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1118U -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41118U CN215041118U CN202120553160.4U CN202120553160U CN215041118U CN 215041118 U CN215041118 U CN 215041118U CN 202120553160 U CN202120553160 U CN 202120553160U CN 215041118 U CN215041118 U CN 21504111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duct
- carousel
- base
- rotary table
- bottom en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设有产品压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所述产品压板的下方;所述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通过对所述转盘的转动,所述产品压板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所述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配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转盘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从而使得操作人员能够利用空档时间,迅速将物料先放置于其他没有被进行压合作用的产品容纳槽中,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产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贴合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背景技术
手提包、斜挎包等包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品位。这类包包上通常会有一个或多个椭圆形的部件,用于对包包进行装饰作用或其他作用,其一般由上表皮、下表皮以及位于中间的热熔胶层这三部分构成,想要把这三部分贴合为一个整体,就需要对其进行对位以及压合。但现有的贴合设备往往只有一个加工贴合槽位,从而操作人员只能等加工贴合槽位的产品完成压合后,再将该产品取下,然后重新花一部分时间换上新的需要贴合的三个部分,然后再进行压合,如此循环,由此可以看出,在现有贴合设备正在对加工贴合槽位的产品进行压合的这一段时间内,出现了空档期,即在这段时间内操作人员除了等待,无法进行其他操作,从而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产品的生产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贴合设备,以解决现有贴合设备正在对加工贴合槽位的产品进行压合的这一段时间内,操作人员除了等待,无法进行其他操作,从而严重影响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产品的生产产量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气缸,所述气缸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设有产品压板;所述底座的顶部设有转盘,所述转盘位于所述产品压板的下方;所述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通过对所述转盘的转动,所述产品压板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所述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两个产品固定块,两个所述产品固定块的顶部分别设有所述产品容纳槽,两个所述产品固定块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盘的顶部的两边。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产品固定块的顶部均设有两个所述产品容纳槽;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设有运动块,所述运动块的底端设有两个所述产品压板;两个所述产品压板一同与同一个所述产品固定块的两个所述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顶部设有两个固定座,两个所述固定座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盘的顶部的两边;两个所述固定座的顶部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槽,两个所述滑动槽内分别设有所述产品固定块。
进一步地,所述产品固定块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滑动槽内;在需要对所述产品固定块进行位置调整时,将所述第一螺钉拆卸后,能够推动所述产品固定块沿所述滑动槽的延伸方向进行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座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转盘的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转盘的侧边设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用于将所述转盘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顶部与所述转盘的底部之间设有转动结构以及限位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使所述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对所述转盘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约束,以使所述产品压板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所述产品容纳槽实现对位。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的上方设有顶座,所述底座的后端、所述顶座的后端分别与连接板的底端、顶端连接;所述气缸位于所述顶座的顶部,所述产品压板位于所述顶座的下方,所述气缸的驱动轴向下穿过所述顶座后与所述产品压板连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顶座位于所述转盘的后半部分的正上方,所述顶座不位于所述转盘的前半部分的正上方,所述顶座的前侧的底端设有透明面板。
