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9256U - 股骨截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股骨截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9256U
CN215079256U CN202022661466.XU CN202022661466U CN215079256U CN 215079256 U CN215079256 U CN 215079256U CN 202022661466 U CN202022661466 U CN 202022661466U CN 215079256 U CN215079256 U CN 21507925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steotomy
cushion
bone
cushion block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6146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欢欢
孙延东
付长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Microport Orthorec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6146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925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925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925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截骨装置,包括第一垫块、第二垫块和第一截骨板,第一垫块上设置有定位部,第二垫块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第一截骨板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第一截骨板开设有第一截骨槽,第一截骨槽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其中,主体部上设置有配合部,定位部与配合部连接时,第一垫块叠设于第二垫块,第一截骨槽位于第一垫块的背向第二垫块的一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截骨装置,利用第一垫块的定位部与第二垫块的配合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使得采取该股骨截骨装置对股骨的远端关节面进行截骨时,可以通过拆装不同厚度的第一垫块对股骨磨损的补偿,减少股骨磨损对截骨位置准确性的不良影响,以提升截骨位置准确性。

Description

股骨截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股骨截骨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长期剧烈活动、退变以及骨性关节炎等原因,膝关节软骨容易出现磨损,进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通常情况下,股骨远端和胫骨关节面会产生较多磨损。在膝关节单侧间室出现病变的情形下,利用单髁膝关节置换手术可以达到微创伤、小切口、少截骨量,低感染率和快速康复等目的。
在进行膝关节置换手术时,需要对股骨远端(包括远端关节面和后髁关节面)进行截骨,以便安装合适的股骨假体。截骨的准确性将直接影响到假体安装的结果。
然而,在股骨远端发生磨损时,采取目前的截骨工具进行截骨,往往受到股骨侧磨损的影响而导致截骨位置不准确,容易产生过度截骨,影响假体安装的准确性,而为了适应这种过度截骨,选择更厚的假体,又会导致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不平衡,严重影响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截骨位置准确性的股骨截骨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股骨截骨装置,包括:
第一垫块,具有相背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垫块上设置有定位部;
第二垫块,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面;
第一截骨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截骨板开设有第一截骨槽,所述第一截骨槽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
其中,所述第二垫块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可拆卸地相连接,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相连接时,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截骨槽位于所述第一垫块的背向所述第二垫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截骨槽与所述上表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厚度不同的至少2个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厚度不同的至少2个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凸起,所述配合部包括定位槽,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下表面,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部包括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垫块的侧边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下表面间隔设置,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侧面的配合槽,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配合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配合槽在距离所述第一表面预设距离处沿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垫块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垫块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定位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包括第二截骨板,所述第二截骨板包括相连接的托片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开设有第二截骨槽,所述第二截骨槽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槽与所述托片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托片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配合部,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托片相连接时,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托片相贴合,所述第二截骨槽位于所述第一垫块的背向所述托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截骨槽与所述上表面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截骨板呈L形,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托片相互垂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小于或等于6.3μm。