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9632U -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9632U
CN215049632U CN202120991340.0U CN202120991340U CN215049632U CN 215049632 U CN215049632 U CN 215049632U CN 202120991340 U CN202120991340 U CN 202120991340U CN 215049632 U CN215049632 U CN 2150496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ry drum
anaerobic
heating
oily sludg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134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启贵
邓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Jun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Jun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Jun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Jun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134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96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96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963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ment Of Slud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无氧蒸馏装置,包括回转筒和包围在回转筒周向外围的外壳,外壳与回转筒之间具有空间以构成加热腔,所述的外壳静置设置,外壳与回转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加热腔并且保障回转筒转动的密封机构,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含油污泥在回转筒中被加热以进行无氧蒸馏。本实用新型在无氧环境下将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馏分离出来,物质仅发生物理变化而不发生化学变化,加热功耗低,能保障含油污泥的受热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发效率和充分率。

Description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回转窑类加热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背景技术
以矿物油为连续相配制钻井泥浆用于天然气开采所产生的废弃钻井泥浆是在油气开采过程中钻井时加入的钻井液混合含油泥浆产生的含油固体废弃物(简称为含油污泥),被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废物类别HW08废矿物油与含矿物油废物,废物代码072-001-08,危险特性为毒性(T),其中主要含有油、水、岩屑等物质,组成成分复杂难以直接处理利用,并且作为危险废物禁止简单填埋或随意排放,中国油页岩气资源十分丰富,随着油页岩气资源的大力开采,会不断产生大量的含油污泥,处理困难,存在环保安全隐患。
现有的对含油污泥进行处理的装置结构复杂,难以对含油污泥进行有效处理,难以保障加热均匀,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难以充分分离去除,余下的泥渣污染性仍然较大,并且石油烃类在分离去除时容易发生化学变化产生额外的新污染物,无法将石油烃类有效回收再利用,对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无氧蒸馏装置,解决目前技术难以对含油污泥均匀加热,难以将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充分分离出去,难以将石油烃类有效回收再利用的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包括回转筒和包围在回转筒周向外围的外壳,外壳与回转筒之间具有空间以构成加热腔,所述的外壳静置设置,外壳与回转筒