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8888U -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 Google Patents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8888U
CN215078888U CN202023288890.0U CN202023288890U CN215078888U CN 215078888 U CN215078888 U CN 215078888U CN 202023288890 U CN202023288890 U CN 202023288890U CN 215078888 U CN215078888 U CN 21507888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croprobe
catheter
ultrasound
ultrasonic
positioning mar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88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秦志飞
何正强
张勇
朱彦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noscape Medic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noscape Medical Corp filed Critical Sonoscape Medical Corp
Priority to CN2020232888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888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888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888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Ultra Sonic Daignosis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属于医疗器械领域。该超声微探头,包括超声换能器、驱动轴和导管,驱动轴与超声换能器连接,超声换能器安装在导管内,导管的远端管段的外侧表面沿轴向排布有多个定位标记,相邻的定位标记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预设距离,从而构成距离标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超声微探头的导管上设置距离标尺,能够方便医生在内窥镜视野下精准直观地确定病灶位置,为后续活检采样提供精准定位引导,从而解决目前无法快速直观定位病灶的临床痛点,简化临床检查操作,降低临床耗材费用,缩短手术时间。

Description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超声微探头,和一种设置有该超声微探头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以及一种令活检钳结合该超声内镜检查系统使用的活检取样系统。
背景技术
支气管内超声(REBUS)由于高频、细径等特点,能够清晰显示呼吸道粘膜表面变化及粘膜下深层组织结构的微小病灶,在气管特别是外周支气管的临床诊疗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支气管腔内超声微探头能够在术中快速确认定位病灶,进一步明确胸部CT检查的可疑病灶,提高诊断率,缩短支气管镜检查操作时间。必要时对超声微探头确认定位的病灶进行活检,作进一步的病理学诊断。通常,超声微探头通过插入支气管镜(即支气管内窥镜)的钳道(即器械通道)到达病灶位置。超声微探头检查时会深入到支气管镜看不到的支气管腔内远端位置,微探头观测到的病灶需要活检时就需要一定的辅助方法进行病灶位置估测。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支气管内超声微探头联合测距法(REBUS-D)或引导鞘管(REBUS-GS)来估测病灶的大致位置。
超声微探头联合测距法一般会结合病灶超声图像和支气管镜下支气管镜钳道口、分叉支气管或其他参考位置,从病灶处往外抽出超声微探头到相应的位置,在支气管镜钳道外使用测量工具(例如直尺)来测量微探头抽出的距离,以此来估计病灶距离位置。这种方法无法快速直观地明确病灶位置,而且检查操作复杂繁琐,不利于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微探头联合引导鞘管使用时,引导鞘管通常会导致气管镜弯曲部僵硬,同时获取病理组织标本相对较小,另外引导导管属一次性耗材,价格高昂。
因此,临床上急需简单易用且成本低廉的病灶位置定位手段。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超声微探头,和一种设置有该超声微探头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以及一种令活检钳结合该超声内镜检查系统使用的活检取样系统,通过在超声微探头的导管上设置距离标尺,能够方便医生在内窥镜视野下精准直观地确定病灶位置,为后续活检采样提供精准定位引导。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超声微探头,包括超声换能器、驱动轴和导管,所述驱动轴与所述超声换能器连接,所述超声换能器安装在所述导管内,所述导管的远端管段的外侧表面沿轴向排布有多个定位标记,相邻的所述定位标记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预设距离。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所述定位标记为具有预设形状的涂层结构;
或者,所述定位标记为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凸起结构;
或者,所述定位标记为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凹槽结构。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所述预设形状为弧形线条,所述弧形线条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垂直;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与所述导管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圆环形线条;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多边形图案;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由多个图形沿所述导管的周向呈环形陈列依次排布构成的环形图案。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N个所述定位标记为一组,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并且,每组所述定位标记中,距离所述导管的远端(即头端)最远的一个所述定位标记与其它所述定位标记的尺寸不同或形状不同。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N=2,或者,N=3,或者,N=5。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从所述导管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X个所述定位标记为一组,X为大于零的自然数,其中:同一组内的所述定位标记的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不同组的所述定位标记的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或形状和尺寸均不同。