综上所述,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转盘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通过对转盘的转动,产品压板能够与不同位置的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配合,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该贴合设备的产品压板对其中一个或多个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时,能够利用这段空档时间,迅速将上表皮、下表皮以及位于中间的热熔胶层这三部分物料先放置于其他没有被进行压合作用的产品容纳槽中,然后等产品压板完成压合后,迅速转动转盘,使刚刚填好三部分物料的产品容纳槽与产品压板进行压合作用,然后再将刚刚已经压合完成的产品从产品容纳槽中取出,再重新填料,如此循环,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产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效贴合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连接板,3-顶座,4-侧盖,5-转盘,6-转动手柄,7-固定座,8-滑动槽,9-产品固定块,10-产品容纳槽,11-气缸,12-运动块,13-产品压板,14-透明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前侧设为后,观察者右后侧设为前,观察者右前方设为左,观察者左后方设为右,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前端”、“后端”、“左侧”“右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方设有气缸11,气缸11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驱动轴,驱动轴的底端设有产品压板13;底座1的顶部设有转盘5,转盘5位于产品压板13的下方;转盘5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转盘5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10;通过对转盘5的转动,产品压板13能够与不同位置的产品容纳槽10进行压合配合。
该部分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转盘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转盘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通过对转盘的转动,产品压板能够与不同位置的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配合,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在该贴合设备的产品压板对其中一个或多个产品容纳槽进行压合时,能够利用这段空档时间,迅速将上表皮、下表皮以及位于中间的热熔胶层这三部分物料先放置于其他没有被进行压合作用的产品容纳槽中,然后等产品压板完成压合后,迅速转动转盘,使刚刚填好三部分物料的产品容纳槽与产品压板进行压合作用,然后再将刚刚已经压合完成的产品从产品容纳槽中取出,再重新填料,如此循环,大大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产品的生产产量。
具体地,转盘5的顶部设有两个产品固定块9,两个产品固定块9的顶部分别设有产品容纳槽10,两个产品固定块9对称设置于转盘5的顶部的两边。
该部分的有益效果:设置产品固定块的作用在于,通过替换不同的产品固定块,从而在无需替换整个转盘的情况下,实现不同尺寸、形状的产品容纳槽的替换,以适应不同产品的压合需求。而两个产品固定块对称设置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的取放。
具体地,每个产品固定块9的顶部均设有两个产品容纳槽10;驱动轴的底端设有运动块12,运动块12的底端设有两个产品压板13;两个产品压板13一同与同一个产品固定块9的两个产品容纳槽10进行压合配合。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能够提高进行一次性压合作用时的产品数量,提高效率。
具体地,转盘5的顶部设有两个固定座7,两个固定座7对称设置于转盘5的顶部的两边;两个固定座7的顶部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槽8,两个滑动槽8内分别设有产品固定块9。设置滑动槽的作用在于方便调整产品固定块的位置。
具体地,产品固定块9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滑动槽8内;在需要对产品固定块9进行位置调整时,将第一螺钉拆卸后,能够推动产品固定块9沿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进行运动。从而方便产品固定块的位置调整。
具体地,固定座7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转盘5的顶部。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方便拆卸固定座。
具体地,转盘5的侧边设有转动手柄6,转动手柄6用于将转盘5进行转动。转动手柄的作用在于方便操作人员转动转盘。
具体地,底座1的顶部与转盘5的底部之间设有转动结构以及限位结构,转动结构使转盘5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限位结构对转盘5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约束,以使产品压板13能够与不同位置的产品容纳槽10实现对位。在实际中,转动结构可以是在底座1的顶部设置一个转动轴,以及在转盘5的底部的中心设置一个转动孔,再将转动轴向上插入转动孔中,这样即可实现转动盘5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进行转动这一个动作。而限位结构可以是在底座1的顶部设置一个环形的凹槽,而在转盘5的底部边缘设置一个环形的凸块,从而通过凸块与凹槽配合实现限位作用,而凹槽与凸块的大小以及角度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择,当然还可以是其他具有相同功能的转动结构以及限位结构。
具体地,底座1的上方设有顶座3,底座1的后端、顶座3的后端分别与连接板2的底端、顶端连接;气缸11位于顶座3的顶部,产品压板13位于顶座3的下方,气缸11的驱动轴向下穿过顶座3后与产品压板13连接固定。
具体地,顶座3位于转盘5的后半部分的正上方,顶座3不位于转盘3的前半部分的正上方,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留出足够的空间,以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物料的填充。顶座3的前侧的底端设有透明面板14,从而方便看到压合的情况。