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加热腔并且保障回转筒转动的密封机构,加热腔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含油污泥在回转筒中被加热以进行无氧蒸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采用间接加热的方式来对含油污泥进行加热蒸馏,含油污泥不与燃料、外界空气、火焰、烟气等接触,在无氧环境下进行蒸馏分离得到蒸馏气体和泥渣,能避免含油污泥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仅使得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发生物理变化蒸馏变成气相状态,此种方式所需的加热温度低,蒸馏分离过程中不加入仍何其他物料,能降低处理功耗和成本,避免破坏石油烃类的化学成分,从而能够将石油烃类回收为有使用价值的燃料,大大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回转筒是自转的筒体结构,在含油污泥被加热蒸馏的过程中,含油污泥会随着回转筒的自转而不断的被翻动,从而提高含油污泥的受热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发效率和充分率,避免含油污泥结块或粘附在回转筒中导致水、石油烃类难以有效蒸发出来。
进一步的,沿着含油污泥在回转筒中的行进方向,所述回转筒内包括加热温度不同的至少两个温度分区,使得含油污泥逐级升温,提高含油污泥升温的充分性和均匀性,确保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能充分蒸发分离出来。
进一步的,沿着含油污泥在回转筒中的行进方向,所述回转筒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水蒸发的干燥区和用于石油烃类蒸发的蒸发区。水与石油烃类的蒸发温度不同,并且不同含油污泥中含水量、含油量是不同的,若整个过程采用统一的加热温度,可能出现水分或石油烃类未完全蒸发分离出的状况,在含油污泥沿着回转筒的轴向行进过程中,水和石油烃类在不同的温度分区中蒸发,可通过控制回转筒的转速等来控制含油污泥的行进速度,从而控制含油污泥在干燥区、蒸发区中的处理时间,确保水分、石油烃类分别都充分蒸馏分离出去。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机构由若干种密封组件组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密封机构由弹簧碳环密封、填料密封、鱼鳞片密封以及氮气密封其中的若干种密封组件组合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的弹簧碳环密封包括石墨块和弹簧,所述石墨块沿着回转筒的周向设置的若干,所述石墨块与与外壳之间设置弹簧,所述弹簧驱使石墨块压紧贴合在回转筒的外壁上,相邻的石墨块之间通过沿着回转筒轴向的错口台阶进行配合进而全部的石墨块围成闭合的环形。
进一步的,所述的填料密封包括圆形校正环和填料盒,所述圆形校正环固定在回转筒外壁上,所述填料盒呈环状并且环绕在圆形校正环的圆周外围,填料盒中填充与圆形校正环贴合的填料。
进一步的,所述氮气密封为通过气管向其他密封组件的腔体内通入预设压力的氮气。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上的燃烧器,助燃气和燃料输送至燃烧器,燃料和助燃气通过燃烧器混合然后在加热腔中燃烧,利用燃烧的火焰来对回转筒直接加热,同时燃烧产生的烟气在加热腔流动后排出,烟气也对回转筒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采用双重加热的方式,提高热量利用率,减少燃料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得到的是不凝气体(主要是VOCs)和液态油,液态油可外售,也可以与不凝气体一同作为加热组件的燃料,从而能大大减少加热组件所需的额外辅助燃料的使用量,大大降低加热组件的燃料成本,不凝气体作为燃料燃烧不仅为加热蒸馏含油污泥提供热量做出贡献,而且还将有毒的不凝气体通过燃烧降解为无毒性的废气,有效降低了排放污染,实现处理过程的无害化、减量化。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腔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燃烧器,提高加热均匀性,能够降低单侧的燃烧器所耗用的燃料、助燃气用量,避免燃料用量过大而雾化效果变差,燃料呈液滴状喷射入加热腔内,影响燃烧充分性,液滴状燃料掉落在加热腔壁面上耐火砖上产生爆燃,会降低耐火砖的使用寿命,同时还会导致燃烧器上产生大量积碳,影响使用寿命,助燃气用量过大也会导致燃烧产生的火焰过长,会对加热腔对侧壁面上耐火砖造成烧蚀,所述加热腔内设置有隔墙,所述隔墙位于两侧燃烧器连线的中部,隔墙将两侧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