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81100U -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 Google Patents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81100U
CN215081100U CN202121237659.0U CN202121237659U CN215081100U CN 215081100 U CN215081100 U CN 215081100U CN 202121237659 U CN202121237659 U CN 202121237659U CN 215081100 U CN215081100 U CN 2150811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d
plate body
plate
fixing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3765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盈盈
张海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23765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811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811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8110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对一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且所述支架与挡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分布并可调节间距的床板;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捷,减少了护理时间,且通过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作为护栏悬于床体两侧,不仅减少了空间占用,节省了搬运时间,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掉落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伤科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背景技术
对于大面积烧伤尤其是环形烧伤患者,烧伤创面需要充分暴露,保证创面干燥,便于快速结痂,更不能长时间受压,避免发生褥疮。为保证植皮术后皮片的存活,护理人员需要及时观察创面并进行创面清创换药,以尽量减轻患者痛苦。且烧伤术后易出现患者俯卧位限动,翻身时包扎松散﹑敷料移位、皮瓣失去包扎作用,伤口易受牵拉裂开等问题。在护理过程中,为防止烧伤患者出现压疮,避免创面渗出液和分泌物滋生细菌,同时保证患者可以经常变换卧姿,要求每2h翻身1次。
但现在传统的普通医疗床,结构简单,不具备帮助患者翻转身体的功能,需要护理人员定时对患者进行翻身护理,避免褥疮的产生和对患处进行清洁通风,极大的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劳动强度,且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降低了工作效率,不利于患者康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支撑腿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体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板,两个所述挡板相对一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且所述支架与挡板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两个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分布并可调节间距的床板;
所述床板包括两个固定板,两个所述固定板相互远离一侧均与其对应的支架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的边侧部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且两个所述第一转轴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且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支架包括横杆,所述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竖杆,所述横杆与两个竖杆形成“H”型结构,所述横杆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及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第一螺柱,所述固定板的背部中间部位设置有与第一螺柱上下滑动连接有连接块,且所述第一螺柱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旋钮,所述连接块位于两个调节旋钮之间,所述横杆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与挡板转动连接,通过连接块与第一螺柱之间的配合,可使得床板在第一螺柱上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对两个床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并在两个调节旋钮的作用下,便于对床板进行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螺杆的端部设置有转盘,所述挡板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一螺杆对应分布的通孔,所述竖杆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座,所述第一螺杆穿过通孔与固定座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螺杆及固定座的作用下,当对两个床板进行旋转完成后,此时位于下方床板上的固定座与通孔相连通,然后将第一螺杆插进通孔中并与固定座螺纹锁紧固定,从而对床板进行牢牢的固定,使得床板处于水平状态。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竖杆靠近床板一侧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长圆孔,两个所述长圆孔相互远离一端均延伸至竖杆的外侧,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与滑槽滑动连接的滑块,所述滑块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螺柱,所述第三螺柱的端部延伸至长圆孔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通过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使得床板与支架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并在第三螺柱及长圆孔的作用下,便于对滑块进行锁紧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及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固定于第二板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于第一板体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贯穿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端部穿过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当将位于下方床板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形成一个平面构成床板时,此时第以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构成一条直线,然后将第二螺杆插进第二固定块并与第一固定块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躺在上面,然后将上方床板上的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下放,使得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均与固定板形成90°角,从而形成护栏,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