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5711U - 一种俯卧撑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俯卧撑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5711U
CN215025711U CN202121331473.1U CN202121331473U CN215025711U CN 215025711 U CN215025711 U CN 215025711U CN 202121331473 U CN202121331473 U CN 202121331473U CN 215025711 U CN215025711 U CN 215025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plate
piece
hole
pus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3147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臧传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ongkang Xiaola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3147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5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5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5711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91453 priority patent/WO2022262461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the abdomen, the spinal column or the torso muscles related to shoulders (e.g. chest musc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3SPORTS; GAMES; AMUSEMENTS
    • A63BAPPARATUS FOR PHYSICAL TRAINING, GYMNASTICS, SWIMMING, CLIMBING, OR FENCING; BALL GAMES; TRAINING EQUIPMENT
    • A63B23/00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 A63B23/035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 A63B23/12Exercis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parts of the body for limbs, i.e. upper or lower limbs, e.g. simultaneously for upper limbs or related muscles, e.g. chest, upper back or shoulder muscle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rthopedic Medicine & Surge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hysical Education & Sports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Neurology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俯卧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折叠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左转动件和右转动件,所述左转动件与所述左支撑板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动件与所述右支撑板下侧面固定连接,折叠后所述左支撑板下侧面和所述右支撑板下侧面抵接。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在左支撑板下侧面固定左转动件,右支撑板下侧面固定右转动件,左转动件和右转动件转动连接,以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转动设置,折叠后的左支撑板下侧面和右支撑板下侧面抵接,体积较小,占用空间也较小,有利于携带和收纳。

Description

一种俯卧撑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俯卧撑板。
背景技术
俯卧撑板是一种锻炼人体上肢肌肉的健身训练器材,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健身的需求越来越大,俯卧撑作为常见的健身运动,十分受人们的欢迎,俯卧撑俯卧撑主要锻炼的肌肉群有胸大肌和肱三头肌,同时还锻炼三角肌前束、前锯肌和喙肱肌及身体的其他部位。
目前,市面上的俯卧撑板结构设计不够合理,结构较大,会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携带和收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俯卧撑板,所述俯卧撑板具有结构较小,方便携带和收纳等特点,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俯卧撑板,包括: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折叠装置,包括转动连接的左转动件和右转动件,所述左转动件与所述左支撑板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动件与所述右支撑板下侧面固定连接,折叠后所述左支撑板下侧面和所述右支撑板下侧面抵接。
优选地,所述左转动件上设有左转动孔,所述右转动件上设有右转动孔,且所述左转动孔和右转动孔对齐设置;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依次插入所述左转动孔和所述右转动孔中,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插入所述右转动孔中,且与所述第一转动杆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板上设有左固定柱和左限位柱,所述左转动件上设有左固定孔和左限位孔,所述左固定柱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固定孔中,所述左限位柱插设于所述左限位孔中;所述右支撑板上设有右固定柱和右限位柱,所述右转动件上设有右固定孔和右限位孔,所述右固定柱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右固定孔中,所述右限位柱插设于所述右限位孔中。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板下侧面还设有左支撑台,所述右支撑板下侧面还设有右支撑台,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展开时,所述左支撑台和所述右支撑台抵接设置;所述左支撑台的下侧面与所述左转动件的上侧面抵接设置,所述左转动件的下侧面与地面抵接设置;所述右支撑台的下侧面与所述右转动件的上侧面抵接设置,所述右转动件的下侧面与地面抵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折叠装置还包括两个弹簧,其中一个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左固定柱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左转动件抵接设置;另一个所述弹簧套设于所述右固定柱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右支撑板和所述右转动件抵接设置。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均包括平面部和支撑部,两个所述平面部的一端抵接设置,且其相互远离的一端上下两侧朝水平轴线对称收缩或者呈圆滑的矩形;所述平面部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的上端与所述平面部的外侧面连接,下端与地面抵接;所述左转动件和所述右转动件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齐平。