分隔开,避免火焰末端交叉影响,火焰末端遇到隔墙后会折回形成强湍流区,强制高温烟气不断向强上部运行,强湍流区还可携带未完全燃烧的燃料液滴在上升时不断与烟气混合并燃烧,不至于掉落到加热腔底部耐火砖上引起爆燃,提高燃料的燃烧充分性,提高加热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连通至加热腔的用于向加热腔内通入气态燃料的气体管道,回收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得到的不凝气体通过气体管道直接通入加热腔,然后被燃烧器点燃进行燃烧,提高加热效率,不凝气体被回收再利用,降低排放污染,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转筒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螺旋叶片随回转筒一同转动以推动加热腔中的烟气朝回转筒轴向的一端移动,所述排烟口设置在靠近回转筒轴向的另一端。利用螺旋叶片使得加热腔中的烟气沿着回转筒轴向流动,而排烟口处在气流方向的反向上,排烟口上可设置抽风机以使烟气从排烟口抽出,也就是说,烟气排出的气流方向与螺旋叶片产生的气流方向相反,从而可以降低烟气从排烟口排出的流速,能够使得燃烧产生的高温烟气更长时间的留存在加热腔中,延长烟气与回转筒的热交换时间,提高烟气热量的利用充分率,提高加热均匀性。
进一步的,所述螺旋叶片采用导热材料制成,相对于增大了回转筒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热交换效率,使得烟气能更有效对回转筒进行加热,降低生产能耗。
进一步的,所述回转筒的内壁设置有沿着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扬料板,利用扬料板对含油污泥进行充分的翻动,提高加热均匀性,使得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能充分的蒸馏分离出来,避免含油污泥结块或者是粘附在回转筒的内壁上导致水、石油烃类难以有效蒸馏分离。
进一步的,还包括惰性气体供给装置,所述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向无氧蒸馏装置的回转筒内输送惰性气体,利用惰性气体将排出回转筒内的空气,使得回转筒内的氧气含量以达到所需的无氧环境,避免加热蒸馏时含油污泥中的物质发生氧化变化,保障对石油烃类的回收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在无氧环境下将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馏分离出来,加热温度低,含油污泥中的物质不发生化学变化,加热所需功耗低、处理成本低,可将石油烃类有效回收为燃料再利用,燃料可以自给自足,运行成本低,大大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能保障含油污泥的受热充分性和均匀性,提高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发效率和充分率;
对含油污泥的组分状况要求低,可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含油污泥泥,确保能有效并充分将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蒸馏分离出;
结构简单,实施方便,无需占用过大的场地,处理效率高、处理量大,适于大规模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无氧蒸馏装置的工作示意图;
图2为无氧蒸馏装置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回转筒上的螺旋叶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簧碳环密封的单个石墨块与弹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弹簧碳环密封的整圈石墨块与弹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弹簧碳环密封的U形环结构示意图;
图7为填料密封的圆形校正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填料密封的填料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填料密封的填料盒内充填了填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鱼鳞片密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氮气密封的气管结构示意图。
