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9158U -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79158U CN215079158U CN202120259067.2U CN202120259067U CN215079158U CN 215079158 U CN215079158 U CN 215079158U CN 202120259067 U CN202120259067 U CN 202120259067U CN 215079158 U CN215079158 U CN 21507915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incers
- vascular
- forceps
- dovetail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内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有效解决了医护人员在钳夹血管时可能用力过大造成血管损伤,以及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血管钳,但是不方便携带的问题,设有的保护机构可以在血管钳受到设定的力后,使得血管钳上侧手指施力处转动,血管钳受到的额外的力不会传递给钳嘴,避免对血管造成损害,钳嘴为可拆卸链接,方便携带,可有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钳嘴,并且钳嘴与固定装置配合可以实现快速拆卸与安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内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背景技术
血管钳主要用于钳夹血管或出血点,起到分离解剖组织,夹持皮肤、脏器、组织血管的作用。目前,临床上有很多种类的血管钳,通常使用的血管钳主要由钳嘴、铰接轴、钳臂、定位架和指环圈构成,主要用来结扎血管,血管钳主要用于钳夹血管或出血点,亦称止血钳,血管钳在结构上主要的不同是齿槽床,由于手术操作的需要,齿槽床分为直、弯、直角、弧形等。
用于血管手术的血管钳,虽然齿槽的齿较细、较浅,弹性较好,但是对组织的压榨作用及对血管壁、血管内膜的损伤仍然无法避免,尤其是医护人员工作劳动量大有时难免在钳夹血管时失误,因用力过大造成血管损伤,此外现有的血管钳通常为一个不可拆卸的整体,然而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血管钳,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有效解决了医护人员在钳夹血管时可能用力过大造成血管损伤,以及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血管钳,但是不方便携带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右钳体,其特征在于,右嵌体铰接连接有左钳体,左钳体由上钳体和下钳体构成且上钳体和下钳体由保护机构连接;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上钳体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转杆的上端,上钳体下端面右侧为左低右高的坡面结构,下钳体上端面的前侧、后侧、左侧均设有围挡,前后两围挡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布置的阻尼轴,阻尼轴与转杆下端转动连接,下钳体上端面右侧的下方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内滑动配合有一滑块,下钳体上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容纳槽的开口且开口径向尺寸小于容纳槽径向尺寸,滑块上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开口的顶杆,顶杆上端为与上钳体下端的坡面结构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滑块下端与容纳槽底面之间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顶杆与转杆的相对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转杆下端为弧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左钳体与右嵌体相对端的上侧均设有横向布置的固定架,两固定架前后交错布置,前侧固定架的后端面与后侧固定架的前端面均设有能互相配合的齿型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左钳体与右钳体的下端均经固定机构拆卸连接有钳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钳体与右嵌体的下端为燕尾块,各个燕尾块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竖向布置的插杆,各个燕尾块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横向布置的滑槽且滑槽一侧贯通燕尾块侧面,各个滑槽内分别滑动配合有一楔形块,各个楔形块的楔形端均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各个楔形块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滑槽的侧壁之间经第二弹簧固定连接,各个燕尾块前端滑槽的前方均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限位槽,各个滑块的前端均固定连接伸出限位槽并与限位槽滑动配合的拨杆,各个燕尾块上均拆卸连接有钳嘴,各个钳嘴的前端开设均有与燕尾块配合的燕尾槽,各个燕尾槽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竖向布置且与插杆配合的插槽,各个燕尾槽的侧面上开设有能与楔形块配合的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钳嘴形状有有齿、无齿、直形、弯形等多种类型。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设有的保护机构可以在血管钳受到设定的力后,使得血管钳上侧手指施力处转动,血管钳受到的额外的力不会传递给钳嘴,避免对血管造成损害;
