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2125U -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 Google Patents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2125U
CN215082125U CN202120355073.8U CN202120355073U CN215082125U CN 215082125 U CN215082125 U CN 215082125U CN 202120355073 U CN202120355073 U CN 202120355073U CN 215082125 U CN215082125 U CN 2150821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element
far infrared
moxibustion head
moxibustion
infrared he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507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吉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5507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21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21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21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 Finger-Pressure Mass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艾灸头和艾灸组件。其中,艾灸头包括壳体、主控板以及远红外发热件,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旨在降低艾灸头的远红外光波损失量,提升艾灸头的理疗效果。

Description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保健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艾灸头和包含该艾灸头的艾灸组件。
背景技术
艾灸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治疗、保健手段,艾灸可以产生热刺激以促使人体组织的皮肤毛细血管扩张、充血,从而促进局部组织血液循环,提高人体代谢,有助于治疗体寒、炎症等病症。同时,温热刺激也有助于人体放松,缓解疲劳和压力。相关技术的艾灸头内部设有远红外发热件,然后再通过金属导热件或陶瓷导热件将远红外发热件产生的热量传导至艾灸头的表面,以使的热量能传导至用户表皮。但是,这种导热件会屏蔽远红外发热件发出的红外光波,远红外光波不能照射到人体表皮,导致远红外光波损失,影响艾灸的理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艾灸头,旨在降低艾灸头的远红外光波损失量,提升艾灸头的理疗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艾灸头,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
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以及
远红外发热件,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凹设有固定槽,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硬质材质;
或,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软质材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包括: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壁,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和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发热体远离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壁一侧,所述保护层呈透光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软质材质时,所述发热体为PI薄膜发热体、PET薄膜发热体或PTFE薄膜发热体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硬质材质时,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软质材质时,所述发热体为陶瓷发热体、微晶玻璃发热或碳纤维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中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头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体朝向所述的固定槽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头还包括间隔设置的导电柱和导电片,所述导电柱和所述导电片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所述导电柱依次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远红外发热件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导电片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背离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背离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边缘还设有限位槽,所述导电片的至少一部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艾灸组件,所述艾灸组件包括艾灸盒和所述艾灸头。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艾灸头包括壳体、主控板以及远红外发热件。壳体形成容纳腔为主控板等提供安装空间,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壳体的外表面,并与主控板电连接。通电后,远红外发热件可发出远红外光波和热量。由于远红外发热件是直接固定于壳体的外表面,可以使得远红外发热件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用户的表皮,不在需要使用导热件将远红外发热件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的表面,也不会产生导热件屏蔽远红外光波的情况。如此,远红外发热件可发出远红外光波可以全部照射到用户的表皮,减少了远红外光波的损失,提升了艾灸头的理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头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艾灸头的结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艾灸头的剖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名称 标号 名称