掉落的现象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转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柱,所述第二螺柱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板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当将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均与固定板形成90°角时,拧紧螺母,此时第一转轴不能再被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可以对患者起到有效的阻拦作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宽度之和与固定板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板体及第二板体表面均设置有等间距有序分布的开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捷,减少了护理时间,且通过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作为护栏悬于床体两侧,不仅减少了空间占用,节省了搬运时间,降低了安装的难度,同时还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掉落的现象发生。
2、通过支架上第一螺柱与连接块、滑块与滑槽之间的配合,便于对上下两个床板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从而便于根据不同体型的患者进行调节,且稳定性强,灵活性高,便于医院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的前视图。
图3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中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中床板与支架的连接图。
图5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中床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的放大图。
图中:1、床体;2、支撑腿;3、挡板;4、床板;5、支架;6、第一螺杆;7、通孔;8、固定板;9、第一转轴;10、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一固定块;13、第二固定块;14、第二螺杆;15、横杆;16、第一螺柱;17、调节旋钮;18、第二转轴;19、竖杆;20、固定座;21、滑槽;22、长圆孔;23、连接块;24、第二螺柱;25、滑块;26、第三螺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包括床体1,所述床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两个所述挡板3相对一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5,且所述支架5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两个所述支架5之间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分布并可调节间距的床板4;所述床板4包括两个固定板8,两个所述固定板8相互远离一侧均与其对应的支架5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8之间的边侧部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且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且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所述支架5包括横杆15,所述横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竖杆19,所述横杆15与两个竖杆19形成“H”型结构,所述横杆15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及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第一螺柱16,所述固定板8的背部中间部位设置有与第一螺柱16上下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3,且所述第一螺柱16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旋钮17,所述连接块23位于两个调节旋钮17之间,所述横杆15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18与挡板3转动连接。
通过连接块23与第一螺柱16之间的配合,可使得床板4在第一螺柱16上上下移动,从而便于对两个床板4之间的间距进行调节,并在两个调节旋钮17的作用下,便于对床板4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螺杆6的端部设置有转盘,所述挡板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一螺杆6对应分布的通孔7,所述竖杆19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座20,所述第一螺杆6穿过通孔7与固定座20螺纹连接。
通过第一螺杆6及固定座20的作用下,当对两个床板4进行旋转完成后,此时位于下方床板4上的固定座20与通孔7相连通,然后将第一螺杆6插进通孔7中并与固定座20螺纹锁紧固定,从而对床板4进行牢牢的固定,使得床板4处于水平状态。
所述竖杆19靠近床板4一侧设置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长圆孔22,两个所述长圆孔22相互远离一端均延伸至竖杆19的外侧,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与滑槽21滑动连接的滑块25,所述滑块25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螺柱26,所述第三螺柱26的端部延伸至长圆孔22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通过滑块25与滑槽21之间的配合,使得床板4与支架5之间连接的更加稳定,并在第三螺柱26及长圆孔22的作用下,便于对滑块25进行锁紧固定。
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12及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2固定于第二板体11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3固定于第一板体10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3上贯穿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的端部穿过第二固定块13与第一固定块12螺纹连接。
当将位于下方床板4的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形成一个平面构成床板4时,此时第以固定块12与第二固定块13构成一条直线,然后将第二螺杆14插进第二固定块13并与第一固定块12螺纹连接,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牢牢的连接在一起,从而使得患者可以躺在上面,然后将上方床板4上的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下放,使得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均与固定板8形成90°角,从而形成护栏,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掉落的现象发生。
所述第一转轴9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柱24,所述第二螺柱24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板8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当将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均与固定板8形成90°角时,拧紧螺母,此时第一转轴9不能再被转动,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可以对患者起到有效的阻拦作用。
