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9021U -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 Google Patents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9021U
CN215079021U CN202023342973.3U CN202023342973U CN215079021U CN 215079021 U CN215079021 U CN 215079021U CN 202023342973 U CN202023342973 U CN 202023342973U CN 215079021 U CN215079021 U CN 2150790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andle
endoscopic
shaft
locking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429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4297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90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90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90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包括操作杆、手柄、锁紧轴及锁紧环。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所述锁紧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而将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环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上后,套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套的套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部位,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操作杆进行固定。其中,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和/或,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内窥式手术系统。本申请可提高内窥式操作器械在拆装过程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Description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背景技术
手术器械对医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对于微创手术来说,一台手术下来少则使用五,六个器械,多则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器械,而这些器械在手术完成后必须经过消毒灭菌后才能再次使用。目前大部分手术器械由手柄,器械操作杆等零部件组合而成,是可以拆装的。然而,目前市场使用的可拆式器械的各个零部件基本都是螺纹连接的,例如,操作杆与手柄连接处是螺纹连接,左右手柄连接处也是螺纹连接。当手术完后进行消毒灭菌时为了保证消毒充分,所以器械需要拆分成最小单元进行消毒,消毒完后需要再将器械组装完好。在每次消毒灭菌过程中,使用者对每个器械至少需要拆装两次螺纹连接处,即,对通过螺纹连接的操作杆与手柄连接处以及左右手柄连接处进行拆装,每次消毒会有大量的器械需要拆装,这些连接出都需要工作人员手动拧螺纹,耗费大量时间在螺纹拆装上,而且在安装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螺纹没有拧到位的情况,影响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可提高拆装过程的便利性和效率性。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内窥式操作器械,包括操作杆、手柄、锁紧轴及锁紧环。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所述锁紧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而将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环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上后,套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套的套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部位,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操作杆进行固定。其中,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和/或,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内窥式手术系统,所述内窥式手术系统包括内窥镜系统以及内窥式操作器械,所述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摄像头、外部内窥镜、导光束以及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导光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光线输出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为所述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进行处理;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和所述外部内窥镜装配在一起,所述内窥镜系统用于为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的操作提供指引。其中,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包括操作杆、手柄、锁紧轴及锁紧环。所述手柄包括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所述锁紧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而将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环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上后,套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套的套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部位,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操作杆进行固定。其中,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和/或,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本申请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至少部分部位通过卡持方式固定,而减少或者完全去除螺纹固定方式,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清洗和再次使用前的拆装,也能够避免螺纹未拧紧而导致影响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能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内窥式手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与外部内窥镜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的第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3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4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的第三视角的部分区域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非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本申请中的术语“连接”包括了直接连接和间接连接。
请参阅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内窥式手术系统1000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内窥式手术系统包括内窥镜系统2000以及内窥式操作器械1,所述内窥镜系统2000包括,但不局限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导光束200、外部内窥镜300、光学卡口400、摄像头500、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显示器700及通信线缆800。其中,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与所述显示器700可通过通信线缆800耦合,所述摄像头500也可与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通过通信线缆800耦合。
