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4642U -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4642U
CN215024642U CN202120799738.4U CN202120799738U CN215024642U CN 215024642 U CN215024642 U CN 215024642U CN 202120799738 U CN202120799738 U CN 202120799738U CN 215024642 U CN215024642 U CN 2150246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face
mask
shaping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97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敏华
李国栋
�相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yun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Guany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yun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Guanyun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7997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46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46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464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piratory Apparatuses And Protective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主体、塑形囊以及缓冲气囊;所述塑形囊和所述缓冲气囊沿着所述面罩主体下端边沿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塑形气囊内置可固化材料和带孔管道,所述带孔管道周侧设有若干细小孔。本实用新型通过塑形囊可以根据患者不同脸型及立体结构进行个体化塑形,解决了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发生漏气等问题,进而提高了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病情,节省费用,也避免了气管插管的痛苦,以及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缓冲气囊充满气体,形成一薄层气囊与患者面部贴合,起到缓冲面部压迫作用,减少面罩对面部压迫,达到满意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背景技术
无创呼吸机治疗是指不需建立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通过鼻罩、面罩或喉罩等方式将呼吸机与患者相连接,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无创呼吸机的尽早干预治疗,不仅帮助非常多的患者改善了病情,节省费用,也避免了气管插管的痛苦,以及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目前常被用于急性和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患者与无创呼吸机的接合界面最常用的为呼吸机面罩,面罩罩在人的脸部,氧气通入面罩内供患者呼吸。但因人的面部大小及立体结构差异较大,使用无创呼吸机过程中经常出现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发生漏气现象,漏气不仅给患者带来不适,而且影响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严重者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设计一种能够更加吻合不同人的脸型的面罩十分必要。
公开号为CN 211986619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新型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本体及与本体固定连接的密封气囊和密封胶垫,本体与密封气囊及密封胶垫形成一容置空间,本体设有呼气口,密封气囊设有进气口,密封气囊在与密封胶垫接触的面上设有若干小气囊,小气囊设有进气管。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对若干小气囊充气进行面罩结构的调节,此处若干难以标定,若数量少则难以起到调节作用,若数量多则需要对应相同数量的进气管,操作难度大,操作繁琐,现实中可操作性不大。
公开号为CN 211835714 U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调节式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和第一凹槽,面罩底端的外沿固定设有气囊,且气囊的一侧连通设有气嘴,气嘴通过软管与手捏气泵的出气口连接,面罩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绷带。该种调节式无创呼吸机面罩,通过在面罩的底端设置气囊以及通过在气嘴上连通有手捏气泵,这样手动使手捏气泵工作经过软管和气嘴向气囊内充气,使得气囊鼓起与患者的脸部接触更紧密。该实用新型专利通过向气囊充气的方法使面罩与脸部贴合,仅用充气气囊并未实际解决不同脸型不同面部立体结构漏气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的不足,提出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塑形囊以及缓冲气囊;所述塑形囊和所述缓冲气囊沿着所述面罩主体下端边沿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塑形气囊内置可固化材料和带孔管道,所述带孔管道周侧设有若干细小孔。
