于两个所述磁体之间,所述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转轴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柱,及围绕在每一所述柱外周的线圈绕组,所述柱包括杆部,以及分设在所述杆部两端的第一头部与第二头部;
两个所述磁体分别为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头部相对,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头部相对。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柱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柱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转子还包括至少两个设在所述转轴上的飞轮,两个所述磁体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飞轮上。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飞轮为盘状结构,所述磁体装配在所述飞轮朝向所述定子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飞轮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线圈绕组的连接线固定在所述定位结构内。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转子包括三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飞轮,分别为第一飞轮、第二飞轮及第三飞轮,所述第一飞轮上装配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二飞轮上分别装配有第二磁体与第三磁体,所述第三飞轮上装配有第四磁体;
所述定子包括两个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第一定子位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二定子位于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均包括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柱,及围绕在每一所述柱外周的线圈绕组。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壳体包括套设在所述转子的远端外的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转子的近端外的第二壳体,以及套设在所述定子外的第三壳体;
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穿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外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远端轴承和近端轴承,以及与所述定子的线圈绕组电连接的控制件;
所述远端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近端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从所述安装孔中穿设。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血泵中,所述磁体由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磁单元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磁单元间隔设置。
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血泵,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磁体相互作用,通过两个磁体驱动转轴旋转,能极大的提高转轴的负载转矩和功率,提高叶轮的泵送效率。
进一步的,相较于将磁体直接设置在叶轮上,本申请将磁体设置在转轴上,可以使磁体与定子的轴向间距不受其它部件的干扰,尤其是叶轮与壳体的轴向间距、以及壳体厚度的影响,使磁体与定子间容易获得较小的轴向间距。当磁体与定子的轴向间距变小,磁体与定子间的磁密度会增大,驱动单元的输出功率和转矩随之增加。并且,由于磁体设置在转轴上,使得本申请叶轮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不受磁体的影响,叶轮的设计更加灵活,降低了叶轮的加工难度。此外,本申请使磁体与定子沿轴向间隔的设置,采用轴向磁通直接驱动的方式驱动转轴旋转,可以降低驱动单元的径向尺寸。即,本申请可以在降低驱动单元的整体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增加驱动单元的输出功率和负载转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泵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血泵的爆炸图;
图3是图1所示血泵的叶轮与驱动单元连接的截面图;
图4是图3所示血泵的叶轮与驱动单元的爆炸图;
图5是图3所示驱动单元的转子与定子的爆炸图;
图6是图5所示转子的转轴与飞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定子的爆炸图;
图8是图3所示驱动单元的壳体的爆炸图;
图9是图8所示壳体的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血泵的叶轮与驱动单元的截面图;
图11是图10所示驱动单元的定子与转子的爆炸图;
图12是图10所示叶轮与驱动单元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2所示定子的柱的爆炸图;
图14是图12所示驱动单元的壳体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在介入医疗领域,通常定义器械距操作者近的一端为近端,距操作者远的一端为远端。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泵100,至少包括叶轮10、驱动单元20、套管30和导管40。导管40的远端连接至驱动单元20的近端,套管30的近端连接至驱动单元20的远端。叶轮10布置在套管30内、与驱动单元20转动连接。
其中,导管40用于容纳供应管线,例如清洗管线,及与驱动单元20电连接的导线等。套管30上设有血流入口31和血流出口32,叶轮10工作时,血液从血流入口31进入套管30,并沿着其套管30内的血流通道从血流出口32排出。
请参阅图3,驱动单元20至少包括壳体21,及布置在壳体21内的转子22和定子23。
