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4296U -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 Google Patents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4296U
CN215024296U CN202120051502.2U CN202120051502U CN215024296U CN 215024296 U CN215024296 U CN 215024296U CN 202120051502 U CN202120051502 U CN 202120051502U CN 215024296 U CN215024296 U CN 2150242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cavity
oxygen
monitoring
nas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150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铁钢
胡春晓
高巨
高宏
田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Holy Noah Technology Co ltd
Wuxi Shengnuoy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Holy Noa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Holy Noa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Holy Noah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42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42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包括用于连接氧气源的鼻氧管、连接二氧化碳检测仪的呼吸监测管及双腔鼻前管。双腔鼻前管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独立并分别开口于两端的吸氧腔及呼吸监测腔,并分别和鼻氧管及呼吸监测管连通。吸氧腔对应鼻孔侧设有供氧孔或供氧管,二氧化碳监测腔对应鼻孔侧连通设有二氧化碳采样管或二氧化碳采样孔。该实用新型结构巧妙,在吸氧同时能监测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能对患者呼吸状态做出判断,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背景技术
吸氧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医疗技术,在医院应用十分普遍。通过给氧,能提高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动脉血氧含量(CaO2)纠正各种原因造成的缺氧状态,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活动。其适应症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哮喘,重症肺炎,肺水肿,气胸等。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肌梗死,严重心率失常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颅脑外伤,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等。其他疾病,如:严重贫血,出血性休克,一氧化碳中毒,麻醉药物及氰化物中毒,大小手术后,产程过长等。
最常见的吸氧方式为患者保留自助呼吸,使用鼻导管经鼻孔吸氧。使用时患者吸入氧浓度提高,基本能满足氧供需求。目前,吸氧患者监测氧饱和度,只能对血液中氧气含量做基本判断,缺乏对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监测手段。对患者血液中二氧化碳含量监测最有效的手段是监测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分压。
吸氧时,患者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分重要,能对患者呼吸状态做出重要判断,如:能提前发现患者呼吸通气量的异常,过度通气时血液二氧化碳由肺脏排出,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通气不足时血液二氧化碳由肺脏排出不足,二氧化碳分压升高。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肺栓塞疾病:肺栓塞发生时,由于患者肺部血流显著减少,血液内二氧化碳不能有效排出,二氧化碳分压突然显著降低,与此同时,血液中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增高。能第一时间发现患者呼吸抑制发生,呼吸抑制时患者呼吸频率显著降低,通过二氧化碳分压波形能第一时间分析患者呼吸节律的变化。通过患者呼出气二氧化碳分压波形,可以对患者呼吸相进行精准分析,发现患者各种呼吸异常或肺部疾病,如:COPD、限制性通气障碍等。
