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3388U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83388U CN215083388U CN202120571777.9U CN202120571777U CN215083388U CN 215083388 U CN215083388 U CN 215083388U CN 202120571777 U CN202120571777 U CN 202120571777U CN 215083388 U CN215083388 U CN 21508338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dwelling needle
- needle
- housing
- fixed
-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9000012790 adhes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6260 foa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02390 adhesive tape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06010040007 Sense of oppress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63659 Avers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Silicium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i]=O VYPSYNLAJGMNE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26 adhesive bo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814 drug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02 inf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14674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41 silica g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27 silica g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接头通过胶布固定,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并且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该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和连接组件,固定组件设置有供留置针的接头进行贯穿且可拆卸连接的容纳空腔,并且容纳空腔内设置有对留置针的接头进行卡设定位的限位件,连接组件一侧与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其另一侧能与人体进行固定,能够通过容纳空腔和限位件对留置针的接头进行卡设固定,安装使用操作方便且固定牢靠,并且留置针的接头与固定组件均设置在与人体相反的一侧,极大地减少了两者对人体皮肤的压迫,更加安全舒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留置针,又称套管针,其主要包括导管、针芯、延长管和接头,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入血管内,当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后,回撤出针芯,仅将柔软的导管留置在血管内,之后药液可通过注入接头,进而沿延长管和导管输送至人体内,完成输液治疗,能够极大地减少了对人体的穿刺次数。针芯通过透明贴粘贴在人体皮肤上,接头一般通过胶布缠绕连接后与人体连接,但是,接头体积较大,通过胶布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而且胶布将接头压合粘接在人体皮肤上,接头直接与人体皮肤进行挤压接触,长时间佩戴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
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接头通过胶布固定,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并且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已成为本领域人员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接头通过胶布固定,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并且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设置有供所述留置针的接头进行贯穿且可拆卸连接的容纳空腔,并且所述容纳空腔内设置有对所述留置针的接头进行卡设定位的限位件;连接组件,其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进行固定连接,其另一侧能与人体进行固定。
优选地,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扣合以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腔,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中的其中一个壳体与所述连接组件进行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一侧进行可转动连接,两者的第二侧通过卡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腔为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形状相适应的“Y”型结构,所述限位件至少包括与所述“Y”型结构上部叉口进行卡设的凸块。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腔为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形状相适应的“I”型结构,所述限位件和所述留置针的接头的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凸起部,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凸起部伸入的凹入部。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包括层叠设置的承托层、自粘层和离型层,所述固定组件与所述承托层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承托层的材质为透气布层或泡沫敷料层。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组件连接的多个连接位。
优选地,所述连接组件与所述固定组件之间为魔术贴粘扣连接或卡扣连接。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腔的侧壁设置有弹性的缓冲层,其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的侧壁相抵接固定。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留置针固定装置,通过在连接组件远离人体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能够通过容纳空腔和限位件对留置针的接头进行卡设固定,安装使用操作方便且固定牢靠,并且留置针的接头与固定组件均设置在与人体相反的一侧,极大地减少了两者对人体皮肤的压迫,更加安全舒适,避免了皮肤的压力性损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纳空腔为Y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容纳空腔为I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组件;2-连接组件;3-接头;4-容纳空腔;5-限位件;6-第一壳体;7-第二壳体;8-凸起部;9-凹入部;10-承托层;11-自粘层;12-离型层;13-缓冲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接头通过胶布固定,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并且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参照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包括固定组件1和连接组件2,固定组件1设置有容纳空腔4,其与留置针的接头3的轮廓形状相适应,能够供留置针的接头3进行贯穿,并且固定组件1与留置针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留置针与人体之间的安装和取下。容纳空腔4内设置有限位件5,其能够与留置针的接头3侧壁进行卡设定位,从而避免接头3的移位,固定更加稳固。连接组件2的一侧与固定组件1进行固定连接,连接组件2的另一侧能与人体进行固定,从而将接头3和固定组件1连接至人体上,如此设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组件2远离人体的一侧设置固定组件1,能够通过容纳空腔4和限位件5对留置针的接头3进行卡设固定,安装使用操作方便且固定牢靠,并且留置针的接头3与固定组件1均设置在与人体相反的一侧,极大地减少了两者对人体皮肤的压迫,更加安全舒适,避免了皮肤的压力性损伤,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留置针的接头3通过胶布固定,固定不便且稳定性差,并且易对人体皮肤造成压力性损伤的技术问题。