优选地,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还均包括斜面部,所述斜面部的一端与所述平面部外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上端连接;且两个所述平面部相互抵接一端的上下侧均设有凹陷部。
优选地,各所述平面部的下侧面均设有多个固定部,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摩擦柱,各所述摩擦柱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各所述固定部上;所述摩擦柱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的下端齐平或超出所述支撑部的下端。
优选地,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两个把手,各所述把手均包括横杆、两个竖杆和两个第一插接部,各所述竖杆的上端与所述横杆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插接部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竖杆的下端;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上侧面均设有多组第二插接部,两个所述第一插接部与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插接部插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为插柱,所述第二插接部为插孔;所述把手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柱上的防呆柱,所述插孔内还相应设有防呆槽,所述防呆柱插设于所述防呆槽中。
优选地,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指示标志和颜色标志,各所述指示标志的颜色与各所述颜色标志的颜色一一对应,且各所述指示标志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的上侧面上,各所述颜色标志一一对应设置于各组所述第二插接部之间。
优选地,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两个拉绳固定柱,所述左支撑板和所述右支撑板上均设有通孔,各所述拉绳固定柱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通孔内。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供的一种俯卧撑板,通过在左支撑板下侧面固定左转动件,右支撑板下侧面固定右转动件,左转动件和右转动件转动连接,以使左支撑板和右支撑板转动设置,且折叠后的左支撑板下侧面和右支撑板下侧面抵接,即所述俯卧撑板整体的体积较小,占用空间也较小,有利于携带和收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俯卧撑板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支撑板、指示标志和颜色标志的装配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把手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支撑板和摩擦柱的装配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右支撑板和摩擦柱的装配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支撑版、右支撑板、左转动件、右转动块、弹簧和摩擦柱的装配图。
图9为图8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装置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左转动件和右转动件的爆炸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装配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爆炸图。
1、左支撑板;11、左固定柱;12、左限位柱;13、左支撑台;14、平面部;15、支撑部;16、斜面部;17、凹陷部;18、固定部;19、第二插接部;2、右支撑板;21、右固定柱;22、右限位柱;23、右支撑台;24、防呆槽;25、通孔;26、加强板;3、折叠装置;31、左转动件;311、左转动孔;312、左固定孔;313、左限位孔;32、右转动件;321、右转动孔;322、右固定孔;323、右限位孔;33、第一转动杆;34、第二转动杆;35、弹簧;4、摩擦柱;5、把手;51、横杆;52、竖杆;53、第一插接部;54、防呆柱;55、连接杆;6、指示标志;7、颜色标志;8、拉绳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为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的描述仅是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各个不同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相互组合,以构成未在以下描述中示出的其他实施例。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俯卧撑板,包括:左支撑板1、右支撑板2和折叠装置3。所述折叠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的左转动件31和右转动件32,所述左转动件31与所述左支撑板1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动件32与所述右支撑板2下侧面固定连接,折叠后所述左支撑板1下侧面和所述右支撑板2下侧面抵接。
为了便于描述,以俯卧撑板俯视图的视角为准,将水平方向上的穿过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中间部位的轴线称为水平轴线,将竖直方向上的穿过所述左支撑版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中间部位的轴线称为竖直轴线。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形状可以沿竖直轴线对称设置,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呈对称设置。在所述俯卧撑板展开状态下,所述左支撑板1的一端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一端抵接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相接近的一端也可以是间隔设置。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均包括平面部14和支撑部15,所述平面部14呈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15呈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且所述支撑部15位于所述平面部14的下侧。所述支撑部15的形状与所述平面部14的外侧面的形状相适配,且所述支撑部15的上端与所述平面部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与地面抵接,所述平面部14与地面间隔设置。