图中:回转筒1;螺旋叶片11;外壳2;加热腔3;排烟口31;隔墙32;燃烧器4;气体管道5;扬料板6;石墨块a1;弹簧a2;U形环a3;圆形校正环a4;填料盒a5;摩擦环a6;柔性密封片a7;绳索a8;气管a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无氧蒸馏装置,加热均匀,能保障含油污泥中水、石油烃类充分分离出气,降低泥渣的排放污染,并能在蒸馏过程避免有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能将石油烃类有效回收再利用,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
如图1至图11所示,一种无氧蒸馏装置,包括回转筒1和包围在回转筒1周向外围的外壳2,外壳2与回转筒1之间具有空间以构成加热腔3,加热腔3环绕回转筒1的周向,加热腔3上设置有加热组件,所述的加热组件采用燃料燃烧的方式来进行加热,所述的回转筒1为两端开口的筒体,其由电机组件驱动绕其轴心线自转,而所述的外壳2静置设置,也就是回转筒1在外壳2内部相对于外壳2转动,在回转筒1轴向上所述外壳2的两端与回转筒1之间分别都设置了密封机构,外壳2的两端与回转筒1之间具有径向间隙,利用密封机构密封所述径向间隙,在保障加热腔3密封性的同时保证回转筒1能顺畅转动,避免燃烧产生的热量从加热腔3散失,提高热量利用效率,降低燃料耗用量,具体的,所述外壳2沿着回转筒1的轴向分开上下两半,上下两半通过螺栓连接并且上下两半的拼合处通过压紧石棉绳进行密封,回转筒1与外壳2之间的密封机构采用复合型的结构,由多种密封组件组合构成,保障密封性的同时确保回转筒1能顺畅转动;
外壳2的两端与回转筒1之间具有较大的径向间隙,该径向间隙为回转筒1在回转过程中因变形以及热膨胀所预留的,但在生产过程中粉尘、烟气、空气会从径向间隙通过,造成环境污染或者是爆炸风险等,因此需要将径向间隙密封并且保障回转筒1顺畅转动,具体的,所述密封机构所采用密封组件主要包括弹簧碳环密封、填料密封和鱼鳞片密封;
弹簧碳环密封包括沿着回转筒1的周向设置的若干的石墨块a1,所述的石墨块a1呈扇形,所述的石墨块a1与外壳2之间设置了弹簧a2,所述弹簧a2将石墨块a1压紧贴靠在回转筒1的外壁上,相邻的石墨块a1之间通过沿着回转筒1轴向的错口台阶进行配合,从而环绕回转筒1周向的石墨块a1拼合成一个完整闭合的没有周向间隙的环形,石墨块a1的质地较软,回转筒1会相对石墨块a1转动进而使得石墨块a1摩擦产生石墨粉,石墨粉能起到润滑作用,提高回转筒1转动的顺畅性,同时减小石墨块a1的磨损,并且石墨粉还会填充微小的间隙,加强密封性,弹簧a2确保石墨块a1始终弹性贴合回转筒1的外壁,即使回转筒1发生形变或热膨胀的状况,由于弹簧a2的作用也能进行弹性补偿,始终保障稳定的密封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石墨块a1一共设置有24个,并且石墨块a1和弹簧a2设置在U形环a3中,所述U形环a3整体为环形件,并且其径向截面为U形槽,U形环a3套设在回转筒1的周向外围并且U形环a3与外壳2固定连接,U形环a3的开口方向朝向于回转筒1的外壁,所述的石墨块a1和弹簧a2设置在U形环a3的U形槽内,弹簧a2的伸缩方向沿着回转筒1的径向,所述U形环a3的U形槽的侧壁通过石棉盘根与石墨块a1接触,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
填料密封包括圆形校正环a4和填料盒a5,所述圆形校正环a4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在回转筒1的外壁上,利用圆形校正环a4对回转筒1进行校正,降低回转筒1因卷板焊接的不圆度,从而降低不圆度带来的径向间隙不均匀性,所述填料盒a5呈环状并且环绕在圆形校正环a4的圆周外围,所述填料盒a5与外壳2固接,具体的,填料盒a5与U形环a3固定连接,在填料盒a5中填充填料,所述填料与圆形校正环a4贴合接触,增大气体泄漏阻力;
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填料会磨损或挤压变形,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间隙,从而导致密封失效,在此增加鱼鳞片密封,鱼鳞片密封为柔性密封,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能够自动补偿间隙,具体的,所述鱼鳞片密封包括摩擦环a6、柔性密封片a7,所述的摩擦环a6采用耐磨材料制成套设固定在回转筒1的外围,柔性密封片a7一端与外壳2固定连接另一端贴靠在摩擦环a6上,具体的,填料盒a5上设置沿回转筒1周向的环形的骨架,柔性密封片a7通过螺栓固定在骨架上,所述的柔性密封片a7沿着回转筒1的周向设置有若干个,相邻柔性密封片a7之间具有层叠区域从而围成一个完整的环形,并且相邻柔性密封片a7之间还层叠有石棉布,进一步提高贴合密封性,避免相邻柔性密封片a7之间的缝隙处泄漏气体,回转筒1转动时带动摩擦环a6一同转动,摩擦环a6相对于柔性密封片a7滑动,柔性密封片a7具有弹性形变能力,即使回转筒1发生形变或热膨胀,柔性密封片a7能够进行补偿性形变,柔性密封片a7始终紧密贴靠在摩擦环a6上并且相邻柔性密封片a7之间也紧贴,从而保障长效稳定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密封性,在柔性密封片a7的沿着回转筒1轴向的中部设置沿着回转筒1周向进行缠绕的绳索a8,所述的绳索a8采用钢丝绳并拉紧,使得柔性密封片a7能更紧密的贴合在摩擦环a6上;柔性密封的优点是可以克服筒体回转运动时不同心引起的跳动,或者是使用不当导致筒体变形后在头部产生的挠动,弥补弹簧碳环密封、填料密封存在的不足,鱼鳞片密封耐磨、耐高温,保障长效稳定的密封性, 同时又确保回转筒1能顺畅的进行转动,保障对回转筒1内的含油污泥能进行均匀加热;