100 艾灸头 50 远红外发热件
10 壳体 51 发热体
11 座体 53 保护层
111 固定槽 55 限位槽
13 盖体 60 导电柱
30 主控板 70 导电片
80 电池 90 隔热件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艾灸头100。
参照图1至和图2,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艾灸头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未标示);
主控板30,所述主控板30设于所述壳体10内部;以及
远红外发热件50,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固定于所述壳体10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主控板30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艾灸头100包括壳体10、主控板30以及远红外发热件50。壳体10形成容纳腔为主控板30等提供安装空间,远红外发热件50固定于壳体10的外表面,并与主控板30电连接。通电后,远红外发热件50可发出远红外光波和热量。由于远红外发热件50是直接固定于壳体10的外表面,可以使得远红外发热件50的热量直接传导至用户的表皮,不在需要使用导热件将远红外发热件50的热量传导至壳体10的表面,远红外发热件50直接设于壳体10的表面,还可以使得热量传导快,降低到热损耗。同时,远红外发热件50直接设于壳体10的表面也不会产生导热件屏蔽远红外光波的情况。如此,远红外发热件50可发出远红外光波可以全部照射到用户的表皮,减少了远红外光波的损失,提升了艾灸头100的理疗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的,壳体10的材质为塑料。壳体10包括座体11和盖体13,座体11和盖体13可拆卸连接并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壳体10内部还设有电池80,电池80与主控板30电连接。艾灸头100对应还设有显示屏(未标示)和/或指示灯(未标示),以指示艾灸头100的工作状态。远红外发热件50与主控板30可以通过导线连接,还可以通过引脚直接连接。
远红外发热件50呈片体形状,且远红外发热件50的形状与壳体10的外轮廓相适配,以提升艾灸头100的可观赏性。并且,片状的远红外发热件50还可以增加远红外发热件50与用户表皮的接触面积,使得远红外发热件50产生的热量和远红外光波更多地被用户的表皮吸收。
远红外发热件50可以是粘贴固定于壳体10的表面,还可以是通过螺丝实现与壳体10表面的固定连接。远红外发热件50还可以是卡合固定于壳体10的表面等,在此不对远红外发热件50与壳体10的固定方式进行限定。
可以发出波长为6-14um的远红外光波,波长在6-14um之间的远红外光波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并可渗入皮下3-5mm,使皮下组织升温,赋予生物细胞活力,使得艾灸的过程中,人体组织细胞更容易吸收艾的精华,进一步提升艾灸的理疗效果。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为硬质材质;或,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为软质材质。并且远红外发热件50包括发热体51和保护层53,发热体51固定于固定槽111的槽底壁,并与主控板30电连接;保护层53设于发热体51远离固定槽111的槽底壁一侧,保护层53呈透光设置。当远红外发热件50为软质材质时,发热体51可以是PI薄膜(PolyimideFilm,聚酰亚胺薄膜)发热体51、PET(Polyester Film,聚酯薄膜)薄膜发热体51或PTFE(Poly tetra fluoroethylene聚四氟乙烯)薄膜发热体51中的任意一种。这类软质的薄膜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密封性、高润滑不粘性、电绝缘性和良好的抗老化耐力,还具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低温性能。保护层53可以对软质的发热体51进行保护,防止软质的发热体51被损坏,提升发热体51的使用寿命。其中,保护层53为透光材质,使得发热体51产生的远红外光波能有效穿透保护层53并照射至用户的表皮上。保护层53可以透光玻璃,保护层53还可以是透光性良好塑料等等,在此不对保护层53的材质进行限定。
可以理解地,发热体51和保护层53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以是分体式的结构,在此不进行限定。当发热体51固定于固定槽111时,发热体51背离固定槽111的表面与壳体10的外表面平齐,后者是发热体51背离固定槽111的表面凸出于壳体10的外表面设置。即,发热体51的厚度大于等于固定槽111的深度设置。
当远红外发热件50为硬质材质时,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为陶瓷发热体51、微晶玻璃发热或碳纤维发热体51、石墨烯发热体51中任意一种。可以理解地,远红外发热件50为硬质材质时,发热体51可以不设置保护层53,使得发热体51直接与用户的表皮接触。当然,当远红外发热件50为硬质材质时,发热体51的表面也可以设置有保护层53以对发热体51进行保护,以防止发热体51体被划伤,提升发热体51的使用寿命等。
可以理解地,石墨烯发热体51可以是石墨烯与微晶玻璃烧结融合形成一个发热体51,具有良好的远红外广播发射效果和良好的导热性能,还能减少装配工艺。在一些实施例中,石墨烯发热片的表面还可以设置透光金属盖以对的石墨烯发热体51进行保护。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表面凹设有固定槽111,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固定于所述固定槽111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10的表面凹设有固定槽111。具体地,是座体11的表面设有固定槽111。固定槽111的设置,可以方便远红外发热件50的固定。同时,固定槽111也可以防止远红外发热件50在使用的过程中发生位移,提高远红外发热件50固定的稳定性。
参照图2和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头100还包括隔热件90,所述隔热件90设于所述发热体51朝向所述的固定槽111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隔热件90可以是隔热棉、隔热胶等。隔热件90设置可以避免发热体51产生的热量经由壳体10传导至容纳腔内的电路板和电池80上,降低电路板和电池80的工作温度,提升艾灸头100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艾灸头100还包括间隔设置的导电柱60和导电片70,所述导电柱60和所述导电片70均与所述主控板30电连接,所述导电柱60依次穿过所述壳体10和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显露于所述壳体10表面,所述导电片70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背离所述固定槽111的表面边缘。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导电片70呈环形的片体状,导电片70可以通过粘胶卡合的方式实现固定于远红外发热体51的表面。导电柱60和导电片70形成为艾灸头100的两个充电电极。