优选地,所述带孔管道环绕所述塑形囊一圈,所述带孔管道上还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向所述塑形囊外延伸并穿出所述塑形囊。
优选地,所述灌注孔靠近所述面罩主体上部边沿,所述灌注孔内设有防漏装置。
优选地,所述面罩主体为透明材料,上方设有进出气孔、鼻饲/吸痰孔、绑带固定扣。
优选地,所述缓冲气囊一侧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靠近所述面罩主体的上部边沿,所述充气孔内设有防漏装置。
优选地,所述缓冲气囊为扁平薄型气囊,两侧超出所述塑形气囊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可固化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优选地,所述灌注孔或所述充气孔为台阶孔,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所述小孔段靠近所述台阶孔端口;所述防漏装置包括堵塞和簧片,所述堵塞封堵在所述大、小孔段交接处,所述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堵塞远离台阶孔端口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孔内壁。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塑形囊可以根据患者不同脸型及立体结构进行个体化塑形,解决了无创呼吸机过程中经常出现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发生漏气等问题,进而提高了无创正压通气的治疗效果,帮助患者改善了病情,节省费用,也避免了气管插管的痛苦,以及减少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多种并发症的发生;缓冲气囊充满气体,形成一薄层气囊与患者面部贴合,起到缓冲面部压迫作用,减少面罩对面部压迫,达到满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塑形囊、缓冲气囊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注孔/充气孔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注射器插入灌注孔/充气孔示意图。
图中:
1、面罩主体,2、塑形囊,21、灌注孔,22、可固化材料,23、带孔管道,231、细小孔,3、缓冲气囊,4、绑带固定扣,5、鼻饲/吸痰孔,6、进出气孔,7、小孔段,8、大孔段,9、堵塞,10、簧片,11、注射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包括面罩主体1、塑形囊2以及缓冲气囊3;塑形囊2和缓冲气囊3沿着面罩主体1下端边沿依次叠加设置,结合图2所示,塑形气囊2内置可固化材料22和带孔管道23,带孔管道23周侧设有若干细小孔231。面罩主体1为硬质透明主体结构,其下端边沿与塑形囊2密封连接,塑形囊2和缓冲气囊3也密封连接。
塑形囊2是用来模拟贴合使用者的轮廓的。在带孔管道23中未输入反应介质时,塑形囊2可变形,以贴合在使用者面部轮廓上,从带孔管道23中输入与可固化材料22反应的介质后,可固化材料22硬化定型,实现面罩与使用者面部紧密贴合,操作简单,面罩使用更加舒适,不易漏气。
缓冲气囊3具有弹性,可减轻缓解面罩对使用者的面部压迫。
具体地,带孔管道23上还设有灌注孔21,灌注孔21向塑形囊2外延伸并穿出塑形囊2,作为反应介质输入口,带孔管道21环绕塑形囊2一圈,可固化材料22均匀填充在塑形囊2内,围绕在带孔管道23周围。反应介质从灌注孔21中进入带孔管道23,又从细小孔231流出与可固化材料22发生反应,实现可固化材料22的均匀固化。
灌注孔21靠近面罩主体1上部边沿,灌注孔21内设有防漏装置,面罩上部为使用时朝向上方与使用者鼻梁相对的部分,在其他实施例中,灌注孔设置的位置也可以是其他地方。灌注孔21与带孔管道23连为一体,其口径与注射器头恰好吻合,口内为防漏装置,当注射器头端插入口内时可抽或充气,拔出后自动锁定防止漏气,其作用是通过带孔管道23向可固化材料22注射介质。
在本实施例中,可固化材料22为聚氨酯泡沫材料,当带孔管道23中通入带湿气的空气或者直接注入水,聚氨酯泡沫材料和水分直接接触,迅速膨胀固化,固化速度快,操作简单。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可固化材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缓冲气囊3一侧设有充气孔31,充气孔31靠近面罩主体的上部边沿,充气孔31内也设有防漏装置。充气孔31接于缓冲气囊3,其口径与注射器头恰好吻合,口内为防漏装置,当注射器头端插入口内时可抽或充气,拔出后自动锁定防止漏气,其作用是为缓冲气囊3充气使用。
继续参考图2,缓冲气囊3为扁平薄型气囊,两侧超出塑形气囊2的两侧。气体经过充气孔31充满气体后形成一薄层气囊与患者面部贴合,起到缓冲面部压迫作用,减少面罩对面部压迫,减少压疮等不良事件的发生。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灌注孔21和充气孔31均为台阶孔,包括大孔段8和小孔段7,小孔段7靠近台阶孔朝外端口;防漏装置包括堵塞9和簧片10,堵塞9封堵在大、小孔段8、7交接处,簧片10一端固定在堵塞9远离台阶孔端口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台阶孔内壁。在注射器从端口伸入灌注孔21或者充气孔31中时,顶开堵塞9,实现抽充,在注射器退出灌注孔21或者充气孔31中时,堵塞9在簧片10的弹性作用下自动堵塞灌注孔21、充气孔31,防止泄露,结构简单,动作可靠,成本低。
继续参考图1,面罩主体1为透明材料,上方设有进出气孔6、鼻饲/吸痰孔5、绑带固定扣4。进出气孔6与无创呼吸机面罩主体一体成型,且与无创呼吸机进出气管道连接;鼻饲/吸痰孔5有两个,位于面罩主体1两侧,在无创呼吸机使用过程中可通过此孔进行鼻饲或吸痰等操作,不用时用密封塞封闭,绑带固定扣4位于面罩主体1上,与绑带12连接进而将其固定于患者头部。