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股骨截骨装置,第一垫块的定位部与第二垫块的配合部之间的可拆卸连接,从而可以拆装不同厚度的第一垫块,来适应位于第二截骨板的第二截骨槽到第一垫块的上表面的距离的调整需要,进而在利用该股骨截骨装置对股骨的远端关节面进行截骨时,股骨的远端关节面抵靠于第一垫块的上表面,利用第一垫块对股骨磨损的补偿,减少股骨磨损对截骨位置准确性的不良影响,避免过度截骨,使得截骨位置更为准确,以提高假体安装准确性,实现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的平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实施例的附图。
图1为一实施例的股骨截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例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a)为一实施例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b)为一实施例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另一实施方式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c)为一实施例中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再一实施方式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d)为一实施例中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又一实施方式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e)为另一实施例中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f)为再一实施例中的股骨截骨装置中,第一垫块与第二垫块的主体部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4为采取股骨截骨装置进行股骨截骨操作时,第二垫块测量屈曲间隙时示意图;
图5为采取股骨截骨装置进行股骨截骨操作时,第一垫块和第二垫块测量伸直间隙时示意图;
图6为采取股骨截骨装置对股骨的远端关节面进行截骨操作示意图;
图7为采取股骨截骨装置对股骨的后髁进行截骨操作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1所示,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股骨截骨装置,包括第一垫块1、第二垫块2和第一截骨板3。
第一垫块1具有相背设置的上表面1a和下表面1b,上表面1a与下表面1b大致平行。第一垫块1上设置有定位部。第二垫块2包括主体部21和连接部22,主体部21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以及连接于第一表面2a和第二表面2b之间的侧面,连接部22连接于侧面。
第一截骨板3可拆卸地连接于连接部22。例如,第一截骨板3上开设有插孔3c,连接部22与插孔3c之间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第一接骨板与第二垫块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连接部22的形状不作特别限制,可呈块状、片状等,只要其截面与插孔3c相匹配即可。
第一截骨板3开设有第一截骨槽3b1,第一截骨槽3b1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以便截骨刀具在第一截骨槽3b1的引导下稳定地对股骨B进行截骨。
第二垫块2上设置有配合部,第一垫块的定位部与配合部可拆卸地相连接,使得第一垫块1可以灵活地安装至第二垫块2,并能够从第二垫块2拆除,以便选择不同厚度的第一垫块1叠设在第二垫块2上,调整抵靠在第一垫块1上的股骨B与第一截骨板3的相对位置,适应截骨位置的调整需要。
具体地,当定位部与配合部相连接时,下表面1b与第一表面2a相贴合,继而使得第一垫块1与第二垫块2稳定地叠设在一起。此时,第一截骨槽3b1位于第一垫块1的背向第二垫块2的一侧,以在截骨刀具在第一截骨槽3b1活动时,截骨刀具活动所在面在距离上表面1a一定距离处界定第一截骨面,第一截骨面与上表面1a大致平行。也就是说,第一截骨槽3b1与上表面1a大致平行。
结合图6所示,截骨刀具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进行截骨时,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抵靠在第一垫块1的上表面1a,从而截骨刀具在第一截骨槽3b1的导向下沿第一截骨面移动时,第一截骨面与上表面1a之间的距离即为截骨量。由于第一垫块1的定位部和第二垫块2的配合部之间可以灵活地拆装,从而方便在第二垫块2上垫设厚度合适的第一垫块1,以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的磨损进行补偿,使得截骨位置更为准确,避免过度截骨而影响假体安装准确性。
下面将结合股骨B进行截骨操作的过程对股骨截骨装置做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4所示,在完成胫骨A截骨操作后,胫骨A的截骨面A1基本呈平面,此时可以利用第二垫块2进行屈曲间隙测量。具体地,转动膝关节,使得股骨B相对胫骨A处于屈曲状态,此时,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相对,两者之间的间隙即为屈曲间隙。在对该屈曲间隙进行测量时,先将第二垫块2置入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之间,然后医生依据第二垫块2在屈曲间隙中的松紧程度来判断第二垫块2的厚度是否合适。第二垫块2在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之间比较松时,表明选用的第二垫块2的厚度过小,此时,更换较厚的第二垫块2重新测试。相应地,第二垫块2受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的夹持而过紧时,表明选用的第二垫块2的厚度过大,此时,更换较薄的第二垫块2重新测试。通过这种方式,最终选择合适厚度的第二垫块2,使得第二垫块2置入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之间后松紧度适宜,此时所选用的第二垫块2的厚度即为屈曲间隙的尺寸。
