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3969U - 一种阻尼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3969U
CN215053969U CN202120892010.6U CN202120892010U CN215053969U CN 215053969 U CN215053969 U CN 215053969U CN 202120892010 U CN202120892010 U CN 202120892010U CN 215053969 U CN215053969 U CN 2150539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late
connecting plate
outer cylinder
bal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9201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大洋
周云
梅灿
张永山
朱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089201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39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39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39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阻尼装置,弹性伸缩部件能够沿竖向伸缩,横向移动组件位于弹性伸缩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并能够相对于弹性伸缩部件沿横向运动;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和内筒均位于外筒中,滚珠丝杆副的丝杆的外部套设有质量块,质量块与外筒固定连接,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可转动地安装于质量块的内部,并与内筒固定连接,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粘滞介质。装置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丝杆与螺母沿横向发生相对运动,螺母带动内筒转动,剪切粘滞介质,横向移动组件可避免弹性伸缩部件受到横向作用力的影响。装置受到竖向力作用时,弹性伸缩部件可起到缓冲的作用,提高横向和竖向的隔振/震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用于建筑构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阻尼装置。
背景技术
隔振/震支座就结构而言相当于竖向隔振元件和水平减震元件结合体,广泛应用于地铁、高架桥等沿线建筑结构的减振隔震。隔振/震支座通过竖向隔振元件提供隔振效果,结构地震动由减震元件提供减震效果,达到缓解外载的冲击,减小结构振动、保护结构安全的目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隔振/震支座的竖向隔振元件和水平减震元件均同时承受竖向振动和地震动,导致单个元件充当多个角色,各元件的受力分析和整体结构设计变得复杂、困难,可控性差,也限制了隔振/震支座在核电汽轮机、高层建筑等领域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阻尼装置,其能够避免弹性伸缩部件受到横向力作用,增强装置的可控性和适用性,提高横向和竖向的隔振/震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阻尼装置,包括: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顶部;
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弹性伸缩部件能够沿竖向伸缩,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位于所述弹性伸缩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弹性伸缩部件沿横向运动;
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减震阻尼器,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包括滚珠丝杆副、外筒和内筒,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沿横向设置,并伸入所述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和所述内筒均位于所述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的外部套设有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筒可转动连接,所述质量块和所述内筒均与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粘滞介质。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振震隔控组件还包括竖向移动组件,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与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沿竖向运动。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竖向移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滚动体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滚动体沿竖向排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连接。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滚动体包括第一滚轴,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滚轴的两端,各所述第一滚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各所述第一滚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于远离所述第一滚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槽配合。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应伸入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外筒和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头。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外筒包括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之间设有隔板,所述质量块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沿横向伸入所述第一外筒中,所述内筒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中,所述粘滞介质位于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外筒之间,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连通孔后伸入所述第二外筒中,并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质量块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质量块通过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筒和隔板。