2.钳嘴为可拆卸链接,方便携带,可有根据需要换用不同的钳嘴,并且钳嘴与固定装置配合可以实现快速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视角立体示意图中B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视角立体示意图中C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钳嘴处于拆卸状态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钳嘴处于拆卸状态的示意图中D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第一视角剖视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装置第二视角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右钳体,2.上钳体,3.上钳体,4.转杆,5.坡面结构,6.围挡,7.阻尼轴,8.容纳槽,9.滑块,10.开口,11.顶杆,12.第一弹簧,13.弧面结构,14.固定架,15.齿型卡槽,16.钳嘴,17.燕尾块,18.插杆,19.滑槽,20.楔形块,21.第二弹簧,22.限位槽,23.拨杆,24.燕尾槽,25.插槽,26.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右钳体1,其特征在于,右嵌体铰接连接有左钳体,左钳体由上钳体2和下钳体3构成且上钳体2和下钳体3由保护机构连接;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上钳体2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转杆4的上端,上钳体2下端面右侧为左低右高的坡面结构5,下钳体3上端面的前侧、后侧、左侧均设有围挡6,前后两围挡6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布置的阻尼轴7,阻尼轴7与转杆4下端转动连接,下钳体3上端面右侧的下方开设有容纳槽8,容纳槽8内滑动配合有一滑块9,下钳体3上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容纳槽8的开口10且开口10径向尺寸小于容纳槽8径向尺寸,滑块9上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开口10的顶杆11,顶杆11上端为与上钳体2下端的坡面结构5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滑块9下端与容纳槽8底面之间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12,顶杆11与转杆4的相对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转杆4下端为弧面结构13。该实施例在使用时,医护人员普遍工作量大,并且比较耗费精力,这有时难免造成医护工作者的失误,比如在使用血管钳时有可能在钳夹时握力较大,造成钳夹的力度过大,使得血管产生损伤,为避免这一现象,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机构可以在对血管钳的握力超过设定值后,使得上钳体2发生转动,额外的握力无法传递给钳嘴16,避免了对血管造成损伤,具体表现为:当医护工作人员以正常的握力钳夹血管时,由于第一弹簧12处于压缩状态,第一弹簧12将给滑块9一个向上的力,该力通过顶杆11作用于上钳体2的坡面,此外由于阻尼轴7的阻尼作用,在握力正常时,上钳体2与下钳体3不会相对运动,整个血管钳可以正常使用,当钳夹的握力超过正常值时,为避免血管受损保护机构此时被触发,过大的握力会使转杆4绕阻尼发生转动同时整个上钳体2将会发生转动,上钳体2转动使得上钳体2下端的坡面结构5对顶杆11上端的斜面结构产生作用力使得顶杆11向下移动,进而造成滑块9沿容纳槽8向下移动并进一步压缩弹簧,此时上钳体2的转动使得该较大的可能对血管造成损伤的握力无法传递给钳嘴16,避免了血管的损伤,当需要使上钳体2复位时,握力接触后在弹簧的恢复作用下可以自动复位,当由于阻尼轴7阻尼作用无法正常复位时,可以人工调整上钳体2助其复位,本装置的左侧的围挡6可以避免上钳体2向左偏转影响正常功能,下钳体3上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容纳槽8的开口10且开口10径向尺寸小于容纳槽8径向尺寸,这使得开口10与容纳槽8连接处呈一层阶梯状,限制滑块9从开口10处脱离容纳槽8,此外顶杆11与转杆4的相对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转杆4下端为弧面结构13,这样设置可以使得转杆4能正常转动,避免保护机构部件相互干涉影响其保护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当由于握力过大导致保护机构触发使上钳体2转动时,上钳体2正常转动的范围为斜面结构与坡面结构5配合的过程,该转动范围足以使操作人员意识到上钳体2发生了转动并及时作出反应,当然上钳体2转动至斜面结构与坡面结构5脱离配合时,此时顶杆11上端会与转杆4侧面接触并抵挡转杆4继续转动,但此时握力仍不会传递向钳嘴16,操作人员应该视情况及时反应避免对血管造成损伤。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左钳体与右嵌体相对端的上侧均设有横向布置的固定架14,两固定架14前后交错布置,前侧固定架14的后端面与后侧固定架14的前端面均设有能互相配合的齿型卡槽15。该实施例在使用时,两固定架14上的齿型卡槽15相互配合对血管钳有轻微的限制的作用,为血管钳常用结构。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所述左钳体与右钳体1的下端均经固定机构拆卸连接有钳嘴1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钳体与右嵌体的下端为燕尾块17,各个燕尾块17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竖向布置的插杆18,各个燕尾块1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横向布置的滑槽19且滑槽19一侧贯通燕尾块17侧面,各个滑槽19内分别滑动配合有一楔形块20,各个楔形块20的楔形端均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19,各个楔形块20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滑槽19的侧壁之间经第二弹簧21固定连接,各个燕尾块17前端滑槽19的前方均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限位槽22,各个滑块9的前端均固定连接伸出限位槽22并与限位槽22滑动配合的拨杆23,各个燕尾块17上均拆卸连接有钳嘴16,各个钳嘴16的前端开设均有与燕尾块17配合的燕尾槽24,各个燕尾槽24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竖向布置且与插杆18配合的插槽25,各个燕尾槽24的侧面上开设有能与楔形块20配合的凹槽26。该实施例在使用时,在不同情况下需要使用不同的血管钳,然而血管钳不方便携带,为了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血管钳的钳嘴16可快速拆卸安装,在安装钳嘴16时,使插杆18与插槽25对应并向上移动钳嘴16,钳嘴16的燕尾槽24逐渐与其对应的燕尾块17开始配合,随着钳嘴16的继续上移,燕尾槽24的侧面与楔形块20接触并挤压楔形块20使其向滑槽19深处移动并压缩第二弹簧21,此时限位杆随着楔形块20的移动同时会沿着限位槽22发生移动,当钳嘴16上移到燕尾槽24里的凹槽26与楔形块20对应时,楔形块20不在受到挤压,第二弹簧21自动复位带动楔形块20复位并卡入到凹槽26中,将钳嘴16定位并限制其移动,此时钳嘴16安装完毕,当要拆卸钳嘴16时,仅需要拨动拨杆23带动楔形块20向滑槽19内移动使其脱离凹槽26,接触凹槽26对钳嘴16的限制便可以拆卸下钳嘴16,本固定装置对钳嘴16的安装与拆卸可以快速完成,且对钳嘴16的固定效果好。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三的基础上,所述钳嘴16形状有有齿、无齿、直形、弯形等多种类型。该实施例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形状的钳嘴16针对性的对血管进行钳夹止血。