本领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图1仅是内窥镜系统2000的示例,并不构成对内窥镜系统2000的限定,内窥镜系统2000可以包括比图1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例如内窥镜系统2000还可以包括扩张器、烟雾控制装置、输入输出设备、网络接入设备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束200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光线输出连接部10(如图3-图4所示),另一端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200为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500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300,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300捕获的光学信号进行成像而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500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800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600进行处理。
具体的,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用于提供白光和红外光混合形成的混合光源,并通过导光束200传导至待观察部位Z1以提供照明以及对待观察部位Z1的荧光试剂进行激发。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包括,但不局限于激光光源、可见光光源。
所述导光束200位于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的出光路径中,且连接于外部内窥镜300,以将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产生的所述混合光源通过导光束200和外部内窥镜300传导至待观察部位Z1。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为管状结构,其中形成有导光通道以及成像通道,所述导光束200可伸入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导光通道后延伸至外部内窥镜300的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而使得内窥镜用光源主机100产生的所述混合光源可照射至所述待观察部位Z1。其中,该待观察部位Z1可为人身体内的某一部位。
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近端通过光学卡口400连接于摄像头500。摄像头500内设置有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外部内窥镜300用于将经待观察部位Z1反射的光线传导至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具体的,外部内窥镜300的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的成像通道内设置有镜片组件。所述待观察部位Z1反射的光线通过通过镜片组件投射到至少一图像传感器。其中,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近端为所述外部内窥镜300的远离用于插入待观察部位Z1的插入部的一端。
其中,至少一图像传感器获取的图像数据为Bayer格式的图像数据。至少一图像传感器为电荷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传感器或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传感器。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图像传感器用于隔行交替采集经待观察部位反射的可见光图像信号和荧光图像信号,从而提高图像采集效率。其中,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包括蓝光图像信号、绿光图像信号、和红光图像信号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内窥镜系统2000还包括图像处理器。在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设置在内窥镜用摄像主机600内。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图像处理器也可以设置在摄像头500内。图像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并将所述可见光图像信号和所述荧光图像信号分别进行处理,以获取对应的可见光图像和荧光图像,以及将所述可见光图像和所述荧光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输出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所述显示器700用于显示所述可见光图像、所述荧光图像及所述带有荧光标记的可见光图像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和所述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所述内窥镜系统2000用于为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的操作提供指引。
请一并参阅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与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的示意图。具体的,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的操作杆10(如图3所示)和所述外部内窥镜300可通过鞘套装配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状结构,而一起伸入对象的身体内部。通过该内窥镜系统2000,医护人员可以清楚看到身体内部的待观察部位的情形,而对手术或者观察提供有利的帮助,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内窥镜系统2000确认是否到达待操作部位,并在到达待操作部位时,可控制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进行操作,而保证微创手术的顺利进行。
具体的,所述内窥式手术系统1000还包括套管G1,所述套管G1与所述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例如,通过螺钉、粘胶和/或卡合等方式装配在一起。所述操作杆10可伸入所述套管G1中,所述套管G1作为操作杆1的收容管,使得所述操作杆10通过所述套管G1与所述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其中,如图2所示,所述套管G1的开口处为弯曲状,而与所述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的部分为平直段,所述操作杆10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挠性,而可一定程度上弯曲进入所述套管G1,然后再顺着套管与所述外部内窥镜300装配在一起的部分平直延伸,而可从所述套管G1的另一开口伸出。
请一并参阅图3及图4,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的第一视角的剖面示意图。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包括操作杆11、手柄12、锁紧轴13以及锁紧环14。其中,所述手柄12包括第一手柄部121以及第二手柄部122,所述第一手柄部121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所述锁紧轴13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以及第二手柄部122,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第二手柄部122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所述锁紧环14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121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上后,套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套121的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的部位,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所述操作杆11进行固定。其中,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和/或,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从而,通过上述的结构,本申请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至少部分部位通过卡持方式固定,而减少或者完全去除螺纹固定方式,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清洗和再次使用前的拆装,也能够避免螺纹未拧紧而导致影响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能的问题。
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第一手柄部121包括第一固定部121a,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上,所述锁紧环14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上,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固定部121a与所述操作杆11进行固定,其中,当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从而,本申请中,可以将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方便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之间的固定和分离。其中,在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分离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与所述操作杆11之间处于可分离状态,而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与所述操作杆11之间可分离,而方便后续的清洗;在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卡合固定后,可以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稳固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上,提高结构的稳固性。