由于所述平面部14呈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支撑部15呈竖直方向延伸设置,为了减小所述平面部14和所述支撑部15的连接处较为尖锐,使用者在运动时会因碰撞而造成损伤的风险。因此,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还均包括斜面部16,所述斜面部16与水平方向呈夹角设置。且所述斜面部16位于所述平面部14和所述支撑部15之间,所述斜面部16的形状与所述平面部14的外侧面相适配。所述斜面部16的上端与所述平面部14的外侧面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上端固定连接,优选为一体成型。使用者在运动时,即使与所述俯卧撑板发生碰撞,由于没有尖锐的连接处,损伤也会较小。
为了进一步降低使用者与所述俯卧撑板因碰撞而造成的损伤,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相互远离的一端均呈圆弧状,具体为所述左支撑板1远离所述右支撑板2的一端的上下侧均朝水平轴线对称收缩,所述右支撑板2远离所述左支撑板1的一端的上下侧均朝水平轴线对称收缩。或者所述左支撑版1和所述右支撑板2均呈圆滑的矩形。圆弧状的设计或圆滑的矩形相较于直边的设计可以将因碰撞而造成的损伤降到最低。且,圆弧状或圆滑的矩形的设计更为美观,节省了材料的同时降低了所述俯卧撑板整体的重量,有利于使用者的携带和收纳。
更为优选地,两个所述平面部14靠近或者抵接的一端上下两侧还均设有凹陷部17,每个所述平面部14上设有两个所述凹陷部17,其两个所述凹陷部17沿所述俯卧撑板水平轴线对称设置。且,所述左支撑板1上的两个凹陷部17与所述右支撑板2上的两个所述凹陷部17可以沿所述俯卧撑板的竖直轴线对称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各所述凹陷部17也可不对称设置。在所述俯卧撑板转动时,所述凹陷部17可以缩短转动部位的长度,使得转动稳定,不易产生晃动。且由于所述凹陷部17是朝所述俯卧撑板的水平轴线凹陷,使得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抵接处没有了尖锐的角,可以防止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在折叠时或者展开时两个靠近端夹伤人手。所述凹陷部17配合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相互远离的一端处的圆弧结构,整体重量基本在水平轴线上,进一步增加折叠转动的平稳性。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均设有多组第二插接部19,每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均包括两个对应设置的插接部位。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依据相应的规则进行排布。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二插接部19设置于所述平面部14上,且在每个所述平面部14上均设有四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各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的设置位置与需要锻炼的人体肌肉一一对应。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的各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呈对称设置。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把手5,所述把手5设为两个。每个所述把手5均包括一个横杆51,两个竖杆52和两个第一插接部53,两个所述竖杆52平行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竖杆52的上端与所述横杆51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一一对应设置于两个所述竖杆52的下端,且两个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与一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插接固定。
更为优选地,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为插柱,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为插孔,所述插柱插设于所述插孔中。且所述插柱与所述竖杆52的下端之间形成了台阶,所述台阶与所述平面部14抵接。所述台阶也可以因为所述竖杆52的尺寸大于所述插柱的尺寸而形成。当使用者进行锻炼时,会通过所述把手5对所述第二插接部19产生向下的压力,而所述台阶的存在,就可以将压力分散至所述平面部14上,减少了所述第二插接部19底部承受的压力,保护了所述第二插接部19的结构不被破坏。
更为优选地,所述把手5还包括防呆柱54,所述防呆柱54设置于所述第一插接部53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中还设有防呆槽24,所述防呆槽24与所述防呆柱54配合设置,可以防止所述第一插接部53错误的插入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中,而造成所述第二插接部19的破坏,以及错误的运动造成的人体损伤和所述俯卧撑板结构的破坏。
更为优选地,所述把手5还包括连接杆55,所述连接杆55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竖杆52固定连接,用于增强所述把手5的结构强度。所述连接杆55优选设置于所述竖杆52的下端,并位于所述竖杆52内侧面的中间部位,防止所述连接杆55遮挡住所述颜色标志7。当然,所述连接杆55也可以与所述竖杆52的侧边固定连接,也可以防止所述连接杆55遮挡住所述颜色标志7。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53也可以为插孔,所述第二插接部19也可以为插柱,其余结构参考上述实施例设置。
在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所述横杆51、所述竖杆52和所述第一插接部53的内部均可以中空,这样可以减轻所述把手5的整体重量,便于携带。且,所述横杆51、所述竖杆52和所述第一插接部53优选为一体成型,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分体成型,并通过紧固件或者别的连接方式进行连接。且,所述横杆51的形状优选为圆柱状,有利于使用者握持,所述竖杆52和所述第一插接部53优选为长方体状,结构强度较好,且可以使得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不会错误的插入所述第二插接部19内。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横杆51、所述竖杆52和所述第一插接部53的形状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上可以设有卡扣,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上设有卡槽,当所述第一插接部53和所述第二插接部19插接固定时,所述卡扣插设于所述卡槽内,防止所述把手5从所述左支撑板1或所述右支撑板2上脱落,且也方便利用所述把手5移动所述俯卧撑板。其次,在别的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所述卡扣和所述卡槽,在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为插柱,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为插孔时,使得所述插柱的尺寸略大于所述插孔的尺寸,所述插柱与所述插孔之间实现过盈配合。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指示标志6和颜色标志7,所述颜色标志7用来指示不同的所述第二接插部19的组合,所述指示标志6用来说明各种颜色所对应的锻炼部位。