参照图1-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固定组件1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相扣合从而围设成容纳空腔4,即固定组件1采用两个半壳体相扣合的分体式设计,固定更加方便且牢固。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中的其中一个壳体与连接组件2进行固定连接,以通过连接组件2将留置针的接头3与人体之间形成位置固定。当然,加工人员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将固定组件1设计加工为两个以上的壳体,只要加工后的固定组件1能够稳固固定留置针的接头3即可。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的第一侧进行可转动连接,其转动轴线可沿与接头3的轴线平行的方向,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的第一侧之间的连接可为销轴铰接。第一壳体6与第二壳体7的第二侧进行卡接固定,其可通过卡扣或卡槽实现卡接,即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的侧部通过卡接进行固定,开合方便,而且其第一侧为可转动连接,使得两壳体打开后不分离,避免丢失。
参照图1-3,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容纳空腔4可为“Y”型结构,其与“Y”型留置针的接头3轮廓形状相适应,限位件5至少包括凸块,凸块与“Y”型结构上部叉口进行卡设,凸块与容纳空腔4能够共同对接头3的上下位置均进行限位卡设,能够极大避免接头3移位且固定更加牢固。
参照图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容纳空腔4可为“I”型结构,其与“I”型留置针的接头3轮廓形状相适应,限位件5和留置针的接头3的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凸起部8,另一者设置有凹入部9,当留置针的接头3与固定组件1连接时,凸起部8伸入凹入部9内进行卡设连接,从而能够避免接头3与固定组件1之间相对移位,使得固定更加牢固。
参照图1-2,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组件2包括由上至下层叠设置的承托层10、自粘层11和离型层12,离型层12可为离型纸或离型膜,固定组件1与承托层10固定连接,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离型层12揭离,通过自粘层11将承托层10与人体进行粘接固定,固定牢固且使用操作方便。
进一步地,承托层10的材质为透气布层或泡沫敷料层,具有良好的透气性,易于保持皮肤位置干燥,佩戴更加舒适且固定性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连接组件2与固定组件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并且连接组件2上设置有多个连接位,以供医护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将固定组件1固定在连接组件2上的合适位置,也能够对延长管的位置进行调节,操作和使用更加方便,而且,能够便于固定组件1或连接组件2的更换。
进一步地,连接组件2与固定组件1之间为魔术贴粘扣连接或卡扣连接,连接和使用更加方便,其中,魔术贴位于连接组件2上的一连接面的面积可大于魔术贴位于固定组件1上的另一连接面的面积,卡扣可并列设置有多个卡槽或凸起,以形成多个连接位。
参照图3-4,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地实施方式,容纳空腔4的侧壁设置有弹性的缓冲层13,其与留置针的接头3的侧壁相抵接固定,能够使接头3与容纳空腔4之间的连接更加贴合,固定更加牢固,其中,缓冲层13的材质可以但不限于为硅胶或橡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组件(1),其设置有供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进行贯穿且可拆卸连接的容纳空腔(4),并且所述容纳空腔(4)内设置有对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进行卡设定位的限位件(5);
连接组件(2),其一侧与所述固定组件(1)进行固定连接,其另一侧能与人体进行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6)和第二壳体(7),所述第一壳体(6)与所述第二壳体(7)相扣合以围设形成所述容纳空腔(4),所述第一壳体(6)和所述第二壳体(7)中的其中一个壳体与所述连接组件(2)进行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6)与所述第二壳体(7)的第一侧进行可转动连接,两者的第二侧进行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4)为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形状相适应的“Y”型结构,所述限位件(5)至少包括与所述“Y”型结构上部叉口进行卡设的凸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4)为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形状相适应的“I”型结构,所述限位件(5)和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的侧壁,其中一者设置有凸起部(8),另一者设置有供所述凸起部(8)伸入的凹入部(9)。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包括层叠设置的承托层(10)、自粘层(11)和离型层(12),所述固定组件(1)与所述承托层(10)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层(10)的材质为透气布层或泡沫敷料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固定组件(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连接组件(2)上设置有供所述固定组件(1)连接的多个连接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2)与所述固定组件(1)之间为魔术贴粘扣连接或卡扣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留置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腔(4)的侧壁设置有弹性的缓冲层(13),其与所述留置针的接头(3)的侧壁相抵接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71777.9U CN215083388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71777.9U CN215083388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83388U true CN215083388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44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71777.9U Active CN215083388U (zh) | 2021-03-19 | 2021-03-19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83388U (zh) |
-
2021
- 2021-03-19 CN CN202120571777.9U patent/CN21508338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083388U (zh) | 一种留置针固定装置 | |
CN216167901U (zh) | 一种转位瘘固定器 | |
CN220309524U (zh) | 一种留置针接头固定套 | |
CN217772975U (zh) | 一种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长期留置导管固定绑带 | |
CN218391913U (zh) | 一种防压疮面罩 | |
CN217793211U (zh) | 一种早产儿专用止血带 | |
CN220714518U (zh) | 一种留置针固定器 | |
CN215608318U (zh) | 静脉留置针的固定环 | |
CN212997740U (zh) | 一种留置针y型输液三通接头固定装置 | |
CN221513216U (zh) | 血液透析深静脉导管固定用背心 | |
CN208756646U (zh) | 一种新型血液透析用导管 | |
CN221751949U (zh) | Picc管件固定结构 | |
CN216220307U (zh) | 病号服 | |
CN214158182U (zh) | 一种改良型留置针 | |
CN219681303U (zh) | 一种透析导管临时固定装置 | |
CN214860008U (zh) | 一种外周静脉留置针的防脱固定装置 | |
CN221555832U (zh) | 一种透析内瘘保护支架 | |
CN211244070U (zh) | 一种新生儿picc导管固定敷料 | |
CN215275053U (zh) | 一种小儿头部留置针固定帽 | |
CN217697490U (zh) | 一种血液透析科用手臂固定装置 | |
CN218871036U (zh) | 一种静脉置管防滑脱装置 | |
CN213432483U (zh) | 用于静脉导管的固定装置 | |
CN210992495U (zh) | Picc固定装置 | |
CN211357345U (zh) | 一种ecmo管路固定组件 | |
CN218980016U (zh) | 一种留置针保护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