请一并参阅图5及图6,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所述第一手柄部121还包括第一握持部121b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和第一握持部121b之间的第一连接臂121c,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包括第二握持部122a以及与所述第二握持部122a连接的第二连接臂122b。如图5及图6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臂121c设置有第一轴孔部B1,所述第二连接臂122b设置有第二轴孔部B2,所述第一轴孔部B1与第二轴孔部B2层叠设置,所述锁紧轴13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以及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而将第一手柄部121与第二手柄部122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其中,当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从而,本申请中,也可以将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方便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之间的固定和分离。其中,在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分离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和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可以拆分开来,从而方便后续分开进行清洗。
其中,所述第二手柄部122还包括第二固定部122c,所述第二连接臂122b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122c与所述第二握持部122a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122c用于与所述操作杆11固定。
其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一连接臂121c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2b为弯曲臂,且所述第一连接臂121c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2b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轴孔部B1与所述第二轴孔部B2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121c与所述第二连接臂122b的弯曲部位,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第二手柄部122形成大致为“X”的形状。
其中,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可形成与剪刀的手柄类似的结构。其中,当所述锁紧轴13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以及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时,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可绕所述锁紧轴13相对转动。所述第一握持部121b以及所述第二握持部122a可为环形结构,可供医护人员等用户的手指通过,从而,医护人员等用户可握持所述第一握持部121b以及所述第二握持部122a,而施加相应的作用力,可使得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绕所述锁紧轴13相对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固定部121a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固定部122c相互靠近或远离,而实现相应的手术操作。
具体的,所述锁紧轴13为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以及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然后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卡合固定,即,所述锁紧轴13先穿过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然后再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所述锁紧轴13并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其中,第一轴孔部B1可绕所述锁紧轴13转动,而使得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可相对转动。
请一并参阅图7,为图3中区域B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的,如图3-图4及图6-图7所示,所述操作杆11包括杆管111、设置于杆管中的操作连接件112以及功能件113,所述功能件113设置于所述杆管111的第一端D1并外露于所述杆管111的第一端D1,所述操作连接件112与所述功能件113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杆管111的与所述第一端D2相对的第二端D2,并延伸出所述第二端D2,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的杆管111的靠近第二端D2的部位,所述第二固定部122c与所述操作连接件112延伸出所述第二端D1的部分固定,当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相对所述第一手柄部121转动时,所述第二固定部122c带动所述操作连接件112运动,所述操作连接件112并进一步带动所述功能件113动作,执行相应功能操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件113用于执行包括剪切、切割和/或取样在内的功能操作。
如图7所示,所述功能件113可包括具有锯齿边缘的第一齿条1131以及第二齿条1132,所述第一齿条1131以及第二齿条1132相互啮合,当所述第二固定部122c带动所述操作连接件112运动时,所述第一齿条1131以及第二齿条1132可相互远离或相互靠近运动,而可执行剪切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能件113可更换,可根据需要执行的功能操作而更换对应的功能件。
请一并参阅图8,为图4中区域C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C1,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C2,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还包括第一弹性卡持件15,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C1或所述第二凹槽C2内,且朝向第一凹槽C1或第二凹槽C2的外部凸起,在锁紧环14沿着操作杆11的方向移动至使得第一凹槽C1与第二凹槽C2逐渐正对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发生弹性形变,并在第一凹槽C1与第二凹槽C2正对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复位,而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C2或第一凹槽C1中,实现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卡持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凹槽C1、所述第二凹槽C2以及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数量可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凹槽C1可设置于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的相对侧,两个所述第二凹槽C2可设置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表面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一凹槽C1对应。其中一个第一弹性卡持件15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C1或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C2中,另一个第一弹性卡持件15固定于另一个第一凹槽C1或另一个第一凹槽C1对应的所述第二凹槽C2中。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C1、所述第二凹槽C2以及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数量可大于两个,例如,所述第一凹槽C1、所述第二凹槽C2以及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数量可为三个、四个等等,多个所述第一凹槽C1环绕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凹槽C2环绕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且每一个第一弹性卡持件15分别固定于一第一凹槽C1或对应的第二凹槽C2中。其中,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的周向以及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表面的周向均为环绕锁紧环14的轴向的方向。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凹槽C1以及多个所述第二凹槽C2的间隔可相等或不等。