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外筒于远离所述第一外筒的一端设有连接筒,所述外筒通过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外筒于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连接杆和多个导向块,所述连接筒于靠近所述第二外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孔和多个第二导向孔,所述导向块对应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伸入所述连接筒中,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伸入所述连接筒中,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筒中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导向块脱出所述连接筒,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筒中设有端板,所述端板沿横向设有多个形状记忆合金棒,以抵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内壁。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滚动体,所述弹性伸缩部件的顶部设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横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三限位板,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沿横向依次排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四连接板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
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滚动体包括第二滚轴,所述横向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滚轴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各所述第二滚轴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各所述第二滚轴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板。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装置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丝杆与螺母沿横向发生相对运动,螺母带动内筒和质量块转动,内筒即可相对于外筒转动并剪切粘滞介质,起到横向减震作用。与此同时,横向移动组件可避免弹性伸缩部件受到横向作用力的影响。装置受到竖向力作用时,弹性伸缩部件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增强装置的可控性和适用性,提高横向减震和竖向隔振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第二振震隔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横向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横向减震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所示一个实施例外筒、内筒、隔板和质量块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图5所示连接筒、连接杆和形状记忆合金棒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阻尼装置,包括连接组件、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和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其中,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第一连接部件11位于第二连接部件12的顶部。第一连接部件11用于与上部建筑物连接,第二连接部件12用于与下部建筑物连接,振震隔控组件用于隔控上部建筑物与下部建筑物之间的横向震动和竖向振动的作用力,减缓震/振动,缓解外部冲击。
参见图1和图4,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之间。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弹性伸缩部件21,弹性伸缩部件21能够沿竖向伸缩,可起到缓冲上部建筑物和下部建筑物之间的竖向力的作用。横向移动组件位于弹性伸缩部件21的顶部和/或底部,并能够相对于弹性伸缩部件21沿横向运动。装置在受到横向作用力时,横向移动组件可避免弹性伸缩部件21受到横向作用力的影响。
参见图1、图5至图7,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二连接部件12之间。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减震阻尼器31,横向减震阻尼器31包括滚珠丝杆副、外筒和内筒311,滚珠丝杆副的丝杆312沿横向设置,并伸入外筒中。滚珠丝杆副的螺母314和内筒311均位于外筒中。滚珠丝杆副的丝杆312的外部套设有质量块313,质量块313与外筒可转动连接,质量块313和所述内筒311均与滚珠丝杆副的螺母314固定连接,螺母314转动时即可带动内筒311和质量块313转动。内筒311和外筒之间设有粘滞介质,内筒311和外筒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即可剪切粘滞介质,起到横向减震作用。当装置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丝杆312与螺母314沿横向发生相对运动,螺母314与质量块313同步转动,质量块313可起到增大转动惯量的作用,并带动内筒311转动,剪切粘滞介质。
装置受到横向力作用时,丝杆312与螺母314沿横向发生相对运动,螺母314即可带动内筒311转动,剪切粘滞介质,起到横向减震作用。与此同时,横向移动组件可避免弹性伸缩部件21受到横向作用力的影响。装置受到竖向力作用时,弹性伸缩部件21可起到缓冲的作用,增强装置的可控性和适用性,提高横向减震和竖向隔振的效果。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振震隔控组件还包括竖向移动组件32,横向减震阻尼器31与竖向移动组件32连接,竖向移动组件32能够相对于横向减震阻尼器31沿竖向运动。当装置承受竖向作用力时,竖向移动组件32能够避免横向减震阻尼器31受到竖向力作用,使得装置能够解耦横向和竖向力,提高装置的可控性。可以理解的是,竖向移动组件32可采用两板之间设置滚动体、导轨滑块配合等方式进行。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竖向移动组件32包括多个第一滚动体321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322和第二连接板323,多个第一滚动体321沿竖向排布于第一连接板322和第二连接板323之间,第一连接板322与第一连接部件11连接,第二连接板323与横向减震阻尼器31连接。当装置受到竖向力作用时,多个第一滚动体321能够沿竖向相对运动,避免横向减震阻尼器31受到竖向力的作用,提高减震效果。
第一滚动体321可采用滚轴或滚珠等。参见图1至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滚动体321包括第一滚轴,竖向移动组件32还包括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位于第一滚轴的两端,各第一滚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撑板324,各第一滚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撑板325,保证各第一滚轴之间的恒定间隔,保证减震隔振效果。