临床急需一种在吸氧同时能对患者呼吸状态检测的有效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结构简单,适用性强。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包括吸氧管、呼吸监测管和双腔鼻前管。所述双腔鼻前管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和呼吸监测腔,所述吸氧腔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孔,所述呼吸监测腔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管。所述吸氧腔在双腔鼻前管一端端部与吸氧管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在双腔鼻前管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连通。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包括吸氧管、呼吸监测管和双腔鼻前管。所述双腔鼻前管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和呼吸监测腔,所述吸氧腔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管,所述呼吸监测腔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孔。所述吸氧腔在双腔鼻前管一端端部与吸氧管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在双腔鼻前管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孔或呼气采样孔设置为长度为2cm-4cm的裂隙孔。
进一步的,所述呼气采样管或吸氧管数目设置为两个,间距设置为2cm-4cm。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孔或呼气采样孔设置在所述呼气采样管或吸氧管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双腔鼻前管在远离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定位板。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和呼吸监测管在临近双腔鼻前管一侧套设固定环,所述吸氧管和呼吸监测管从固定环中穿过,且能在固定环中滑移。所述吸氧管、呼吸监测管和双腔鼻前管在固定环一侧形成束头环。
进一步的,所述吸氧管在远离双腔鼻前管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吸氧接口。所述呼吸监测管在远离双腔鼻前管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的呼吸监测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环设有锁紧块,调节锁紧块能将吸氧管和呼吸监测管临时锁紧在固定环中。
进一步的,所述裂隙孔状吸氧孔或呼气采样孔上缘设有宽度为3mm-5mm的导向翼。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吸氧管与氧气源连接后,患者吸气时吸入气体氧浓度提高;同时,呼吸监测管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能经呼吸监测管进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获取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波形;
2、双腔鼻前管分上下双腔设计,使吸氧和呼出气采样均不受影响;
3、双腔鼻前管结构设计符合模具要求,便于脱模,生产成本低,量产可行性高;
4、吸氧管和二氧化碳监测管在双腔鼻前管处汇聚,外形简洁,使用方便;
5、固定环打开时便于调节吸氧管位置,收紧时能有效固定,避免管路移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双腔鼻前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A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沿长轴纵切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切线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C切线横断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环4的另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吸氧管;1-1、吸氧接口;2、呼吸监测管;2-1、呼吸监测接口;3、双腔鼻前管;3-1、吸氧腔;3-2、呼吸监测腔;3-3、吸氧孔;3-3’、吸氧管;3-4、呼气采样管;3-4’、呼气采样孔;3-5、定位板;4、固定环;4-1、环形壁;4-2、牵拉柱;4-3、锁紧块;4-4、锁紧孔、4-5、第一牵拉端;4-6、第二牵拉端;5、束头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图1和图8位该实用新型两种实施例,先以图1实施例配合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7对该实用新型结构及原理加以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包括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所述双腔鼻前管3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3-1和呼吸监测腔3-2,所述吸氧腔3-1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孔3-3,所述呼吸监测腔3-2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管3-4。所述吸氧腔3-1在双腔鼻前管3一端端部与吸氧管1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3-2在双腔鼻前管3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2连通。
实用时,所述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使用pvc等医用材料制成,双腔鼻前管3部分需要置入外鼻孔内,材料需采用更为高端柔软的医用材料,如:硅胶等。双腔鼻前管3的双腔鼻前管3的吸氧孔3-3和呼气采样管3-4位于双腔鼻前管3的同一侧方。使用时,将双腔鼻前管3固定在患者鼻孔前方位置,将呼气采样管3-4端部置入外鼻孔内,此时吸氧孔3-3在外鼻孔前方位置,正对患者鼻孔开口。
吸氧管1一端用于连接氧气源,另一端与双腔鼻前管3端部密封连通吸氧腔3-1,通过双腔鼻前管3的吸氧孔3-3形成开放端。使用时,吸氧管1一端连接氧气瓶,氧气通过吸氧管1和吸氧腔3-1为流通通路,经吸氧孔3-3释放在患者鼻孔前方,患者吸气时氧气浓度大大提高,充分保证吸氧效果。