可选地,在上述超声微探头中,多个所述定位标记中,距离所述导管的头端最近的所述定位标记为起始标记,所述起始标记位于所述导管中用于固定所述超声换能器的管段外侧。
一种超声内镜检查系统,包括内窥镜,以及如上文中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中,所述内窥镜的镜体插入端设置有物镜和用于伸出所述导管的通道出口。
一种活检取样系统,包括活检钳,以及如上文中所述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和活检取样系统中,由于超声微探头的导管远端管段上设置有距离标尺,从而能够方便医生在内窥镜视野下精准直观地确定病灶位置,为后续活检采样提供精准定位引导,从而解决目前无法快速直观定位病灶的临床痛点,简化临床检查操作,降低临床耗材费用,缩短手术时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超声微探头伸出内窥镜的器械通道出口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内窥镜视野中的超声微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超声微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超声微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的超声微探头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即超声换能器,2-导管,3-驱动轴,
4-物镜,5-内窥镜,
20-定位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具体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微探头和一种设置有该超声微探头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
该超声微探头包括超声换能器1、驱动轴3和导管2,驱动轴3与超声换能器1连接,超声换能器1安装在导管2内。其中,导管2的远端管段的外侧表面沿轴向排布有多个定位标记20,多个定位标记20便构成了距离标尺。该距离标尺中,相邻的定位标记20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优选设置为2mm,或3mm,或5mm,或10mm,或15mm,或其它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的合适参数。
该超声内镜检查系统包括内窥镜5,以及上述超声微探头。其中:内窥镜5的镜体插入端设置有物镜4和用于伸出导管2的通道出口6,该通道出口6即内窥镜5内部的器械通道的出口。具体地,该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是指微探头检查的整个相关系统,不只是包括上述内窥镜5和超声微探头,而且还包括内窥镜5所在的内镜整套系统,以及超声微探头所在的微探头整套系统,微探头由成像系统激励,两者配套使用才能出图像。其中,内镜整套系统和成像系统均为本领域内常规使用的系统,因此本文对其不再进行赘述。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内窥镜5的镜体插入端”是指手术过程中内窥镜插入腔体内的镜体端部,一般设置有物镜4和通道出口6,而且,根据不同产品需要,还可能设置有照明装置、出气管口等;“导管2的远端管段”是指导管2在工作时伸出通道出口6外的管段,超声换能器1在该管段内工作,并由驱动轴3连接到超声微探头的近端。
以对支气管做腔内超声检查为例,上述超声内镜检查系统在实际临床使用过程中的操作过程如下:
S1:内窥镜5的远端插入支气管腔内,以靠近待检查位置。
S2:通过内窥镜5内的器械通道插入上述超声微探头。
S3:根据胸部CT图像所示的可疑病灶大致位置,或联合电子导航支气管镜系统等辅助引导手段,引导超声微探头初步定位,直到超声微探头确认观察到相应病灶后,根据导管2上的距离标尺,可在物镜4的视野下直观确定远端病灶与参照位置(例如内窥镜钳道口、支气管分叉点或其他参考位置)之间的相对位置和距离。例如,请参见图2,物镜4视野下,病灶位置和参照位置之间的距离d,可直接通过导管2上的距离标尺进行测量。
S4:最后,根据上述过程得到的病灶位置和距离d来指导活检钳或细胞刷或其它取样器械精准定位在病灶位置,做到病灶快速精准定位。以活检取样过程为例,其取样过程为:先将活检钳送至参照位置,然后再将活检钳向前移动距离d,从而可以确定此时活检钳所在位置必定是病灶位置。
可见,由于该超声内镜检查系统中的导管2的远端管段上设置有距离标尺,从而能够方便医生在内窥镜视野下精准直观地确定病灶位置,以便于后续将活检钳或细胞刷或其它仪器精准引导并定位到病灶位置,从而解决目前无法快速直观定位病灶的临床痛点,简化临床检查操作,降低临床耗材费用,缩短手术时间。
而且,采用该超声微探头进行腔内超声检查时,不必采用引导鞘管,从而节省了成本,而且能够避免引导鞘管导致气管镜弯曲部僵硬、获取病理组织标本相对较小等问题。
具体地,多个定位标记20中,距离导管2的头端(即远端)最近的定位标记20为起始标记,起始标记位于导管2中用于固定超声换能器1的管段外侧。具体可参见图1至图3。
具体地,定位标记20可以是设置在导管2上具有预设形状的涂层结构,或者,定位标记20也可以是设置在导管2上具有预设形状的凸起结构,或者,定位标记20也可以是设置在导管2上具有预设形状的凹槽结构。其中,该“预设形状”可以是弧形线条(该弧形线条所在平面与导管2的中心轴线垂直),也可以设计为与导管2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圆环形线条,或者,在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弧形线条形状的定位标记20和环形线条形状的定位标记20间隔布置的方式来构成距离标尺。
具体地,多个定位标记20沿导管2的轴向均匀排布。其中,多个定位标记20中,距离导管2的头端最近的定位标记20为第一定位标记,其所在位置为超声换能器1所在的位置。内窥镜视野中的导管2的各位置点均具有测量定位的作用。在超声换能器1所在的位置设置距离标尺的零点位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具体实施例,从导管2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N个定位标记20为一组,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例如,N=2,或者,N=3,或者,N=5,或者其它值。并且,每组定位标记20中,距离导管2的头端(即远端)最远的一个定位标记20与其它定位标记20的尺寸不同或形状不同,以便于目测计数。
具体地,如图3中所示,导管2上设置有10个1cm间距的圆环线形定位标记20,超声换能器1所在的位置为距离标尺的零点位置,从零点位置开始,第5个定位标记20,以及位于5的整数倍位置的定位标记20,均为加粗线条,以便于快速直观地区分和计数;其它位置的定位标记20均为细线条。
第二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微探头,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超声微探头的区别仅在于:导管2上的每个定位标记20为多边形符号,而且,从导管2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X个定位标记20为一组,X为大于零的自然数,优选地X=3,或者,X=5,或其它值。其中:同一组内的定位标记20的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不同组的定位标记20的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或形状和尺寸均不同,以便于观测计数。例如,请参见图4,第一组定位标记20均为矩形符号,第二组定位标记20均为三角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在其它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定位标记20设计为圆形、星形、花朵型或其它形状图案。
第三具体实施例