其中,转子22包括转轴221,以及两个沿轴向间隔的装配在转轴221上的磁体223。转轴221的远端延伸至壳体21外与叶轮10固定连接,两个磁体223位于壳体21内。
定子23围绕转轴221布置、并位于两个磁体223之间,定子23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磁体223相互作用以使转轴221旋转。
由于定子23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磁体223相互作用,通过两个磁体223驱动转轴221旋转,能极大的提高转轴221的负载转矩和功率,从而提高叶轮10的泵送效率。
进一步的,相较于将磁体直接设置在叶轮上,本申请将磁体223设置在转轴221上,可以使磁体223与定子23的轴向间距不受其它部件的干扰,尤其是叶轮10与壳体21的轴向间距、以及壳体21厚度的影响,使磁体223与定子23间容易获得较小的轴向间距。当磁体223与定子23的轴向间距变小,磁体223与定子23间的磁密度会增大,驱动单元20的输出功率和转矩随之增加。并且,由于磁体223设置在转轴221上,使得本申请叶轮10的尺寸和形状设计不受磁体的影响,叶轮10的设计更加灵活,降低了叶轮10的加工难度。
此外,本申请使磁体223与定子23沿轴向间隔的设置,采用轴向磁通直接驱动的方式驱动转轴221旋转,可以降低驱动单元20的径向尺寸。即,本申请可以在降低驱动单元20的整体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增加驱动单元20的输出功率和负载转矩。
如下,对驱动单元2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4,驱动单元20包括壳体21,以及分别安装在壳体21内的转子22、定子23、远端轴承24、近端轴承25及控制件26。
请参阅图5,转子22包括转轴221、两个飞轮222,以及两个磁体223。
其中,转轴221的远端延伸至壳体21外、与叶轮10固定连接。两个飞轮222沿轴向间隔设置,分别为第一飞轮222a与第二飞轮222b,每一飞轮222固定在转轴221上、沿径向方向朝远离转轴221的一侧延伸。两个磁体223分别为第一磁体223a与第二磁体223b,第一磁体223a固定在第一飞轮222a的朝向第二飞轮222b的一侧,第二磁体223b固定在第二飞轮222b的朝向第一飞轮222a的一侧。定子23位于第一磁体223a与第二磁体223b之间,定子23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磁体223相互作用,使磁体223及与磁体223固定连接的飞轮222一起旋转,从而带动转轴221旋转。
具体的,每一磁体223由多个磁单元环绕组成,相邻的两个磁单元间隔设置。若相邻的两个磁单元之间的间隙太小,则在相邻的两个磁单元中延伸的最内的磁场无法与定子23产生的旋转磁场相互作用,影响转轴221的转速。故,本申请使相邻的两个磁单元间隔设置,并根据磁体223与定子23之间轴向间距的大小调节相邻两个磁单元之间的间隙的大小。
本实施例中,磁体223由六个磁单元组成,六个磁单元围绕转轴221的轴线间隔布置。每一磁单元为扇形磁铁,使磁体223大致为圆环状结构。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磁体223还可以由更多或更少的磁单元组成,如两个、四个、八个或十个等。
请参阅图6,每一飞轮222包括主体部2221,以及安装凸台2222。
主体部2221大致为盘状结构,优选为圆盘结构,其固定在转轴221上、沿径向方向朝远离转轴221的一侧延伸。磁体223固定在主体部2221朝向定子23的一侧。
安装凸台2222位于主体部2221朝向定子23的一侧,磁体223环绕安装凸台2221的外周设置。具体的,安装凸台2222的一端固定在主体部2221上,另一端朝远离主体部2221的一侧延伸,安装凸台2222的外径大于转轴221的外径,但小于主体部2221的外径。通过在主体部2221上设置安装凸台2221,可以方便对磁体223进行组装定位,使磁体223更好的固定的在主体部2221上。
本申请在转轴221上设置飞轮222,并将磁体223固定在对应的飞轮222上,通过飞轮222带动转轴221旋转,可以增加磁体223与转轴221的连接强度,提高转轴221旋转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飞轮222与转轴221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其它实施例中,飞轮222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与转轴221固定连接,如粘接、焊接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飞轮222仅用作举例,并不对本申请进行限制,本申请的飞轮222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能将磁体223固定在转轴221上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飞轮222仅包括主体部2221,磁体223固定在主体部2221朝向定子23的一侧;或者,飞轮222仅包括安装凸台2222,磁体223固定在安装凸台2222的外周面上;或者,飞轮222由多个围绕转轴221的轴线间隔布置的支撑杆组成,每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的在转轴221上、另一端沿径向方向朝远离转轴221第一侧延伸,支撑杆的数量与磁单元的数量相同,每一支撑杆靠近定子23的一侧固定有一个磁单元。
还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转轴221上可以不设置飞轮222,磁体223直接固定在转轴221上;或者转轴221上设置有固定槽,磁体223装配在该固定槽内。
请参阅图7,定子23包括多个围绕转轴221的轴线布置的柱231,以及围绕在每一柱231外周的线圈绕组232。定子23的中心具有沿轴向贯穿的通道,转轴221可转动的从该通道中穿过。
其中,多个柱231围绕转轴221的轴线布置,围合成类圆环结构,转轴221从该类圆环结构的中心穿过。柱231作为磁芯,其由软磁性材料制成,如钴钢等。柱231位于两个磁体223之间,且分别与两个磁体223沿轴向间隔设置。柱231与第一磁体223a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优选为0.1mm~0.5mm;和/或,柱231与第二磁体223b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优选为0.1mm~0.5mm。
需要说明的是,当磁体223或柱231的端面为斜面或非平整表面时,此处柱231与磁体223的“轴向间距”指的是,磁体223最近端的点与柱231最远端的点之间的轴向距离;或者,磁体223最远端的点与柱231最近端的点之间的轴向距离。本申请将磁体223与柱231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转轴221上,并将磁体223与柱231的轴向间距设置在0.1mm~2mm,可以使二者之间具有较大的磁密度,增加驱动单元20的输出功率。
