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0491U -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0491U
CN215070491U CN202120815386.7U CN202120815386U CN215070491U CN 215070491 U CN215070491 U CN 215070491U CN 202120815386 U CN202120815386 U CN 202120815386U CN 215070491 U CN215070491 U CN 2150704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circuit board
sectio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538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志军
余亚洲
黄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Electric Connec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538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04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04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04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端子与致动器。其中,端子包括基部、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的上横梁、中央横梁和下横梁,中央横梁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横梁段、延展段和接触段,延展段向斜前上方延展以使得接触段所在平面在横梁段所在平面的上方;中央横梁的下侧表面还设有按压部,用于按压设置在中央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柔性电路板。致动器,包括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央横梁之间的凸轮,接触段与凸轮接触,转动凸轮可以将中央横梁压至按压位置或将中央横梁从按压位置解除。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结构设计有效延长了中央横梁的力臂长度,提高了中央横梁的弹性,进而有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

Description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当今众多电子设备都在往小型化、结构紧凑化的方向发展,相应地要求连接器需要满足产品小型化的发展需求。柔性印刷电路板(FPC,FlexiblePrinted Circuit Board)、柔性扁平排线(FFC,Flexible Flat Cable)等柔性电路板具有柔软、厚度薄、体积小、易解决电磁屏蔽等优点,且有利于减小电子产品的体积,减小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广泛应用在各类电子设备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体积小、重量轻、厚度薄,可有效地降低产品的体积和重量,增加携带上的便利性,使其在紧凑型应用中需求量极大。
由于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特性使然,它比一般连接器更小更轻薄且具备柔性的特征,因此也会面临着一些技术上的难题,如上接触前掀式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致动器转动轴与端子的下弹力臂结构配合易造成接触不稳,引起功能隐患。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接触性能稳定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具有优异的接触稳定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
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所得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且与所述下横梁连接的中央横梁;
所述中央横梁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横梁段、延展段和接触段,所述延展段向斜前上方延展以使得所述接触段所在平面在所述横梁段所在平面的上方;
所述中央横梁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中央横梁的下侧表面,用于按压设置在所述中央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柔性电路板;
致动器,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央横梁之间,所述接触段与所述凸轮接触,转动所述凸轮可以将所述中央横梁压至按压位置或将所述中央横梁从按压位置解除;
塑胶底座,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塑胶底座上,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塑胶底座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横梁段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接触段的前侧端部。
优选地,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横梁段的前侧端部。
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力臂延长部,所述力臂延长部设置在所述接触段的前侧端部,且向下弯折。
优选地,所述力臂延长部与所述接触段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优选地,所述端子还包括焊接固定部,所述焊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后侧下方,或所述焊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的前端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中央横梁上设置向斜前上方的延展的延展段,使接触段所在平面在横梁段所在平面的上方,有效延长了中央横梁的力臂长度,提高了中央横梁的弹性,进而有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前连接端子未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前连接端子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前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前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后连接端子未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后连接端子受压状态下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后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另一种后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胶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塑胶底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致动器的正视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致动器的仰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100、前连接端子;110、前端子基部;120、前端子上横梁;121、第一凸起结构;130、前端子中央横梁;131、第一连接段;132、第一横梁段;133、第一延展段;134、第一接触段;135、第一按压部;136、第一力臂延长部;140、前端子下横梁;141、前端子焊接固定部;200、后连接端子;210、后端子基部;211、后端子焊接固定部;220、后端子上横梁;第二凸起结构;230、后端子中央横梁;231、第二连接段;232、第二横梁段;233、第二延展段;234、第二接触段;235、第二按压部;236、第二力臂延长部;240、后端子下横梁;300、致动器;310、凸轮;311、第一凸轮结构;312、第二凸轮结构;320、把手;400、塑胶底座;410、第一凹槽结构;420、第二凹槽结构;50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解决现有技术中上接触前掀式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致动器转动轴与端子的下弹力臂结构配合易造成接触不稳的技术问题。在本申请中,前、前端或前侧指的是上横梁的端部相对于基部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后、后端或后侧;上、上方或上侧指的是上横梁相对于下横梁所在的方向,与之相反的方向为下、下方或下侧。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更清楚的描述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将端子划分为前连接端子和后连接端子两种端子进行描述,具体划分依据为将焊接固定部设置在下横梁的前端下方的端子命名为前连接端子,将焊接固定部设置在基部的后侧下方的端子命名为后连接端子。