采用多种密封方式组成的复合型密封结构能满足含油污泥处理的严格要求,不影响正常生产的同时保障生产安全性,为了确保在极端情况下隔绝空气进入到无氧蒸馏装置内部,还设置了氮气密封,采用预设压力的氮气通过气管a9充填到其他密封组件的腔体(包括U形环a3、填料盒a5、柔性密封片a7与回转筒1外壁之间的空间)中,氮气的预设压力大于无氧蒸馏装置内部压力燃烧腔内的压力以及回转筒内的压力以及外界压力,利用氮气形成气封,避免无氧蒸馏装置内外发生气体交换,氮气无毒无害,化学稳定性好,难以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氮气溢出到环境或渗入到无氧蒸馏装置内部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使用可靠性高,并且制备方便、使用成本低。但如果没有前三道密封组件形成密封腔体,系统将消耗大量的氮气,不但增加含油污泥处理过程中的不凝气体废气量,同时为增加制氮设备负荷,浪费大量电能,增加生产成本。通过上述四中密封方式的组合,有效提高密封性, 在回转筒1转动的过程中自动补偿从而始终保障良好的密封性,解决了粉尘、烟气外泄污染的问题,提高生产安全性。
燃料在加热腔3中燃烧并隔着回转筒1来对添加到回转筒1中的含油污泥进行加热以蒸馏出含油污泥中的水、石油烃类,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并且处于无氧环境,含油污泥不会与燃烧产生的火焰接触,从而对含油污泥进行无氧蒸馏,整个回转筒1中的加热温度小于等于450℃,避免含油污泥发生化学变化,不产生额外的污染物,使得含油污泥中的物质仅发生物理变化,使得液态的水、石油烃类蒸发为气态得到蒸馏气体,然后将蒸馏气体收集并通过冷凝分离系统处理得到可作为燃料的有用物质(包括不凝气体和液态油),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
所述回转筒1的轴向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于水平面,回转筒1较高的一端为进料口,回转筒1较低的一端为出料口,含油污泥从进料口一端添加入回转筒1中。从钻井井场临时储存间吨袋包装的含油污泥用叉车或吊车转运到专用危险货物运输车辆该车为完全封闭、不渗漏、不掉料,储存的含油污泥在仓库经破碎、称重后由密闭的皮带输送机转运至生产车间料斗,再通过密封的螺旋输送机送入到回转筒1的进料口中。回转筒1进行自转,使得含油污泥沿着回转筒1轴向行进,并且含油污泥还会随着回转筒1的自转沿着回转筒1的周向进行翻动,避免含油污泥结块或者是粘附在回转筒的内壁上,提高加热均匀性,从而提高含油污泥中水、石油烃类的蒸馏分离充分性。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3上的燃烧器4,助燃气和燃料输送至燃烧器4,燃料和助燃气通过燃烧器混合然后在加热腔中燃烧,燃料在加热腔中燃烧产生的火焰对回转筒直接加热,同时燃烧产生的烟气在加热腔流动后通过加热腔3上设置排烟口31排出,烟气也对回转筒1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烟气能环绕回转筒1的整个周向,提高加热均匀性和充分性,采用双重加热的方式,热量利用率高,降低生产能耗,降低处理成本。
所述燃烧器4分布在回转筒轴向的侧边,具体的,在回转筒的截面方向上,在外壳2的左右两侧分别开设用于安装燃烧器4的孔,并且燃烧器4靠近外壳2的底侧,进一步的,燃烧器4沿着回转筒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两组,并且在回转筒1的轴向上所述燃烧器4更靠近出料口所在一端,沿着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的行进方向也就是沿着回转筒1的进料口到出料口的方向,所述回转筒1包括两段加热温度不同的温度分区,靠近进料口的温度分区为主要用于水蒸发的干燥区,靠近出料口的温度分区为主要用于石油烃类蒸发的蒸发区,所述干燥区的加热温度为100~185℃,所述蒸发区的加热温度约185-450℃,水、石油烃类分别在不同的温度分区内进行蒸发分离,可通过控制回转筒1的工作来控制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的行进速度,从而控制油污泥在干燥区、蒸发区中的处理时间,确保能在干燥区中将含油污泥中的水充分蒸发分离,也确保能在蒸发区中将含油污泥中的石油烃类充分蒸发分离,由于含油污泥的成分复杂,其含水量、含油量会有较大差异,采用单一的加热温度难以确保水和石油烃类都能充分蒸发分离,容易出现水或石油烃类残留较多的状况,难以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含油污泥,灵活可调性差。