具体的,每一柱231包括杆部2311,以及分设在杆部2311两端的头部2312。两个头部2312分别为第一头部2312a与第二头部2312b。第一头部2312a与第一磁体223a相对,第二头部2312b与第二磁体223b相对。
线圈绕组232包括多个线圈2321,线圈2321的数量与柱231的数量相同,每一杆部2311的外周均围绕有一个对应的线圈2321。线圈绕组232被控制单元(未示出)顺序地控制、以创造用于驱动磁体223的旋转磁场。
请参阅图8,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和第三壳体213。
其中,第一壳体211套设在转子22的远端外,第二壳体212套设在转子222的近端外,第三壳体213套设在定子23外。
第一壳体211大致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其套设在转子22的远端外,转轴221的远端从第一壳体211中穿过、与叶轮10连接。
沿第一壳体211的近端至远端的方向,第一壳体211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一连接槽2110、第一安装槽2111、第一限位槽2112、第二限位槽2113及穿孔2114。
其中,第一连接槽2110用于与第三壳体213连接。组装时,将第三壳体213的远端连接件2131插至第一连接槽2110内,使第一壳体211与第三壳体213固定连接。
第一安装槽2111用于收容第一磁体223a与第一飞轮222a,第一磁体223a与第一飞轮222a可旋转的收容在第一安装槽2111内。其中,第一安装槽2111的内径大于第一磁体223a与第一飞轮222a的外径,避免第一磁体223a与第一飞轮222a在旋转时触碰第一安装槽2111的内壁。
第一限位槽2112用于收容控制件26,控制件26固定在该第一限位槽2112内。本实施例中,控制件26包括三块PCB板,其中一块PCB板固定在第一限位槽2112内,另外两块PCB板固定在第二壳体212内。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分别连接至对应的PCB板。每一PCB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转轴221间隙配合,转轴221可转动的从该安装孔中穿过。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PCB板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一个、两个个或更多的PCB板。
第二限位槽2113用于收容远端轴承24,远端轴承24固定在第二限位槽2113内。其中,远端轴承24与第二限位槽2113的侧壁相抵接,避免远端轴承24沿径向移动。结合图6所示,转轴221上设置有远端限位部2211,远端限位部2211与第二限位槽2113的底壁配合,将远端轴承24限位在远端限位部2211与第二限位槽2113之间,避免远端轴承24沿轴向移动。
穿孔2114用于供转轴221的远端穿过。穿孔2114与转轴221间隙配合,转轴221的远端通过穿孔2114延伸至与壳体21外、与叶轮10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8和图9,第二壳体212大致为一端开口、另一端封闭的结构,其套设在转子22的近端外。
沿第二壳体212的远端至近端的方向,第二壳体212内设置有相连通的第二连接槽2120、第二安装槽2121、第三限位槽2122、第四限位槽2123及连接孔2124。
其中,第二连接槽2120用于与第三壳体213连接。组装时,将第三壳体213的近端连接件2132插至第二连接槽2110内,使第二壳体212与第三壳体213固定连接。
第二安装槽2121用于收容第二磁体223b与第二飞轮222b,第二磁体223b与第二飞轮222b可旋转的收容在第二安装槽2121内。其中,第二安装槽2121的内径大于第二磁体223b与第二飞轮222b的外径,避免第二磁体223b与第二飞轮222b在旋转时触碰第二安装槽2121的内壁。
第三限位槽2122用于收容控制件26,控制件26固定在该第三限位槽2122内。本实施例中,控制件26包括控制件26包括三块PCB板,其中一块PCB板固定在第一壳体211的第一限位槽2112内,另外两块PCB板沿轴向叠加、固定在第二壳体212的第三限位槽2122。
第四限位槽2123用于收容近端轴承25,近端轴承25固定在第四限位槽2123内。近端轴承25与第四限位槽2123的侧壁相抵接,避免近端轴承25沿径向移动。结合图4和图6所示,转轴221上设置有近端限位部2212,近端限位部2212与第四限位槽2123的底壁配合,将近端轴承25限位在近端限位部2212与第四限位槽2123之间,避免近端轴承25沿轴向移动。
连接孔2124用于供导管40中的供应管线(例如,清洗管线,及与PCB板电连接的导线)通过。在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连接孔2124包括三个,每一连接孔2124沿轴向贯穿第二壳体212。
请再次参阅图8,第三壳体213大致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套设在定子23外。
第三壳体21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远端连接件2131、近端连接件2132。组装时,分别将远端连接件2131插入至第一壳体211的第一连接槽2110内,近端连接件2132插入至第二壳体212的第二连接槽2120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21仅用作举例,并不对本申请进行限制,本申请的壳体21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其能套设在定子23与转子22外,起到密封定子23与转子22的作用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套设在转子22的远端外的第一壳体211、套设在转子22的近端外的第二壳体212,及套设在定子23外的第三壳体213。其中,第三壳体213与第二壳体212为一体结构,或者第三壳体213与第一壳体211为一体结构。
请参阅图10和图11,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血泵100,至少包括叶轮10、驱动单元、套管和导管。驱动单元至少包括壳体21,及布置在壳体21内的转子22与定子23。转子22包括转轴221,转轴221延伸至壳体21外与叶轮10连接。
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转子22包括三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转轴221上的飞轮,分别为第一飞轮222a、第二飞轮222b及第三飞轮222c。第一飞轮222a上装配有第一磁体223a,第二飞轮222b上分别装配有第二磁体223b与第三磁体223c,第三飞轮222c上装配有第四磁体223d。