艾灸头100收纳艾灸盒时,由于导电片70的面积大,当艾灸头100收纳于艾灸盒时,艾灸盒上的两个充电弹针分别导电柱60和导电片70接触以实现对艾灸头100进行充电。由于导电片70呈片状设置,其面积较大易于与充电弹针接触,以减少艾灸头100与艾灸盒的充电对位时间,降低了艾灸盒上的充电弹针与导电片70之间的对位难度,有效地提升了艾灸头100于艾灸盒中充电的方便性。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远红外发热件50背离所述固定槽111的表面边缘还设有限位槽55,所述导电片70的至少一部与所述限位槽55的槽壁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限位槽55呈环形设置,限位槽55的形状与导电片70形状相适配。限位槽55的设置可以提高导电片70固定的牢固性。同时,限位槽55还具有定位作用,提升导电片70的装配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艾灸组件,该艾灸组件包括艾灸盒和艾灸头100,该艾灸头1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艾灸组件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该艾灸盒包括充电弹针,艾灸头100被收纳于艾灸盒内部时,还可以艾灸头100进行充电。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艾灸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容纳腔;
主控板,所述主控板设于所述壳体内部;以及
远红外发热件,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凹设有固定槽,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硬质材质;
或,所述远红外发热件为软质材质。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包括:
发热体,所述发热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壁,并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和
保护层,所述保护层设于所述发热体远离所述固定槽的槽底壁一侧,所述保护层呈透光设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PI薄膜发热体、PET薄膜发热体或PTFE薄膜发热体中的任意一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为陶瓷发热体、微晶玻璃发热或碳纤维发热体、石墨烯发热体中任意一种。
7.如权利要求2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头还包括隔热件,所述隔热件设于所述发热体朝向所述的固定槽的一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头还包括间隔设置的导电柱和导电片,所述导电柱和所述导电片均与所述主控板电连接;
所述导电柱依次穿过所述壳体和所述远红外发热件显露于所述壳体表面,所述导电片设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背离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边缘。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艾灸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发热件背离所述固定槽的表面边缘还设有限位槽,所述导电片的至少一部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固定。
10.一种艾灸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组件包括艾灸盒和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艾灸头。
CN202120355073.8U 2021-02-08 2021-02-08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Active CN2150821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5073.8U CN215082125U (zh) 2021-02-08 2021-02-08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5073.8U CN215082125U (zh) 2021-02-08 2021-02-08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2125U true CN215082125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348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5073.8U Active CN215082125U (zh) 2021-02-08 2021-02-08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21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70265251A1 (en) Electrically and thermally conductive electrode device with far infrared radiatio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137518B (zh) 一种轻薄型发热护颈
CN219614746U (zh) 皮肤保养组件和接触式皮肤保养设备
CN107396468B (zh) 一种远红外发热模块及光波理疗房加热装置
CN107933006A (zh) 高效的远红外发热膜,及基于其的理疗贴、膏药贴、理疗鞋
TWI607778B (zh) Transcutaneous nerve stimulation device with photoelectric thermotherapy function and its signal control method
CN215082125U (zh) 艾灸头和艾灸组件
CN110975163A (zh) 便携式石墨烯远红外乳腺增生治疗仪
KR200461265Y1 (ko) 다목적용 저주파 치료기
CN209208184U (zh) 基于石墨烯技术的发热膜,及理疗贴、膏药贴、理疗鞋
CN210301370U (zh) 一种用于放松器的发热装置及放松器
CN215504321U (zh) 电子艾灸仪
CN215652584U (zh) 温灸仪
TWM525754U (zh) 具有光電熱療功能之經皮神經刺激裝置
CN217745374U (zh) 一种加热理疗仪
CN112843489B (zh) 一种多功能能量传导仪
CN217286270U (zh) 一种理疗装置
CN211584920U (zh) 一种便携式可穿戴led装置
CN210812448U (zh) 一种可缓解热痛感的超声波保健仪
CN220513272U (zh) 电极片及应用有该电极片的理疗设备
CN210991069U (zh) 一种多功能骨关节理疗仪
CN214802771U (zh) 一种石墨烯远红外保健鞋垫
CN215460037U (zh) 一种太赫兹理疗仪器
CN218961600U (zh) 一种射频仪
CN211095918U (zh) 基于智能温控的多极头震动装置及包含此装置的美容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