具体地,连接板2的右侧还设有侧盖4,侧盖4能够起到对设备的保护作用。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气缸(11),所述气缸(11)的底端设有向下延伸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设有产品压板(13);所述底座(1)的顶部设有转盘(5),所述转盘(5)位于所述产品压板(13)的下方;所述转盘(5)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所述转盘(5)的顶部设有至少两个产品容纳槽(10);通过对所述转盘(5)的转动,所述产品压板(13)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所述产品容纳槽(10)进行压合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的顶部设有两个产品固定块(9),两个所述产品固定块(9)的顶部分别设有所述产品容纳槽(10),两个所述产品固定块(9)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盘(5)的顶部的两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产品固定块(9)的顶部均设有两个所述产品容纳槽(10);所述驱动轴的底端设有运动块(12),所述运动块(12)的底端设有两个所述产品压板(13);两个所述产品压板(13)一同与同一个所述产品固定块(9)的两个所述产品容纳槽(10)进行压合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的顶部设有两个固定座(7),两个所述固定座(7)对称设置于所述转盘(5)的顶部的两边;两个所述固定座(7)的顶部分别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滑动槽(8),两个所述滑动槽(8)内分别设有所述产品固定块(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产品固定块(9)通过第一螺钉固定于所述滑动槽(8)内;在需要对所述产品固定块(9)进行位置调整时,将所述第一螺钉拆卸后,能够推动所述产品固定块(9)沿所述滑动槽(8)的延伸方向进行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7)通过第二螺钉固定于所述转盘(5)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1到3、5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5)的侧边设有转动手柄(6),所述转动手柄(6)用于将所述转盘(5)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到3、5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顶部与所述转盘(5)的底部之间设有转动结构以及限位结构,所述转动结构使所述转盘(5)能够围绕自身的竖直中心线进行转动,所述限位结构对所述转盘(5)的最大转动角度进行约束,以使所述产品压板(13)能够与不同位置的所述产品容纳槽(10)实现对位。
9.根据权利要求1到3、5到6任一项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上方设有顶座(3),所述底座(1)的后端、所述顶座(3)的后端分别与连接板(2)的底端、顶端连接;所述气缸(11)位于所述顶座(3)的顶部,所述产品压板(13)位于所述顶座(3)的下方,所述气缸(11)的驱动轴向下穿过所述顶座(3)后与所述产品压板(13)连接固定。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一种高效贴合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3)位于所述转盘(5)的后半部分的正上方,所述顶座(3)不位于所述转盘(3)的前半部分的正上方,所述顶座(3)的前侧的底端设有透明面板(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53160.4U CN215041118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53160.4U CN215041118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41118U true CN215041118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153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53160.4U Active CN215041118U (zh) | 2021-03-17 | 2021-03-17 |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41118U (zh) |
-
2021
- 2021-03-17 CN CN202120553160.4U patent/CN21504111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6944589B (zh) | 一种全自动铆压机 | |
CN109930301B (zh) | 一种编织袋生产用缝边机 | |
CN108754894B (zh) | 一种全自动贴袋机 | |
CN210916761U (zh) | 一种使用方便的具有捋平功能的裁布机 | |
CN211661553U (zh) | 一种铝合金生产用夹持设备 | |
CN215041118U (zh) | 一种高效贴合设备 | |
CN208663170U (zh) | 一种自动夹紧装置 | |
CN208068092U (zh) | 一种楔形块钻孔打磨夹持装置 | |
CN214362470U (zh) | 一种拉布绣花缝制裁切一体装置 | |
CN207841376U (zh) | 一种搬运机的旋转夹紧机构 | |
CN212021094U (zh) | 一种具有限位功能的家具加工用封边机 | |
CN210362551U (zh) | 一种用于玩具生产的封边机 | |
CN215628671U (zh) | 一种可调式帽绣机 | |
CN206527558U (zh) | 一种笔记本电脑风扇盖加工定位夹持装置 | |
CN207618080U (zh) | 方底塑料立体袋开口撑袋定位装置 | |
CN216336542U (zh) | 一种全自动、高精度的分液设备 | |
CN217171169U (zh) | 一种肥料袋封口机 | |
CN217895913U (zh) | 一种魔术贴加工设备用折边机 | |
CN210210521U (zh) | 一种废旧书本无屑切胶机 | |
CN215547487U (zh) | 一种方便操作的半自动封边机 | |
CN221642068U (zh) | 一种家电装饰圈加工弧面烫金装置 | |
CN208663169U (zh) | 一种用于夹紧工件的夹具 | |
CN212636567U (zh) | 一种无菌袋覆膜机防卷曲装置 | |
CN213563233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手持式木工封边机 | |
CN218556333U (zh) | 一种异形件制备夹持工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