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的宽度之和与固定板8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表面均设置有等间距有序分布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使用时,首先患者是躺在位于下方的床板4上,当需要对患者进行翻身时,现在患者的身上盖上无菌棉垫、消毒大单及消毒海绵床垫,然后将患者上方的床板4下移与消毒海绵床垫上表面接触,然后将位于上方床板4两侧的调节旋钮17拧紧,以及滑块25上第三螺柱26上的螺母拧紧,从而对床板4进行牢牢的固定,然后将第一螺杆6拆卸,此时即可对支架5进行旋转,从而将位于上方的床板4转动至下方,从而使得患者俯卧在床板4上,从而完成患者的翻身,然后将第一螺杆6拧紧,从而对支架5进行锁紧固定,使其不能再被旋转,此时将位于患者上方的床板4上移,然后将该床板4上的第二螺柱24拆卸,此时使得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与固定板8形成90°角,并使得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的底部与位于下方床板4的上表面接触,然后将位于上方的床板4两侧的第一转轴9进行锁紧固定,从而对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进行锁紧固定,从而使得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形成护栏,可以有效防止患者掉落的现象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底部四角处均设置有支撑腿(2),所述支撑腿(2)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所述床体(1)的上表面两侧均设置有挡板(3),两个所述挡板(3)相对一侧表面均转动连接有支架(5),且所述支架(5)与挡板(3)之间设置有锁紧机构,两个所述支架(5)之间设置有两个上下相对分布并可调节间距的床板(4);
所述床板(4)包括两个固定板(8),两个所述固定板(8)相互远离一侧均与其对应的支架(5)连接,两个所述固定板(8)之间的边侧部位均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9),且两个所述第一转轴(9)上分别连接有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且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的底部设置有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5)包括横杆(15),所述横杆(15)的两端均设置有竖杆(19),所述横杆(15)与两个竖杆(19)形成“H”型结构,所述横杆(15)的上表面中间部位及底部中间部位均设置有第一螺柱(16),所述固定板(8)的背部中间部位设置有与第一螺柱(16)上下滑动连接有连接块(23),且所述第一螺柱(16)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旋钮(17),所述连接块(23)位于两个调节旋钮(17)之间,所述横杆(15)的中间部位通过第二转轴(18)与挡板(3)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机构包括第一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6)设置有两个,且所述第一螺杆(6)的端部设置有转盘,所述挡板(3)的表面设置有两个与第一螺杆(6)对应分布的通孔(7),所述竖杆(19)的表面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固定座(20),所述第一螺杆(6)穿过通孔(7)与固定座(20)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杆(19)靠近床板(4)一侧设置有滑槽(21),所述滑槽(21)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分布的长圆孔(22),两个所述长圆孔(22)相互远离一端均延伸至竖杆(19)的外侧,所述固定板(8)上设置有与滑槽(21)滑动连接的滑块(25),所述滑块(25)的侧壁设置有第三螺柱(26),所述第三螺柱(26)的端部延伸至长圆孔(22)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固定块(12)及第二固定块(13),所述第一固定块(12)固定于第二板体(11)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3)固定于第一板体(10)的底部,所述第二固定块(13)上贯穿有第二螺杆(14),所述第二螺杆(14)的端部穿过第二固定块(13)与第一固定块(12)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9)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螺柱(24),所述第二螺柱(24)的端部延伸至固定板(8)的外侧并螺纹连接有螺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的宽度之和与固定板(8)的长度相等,且所述第一板体(10)及第二板体(11)表面均设置有等间距有序分布的开口。
CN202121237659.0U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11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659.0U CN215081100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37659.0U CN215081100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81100U true CN215081100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36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3765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81100U (zh) 2021-06-03 2021-06-03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8110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0444A (zh) * 2023-06-01 2023-06-30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压引流具有清洗功能的翻身床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350444A (zh) * 2023-06-01 2023-06-30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压引流具有清洗功能的翻身床
CN116350444B (zh) * 2023-06-01 2023-08-15 泰州奥尔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负压引流具有清洗功能的翻身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81100U (zh) 一种烧伤科专用翻身床
CN204521284U (zh) 一种多功能护理床
CN107961415A (zh) 一种新型医疗护理用输液架
CN210121212U (zh) 一种精神科用护理床
CN208942715U (zh) 一种妇科用医疗检查床
CN213098941U (zh) 一种神经外科脊椎病人用辅助翻身装置
CN211863156U (zh) 一种儿内科临床医疗拱形床架
CN111821125B (zh) 一种具有调节功能的烧伤科换药用护理支架
CN210962733U (zh) 一种防褥疮护理床
CN208481487U (zh) 一种重症病人的检查护理辅助装置
CN215274165U (zh) 一种病房升降护理架
CN213465741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理装置
CN216985477U (zh) 轴线翻身床
CN211049961U (zh) 一种内科护理用多功能支架
CN113057828B (zh) 一种用于骨科下肢治疗的床体翻转控制装置
CN220967541U (zh) 一种胃肠外科术后卧床装置
CN214967984U (zh) 一种高度可调节的护理床
CN211934736U (zh) 一种神经外科检查床
CN212662137U (zh) 一种卧床患者床栏挂架
CN214129320U (zh) 用于针灸床的床档
CN215652167U (zh) 一种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用医疗床
CN220530294U (zh) 一种足部换药装置
CN214103921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睡眠床
CN215425705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下肢抬高支架
CN215385423U (zh) 一种神经外科护士护理用防压疮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