如图1至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塑胶底座400,与塑胶底座400转动连接的致动器300,以及设置在塑胶底座400上的前连接端子100和/或后连接端子200。
如图2至图5所示,前连接端子100包括前端子基部110,自前端子基部110向前延伸所得的前端子上横梁120和前端子下横梁140,以及设置在前端子上横梁120和前端子下横梁140之间且与前端子下横梁140连接的前端子中央横梁130。前连接端子100还包括前端子焊接固定部141,前端子焊接固定部141设置在前端子下横梁140的前端下方。在使用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时,前端子焊接固定部141焊接在导体上,该导体形成在安装有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回路基板(图中未示出)上。
前端子中央横梁13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接段131、第一横梁段132、第一延展段133和第一接触段134。第一连接段131与前端子下横梁140连接,第一延展段133向斜前上方延展使得第一接触段134所在平面在第一横梁段132所在平面的上方,有效延长了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力臂长度,提高了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弹性,进而有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前端子中央横梁130还包括设置在其下侧表面的第一按压部135,用于按压设置在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与前端子下横梁14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500。
如图6至图9所示,后连接端子200包括后端子基部210,自后端子基部210向前延伸所得的后端子上横梁220和后端子下横梁240,以及设置在后端子上横梁220和后端子下横梁240之间且与后端子下横梁240连接的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后连接端子200还包括后端子焊接固定部211,后端子焊接固定部211设置在后端子基部210的后端下方。在使用柔性电路板连接器时,后端子焊接固定部211焊接在导体上,该导体形成在安装有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回路基板上。
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二连接段231、第二横梁段232、第二延展段233和第二接触段234。第二连接段231与后端子下横梁240连接,第二延展段233向斜前上方延展使得第二接触段234所在平面在第二横梁段233所在平面的上方,有效延长了后端子中央横梁230的力臂长度,提高了后端子中央横梁230的弹性,进而有助于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后端子中央横梁230还包括设置在其下侧表面的第二按压部235,用于按压设置在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与后端子下横梁240之间的柔性电路板500。
如图1、图10和图11所示,塑胶底座400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凹槽结构410和第二凹槽结构420,第一凹槽结构410与第二凹槽结构420相间设置。前连接端子100设置在第一凹槽结构410内,后连接端子200设置在第二凹槽结构420内,将前端子焊接固定部141与后端子焊接固定部211错位设置在塑胶底座400的底部相对的两侧边,便于小型化产品的生产和加工,有助于提高其强度。
如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致动器300包括凸轮310和把手320。凸轮310设置在前端子上横梁120和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之间,同时也位于后端子上横梁220和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之间。由于致动器300对前连接端子100与后连接端子200是否按压的状态相同,此处仅以前连接端子100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接触部134与凸轮310直接接触,当把手320垂直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设置时,此时凸轮310的长边结构与第一接触部134直接接触,前连接端子100处于非按压状态。如图3所示,转动把手320使其平行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设置时,凸轮310随着把手320的转动而转动,此时凸轮310的短边结构与第一接触部134直接接触,将前端子中央横梁130压至按压位置,前连接端子100处于按压状态,第一按压部135稳固地与柔性电路板500接触。再将转动把手320方向转动使其与垂直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设置时,则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从按压位置解除,第一按压部135与柔性电路板500脱离接触状态。
优选地,第一连接段131与第一横梁段132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第一横梁段132与第二横梁段232大致平行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此时,第一连接段131靠近柔性电路板500的侧边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之间的夹角为直角或钝角,在有限的空间内,可以提高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长度,延长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力臂长度,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同理,第二连接段231与第二横梁段232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6、图7和图9所示,第二按压部235设置在第二接触段234的前侧端部,可以进一步延长后端子中央横梁230的力臂长度,提高后端子中央横梁230的弹性,进而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同理,如图4所示,第一按压部135设置在第一接触段134的前侧端部,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
优选地,如图2、图3和图5所示,第一按压部135还可以设置在第一横梁段132的前侧端部,即第一按压部135位于第一横梁段132与第一延展段133相接位置的下方。更为具体地,前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一力臂延长部136,第一力臂延长部136设置在第一接触段134的前侧端部,且向下弯折,在不改变产品整体尺寸的前提下,延长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力臂长度,改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的接触稳定性。当第一力臂延长部136与第一接触段134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可以进一步延长前端子中央横梁130的力臂长度。同理,如图8所示,第二按压部235设置在第二横梁段232的前侧端部,后连接端子还包括第二力臂延长部236,第二力臂延长部236设置在第二接触段234的前侧端部,且向下弯折,第二力臂延长部236与第二接触段234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仅采用上述任一种前连接端子未采用上述任一种后连接端子,以及仅采用上述任一种后连接端子未采用上述任一种前连接端子,以及同时采用上述可相互配合使用的前连接端子与后连接端子三种情况,本申请仅对于第三种情况进行举例具体描述,不再对前两种情况做详细赘述。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包括若干个前连接端子100、若干个后连接端子200、致动器300和塑胶底座400。塑胶底座400包括相间设置的第一凹槽结构410和第二凹槽结构420,前连接端子100设置在第一凹槽结构410内,后连接端子200设置在第二凹槽结构420内。前连接端子100包括前端子基部110,自前端子基部110向前延伸形成的前端子上横梁120与前端子下横梁140,以及设置在前端子上横梁120与前端子下横梁140之间且与前端子下横梁140连接的前端子中央横梁130。前端子下横梁140的前端下侧设置有第一焊接固定部141。前端子中央横梁130包括依次设置的与前端子下横梁140连接的第一连接段131、第一横梁段132、第一延展段133和第一接触段134,第一延展段133向斜前上方延伸使得第一接触段134所在平面在第一横梁段132所在平面的上方,第一连接段131与第一横梁段13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前端子中央横梁130还包括设置在其下表面的第一按压部135和第一力臂延长部136,第一按压部135设置第一横梁段132的前侧端部下方,第一力臂延长部136设置在第一接触部134的前侧端部,且向下弯曲,使得第一力臂延长部136与第一接触部134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后连接端子200包括后端子基部210,自后端子基部210向前延伸形成的后端子上横梁220与后端子下横梁240,以及设置在后端子上横梁220与后端子下横梁240之间且与后端子下横梁240连接的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后端子基部210的后端下侧设置有第二焊接固定部211。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包括依次设置的与后端子下横梁240连接的第二连接段231、第二横梁段232、第二延展段233和第二接触段234,第二延展段233向斜前上方延伸使得第二接触段234所在平面在第二横梁段232所在平面的上方,第二连接段231与第二横梁段232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后端子中央横梁230还包括第二按压部235,第二按压部235设置在第一接触部130的前侧端部下侧表面。