如图4及图8所示,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周呈阶梯状,其中,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至少包括第一部分P11以及第二部分P12,所述第一部分P11为圆筒形,所述第二部分P12也大致为圆筒形,所述第一部分P11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部分P12的外径。所述第一部分P11的内径与所述第二部分P12的内径可相等,且可均大致等于所述杆管111的外径,从而可以较为稳固的套设于所述杆管111上。其中,当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套设于所述杆管111上时,所述第二部分P12相比所述第一部分P11更靠近所述杆管111的第二端D2。所述第一部分P11以及所述第二部分P12的外周形成沿从所述杆管111的第一端D1至第二端D2逐渐上升的阶梯状。
如图4及图8所示,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也呈阶梯状,所述锁紧环14的内腔包括第一内腔Q1以及第二内腔Q2,所述第一内腔Q1与所述第二内腔Q2均可为圆柱形腔体,所述第一内腔Q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腔Q2的内径。所述第一内腔Q1的内径与所述杆管111的外径大致相等,所述第二内腔Q2的内径可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第一部分P11的外径。
其中,在使用装配过程中,所述锁紧环14为从所述杆管111的第一端D1至第二端D2的方向套设与所述杆管111上。具体的,在使用装配过程中,所述锁紧环14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操作杆11的杆管111的第一端D1至第二端D2的方向移动,而使得第一凹槽C1与第二凹槽C2逐渐正对,直到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C2或第一凹槽C1中时,所述第一内腔Q1套设于所述杆管111的外周,所述第二内腔Q2的腔壁则紧密包裹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第一部分P11,而对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第一部分P11进行夹持,使得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可以稳定的固定于所述杆管111上。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第二部分P12及第一部分P11形成阶梯状,当所述锁紧环14运动到使得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C2或第一凹槽C1中时,所述锁紧环14的端部将与所述第二部分P12的端部抵持,从而形成限位作用,以阻止所述锁紧环14继续运动。
其中,由于所述第一内腔Q1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二内腔Q2的内径,因此,在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形成凸缘Y1,即,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设置有凸缘Y1,当所述锁紧环14沿着操作杆11的方向移动至使得第一凹槽C1与第二凹槽C2逐渐正对时,所述凸缘Y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端部抵持,而阻止所述锁紧环14进一步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及图4所示,所述杆管111上还设置有凸起部T1,所述凸起部T2设置于所述锁紧环14的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第二部分P12的端部的一端,所述凸起部T1用于在所述锁紧环14沿着操作杆11的杆管111的第二端D2至第一端D1的方向移动时,对所述锁紧环14进行限位,避免所述锁紧环14移动出所述杆管111。其中,所述凸起部T1可为所述杆管111在该部位的外周向外凸起形成。
其中,所述锁紧环14的内表面设置的第一凹槽C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外表面的第二凹槽C2的位置,具体可为当所述锁紧环14的端部将与所述第二部分P12的端部抵持以及所述凸缘Y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端部抵持时,所述第一凹槽C1与所述第二凹槽C2将会正对的位置。
其中,在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洗时,所述锁紧环14可在外力作用下沿着操作杆11的杆管111的第二端D2至第一端D1的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发生弹性形变,而从对应的第二凹槽C2或第一凹槽C1中脱离出来。当所述锁紧环14沿着操作杆11的杆管111的第二端D2至第一端D1的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分离,此时,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与所述杆管111之间由于未受到所述锁紧环14的夹持,而可以与所述杆管111分离,以方便后续的清洗。
从而,通过上述结构,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可以快速固定或分离,提高了拆解和安装的效率,且在安装时,能够确保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固定到位,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为拱形弹片,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C1或第二凹槽C2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拱起部位延伸于至第一凹槽C1或第二凹槽C2的外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可为球形弹性件,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C1或第二凹槽C2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的至少部分延伸于至第一凹槽C1或第二凹槽C2的外部。
其中,当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为球形弹性件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15可为整个球形的球性弹性件或者可为半球形弹性件。
如图8所示,所述锁紧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T2,用于供施加外力使得锁紧环14沿着操作杆11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凹槽C1与第二凹槽C2逐渐正对或逐渐远离,而实现所述操作杆11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的固定和分离。
请一并参阅图9及图10以及前述的附图,例如图6。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的第三视角的部分区域的剖面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三视角和所述第一视角可为垂直的视角。图10为图9中的部分D的局部放大图。其中,当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轴13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C3,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的内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C4,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还包括第二弹性卡持件16,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C3或所述第四凹槽C4内,且朝向第三凹槽C3或第四凹槽C4的外部凸起。在所述锁紧轴13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以及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移动至使得所述第三凹槽C3与第四凹槽C4逐渐正对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发生弹性形变,并在所述第三凹槽C3与第四凹槽C4正对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复位,而收容于对应的第四凹槽C3或第三凹槽C4中,实现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的卡持固定。
其中,所述第三凹槽C3、所述第四凹槽C4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数量可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三凹槽C3可设置于所述锁紧轴13的外表面的相对侧,两个所述第四凹槽C4可设置于所述第二轴孔部B2的内表面的相对两侧,且分别与所述两个第三凹槽C3对应。其中一个第二弹性卡持件16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C3或对应的所述第四凹槽C4中,另一个第二弹性卡持件16固定于另一个第三凹槽C3或另一个第三凹槽C3对应的所述第四凹槽C4中。