并且,所述加热腔3内设置有隔墙32,所述隔墙32位于左右两侧燃烧器4连线的中部,两侧燃烧器4的火焰喷射方向朝向于隔墙32,隔墙将两侧燃烧器产生的火焰分隔开,避免火焰末端交叉影响,火焰末端遇到隔墙后会折回形成强湍流区,强制高温烟气不断向强上部运行,强湍流区还可携带未完全燃烧的燃料液滴在上升时不断与烟气混合并燃烧,不至于掉落到加热腔底部耐火砖上引起爆燃,提高燃料的燃烧充分性,提高加热效率,并且在只需要低温时,只开启一侧的燃烧器,而需要高温时开启两侧的燃烧器。
为了提高燃料的燃烧充分性,所述燃烧器4内设置有涡轮以促进助燃气和燃料混合,通过涡轮增压使得助燃气形成旋流和燃料快速混合,混合越充分,燃烧越迅速、越充分,产生的热量就越多,提高燃料的利用效率;燃烧器4喷嘴的尺寸有限,燃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火焰比较集中,从而加热区域小而集中,会出现热量过度集中的状况,导致回转筒的局部温度过高而其他部位温度未能达到要求,温度过高的局部会导致含油污泥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而温度未能达到要求的区域会导致水和石油烃类难以充分蒸馏分离,本实施例中,燃烧器4分支连接若干个喷嘴,具体可连接10~20个喷嘴,将原本集中的火焰分割并分散开,从而增大火焰的覆盖面积,使得加热腔中不易形成高温质点,提高加热均匀性,氮气在≥1300℃有氧环境中,会与氧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生成NOx,本实施例利用喷嘴将火焰分割并分散开,加速热量传导,使得火焰温度控制在1000℃以下,从而使得NOx得到抑制,不产生气体氮氧化物污染物。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热能利用率,所述的回转筒1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1,所述螺旋叶片11随回转筒1一同转动以推动加热腔3中的烟气朝回转筒1轴向的一端移动,所述排烟口31设置在靠近回转筒1轴向的另一端,具体的,所述螺旋叶片11将烟气朝回转筒1的出料口所在端推动,而排烟口31靠近回转筒1的进料口所在端,排烟口上可设置抽风机以使烟气从排烟口抽出,烟气排出的气流方向与螺旋叶片产生的气流方向相反,降低烟气从排烟口排出的流速,增加烟气在加热腔中停留的时间,烟气有更多的时间来对回转筒1加热,所述螺旋叶片1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优选可采用黄铜制成,导热性能好,相当增大了回转筒1的热交换面积,提高烟气与回转筒1的热交换效率,提高热量利用。
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被加热蒸馏,水和石油烃类受热蒸发变成气态从而得到蒸馏气体,含油污泥余下的部分则是泥渣,泥渣从出料口排出,设置引风机将蒸馏气体从回转筒1中抽出,具体可以是从回转筒1的进料口处抽出蒸馏气体,利用引风机可以使得回转筒1内为微负压,蒸馏气体抽出后则将其输送至冷凝分离系统以进行冷凝分离得到不凝气体(主要是VOCs)、液态油和废水,其中的不凝气体、液态油为有用的材料,可作为燃料使用,提高含油污泥的综合利用价值,液态油可收集后外售,也可与不凝气体一同作为加热组件的燃料,从而加热组件所需的燃料可自给自足,降低运行成本,将有毒的不凝气体作为加热组件的燃料直接燃烧使用降解为无毒性的废气,避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对大气产生污染,实现无害化处理,不凝气体、液态油为加热组件的主要燃料,当不凝气体、液态油存量不足或则是无氧蒸馏装置刚开始运行时,可先向加热组件供给辅助燃料以先制备出足够的不凝气体、液态油,然后再切换成供给主要燃料,使得无氧蒸馏装置达到自我供给燃料的状态,辅助燃料可以是天然气、汽油、柴油等,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冷凝分离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油水分离器,蒸馏气体在冷凝器中降温,水蒸气和石油烃类气体冷凝成液态得到水和液态油,蒸馏气体中还包含有不凝气体(主要是VOCs),也就是蒸馏气体在经过冷凝器后变成气液混合物,然后经过气液分离器处理得到分离开的不凝气体和油水混合液,然后油水混合液经过油水分离器处理得到废水和液态油,油水混合液在油水分离器中进行高速离心分离处理,液态油存入储罐中暂存,可外售或者通过泵供应给加热组件的燃烧器,废水则进入废水处理系统中进行净化处理,废水经气浮、隔油、水解酸化、厌氧、兼氧、好氧、絮凝沉淀后达标排入市政管网到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