Claims (4)
1.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包括右钳体(1),其特征在于,右嵌体铰接连接有左钳体,左钳体由上钳体(2)和下钳体(3)构成且上钳体(2)和下钳体(3)由保护机构连接;
所述保护机构包括上钳体(2)下端左侧固定连接有竖向布置的转杆(4)的上端,上钳体(2)下端面右侧为左低右高的坡面结构(5),下钳体(3)上端面的前侧、后侧、左侧均设有围挡(6),前后两围挡(6)之间固定连接有纵向布置的阻尼轴(7),阻尼轴(7)与转杆(4)下端转动连接,下钳体(3)上端面右侧的下方开设有容纳槽(8),容纳槽(8)内滑动配合有一滑块(9),下钳体(3)上端面上开设有连通容纳槽(8)的开口(10)且开口(10)径向尺寸小于容纳槽(8)径向尺寸,滑块(9)上端固定连接有向上伸出开口(10)的顶杆(11),顶杆(11)上端为与上钳体(2)下端的坡面结构(5)相配合的斜面结构,滑块(9)下端与容纳槽(8)底面之间设有处于压缩状态的第一弹簧(12),顶杆(11)与转杆(4)的相对端之间有一定的距离间隔,转杆(4)下端为弧面结构(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体与右嵌体相对端的上侧均设有横向布置的固定架(14),两固定架(14)前后交错布置,前侧固定架(14)的后端面与后侧固定架(14)的前端面均设有能互相配合的齿型卡槽(1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钳体与右钳体(1)的下端均经固定机构拆卸连接有钳嘴(16),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左钳体与右嵌体的下端为燕尾块(17),各个燕尾块(17)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一竖向布置的插杆(18),各个燕尾块(17)的内部分别开设有一横向布置的滑槽(19)且滑槽(19)一侧贯通燕尾块(17)侧面,各个滑槽(19)内分别滑动配合有一楔形块(20),各个楔形块(20)的楔形端均伸出其对应侧的滑槽(19),各个楔形块(20)的另一端与其对应的滑槽(19)的侧壁之间经第二弹簧(21)固定连接,各个燕尾块(17)前端滑槽(19)的前方均开设有横向布置的限位槽(22),各个滑块(9)的前端均固定连接伸出限位槽(22)并与限位槽(22)滑动配合的拨杆(23),各个燕尾块(17)上均拆卸连接有钳嘴(16),各个钳嘴(16)的前端均开设有与燕尾块(17)配合的燕尾槽(24),各个燕尾槽(24)的下端面上开设有竖向布置且与插杆(18)配合的插槽(25),各个燕尾槽(24)的侧面上开设有能与楔形块(20)配合的凹槽(2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其特征在于,所述钳嘴(16)形状有有齿、无齿、直形、弯形等多种类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59067.2U CN215079158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259067.2U CN215079158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79158U true CN215079158U (zh) | 2021-12-10 |
Family
ID=7933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259067.2U Active CN215079158U (zh) | 2021-01-29 | 2021-01-29 |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79158U (zh) |
-
2021
- 2021-01-29 CN CN202120259067.2U patent/CN21507915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9655689B2 (en) | Forceps for molar extraction | |
CN210204855U (zh) | 椎板撑开钳 | |
CN215079158U (zh) | 一种临床内科血管钳 | |
CN109966005B (zh) | 一种口腔临床牙体预备专用防护器具 | |
CN211658342U (zh) | 一种腹腔微创手术腹腔镜固定装置 | |
CN214632465U (zh) | 一种口腔修复挡舌器 | |
CN211610139U (zh) | 一种消除余隙正畸托槽 | |
CN108814679B (zh) | 一种多功能普外科用手术止血钳 | |
CN204618179U (zh) | 口腔扩撑器 | |
CN102293677A (zh) | 掏除深方隐匿病变的组织钳 | |
CN107773287B (zh) | 多功能骨科手术钳 | |
CN206214153U (zh) | 强力髓核钳 | |
CN211187441U (zh) | 一种普外科用止血钳 | |
CN211583582U (zh) | 一种新型拔牙钳 | |
CN208301742U (zh) | 牙颈部龈下缺损隔离与充填成型装置及牙颈部龈下缺损修复辅助系统 | |
CN214761309U (zh) | 一种具有切割功能的止血钳 | |
US4631028A (en) | Orthodontic tool | |
CN213310117U (zh) | 一种可更换手柄血管钳 | |
CN216317850U (zh) | 一种用于骨科临床的脊柱侧弯的矫正钳 | |
CN215349277U (zh) | 一种神经内科临床用血管钳 | |
CN215606397U (zh) | 拔牙止血一体式装置 | |
CN212973012U (zh) | 可与多种夹持工具配合使用的新型止血夹 | |
CN215129476U (zh) | 预锁定式结扎夹 | |
CN217040406U (zh) | 一种多功能医用开口器 | |
CN212037646U (zh) | 一种采血护理压脉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