定子23包括两个,分别为第一定子23a和第二定子23b。第一定子23a位于第一磁体223a与第二磁体223b之间,第一定子23a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第一磁体223a及第二磁体223b相互作用、使转轴221旋转。第二定子23b位于第三磁体223c与第四磁体223d之间,第二定子23b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第三磁体223c及第四磁体223d相互作用、使转轴221旋转。
相较于第一实施例,第二实施例采用两个定子23驱动三个飞轮222转动,能极大的提高转轴221的转速,从而提高叶轮10的泵送效率。并且,两个定子23沿轴向间隔设置,采用轴向磁通直接驱动的方式驱动飞轮222旋转,可以在不增加驱动单元20的整体径向尺寸的基础上,增加驱动单元20的输出功率。
如下,对驱动单元20的结构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2,驱动单元20包括壳体21,以及分别安装在壳体21内的转子22、第一定子23a、第二定子23b、远端轴承24、近端轴承25及控制件26。
具体的,每一定子23包括多个围绕转轴221的轴线布置的柱231,及围绕在每一柱231外周的线圈绕组232。结合图13所示,柱231包括杆部2311,以及分设在杆部2311两端的第一头部2312a与第二头部2312b。
其中,第一定子23a的柱231与第一磁体223a或/和第二磁体223b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优选为0.1mm~0.5mm。第二定子23b的柱231与第三磁体223c或/和第四磁体223d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优选为0.1mm~0.5mm。
由于第二实施例的每一定子23与第一实施例的定子结构相同,定子23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请参阅图14,壳体21包括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两个第三壳体213及第四壳体214。
其中,第一壳体211套设在转子22的远端外,第二壳体212套设在转子22的近端外,两个第三壳体213分别套设在两个定子外,第四壳体214位于两个第三壳体213之间、并套设在第二飞轮222b外。由于第二实施例的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与第三壳体213的结构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同,第一壳体211、第二壳体212与第三壳体213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第四壳体214大致为两端开口的结构,其套设在飞轮222外。第四壳体214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第三壳体213配合的连接件,使第四壳体214与位于其两侧的第三壳体213固定连接。
第四壳体214的内壁设置有定位结构2141,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固定在该定位结构2141内。通过将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固定在定位结构2141上,可以使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远离飞轮222,同时避免该连接线随意移动,进而避免飞轮222在高速旋转时损坏该连接线。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定位结构2141为沿轴向延伸的槽结构,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卡持在该槽结构内,避免连接线随意移动。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并不限制定位结构2141的具体结构,只要其能避免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被飞轮222损坏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结构2141为两个间隔设置的孔结构,线圈绕组232的连接线通过其中一个孔结构延伸至第四壳体214外,当连接线越过飞轮222后,再通过另一个孔结构延伸至第四壳体214内。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壳体21仅用作举例,并不对本申请进行限制,本申请的壳体21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只要其能套设在定子23与转子22外,起到密封定子23与转子22的作用即可。例如,在其他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套设在转子22的远端外的第一壳体211、套设在转子22的近端外的第二壳体212,及同时套设在两个定子与飞轮外的第五壳体。
可以理解,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前提下,对各实施例中技术方案的自由组合,而形成的新的技术方案,也是本实用新型所要申请保护的范围。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血泵,包括套管、布置在所述套管内的叶轮及使所述叶轮旋转的驱动单元,所述套管具有血流入口和血流出口;所述驱动单元包括壳体及布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转子和定子,所述套管的近端连接至所述壳体,所述转子包括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至所述壳体外与所述叶轮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至少两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磁体,所述定子围绕所述转轴布置、并位于两个所述磁体之间,所述定子产生的旋转磁场分别与两个所述磁体相互作用以使所述转轴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子包括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柱,及围绕在每一所述柱外周的线圈绕组,所述柱包括杆部,以及分设在所述杆部两端的第一头部与第二头部;