由此可见,间隙测量的过程也是通过判断塞入第二垫块2的张合力,最终选择厚度较为合适的第二垫块2的过程。在该过程中,操作者也可以凭操作经验根据屈曲状态下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与胫骨A的截骨面A1之间的间隙大小,快速选择厚度合适的第二垫块2。间隙测量操作是膝关节手术中常见操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通常膝关节处发生磨损时,股骨B的后髁不容易发生磨损而保持得比较完好,从而屈曲位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第二垫块2的合适厚度,为之后准确地补偿股骨的磨损奠定基础,进而使得截骨位置更为准确,以维持屈曲间隙和伸直间隙的平衡,改善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伸直间隙指的是转动膝关节使得股骨B与胫骨A处于伸直状态时,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与胫骨A关节面之间的间隙。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进行截骨时,在第二垫块2上叠设合适厚度的第一垫块1,这样,伸直间隙的大小即为第二垫块2的厚度加上第一垫块1的厚度,以利用第一垫块1补偿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被磨损的高度,使得截骨位置更准确,避免了过度截骨的问题。选择合适厚度的第一垫块1是通过医生对第一垫块1在第二垫块2和远端关节面B2之间的松紧程度进行判断,与上述间隙测量操作类似,此处不再赘述。
具体地,参阅图6所示,在第二垫块2上安装好合适厚度的第一垫块1后,第一垫块1和第二垫块2均置入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与胫骨A的截骨面A1之间,此时,将第一截骨板3连接至第二垫块2。截骨刀具穿过第一截骨板3的第一截骨槽3b1后,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进行截骨操作时,截骨量为截骨刀具所在的第一截骨面到第一垫块1的上表面1a的距离。相比采取第一垫块1进行磨损补偿前,采取本申请股骨截骨装置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的截骨量剔除了第一垫块1的厚度,从而实现对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的磨损补偿以避免过度截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垫块1和第二垫块2有多种厚度不同的型号,以便在进行屈曲间隙测量和伸直间隙测量时,具有更为精细的选择。参阅图1所示,第一表面2a与第二表面2b之间的距离界定第二垫块2的厚度,第二垫块2的厚度t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比如第二垫块2的厚度t取值为1mm、5mm、10mm、15mm或20mm。
结合图2所示,上表面1a与下表面1b之间的距离界定第一垫块1的厚度,第一垫块1的厚度s的取值范围为1mm~3mm,比如第一垫块1的厚度s取值为1mm、1.5mm、2mm、2.5mm或3mm。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一垫块1的上表面1a的表面粗糙度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小于或等于6.3μm。这样第一垫块1的上表面1a足够光滑,以减少第一垫块1与股骨B的滑动摩擦,从而方便第一垫块1置入股骨B与第二垫块2之间。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垫块2的第二表面2b的表面粗糙度Ra(轮廓算术平均偏差)小于或等于6.3μm。从而使得第二垫块2的第二表面2b足够光滑,以便第二垫块2与截骨后的胫骨A的截骨面A1紧密相抵。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垫块1和第二垫块2之间通过定位部和配合部实现可拆卸连接的结构具有多种可能。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定位部包括凸起1b1,配合部包括定位槽2a1,定位槽2a1贯穿第二垫块2的主体部21的第一表面2a,凸起1b1设于下表面1b,并可拆卸地连接于定位槽2a1。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a)和图3(b)所示,凸起1b1的位置可以是位于第一垫块1的中部位置。结合图3(c)和图3(d)所示,所示,凸起1b1也可以是位于第一垫块1的边缘。至于凸起1b1在第一垫块1的位置,在此不做限定,只要第一垫块1的凸起1b1能够与第二垫块2相应位置处的定位槽2a1进行可拆卸地配合即可。
凸起1b1的横截面形状为矩形、圆形、半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定位槽2a1的形状与凸起1b1相适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a)所示,凸起1b1可以是沿第一垫块1的长度方向延伸。结合图3(b)所示,凸起1b1可以是沿第一垫块1的宽度方向延伸。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凸起1b1还可以是沿其它方向延伸,只要能够与第二垫块2的定位槽2a1进行配合,以满足第一垫块1与第二垫块2之间的定位需要即可。
结合图3(c)所示,在凸起1b1位于第一垫块1的长度方向的边缘时,第二垫块2相应处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槽2a1。结合图3(d)所示,凸起1b1位于第一垫块1的宽度方向的边缘时,第二垫块2相应处设置有沿宽度方向延伸的定位槽2a1。
该实施方式中,只要第一垫块1与第二垫块2叠设在一起时,第一垫块1的凸起1b1能够对应地与第二垫块2的定位槽2a1进行可拆卸地配合即可。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e)所示,定位部包括侧板11和连接板12,连接板12通过侧板11与第一垫块1的侧边相连接,且连接板12与下表面1b间隔设置,配合部为配合槽21a,配合槽21a开设于第二垫块2的主体部21的侧面,连接板12可拆卸地插设于配合槽21a。
结合图3(f)所示,配合槽21a在距离第一表面2a预设距离处沿第二垫块2的主体部21的侧面延伸至第二垫块2的相对两侧,第一垫块1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上述的定位部,从而第一垫块1可以通过两侧的定位部与相应的配合槽21a滑动配合,以便第一垫块1能够平移滑动地与第二垫块2的主体部21相配合,提高操作便捷性。
再次参阅图1所示,股骨截骨装置包括第二截骨板4,第二截骨板4用以对股骨B的后髁进行截骨。
第二截骨板4包括相连接的托片4a和导向部4b,导向部4b开设有第二截骨槽4b1,第二截骨槽4b1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从而使得截骨刀具沿第二截骨槽4b1移动时,能够对股骨B的后髁进行截骨操作。
该实施例中,通过合理的配置定位部和托片4a,使得在定位部从配合部拆离时,定位部能够与托片4a相连接,确切的说,第一垫块1的定位部既能够与第二垫块2的配合部实现可拆卸连接,也能够与托片4a实现可拆卸连接,因此,托片4a上设有用于与第一垫块1的定位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配合部,该第二配合部与第二垫块2的配合部相类似。例如,托片4a上设置有能够与第一垫块1上的凸起1b1相配合的定位孔4a1,该定位孔4a1与第二垫块2的定位槽2a1的形状和设置位置基本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和图7所示,第一垫块1与托片4a相连接时,第一垫块1的下表面1b与托片4a相贴合,第二截骨槽4b1位于第一垫块1的背向托片4a的一侧。在截骨刀具在第二截骨槽4b1活动时,截骨刀具活动所在面在距离上表面1a一定距离处界定第二截骨面,第二截骨面与上表面1a大致平行,即第二截骨槽4b1与上表面1a平行。第二截骨面与该上表面1a之间的距离即为对股骨B的后髁的截骨量,避免股骨B的后髁发生磨损时,以发生磨损的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B1作为截骨参考会造成过度截骨。