呼吸监测管2一端用于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另一端与双腔鼻前管3另一端部密封连通呼吸监测腔3-2,通过双腔鼻前管3的呼气采样管3-4形成开放端。使用时,呼吸监测管2一端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经呼气采样管3-4进入呼吸监测腔3-2,再经呼吸监测管2进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
吸气时鼻腔内为负压,氧气吸入呼吸道,提高吸入氧浓度,此时,呼吸监测管2内的气体也可能进入呼吸道,但吸入量极小,对吸氧效果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呼气时,患者气道内、鼻孔内为正压,呼出气体压力大于氧气在鼻孔口的压力,氧气从吸氧孔3-3释放后,从鼻孔侧方外溢。与此同时,因为呼气采样管3-4伸入患者外鼻孔内,正压的呼出气体进入呼气采样管3-4,经呼吸监测腔3-2和呼吸监测管2进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
这样,吸气时能正常吸氧,能确保吸氧效果;同时,呼气时,能确保二氧化碳监测效果,能在吸氧同时,准确监测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变化,及时发现患者呼吸异常。能在患者氧饱和度发生变化之前更早发现肺部疾病端倪。
如图1、图2、图3、图4及图5所示,所述吸氧孔3-3设置为长度为2cm-4cm的裂隙孔。裂隙孔状吸氧孔3-3设置的意义在于,能确保供氧效果;同时,裂隙孔状吸氧孔3-3变形后扩大,便于注塑成型后磨具滑块的脱出。同时,裂隙孔长度设置为2cm-4cm,与患者鼻孔间距适配,体型较小患者,使用裂隙孔长度较小的型号,体型较大患者,使用裂隙孔长度较大的型号。
如图1、图2、图3、图4、图6所示,所述呼气采样管3-4数目设置为两个,间距设置为2cm-4cm。患者有两个鼻孔,呼气采样管3-4数目设置为两个与患者鼻体解剖匹配,间距设置为2cm-4cm,与患者外鼻孔间距适配。指的提醒的是,若呼气采样管3-4只设置一个,使用时需要检查患者哪个鼻孔比较通畅,将呼气采样管3-4置入对应鼻孔中,但患者鼻孔通畅度有时会随时间发生改变,使二氧化碳监测效果下降。当然,患者需要配合,使用该装置时,需要闭口,经鼻呼吸。若张口呼吸,则需要将鼻前管部位置入患者口腔前部,吸氧效果不变,但二氧化碳监测效果必然有所下降。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所述吸氧孔3-3设置在所述呼气采样管3-4的上方。采样时,正压的呼出气体一旦出了鼻腔,迅速分散飘逸,很难保证采样不被污染。将呼气采样管3-4设置在双腔鼻前管3的下侧,是与人体解剖相适宜的,人体鼻腔上部并非呼吸通道,只是嗅区功能区,真真的呼吸通路是向口腔底部延伸的鼻咽管。呼气采样管3-4设置在双腔鼻前管3的下侧能更加深入鼻咽管的腔内,提高采样的可靠性。
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双腔鼻前管3在远离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定位板3-5。定位板3-5的作用是与鼻孔前的皮肤形成固定支架,减少使用时呼气采样管3-4和吸氧孔3-3翻转,影响吸氧及二氧化碳监测效果。定位板3-5设置位置为:定位板3-5平面与呼气采样管3-4平面夹角为90度-180度位置,且设置在远离吸氧孔3-3一侧的双腔鼻前管3的外侧侧壁上。使用时,定位板3-5、呼气采样管3-4与接触部位皮肤形成一个三角外形,对防止呼气采样管3-4和吸氧孔3-3翻转有良好的效果。
如图1所示,所述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在临近双腔鼻前管3一侧套设固定环4,所述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从固定环4中穿过,且能在固定环4中滑移;所述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在固定环4一侧形成束头环5。固定环4对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有一定的约束作用,同时,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能在固定环4内滑动。使用时,先将固定环4向远离双腔鼻前管3一端滑移,使束头环5变大,能使患者头部穿过,环套在患者鼻腔对应位置,当调节双腔鼻前管3位置对应患者鼻孔位置满意后,反向调节固定环4位置,使束头环5变小,能松紧适宜的围绕在患者头部,从而起到约束固定作用,避免双腔鼻前管3从患者鼻孔前方脱落。
如图1所示,所述吸氧管1在远离双腔鼻前管3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吸氧接口1-1;所述呼吸监测管2在远离双腔鼻前管3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的呼吸监测接口2-1。通过吸氧接口1-1能将吸氧管1临时匹配连接固定在吸氧瓶氧气出口上,达到安全吸氧目的;同理,通过呼吸监测接口2-1能将呼吸监测管2临时匹配连接固定在二氧化碳监测设备采样进口上,达到稳定监测二氧化碳分压的目的。
如图7所示,为所述固定环4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横切图,设有锁紧块4-3,调节锁紧块4-3能将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临时锁紧在固定环4中。所述固定环4横断面基本结构为环形,其环形壁4-1内腔设有牵拉柱4-2,牵拉柱4-2设置在环形壁4-1一侧内壁上,在对应牵拉柱4-2延伸方向的环形壁4-1内壁设有匹配的锁紧孔4-4,牵拉柱4-2延伸穿过锁紧孔4-4在环形壁4-1外侧设置牵拉环形成第二牵拉端4-6。在牵拉柱4-2临近锁紧孔4-4的部位设置锁紧块4-3,当需要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临时锁紧在固定环4中时,牵拉第二牵拉端4-6,使牵拉柱4-2上的锁紧块4-3通过锁紧孔4-4达到环形壁4-1外侧,从而临时固定。此时,环形壁4-1内腔变扁,截面面积缩小,从而对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侧壁形成压迫,起到临时固定效果。需要松开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时,反向牵拉牵拉柱4-2,使锁紧块4-3再次通过锁紧孔4-4达到环形壁4-1内腔即可。为了便于反向牵拉牵拉柱4-2,在牵拉柱4-2反向延伸方向的环形壁4-1外壁设置第一牵拉端4-5,牵拉第一牵拉端4-5,作用力能传导到牵拉柱4-2,便于反向牵拉的操作实施。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吸氧效果,所述裂隙孔状吸氧孔3-3上缘设有宽度为3mm-5mm的导向翼。所述导向翼两端为弧形,包绕吸氧孔3-3两端,对释放出吸氧孔3-3的氧气形成约束作用,在吸氧时能使更多的氧气被吸入鼻腔,提高吸氧效果。受空间所限,所述导向翼设置宽度为3mm-5mm较为适宜。