致动器300包括凸轮310和把手320。凸轮310包括第一凸轮结构311和第二凸轮结构312,第一凸轮结构311长边结构的长度大于第二凸轮结构312长边结构的长度,把手320垂直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时,第一凸轮结构311的上侧表面位于第二凸轮结构312的上侧表面的上方。第一凸轮结构311位于前端子上横梁120和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之间,前端子上横梁120的前侧端部还设有向下弯折的第一凸起结构121,能够有效防止第一凸轮结构311脱离前端子上横梁120和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之间的位置;第二凸轮结构312位于后端子上横梁220和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之间,后端子上横梁220的前侧端部还设有向下折弯的第二凸起结构221,能够有效防止第二凸轮结构312脱离后端子上横梁220和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之间的位置。第一按压部135位于第一凸轮结构311的后侧,第二按压部235位于第二凸轮结构312的前侧,通过将结构进行错位设置,可以在保障产品小尺寸的前提下,提高产品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利于改善产品的生产、加工以及使用性能。
当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在使用时,柔性电路板500安插在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与前端子下横梁140之间,同时也位于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与后端子下横梁240之间,当把手320处于垂直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时,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与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均处于非受压状态,此时,第一凸轮结构311的长边结构与第一接触部134直接接触,第二凸轮结构312的长边结构与第二接触部234直接接触;转动把手320使其平行于塑胶底座400的底面,则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与后端子中央横梁230均处于受压状态,并压至按压位置使得第一按压部135与第二按压部235分别与柔性电路板500稳固接触;当反向再次转动把手320,使前端子中央横梁130与后端子中央横梁230从按压状态解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7)

1.一种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子,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前延伸所得的上横梁和下横梁,以及设置在所述上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且与所述下横梁连接的中央横梁;
所述中央横梁包括依次设置的连接段、横梁段、延展段和接触段,所述延展段向斜前上方延展以使得所述接触段所在平面在所述横梁段所在平面的上方;
所述中央横梁还包括按压部,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中央横梁的下侧表面,用于按压设置在所述中央横梁与所述下横梁之间的柔性电路板;
致动器,包括凸轮,所述凸轮设置在所述上横梁和所述中央横梁之间,所述接触段与所述凸轮接触,转动所述凸轮可以将所述中央横梁压至按压位置或将所述中央横梁从按压位置解除;
塑胶底座,所述端子设置在所述塑胶底座上,所述致动器与所述塑胶底座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段与所述横梁段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接触段的前侧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设置在所述横梁段的前侧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力臂延长部,所述力臂延长部设置在所述接触段的前侧端部,且向下弯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力臂延长部与所述接触段之间的角度大于等于90度。
7.根据权利要求3至6任一项所述的柔性电路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还包括焊接固定部,所述焊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基部的后侧下方,或所述焊接固定部设置在所述下横梁的前端下方。
CN202120815386.7U 2021-04-21 2021-04-21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Active CN2150704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386.7U CN21507049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5386.7U CN21507049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0491U true CN21507049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0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5386.7U Active CN215070491U (zh) 2021-04-21 2021-04-21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049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10455B (zh) 电连接器
CN201252205Y (zh) 电连接器
JPH10189169A (ja) 電気コネクタ用コンタクト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TW201103202A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the contact
US6508675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onfigured by wafers including moveable contacts
CN215070491U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US7438586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TWM399510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US6764316B1 (en) Straddle-mount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0355152C (zh) 电连接器
CN201674039U (zh) 一种fpc连接器
CN201436709U (zh) 电连接器
CN201278391Y (zh) 一种导电端子以及用于安置该导电端子的电池连接器
JP3156557U (ja) 導電端子、及びこれを用いた電気コネクタ
CN217468874U (zh) 一种占用空间小的处理器插座端子
CN220544276U (zh) 连接器
CN213043093U (zh) 一种后掀式fpc连接器装配体
JPH07161415A (ja) 電気コネクタ及びそれに使用する電気コンタクト
CN217405833U (zh) 柔性电路板连接器
CN2932685Y (zh) 电连接器及其导电端子
CN110854581B (zh) 端子
CN212392407U (zh) 连接器及其端子
CN201498679U (zh) 电连接器
CN201285909Y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