显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槽C3、所述第四凹槽C4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数量也可大于两个,例如,所述第三凹槽C3、所述第四凹槽C4以及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数量的数量可为三个、四个等等。多个所述第三凹槽C3环绕所述锁紧轴13的外表面的周向设置,多个所述第四凹槽C4环绕所述第二轴孔部B2的内表面的周向设置,且每一个第二弹性卡持件16分别固定于一所述第三凹槽C3或对应的第四凹槽C4中。其中,所述锁紧轴13的外表面的周向以及所述第二轴孔部B2的内表面的周向均为环绕锁紧轴13的轴向的方向。其中,多个所述第三凹槽C3以及多个所述第四凹槽C4的间隔可相等或不等。
其中,如图9及图10所示,所述锁紧轴13具体包括固定轴131以及轴帽部132,所述轴帽部132设置于所述固定轴131的一端,所述第三凹槽C3具体为设置于所述固定轴131的外表面。所述固定轴131的外径小于或大致等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以及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的孔径,所述固定轴131先穿过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然后再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所述固定轴131并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其中,所述轴帽部132的径向尺寸大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以及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轴孔部B2的孔径,从而,对所述锁紧轴13进行限位,防止所述锁紧轴13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轴孔部B1穿出。
其中,由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的第一固定部121a套设于所述操作杆11上,因此,所述第一手柄部121保持与所述操作杆11的相对固定,由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的第二固定部122c与所述操作连接件112延伸出所述第二端D1的部分固定,因此,所述第二手柄部122与所述第一手柄部121在沿着所述锁紧轴13的轴向方向上将稳定连接,而不会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也为拱形弹片,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C3或第四凹槽C4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拱起部位延伸于至所述第三凹槽C3或第四凹槽C4的外部。
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也可为球形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也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C3或第四凹槽C4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的至少部分延伸于至所述第三凹槽C3或第四凹槽C4的外部。
其中,当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为球形弹性件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16可为整个球形的球性弹性件或者可为半球形弹性件。
从而,通过上述结构,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也可以快速固定或分离,提高了拆解和安装的效率,且在安装时,能够确保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固定到位,确保了使用过程中的性能。
其中,本申请中的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1具体可为通过操作杆11伸入病人等对象的身体内部进行包括剪切、切割和/或取样在内的操作的医疗操作器械。
如前所述的,所述操作杆11还可与内窥镜系统2000的外部内窥镜300套设在一起,而形成一个整体的管状结构,而可以通过所述内窥镜系统2000指示当前到达的位置的周围环境,并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
本申请中的内窥式操作器械1,至少部分部位通过卡持方式固定,例如,所述锁紧环14与所述第一固定部121a之间和/或所述锁紧轴13与所述第二手柄部122之间,可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减少或者完全去除螺纹固定方式,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清洗和再次使用前的拆装,也能够避免螺纹未拧紧而导致影响器械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能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例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例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17)

1.一种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包括:
操作杆;
手柄,包括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
锁紧轴,用于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以及第二手柄部,而将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
锁紧环,所述锁紧环用于在所述第一手柄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上后,套设于所述第一手柄套的套设于所述操作杆的部位,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与所述操作杆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和/或,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包括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上,所述锁紧环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部上,而将所述第一手柄部的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操作杆进行固定,其中,当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部还包括第一握持部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第一握持部之间的第一连接臂,所述第二手柄部包括第二握持部以及与所述第二握持部连接的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连接臂设置有第一轴孔部,所述第二连接臂设置有第二轴孔部,所述第一轴孔部与第二轴孔部层叠设置,所述锁紧轴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的第一轴孔部以及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而将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可转动地连接在一起,当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手柄部还包括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连接臂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握持部之间,所述第二固定部用于与所述操作杆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为弯曲臂,且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曲方向相反,所述第一轴孔部与所述第二轴孔部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臂与所述第二连接臂的弯曲部位,所述第一手柄部与第二手柄部形成“X”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杆包括杆管、设置于杆管中的操作连接件以及功能件,所述功能件设置于所述杆管的第一端并外露于所述杆管的第一端,所述操作连接件与所述功能件连接,且延伸至所述杆管的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并延伸出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一固定部套设于所述操作杆的杆管的靠近第二端的部位,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操作连接件延伸出所述第二端的部分固定,当所述第二手柄部相对所述第一手柄部转动时,所述第二固定部带动所述操作连接件运动,所述操作连接件并进一步带动所述功能件动作,执行相应功能操作。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件用于执行包括剪切、切割和/或取样在内的功能操作。