参见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板324和第二支撑板325均与第二连接板323连接,第一连接板322于靠近第二连接板323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326,第一限位板326位于第一连接板322的底部,以限定第一滚轴向下运动的范围,避免第一连接板322和第二连接板323错开,保证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第一连接板322于远离第一滚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沿竖向设置,第一支撑板324设有第一滑块327,第一滑块327与第一导槽配合,第二支撑板325设有第二滑块328,第二滑块328与第二导槽配合,确保第一连接板322和第二连接板323能够在既定轨道上沿竖向相对运动。其中,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均可呈T型。
参见图1和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板323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329,横向减震阻尼器31安装于第二连接板323和第三连接板329之间。第二连接板323和第三连接板329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座315,横向减震阻尼器31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316,连接头316对应伸入两个安装座315之间,并通过转轴317可转动地安装于安装座315,外筒和滚珠丝杆副的丝杆312对应连接于连接头316,避免竖向振动对横向减震阻尼器31造成影响。
参见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筒包括第一外筒41和第二外筒42,第一外筒41和第二外筒42之间设有隔板43。质量块313位于第一外筒41中,滚珠丝杆副的丝杆312沿横向伸入第一外筒41中。内筒311位于第二外筒42中,粘滞介质位于内筒311和第二外筒42之间。隔板43上设有连通孔,滚珠丝杆副的螺母314连接有传动杆44,传动杆44穿过连通孔后伸入第二外筒42中,并与内筒311连接,以带动内筒311转动。质量块313上设有连接件45,质量块313通过连接件45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外筒41和隔板43,确保质量块313能够在横向上相对于第一外筒41和隔板43保持不动,以对螺母314起到横向限位作用,进而确保螺母314能够在丝杆312作用下发生转动。
参见图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外筒42于远离第一外筒41的一端设有连接筒46,外筒通过连接筒46与连接头316连接。第二外筒42于靠近连接筒46的一端设有连接杆47和多个导向块48,连接筒46于靠近第二外筒42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孔和多个第二导向孔,导向块48对应穿过第二导向孔,并伸入连接筒46中,导向块48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以引导外筒与连接筒46沿横向相对运动。连接杆47穿过第一导向孔,并伸入连接筒46中,连接杆47于连接筒46中设有第二限位板471,第二限位板471用于限制导向块48脱出连接筒46,确保装置的安全稳定性。连接杆47于连接筒46中设有端板472,端板472沿横向设有多个形状记忆合金棒473,以抵接于连接筒46的内壁。装置受到横向力作用时,导向块48引导外筒沿横向靠近或远离连接筒46,外筒与丝杆312也产生横向相对位移,滚珠丝杆副的螺母314发生转动,进而带动内筒311转动,切割粘滞介质,起到横向减震作用。当外筒逐渐靠近连接筒46时,形状记忆合金挤压到连接筒46的内壁,并产生弹性形变,加强横向减震的效果。
参见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横向移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滚动体22,弹性伸缩部件21的顶部设有第四连接板23,第四连接板23沿横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三限位板25,多个第二滚动体22沿横向依次排布于第一连接部件11和第四连接板23之间,并位于两个第三限位板25之间,以限定第二滚动体22在横向上的运动范围,确保装置的安全性。
参见图1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滚动体22包括第二滚轴,横向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24和第四支撑板,第三支撑板24和第四支撑板位于第二滚轴的两端,并与第一连接部件11连接。各第二滚轴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三支撑板24,各第二滚轴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第四支撑板,保证各第二滚轴之间的恒定间隔,保证减震隔振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示例”、“实施例”或“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当然,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件的顶部;
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一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移动组件和弹性伸缩部件,所述弹性伸缩部件能够沿竖向伸缩,所述横向移动组件位于所述弹性伸缩部件的顶部和/或底部,并能够相对于所述弹性伸缩部件沿横向运动;
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二连接部件之间,所述第二振震隔控组件包括横向减震阻尼器,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包括滚珠丝杆副、外筒和内筒,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沿横向设置,并伸入所述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和所述内筒均位于所述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的外部套设有质量块,所述质量块与所述外筒可转动连接,所述质量块和所述内筒均与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固定连接,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设有粘滞介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振震隔控组件还包括竖向移动组件,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与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连接,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能够相对于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沿竖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移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一滚动体和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多个所述第一滚动体沿竖向排布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动体包括第一滚轴,所述竖向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一滚轴的两端,各所述第一滚