以上所述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罩主体、塑形囊以及缓冲气囊;所述塑形囊和所述缓冲气囊沿着所述面罩主体下端边沿依次叠加设置,所述塑形囊内置可固化材料和带孔管道,所述带孔管道周侧设有若干细小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带孔管道环绕所述塑形囊一圈,所述带孔管道上还设有灌注孔,所述灌注孔向所述塑形囊外延伸并穿出所述塑形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靠近所述面罩主体上部边沿,所述灌注孔内设有防漏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主体为透明材料,上方设有进出气孔、鼻饲/吸痰孔、绑带固定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一侧设有充气孔,所述充气孔靠近所述面罩主体的上部边沿,所述充气孔内设有防漏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气囊为扁平薄型气囊,两侧超出所述塑形囊的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固化材料为聚氨酯泡沫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灌注孔为台阶孔,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所述小孔段靠近所述台阶孔朝外的端口;所述防漏装置包括堵塞和簧片,所述堵塞封堵在所述大、小孔段交接处,所述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堵塞远离台阶孔端口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孔内壁。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气孔为台阶孔,包括大孔段和小孔段,所述小孔段靠近所述台阶孔朝外的端口;所述防漏装置包括堵塞和簧片,所述堵塞封堵在所述大、小孔段交接处,所述簧片一端固定在所述堵塞远离台阶孔端口的端面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台阶孔内壁。
CN202120799738.4U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246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9738.4U CN2150246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9738.4U CN2150246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4642U true CN21502464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066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973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24642U (zh) 2021-04-19 2021-04-19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46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395892B2 (en) Cushion assembly for a respiratory mask
US9717872B2 (en) Inflatable headgear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assembly
EP2968820B1 (en) Subnasal sealing cushion
AU2006342046B2 (en)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with dampening cushion
JP5587178B2 (ja) 鼻cpap用の一体型マスク及びプロング
US20080047559A1 (en) Nasal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EP2608833A1 (en) Cushion for a patient interface device
US20100043801A1 (en) Minimally invasive nasal cannula
US20120199132A1 (en) Pad assembly having outer casing and support element
CN109394454A (zh) 一种俯卧位通气病人头部保护u型枕
CN215024642U (zh) 一种可塑形面部贴合无创呼吸机面罩
US20200238034A1 (en) Laryngeal mask airway device
CN210992427U (zh) 一种具有良好密封性的呼吸机面罩
CN209173157U (zh) 一种可固定鼻饲管的无创呼吸面罩
CN113633863A (zh) 一种鼻孔通气塞及麻醉用鼻罩
US20210030989A1 (en) Respiratory mask assembly with a dynamic cuff
CN205549182U (zh) 一种唇式吸氧面罩
CN214860227U (zh) 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
CN215135401U (zh) 一种充气固定式通气鼻导管
CN220778815U (zh) 一种可调节呼吸面罩
CN215309436U (zh) 一种双套囊固定胃管气囊型无创面罩
CN204972621U (zh) 水蛭仿生通气面罩
CN218046150U (zh) 一种气管插管气囊充放气装置
CN213220287U (zh) 一种无创呼吸机头罩装置
CN220938742U (zh) 一种一次性输氧面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