燃料燃烧产生的烟气具有较高的热值,直接排放对环境污染大,并且热量浪费严重,不凝气体和助燃气先通过换热器由烟气预热后再输送至加热组件,从而能提高不凝气体和助燃气的温度,提高燃烧充分性,提高燃烧产生的热量,提高燃料利用率,降低燃料使用量,换热降温后的烟气进入烟气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加热均匀性,在所述回转筒1的内壁设置有沿着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扬料板6,扬料板6为大致沿着回转筒1径向的板材,利用扬料板6对含油污泥进行充分的翻动、扬起、碰撞避免含油污泥结块或者是粘附在回转筒的内壁上,使得含油污泥破碎的更细致,使含油污泥能保持松散状态,从而提高水、石油烃类的蒸发分离充分性。进一步的,回转筒1在电机组件驱动下进行自转,具体可采用正反转交错进行的方式,回转筒1先进行顺时针转动,一部分的含油污泥在离心作用力下会随着回转筒1转动到顶侧方位时,然后回转筒1停止转动,位于顶侧方位的含油污泥会由于自身重力而下落,下落时含油污泥发生碰撞,从而有效避免含油污泥结块或者是粘附在回转筒的内壁,提高含油污泥的破碎程度,然后回转筒1再逆时针转动,同样转动一定程度后回转筒1再次停止,如此往复,能有效提高含油污泥的破碎充分性,提高水、石油烃类的蒸发分离充分性,由于回转筒1的轴向以一定的角度倾斜于水平面,含油污泥由于自身重力而下落时会产生沿转筒轴向的移动量,从而使得含油污泥呈螺旋线轨迹向出料口一端行进。并且所述的扬料板6沿着回转筒1的轴向也为间隔分布,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对含油污泥的翻动、扬起、碰撞充分性,含油污泥是与回转筒1的壁面接触而受热,若扬料板6沿着回转筒1的轴向连续设置,当含油污泥从顶侧下落时会被连续的扬料板6挡住而再次被带起来,难以与回转筒1的壁面充分接触,会影响含油污泥被加热的效率。
无氧蒸馏装置还设置有惰性气体供给装置,所述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向无氧蒸馏装置的回转筒1内输送惰性气体以实现无氧环境,具体的,所述惰性气体供给装置为氮气供给系统,实施简单、成本低,氮气从回转筒1的出料口一端通入回转筒1中,具体的,在无氧蒸馏装置开始运行前氮气供给系统向回转筒1内通入氮气以排出回转筒1内的空气,使得回转筒1内的氧气含量降下来达到所需的指标实现无氧环境,确保能对含油污泥进行无氧蒸馏,然后氮气供给系统停止工作,无氧蒸馏装置再开始正常工作,回转筒1中设置氧浓度检测器,实时检测回转筒1内的氧浓度,如果无氧蒸馏装置工作过程中氧浓度超标,氮气供给系统再启动通入氮气以降低氧浓度达到所需的无氧环境。氮气供给系统还设置有管路通至沉降分离室7,多路通入氮气以尽快的排出空气使得无氧蒸馏装置达到无氧环境。并且, 所述氮气供给系统还可以对无氧蒸馏装置的各装置以及管道进行吹扫作业,对堵塞和结垢进行清理,保障无氧蒸馏装置长效稳定运行。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回转筒(1)和包围在回转筒(1)周向外围的外壳(2),外壳(2)与回转筒(1)之间具有空间以构成加热腔(3),所述的外壳(2)静置设置,外壳(2)与回转筒(1)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加热腔(3)并且保障回转筒(1)转动的密封机构,加热腔(3)上设置有加热组件,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被加热以进行无氧蒸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的行进方向,所述回转筒(1)内包括加热温度不同的至少两个温度分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着含油污泥在回转筒(1)中的行进方向,所述回转筒(1)内包括依次设置的用于水蒸发的干燥区和用于石油烃类蒸发的蒸发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由若干种密封组件组合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机构由弹簧碳环密封、填料密封、鱼鳞片密封以及氮气密封其中的若干种密封组件组合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碳环密封包括石墨块(a1)和弹簧(a2),所述石墨块(a1)沿着回转筒(1)的周向设置的若干,所述石墨块(a1)与外壳(2)之间设置弹簧(a2),所述弹簧(a2)驱使石墨块(a1)压紧贴合在回转筒(1)的外壁上,相邻的石墨块(a1)之间通过沿着回转筒(1)轴向的错口台阶进行配合进而全部的石墨块(a1)围成闭合的环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填料密封包括圆形校正环(a4)和填料盒(a5),所述圆形校正环(a4)固定在回转筒(1)外壁上,所述填料盒(a5)呈环状并且环绕在圆形校正环(a4)的圆周外围,填料盒(a5)中填充与圆形校正环(a4)贴合的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氮气密封为通过气管(a9)向其他密封组件的腔体内通入预设压力的氮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设置在加热腔(3)上的燃烧器(4),助燃气和燃料输送至燃烧器(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腔(3)的两对侧分别设置有燃烧器(4),所述加热腔(3)内设置有隔墙(32),所述隔墙(32)位于两侧燃烧器(4)连线的中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组件包括连通至加热腔(3)的用于向加热腔(3)内通入气态燃料的气体管道(5)。