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各所述第一滚轴的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撑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于靠近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一侧设有第一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于远离所述第一滚轴的一侧设有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所述第一导槽和第二导槽沿竖向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板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导槽配合,所述第二支撑板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导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顶部设有第三连接板,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之间,所述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均设置有两个安装座,所述横向减震阻尼器的两端均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对应伸入两个所述安装座之间,并通过转轴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安装座,所述外筒和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对应连接于所述连接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包括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所述第一外筒和第二外筒之间设有隔板,所述质量块位于所述第一外筒中,所述滚珠丝杆副的丝杆沿横向伸入所述第一外筒中,所述内筒位于所述第二外筒中,所述粘滞介质位于所述内筒和所述第二外筒之间,所述隔板上设有连通孔,所述滚珠丝杆副的螺母连接有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穿过所述连通孔后伸入所述第二外筒中,并与所述内筒连接,所述质量块上设有连接件,所述质量块通过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外筒和隔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筒于远离所述第一外筒的一端设有连接筒,所述外筒通过所述连接筒与所述连接头连接,所述第二外筒于靠近所述连接筒的一端设有连接杆和多个导向块,所述连接筒于靠近所述第二外筒的一端设有第一导向孔和多个第二导向孔,所述导向块对应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伸入所述连接筒中,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伸入所述连接筒中,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筒中设有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用于限制所述导向块脱出所述连接筒,所述连接杆于所述连接筒中设有端板,所述端板沿横向设有多个形状记忆合金棒,以抵接于所述连接筒的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多个第二滚动体,所述弹性伸缩部件的顶部设有第四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沿横向间隔设置两个第三限位板,多个所述第二滚动体沿横向依次排布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和第四连接板之间,并位于两个所述第三限位板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滚动体包括第二滚轴,所述横向移动组件还包括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所述第三支撑板和第四支撑板位于所述第二滚轴的两端,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各所述第二滚轴的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支撑板,各所述第二滚轴的另一端均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四支撑板。
CN202120892010.6U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阻尼装置 Active CN2150539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2010.6U CN21505396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阻尼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92010.6U CN21505396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阻尼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3969U true CN21505396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04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92010.6U Active CN215053969U (zh) 2021-04-27 2021-04-27 一种阻尼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39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60439A (zh) 一种摇摆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15053969U (zh) 一种阻尼装置
CN113931336A (zh) 一种建筑隔震装置
CN116065477A (zh) 具有熔断机制的位移自适应分阶段粘滞阻尼器
CN209907646U (zh) 负刚度阻尼减震装置
CN109811640B (zh) 一种两级缓冲限位隔震装置
CN215054170U (zh) 一种解耦式振震控制装置
CN113513082A (zh) 一种阻尼装置
CN117052008A (zh) 一种自复位耗能三维组合减隔震支座及其安装方法
CN112031177A (zh) 隔震限位支座
CN215406691U (zh) 一种减震式房屋建筑
CN113216434A (zh) 一种解耦式振震控制装置
CN208396054U (zh) 一种建筑减震支架
CN214090452U (zh) 一种摇摆调谐质量阻尼器
CN211774738U (zh) 一种形状记忆合金负刚度减震装置
CN108979282B (zh) 一种双向位移放大形状记忆合金阻尼器
CN219491376U (zh) 一种建筑减震结构
CN215054169U (zh) 一种全解耦式振震双控装置
CN217205672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钢结构抗震缓冲基座
CN115573512B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节能保温墙体
CN219825687U (zh) 一种用于相邻结构的自复位调谐惯性质量阻尼器
CN212074404U (zh) 一种用于恶劣环境无人机降落的缓震装置
CN110712513A (zh) 一种可降低汽车发动机安装高度的装置
CN215977659U (zh) 一种抗震装配式建筑钢结构
CN209705146U (zh) 一种板式缓冲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