8.如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还包括第一弹性卡持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或所述第二凹槽内,且朝向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外部凸起,在锁紧环沿着操作杆的方向移动至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逐渐正对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发生弹性形变,并在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正对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复位,而收容于对应的第二凹槽或第一凹槽中,实现所述锁紧环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卡持固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为拱形弹片,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的拱起部位延伸于至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外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为球形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两个相对的槽壁,且所述第一弹性卡持件的至少部分延伸于至第一凹槽或第二凹槽的外部。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的外表面设置有凸起部,用于供施加外力使得锁紧环沿着操作杆的方向移动使得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逐渐正对或逐渐远离,而实现所述操作杆与第一固定部的固定和分离。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环的内表面还设置有凸缘,当所述锁紧环沿着操作杆的方向移动至使得第一凹槽与第二凹槽逐渐正对时,所述凸缘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端部抵持,而阻止所述锁紧环进一步运动。
13.如权利要求3-7任一项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通过卡持方式固定时,所述锁紧轴的外表面设置有第三凹槽,所述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的内表面设置有第四凹槽,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还包括第二弹性卡持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或所述第四凹槽内,且朝向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的外部凸起,在所述锁紧轴穿过所述第一手柄部的第一轴孔部以及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移动至使得所述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逐渐正对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发生弹性形变,并在第三凹槽与第四凹槽正对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复位,而收容于对应的第四凹槽或第三凹槽中,实现所述锁紧轴与所述第二手柄部的第二轴孔部的卡持固定。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为拱形弹片,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的槽壁,且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的拱起部位延伸于至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的外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为球形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的两端固定于所述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的两个相对槽壁,且所述第二弹性卡持件的至少部分延伸于至第三凹槽或第四凹槽的外部。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为通过操作杆伸入身体内部进行包括剪切、切割和/或取样在内的操作的医疗操作器械。
17.一种内窥式手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窥式手术系统包括内窥镜系统以及如权利要求1-16任一项所述的内窥式操作器械,所述内窥镜系统包括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摄像头、外部内窥镜、导光束以及内窥镜用光源主机,所述导光束的一端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的光线输出连接部,另一端连接到外部内窥镜,所述内窥镜用光源主机用于通过所述导光束为所述外部内窥镜提供光源;所述摄像头的一端用于连接到所述外部内窥镜,以获取所述外部内窥镜的光学信号而进行成像得到图像信号,所述摄像头的另一端通过通信线缆连接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以通过所述通信线缆将所述图像信号传输到所述内窥镜用摄像头主机进行处理;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和所述外部内窥镜装配在一起,所述内窥镜系统用于为所述内窥式操作器械的操作提供指引。
CN202023342973.3U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Active CN2150790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973.3U CN21507902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42973.3U CN21507902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9021U true CN21507902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29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42973.3U Active CN215079021U (zh) 2020-12-30 2020-12-30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902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46576B2 (en) Arthroscope rotation mechanisms and methods of endoscopic rotation
TWI444171B (zh) 使用於成像系統之可拋棄式護套
US5496259A (en) Sterile protective sheath and drape for video laparoscope and method of use
CA2214516C (en) Sterilizable endoscope with separable auxiliary assembly
US6875169B2 (en) Camera unit with a coupling for a detachable light and image guide
JP2021526419A (ja) 使い捨てカメラシャフトおよび再利用可能なハンドルを有する内視鏡
US5498230A (en) Sterile connector and video camera cover for sterile endoscope
CA2297221C (en) Endoscope with reusable core and disposable sheath with passageways
JP3721882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US5205280A (en) Quick-release endoscopic coupling assembly
EP2412297A1 (en) Cover type endoscope for treatment and cover for endoscope
JPH0442930B2 (zh)
US20200154981A1 (en) Flexible endoscope
WO1995000066A1 (en) Endoscope with reusable core and disposable sheath with passageways
JPWO2019234712A5 (zh)
WO2009087880A1 (ja) 分離型内視鏡
CN215079021U (zh) 内窥式操作器械及内窥式手术系统
US5951463A (en) Hand-held endoscopic viewing system
EP3808245B1 (en) Endoscope
EP4070715A1 (en) Camera drape
EP0923350B1 (en) Sterile surgical coupler and drape
JPH0410806B2 (zh)
JP3903737B2 (ja) 内視鏡の挿入部
US10575919B2 (en) Connector for a surgical lighting system
US20220331040A1 (en) Camera Dra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Animal Medical Technology Co.,Ltd.

Assignor: SHENZHEN MINDRAY BIO-MEDICAL ELECTRONICS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X2022440020009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Endoscopic operating instruments and endoscopic surgical systems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22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