利用这种结构设置,即使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出现磨损,利用第一垫块1对股骨B的后髁磨损进行补偿,可以提高股骨B的后髁截骨位置准确性,避免过度截骨的问题。
继续参阅图7所示,第二截骨板4呈L形,导向部4b与托片4a相互垂直。由于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经过截骨后基本呈平面,从而在对股骨B的后髁进行截骨操作时,可以将第二截骨板4的导向部4b与股骨B的远端关节面B2相抵接,选择合适厚度的第一垫块1垫设在托片4a上并与股骨B的后髁关节面相抵,利用第一垫块1对股骨B的后髁磨损补偿,提高截骨位置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股骨B的后髁未发生磨损时,托片4a上不需要垫设第一垫块1,股骨B的后髁直接与托片4a接触,截骨刀具穿过第二截骨槽4b1对后髁进行截骨,第二截骨槽4b1与托片4a平行。确切的说,在对股骨B的后髁进行截骨操作时,根据股骨B的后髁的磨损程度进行选取合适厚度的第一垫块1来补偿股骨B的后髁的磨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将合适的第一垫块1安装至托片4a后,可以采用一个平行块垫在胫骨A的截骨面A1上作临时承托,以辅助放置第二截骨板4,再用固定钉将第二截骨板4固定在股骨B上,以便截骨刀具穿过第二截骨板4的第二截骨槽4b1对股骨B的后髁进行截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垫块,具有相背设置的上表面和下表面,所述上表面与所述下表面平行,所述第一垫块上设置有定位部;
第二垫块,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主体部具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以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之间的侧面,所述连接部连接于所述侧面;
第一截骨板,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第一截骨板开设有第一截骨槽,所述第一截骨槽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
其中,所述第二垫块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可拆卸地相连接,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配合部相连接时,所述下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一截骨槽位于所述第一垫块的背向所述第二垫块的一侧,所述第一截骨槽与所述上表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度不同的至少2个所述第一垫块,所述第一垫块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厚度不同的至少2个所述第二垫块,所述第二垫块的厚度的取值范围为1mm~2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凸起,所述配合部包括定位槽,所述凸起设于所述下表面,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定位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部包括侧板和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所述侧板与所述第一垫块的侧边相连接,且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下表面间隔设置,所述配合部为开设于所述侧面的配合槽,所述连接板可拆卸地插设于所述配合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槽在距离所述第一表面预设距离处沿所述侧面延伸至所述第二垫块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垫块的相对两侧均设置有所述定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二截骨板,所述第二截骨板包括相连接的托片和导向部,所述导向部开设有第二截骨槽,所述第二截骨槽用于供截骨刀具活动地穿过,所述第二截骨槽与所述托片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片上设有用于与所述定位部可拆卸连接的第二配合部,当所述定位部与所述托片相连接时,所述下表面与所述托片相贴合,所述第二截骨槽位于所述第一垫块的背向所述托片的一侧,所述第二截骨槽与所述上表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骨板呈L形,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托片相互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股骨截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的轮廓算术平均偏差Ra小于或等于6.3μm。
CN202022661466.XU 2020-11-17 2020-11-17 股骨截骨装置 Active CN21507925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61466.XU CN215079256U (zh) 2020-11-17 2020-11-17 股骨截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61466.XU CN215079256U (zh) 2020-11-17 2020-11-17 股骨截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9256U true CN215079256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18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61466.XU Active CN215079256U (zh) 2020-11-17 2020-11-17 股骨截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925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6201718B2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knee arthroplasty
EP1348382B1 (en) Instrument for flexion gap adjustment of a knee prosthesis
US10251654B2 (en) Customized patient-specific surgical instrument with metallic insert
CN114504360A (zh) 股骨截骨装置
JP2004537368A (ja) 大腿骨切除平面の位置を定めるガイド
CN215079256U (zh) 股骨截骨装置
AU2010253749B9 (en)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knee arthroplast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