且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优选为为四个,当然,在别的实施例中,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的数量也可以为别的,例如,五个、六个等。各所述指示标志6的颜色与各所述颜色标志7的颜色一一对应。四个所述颜色标志7的颜色均不相同。所述颜色标志7可以为颜色框线,也可以为整个的颜色条。各所述指示标志6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上侧面上。优选的所述指示标志6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靠近的一侧。各所述颜色标志7一一对应设置于各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之间。且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可以通过印刷固定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或者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为单独的零件,通过卡接或者固定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
每个所述指示标志6均包括半身人体图和相应的英文名称。以一个锻炼肩膀的所述指示标志6为例,半身人体图指示了肩膀部位,英文名称为SHOULDERS,且该所述指示标志6的颜色可以设为红色,当然,也可以设为别的颜色。相对的,其中一个或几个所述颜色标志7的颜色也为红色,且红色的所述颜色标志7设置于相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之间,用于指示所述把手5插入相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中,以用来锻炼肩膀肌肉。使用者利用正确位置的所述把手5,就可以用来锻炼肩膀的肌肉。其余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的工作原理与上述用于锻炼肩膀肌肉的所述指示标志6和所述颜色标志7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者利用所述指示标志6了解需要锻炼的肌肉部位,根据所述指示标志6的颜色寻找到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相应颜色的所述颜色标记7和该所述颜色标记7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19,最后将两个所述把手5的所述第一插接部53分别插入寻找到的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对应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中,开始进行锻炼。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两个拉绳固定柱8,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可以各设有一个通孔25,各所述拉绳固定柱8固定设置于各所述通孔25内。所述通孔25可以位于一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之间,高效的利用了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的空间。所述拉绳固定柱8可以与拉绳固定,使用者通过拉绳进行相应的锻炼,增加了所述俯卧撑板的多样使用性。
请参阅图6-13,所述左支撑板1的下侧面设有左固定柱11和左限位柱12,所述左固定柱11和所述左限位柱12间隔平行设置,且优选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靠近所述右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设有右固定柱21和右限位柱22,所述右固定柱21和所述右限位柱22间隔平行设置,且优选设置于所述右支撑板2靠近所述左支撑板1的一侧。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折叠装置3,所述折叠装置3包括左转动件31和右转动件32。所述左转动件31上设有左固定孔312,所述左固定柱11可以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固定孔312中。所述左转动件31上还设有左限位孔313,所述左限位柱12插设于所述左限位孔313中,防止所述左转动件31以所述左固定柱11为轴进行转动。相应的,所述右转动件32上也设有右固定孔322,所述右固定柱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与所述右固定孔322中。所述右转动件32上还设有右限位孔323,所述右限位柱22插设于所述右限位孔323中,防止所述右转动件32以所述右固定柱21为轴进行转动。更为优选地,安装后的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齐平或略微突出于下端,也就是说,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均可以与地面抵接,可以起到支撑的作用。
更为优选地,所述左转动件31上还设有贯穿左转动孔311,所述右转动件32上还贯穿设有右转动孔321,所述左转动孔311和所述右转动孔321均沿所述俯卧撑板竖直方向的轴向延伸设置。且,所述左转动件31的后侧面可与所述右转动件32的前侧面抵接设置,所述左转动孔311和所述右转动孔321对齐设置。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3还包括第一转动杆33和第二转动杆34,所述第一转动杆33和所述第二转动杆34相靠近的一端可拆卸连接,相远离的一端均设有杆头,所述杆头的直径大于所述左转动孔311和所述右转动孔321的直径。
具体实施时,所述第一转动杆33的一端可依次穿过所述左转动孔311和所述右转动孔321,且所述第一转动杆33的杆头与所述左转动件31的上侧面抵接。所述第二转动杆34的一端可插入所述右转动孔321内,并与所述第一转动杆33可拆卸连接,且所述第二转动杆34的杆头与所述右转动件32的下侧面抵接。所述第二转动杆34可以为螺钉。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可以所述第一转动杆33的轴线为轴进行转动,而所述左转动件31与所述左支撑板1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动件32与所述右支撑板2固定连接,也就是说,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可以所述第一转动杆33的轴线为轴进行转动,并达到折叠的目的,且折叠后的所述左支撑板1的下侧面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可以抵接,充分减小所述俯卧撑板的体积。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装置3还包括两个弹簧35,一个所述弹簧35插设于所述左固定柱11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左转动件31抵接。另一个所述弹簧35插设于所述右固定柱21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右支撑板2和所述右转动件32抵接。在所述俯卧撑板被使用后,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在承受外部压力后可能会发生轻微的位移,在折叠时会影响转动的灵活性,此时,所述弹簧35可以起到调节作用,保证转动的顺畅。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的下侧面还设有左支撑台13,所述左支撑台13优选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靠近所述右支撑板2的一侧。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还设有右支撑台23,所述右支撑台23优选设置于所述右支撑板2靠近所述左支撑板1的一侧。且当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展开时,所述左支撑台13和所述右支撑台23抵接设置。所述左支撑台13和所述右支撑台23可以增强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展开时的稳定性。