请参见图5,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微探头,其与本实用新型第二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超声微探头的区别仅在于:每个定位标记20均为由多个图形沿导管2的周向呈环形阵列依次排布构成的环形图案,以保证在不同角度方向上均可观测到定位标记20,保证在导管2发生扭转的情况下,也可观测到定位标记20。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同具体实施例中,甚至在同一具体实施中的同一个导管2上,可以通过多种加工方式形成定位标记20,定位标记20也可以设计成多种不同的结构或形状,只要保证不影响超声波正常传输、在内窥镜视野下可清晰观察到即可。
第三具体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第三具体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活检取样系统,该活检取样系统包括活检钳或细胞刷或其它取样器械,以及上述任一具体实施例中提供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超声换能器(1)、驱动轴(3)和导管(2),所述驱动轴(3)与所述超声换能器(1)连接,所述超声换能器(1)安装在所述导管(2)内,所述导管(2)的远端管段的外侧表面沿轴向排布有多个定位标记(20),相邻的所述定位标记(20)之间具有大于零的预设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标记(20)为具有预设形状的涂层结构;
或者,所述定位标记(20)为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凸起结构;
或者,所述定位标记(20)为截面为预设形状的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形状为弧形线条,所述弧形线条所在平面与所述导管(2)的中心轴线垂直;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与所述导管(2)的中心轴线垂直的圆环形线条;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多边形图案;
或者,所述预设形状为由多个图形沿所述导管(2)的周向呈环形依次排布构成的环形图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管(2)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N个所述定位标记(20)为一组,N为大于零的自然数,并且,每组所述定位标记(20)中,距离所述导管(2)的远端最远的一个所述定位标记(20)与其它所述定位标记(20)的尺寸不同或形状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N=2,或者,N=3,或者,N=5。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导管(2)的远端开始,在逐渐向近端靠近的方向上,每X个所述定位标记(20)为一组,X为大于零的自然数,其中:同一组内的所述定位标记(20)的形状相同且尺寸相同,不同组的所述定位标记(20)的形状不同或尺寸不同或形状和尺寸均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定位标记(20)中,距离所述导管(2)的头端最近的所述定位标记(20)为起始标记,所述起始标记位于所述导管(2)中用于固定所述超声换能器(1)的管段外侧。
8.一种超声内镜检查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窥镜(5),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超声微探头,其中,所述内窥镜(5)的镜体插入端设置有物镜(4)和用于伸出所述超声微探头的通道出口(6)。
9.一种活检取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活检钳或细胞刷,以及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超声内镜检查系统。
CN202023288890.0U 2020-12-29 2020-12-29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Active CN21507888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890.0U CN215078888U (zh) 2020-12-29 2020-12-29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8890.0U CN215078888U (zh) 2020-12-29 2020-12-29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8888U true CN21507888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24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8890.0U Active CN215078888U (zh) 2020-12-29 2020-12-29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888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91926B2 (ja) 患者内の解剖学的構造の画像誘導ナビゲーションをもたらす装置
US6814728B2 (en) Endoscope having an operation wire
JP5355824B1 (ja) 樹脂チューブ及び内視鏡
US20070265595A1 (en) Treatment tool inserting/withdrawing auxiliary device and medical procedure through endoscope
US20210321994A1 (en)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eccentric nodule tissue acquisition
CA2588002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guiding an instrument to a target in the lung
CN215192193U (zh) 体内导航装置、体内导航系统与医疗处理系统
US20230022536A1 (en) Brush biopsy device, kit and method
JP2004057815A (ja) 内視鏡用処置具装置
CN215078888U (zh)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EP3991775A1 (en) Sheath device and endoscope assembly
CN112617905A (zh) 超声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系统、活检取样系统
JP3615169B2 (ja) 挿入形状検出プローブ
CN203828977U (zh) 钳齿带有刻度的活检钳
CN114601449A (zh) 测量装置
JP2021030088A (ja) リアルタイムサンプリングシステム
US20190008369A1 (en) Endoscope
CN217744456U (zh) 带测量功能导丝和手术器械
CN211155926U (zh) 一种超声针探针和超声针组件
CN204445794U (zh) 内窥镜和内窥镜延伸成像装置
CN216167723U (zh) 一种新型测量型乳头切开刀
CN220735395U (zh) 消化道粘膜下病灶测量装置
CN108926389B (zh) 医疗工具穿刺警告方法和装置
CN216124444U (zh) 一种内窥镜用测量尺
CN219331729U (zh) 一种医用活检取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