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回转筒(1)外壁上设置有螺旋叶片(11),所述螺旋叶片(11)随回转筒(1)一同转动以推动加热腔(3)中的烟气朝回转筒(1)轴向的一端移动,排烟口(31)设置在靠近回转筒(1)轴向的另一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叶片(11)采用导热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转筒(1)的内壁设置有沿着周向间隔分布的若干扬料板(6)。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氧蒸馏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惰性气体供给装置,所述惰性气体供给装置向回转筒(1)内输送惰性气体。
CN202120991340.0U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Active CN2150496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340.0U CN21504963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340.0U CN21504963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9632U true CN21504963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995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1340.0U Active CN215049632U (zh) 2021-05-11 2021-05-11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96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20656B (zh) 一种间接热裂解及灰渣燃烧熔融炉及其处理方法
CN109078976B (zh) 热脱附装置、热脱附修复系统及污染土壤热脱附修复方法
CN113149395A (zh) 一种含油污泥处理系统及方法
CN209974571U (zh) 含油污泥热解处理系统
CN108251148A (zh) 一种危废、固废含油泥砂热解析综合利用处置方法
CN106281395A (zh) 一种油田钻井作业产生废弃油基钻屑的处理方法
CN104829080A (zh) 一种复合型污泥高温热解装置
CN103534462A (zh) 气化器发电站和废物管理
CN111140856A (zh) 基于等离子体处理的高热值危险废物处理系统和处理方法
CN210367390U (zh) 分段式含油污泥热解处理装置
CN102553880B (zh) 一种等离子气化垃圾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6989401A (zh) 焚烧炉装置
CN109943357A (zh) 一种含油废弃物多级裂解处理方法与设备
KR100369574B1 (ko) 고수분 폐기물 및 연료의 건조, 건류, 오일화소각장치
CN215049632U (zh) 一种无氧蒸馏装置
CN218561261U (zh) 一种高温热解装置
CN106675592B (zh) 一种间接热脱附炭化装置及处理方法
CN206736169U (zh) 一种高效节能的间接热脱附炭化装置
EP0918192A1 (en) A method of disposal of waste materials
CN209876947U (zh) 一种处理砷碱渣及低熔点重金属废渣组合式熔炼炉
CN102506575A (zh) 一种褐煤提质废水的处理工艺及褐煤提质系统
CN112833407A (zh) 一种焙烧炉及含油污泥处理装置及工艺
CN208430096U (zh) 一种利用烟气间接加热的砂化脱附处理装置
CN207933241U (zh) 一种热脱附无害化处理污油泥的装置及系统
CN210261524U (zh) 一种环保型油泥热解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