更为优选地,所述左支撑台13可以一体成型于所述左支撑板1的下侧面上,且所述左支撑台13的下端与所述左转动件31的上侧面抵接设置。相应的,所述右支撑台23可以一体成型于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上,且所述右支撑台23的下端与所述右转动件32的上侧面抵接设置。当使用者使用所述俯卧撑板时,会从上往下对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产生压力,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连接处或靠近处上侧受到的力可以通过所述左支撑台13和所述右支撑台23,再通过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最后传递至地面。也就是说,设置所述左支撑台13和所述右支撑台23,可以卸去部分压力,减小了所述支撑部15以及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转动连接处承受的压力,同时还增强了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抵接处的结构强度。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版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还设有一个或多个加强板26,所述加强板26可位于所述左支撑台13或所述右支撑台23的内侧。所述加强板26的一端与所述左转动件31或所述右转动件32抵接设置,用于增强所述折叠装置3的结构强度。每个所述折叠装置3均可以对应设置一个或多个所述加强板26,且所述加强板26的数量及设置位置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改变。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可以采用多个所述折叠装置3,且根据所述折叠装置3的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所述左固定柱11、所述左限位柱12、所述左支撑台13、所述右固定柱21、所述右限位柱22和所述右支撑台23。设置多个所述折叠装置3可以使得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在转动时更加顺畅。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均间隔设有多个固定部18,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摩擦柱4,各所述摩擦柱4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各所述固定部18上。且安装后的所述摩擦柱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齐平或者超出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所述摩擦柱4与地面抵接,且用于增加所述俯卧撑板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在锻炼过程中所述俯卧撑板发生移动,影响锻炼效果。
更为优选地,所述摩擦柱4的水平截面形状可为圆形,也可为矩形。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各所述加强筋交叉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下侧面,用于加强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结构强度,增加了所述俯卧撑板的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2)

1.一种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支撑板(1)和右支撑板(2);
折叠装置(3),包括转动连接的左转动件(31)和右转动件(32),所述左转动件(31)与所述左支撑板(1)下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右转动件(32)与所述右支撑板(2)下侧面固定连接,折叠后所述左支撑板(1)下侧面和所述右支撑板(2)下侧面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转动件(31)上设有左转动孔(311),所述右转动件(32)上设有右转动孔(321),且所述左转动孔(311)和右转动孔(321)对齐设置;所述折叠装置(3)还包括第一转动杆(33)和第二转动杆(34),所述第一转动杆(33)的一端依次插入所述左转动孔(311)和所述右转动孔(321)中,所述第二转动杆(34)的一端插入所述右转动孔(321)中,且与所述第一转动杆(33)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1)上设有左固定柱(11)和左限位柱(12),所述左转动件(31)上设有左固定孔(312)和左限位孔(313),所述左固定柱(1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左固定孔(312)中,所述左限位柱(12)插设于所述左限位孔(313)中;所述右支撑板(2)上设有右固定柱(21)和右限位柱(22),所述右转动件(32)上设有右固定孔(322)和右限位孔(323),所述右固定柱(21)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右固定孔(322)中,所述右限位柱(22)插设于所述右限位孔(323)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1)下侧面还设有左支撑台(13),所述右支撑板(2)下侧面还设有右支撑台(23),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展开时,所述左支撑台(13)和所述右支撑台(23)抵接设置;所述左支撑台(13)的下侧面与所述左转动件(31)的上侧面抵接设置,所述左转动件(31)的下侧面与地面抵接设置;所述右支撑台(23)的下侧面与所述右转动件(32)的上侧面抵接设置,所述右转动件(32)的下侧面与地面抵接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3)还包括两个弹簧(35),其中一个所述弹簧(35)套设于所述左固定柱(11)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左转动件(31)抵接设置;另一个所述弹簧(35)套设于所述右固定柱(21)上,且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右支撑板(2)和所述右转动件(32)抵接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均包括平面部(14)和支撑部(15),两个所述平面部(14)的一端抵接设置,且其相互远离的一端上下两侧朝水平轴线对称收缩或者呈圆滑的矩形;所述平面部(14)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15)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支撑部(15)的上端与所述平面部(14)的外侧面连接,下端与地面抵接;所述左转动件(31)和所述右转动件(32)的下侧面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齐平。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还均包括斜面部(16),所述斜面部(16)的一端与所述平面部(14)外侧面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上端连接;且两个所述平面部(14)相互抵接一端的上下侧均设有凹陷部(17)。