两个所述磁体分别为第一磁体与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一头部相对,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第二头部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柱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和/或,所述第二磁体与所述柱的轴向间距为0.1mm~2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还包括至少两个设在所述转轴上的飞轮,两个所述磁体分别固定在对应的所述飞轮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飞轮为盘状结构,所述磁体装配在所述飞轮朝向所述定子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飞轮的位置处设置有定位结构,所述线圈绕组的连接线固定在所述定位结构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子包括三个沿轴向间隔的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飞轮,分别为第一飞轮、第二飞轮及第三飞轮,所述第一飞轮上装配有第一磁体,所述第二飞轮上分别装配有第二磁体与第三磁体,所述第三飞轮上装配有第四磁体;
所述定子包括两个沿轴向设置的第一定子和第二定子,所述第一定子位于所述第一磁体与所述第二磁体之间,所述第二定子位于所述第三磁体与所述第四磁体之间;所述第一定子与所述第二定子均包括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柱,及围绕在每一所述柱外周的线圈绕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套设在所述转子的远端外的第一壳体、套设在所述转子的近端外的第二壳体,以及套设在所述定子外的第三壳体;
所述第三壳体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内设有穿孔,所述转轴通过所述穿孔延伸至所述第一壳体外与所述叶轮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还包括分别与所述转轴连接的远端轴承和近端轴承,以及与所述定子的线圈绕组电连接的控制件;
所述远端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近端轴承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件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和/或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控制件上设有安装孔,所述转轴从所述安装孔中穿设。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磁体由多个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布置的磁单元组成,相邻的两个所述磁单元间隔设置。
CN202023142989.XU 2020-12-22 2020-12-22 血泵 Active CN2150842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989.XU CN215084231U (zh) 2020-12-22 2020-12-22 血泵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42989.XU CN215084231U (zh) 2020-12-22 2020-12-22 血泵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4231U true CN21508423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7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42989.XU Active CN215084231U (zh) 2020-12-22 2020-12-22 血泵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423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424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WO202316042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60424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WO2023160422A1 (zh) * 2022-02-23 2023-08-31 深圳核心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472999A (zh) 血泵
CN112494803A (zh) 血泵
CN112587792A (zh) 血泵
CN215025224U (zh) 血泵
JP7341086B2 (ja) 経弁血液ポンプ
CN215084231U (zh) 血泵
US5851174A (en) Cardiac support device
EP0764448B1 (en) Cardiac support device
CN215025223U (zh) 血泵
EP4316566A1 (en) Blood pump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EP4299103A1 (en) Blood pump and driving device thereof
EP3768342B1 (en) Intravascular blood pump with ceramic inner sleeve
CN114870242A (zh) 血泵及其驱动装置
US11648393B2 (en) Implantable blood pump with thrombus diverter
JP7050534B2 (ja) ポンプ装置
CN115006717A (zh) 驱动装置和血泵
CN220938786U (zh) 驱动装置及血泵
CN217430665U (zh) 驱动装置和血泵
CN116870355A (zh) 泵送组件及其导管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1601, building D3, Nanshan Zhiyuan, No. 1001, Xueyuan Avenue, Changyuan community, Taoyuan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qiugu 202, workshop a, fengyeyuan industrial plant, Liuxian 2nd Road, Xingdong community, Xin'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CORE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