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平面部(14)的下侧面均设有多个固定部(18),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摩擦柱(4),各所述摩擦柱(4)一一对应可拆卸连接于各所述固定部(18)上;所述摩擦柱(4)的下端与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齐平或超出所述支撑部(15)的下端。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两个把手(5),各所述把手(5)均包括横杆(51)、两个竖杆(52)和两个第一插接部(53),各所述竖杆(52)的上端与所述横杆(51)的两端一一对应固定连接,各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一一对应设置于所述竖杆(52)的下端;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上侧面均设有多组第二插接部(19),两个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与其中一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插接固定。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部(53)为插柱,所述第二插接部(19)为插孔;所述把手(5)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插柱上的防呆柱(54),所述插孔内还相应设有防呆槽(24),所述防呆柱(54)插设于所述防呆槽(24)中。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多个指示标志(6)和颜色标志(7),各所述指示标志(6)的颜色与各所述颜色标志(7)的颜色一一对应,且各所述指示标志(6)设置于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的上侧面上,各所述颜色标志(7)一一对应设置于各组所述第二插接部(19)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俯卧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俯卧撑板还包括两个拉绳固定柱(8),所述左支撑板(1)和所述右支撑板(2)上均设有通孔(25),各所述拉绳固定柱(8)一一对应设置于各所述通孔(25)内。
CN202121331473.1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俯卧撑板 Active CN215025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1473.1U CN215025711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俯卧撑板
PCT/CN2022/091453 WO2022262461A1 (zh) 2021-06-15 2022-05-07 一种俯卧撑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31473.1U CN215025711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俯卧撑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5711U true CN21502571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9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31473.1U Active CN215025711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俯卧撑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5711U (zh)
WO (1) WO202226246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461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俯卧撑板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2327320U (zh) * 2020-06-08 2021-01-12 王浙永 一种可折叠俯卧撑板
US20200298056A1 (en) * 2020-06-09 2020-09-24 Yongjun Cheng Foldable push-up exercise device
JP3228115U (ja) * 2020-06-30 2020-10-08 楊国棟 多孔位置決め腕立て伏せエクササイズ機
CN212522901U (zh) * 2020-07-07 2021-02-12 健力美运动用品(苏州)有限公司 折叠式俯卧撑板
CN212854486U (zh) * 2020-07-10 2021-04-02 吕豪鹏 一种俯卧撑支撑板
CN215025711U (zh) * 2021-06-15 2021-12-07 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俯卧撑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62461A1 (zh) * 2021-06-15 2022-12-22 永康市小郎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俯卧撑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62461A1 (zh) 2022-12-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358106A (en) Exercising stand
US5029848A (en) Exercise machine with roller carriage mounted on monorail
US20020094918A1 (en) Storable exercise apparatus for professional and home use
US20140296037A1 (en) Portable Universal Gym System
US20030100413A1 (en) Drawing assembly of exercise machine
CN212522901U (zh) 折叠式俯卧撑板
US10561890B2 (en) Exercise apparatus, kit and method
US11338165B2 (en) Multiple movement exercise device
CN215025711U (zh) 一种俯卧撑板
US20070010381A1 (en) Total body conditioning system
US6048294A (en) Exercise apparatus
CN212327320U (zh) 一种可折叠俯卧撑板
KR102115695B1 (ko) 복합헬스기구
CN212974049U (zh) 一种综合体育教育锻炼设备
CN211885208U (zh) 一种折叠式体育俯卧撑支架
KR20190013055A (ko) 바벨운동 보조장치가 구비된 복합 헬스 기구
CN212118916U (zh) 一种便携式健身板
CN206295541U (zh) 体育锻炼用杠铃卧推装置
US10556142B2 (en) Core muscle exercise system
CN219595767U (zh) 一种单臂平举力量练习设备
CN212817856U (zh) 一种健美操教学用设备
US11660494B2 (en) Push-up exercise device with height adjustment
CN212038831U (zh) 一种体育运动用的力量训练器材
CN215900821U (zh) 一种踏步机
CN216934571U (zh) 一种可调式史密斯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