总之,该实用新型吸氧管与氧气源连接后,通过吸氧孔能为患者供氧,患者吸气时吸入气体氧浓度提高;同时,呼吸监测管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患者呼气时,呼出气体能经呼吸监测管进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获取患者呼出气体二氧化碳分压波形;通过吸氧口引导翼设计能提高吸氧效果;呼气采样管伸入鼻孔内,确保呼气采样精准;固定环打开时便于调节吸氧管位置,收紧时能有效固定,避免管路移位。
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包括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所述双腔鼻前管3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3-1和呼吸监测腔3-2,所述吸氧腔3-1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管3-3’,所述呼吸监测腔3-2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孔3-4’。所述吸氧腔3-1在双腔鼻前管3一端端部与吸氧管1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3-2在双腔鼻前管3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2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双腔鼻前管3与图1实施例结构基本一致,与图1结构对比:吸氧腔3-1和呼吸监测腔3-2位置对调,吸氧腔3-1变成呼吸监测腔3-2,同时,呼吸监测腔3-2变成吸氧腔3-1。与此同时,吸氧孔3-3变成呼气采样孔3-4’,呼气采样管3-4变成吸氧管3-3’。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在双腔鼻前管3的左右位置对调,其他并没发生变化,但原理与上述图1完全一致,此处不再详细表述。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是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所述双腔鼻前管(3)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3-1)和呼吸监测腔(3-2),所述吸氧腔(3-1)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孔(3-3),所述呼吸监测腔(3-2)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管(3-4);所述吸氧腔(3-1)在双腔鼻前管(3)一端端部与吸氧管(1)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3-2)在双腔鼻前管(3)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2)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孔(3-3)或呼气采样孔(3-4’)设置为长度为2cm-4cm的裂隙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气采样管(3-4)或吸氧管(3-3’)数目设置为两个,间距设置为2cm-4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孔(3-3)或呼气采样孔(3-4’)设置在所述呼气采样管(3-4)或吸氧管(3-3’)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鼻前管(3)在远离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定位板(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在临近双腔鼻前管(3)一侧套设固定环(4),所述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从固定环(4)中穿过,且能在固定环(4)中滑移;所述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在固定环(4)一侧形成束头环(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氧管(1)在远离双腔鼻前管(3)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氧气源的吸氧接口(1-1);所述呼吸监测管(2)在远离双腔鼻前管(3)的端部设有用于连接二氧化碳监测设备的呼吸监测接口(2-1)。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环(4)设有锁紧块(4-3),调节锁紧块(4-3)能将吸氧管(1)和呼吸监测管(2)临时锁紧在固定环(4)中。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裂隙孔状吸氧孔(3-3)或呼气采样孔(3-4’)上缘设有宽度为3mm-5mm的导向翼。
10.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吸氧管(1)、呼吸监测管(2)和双腔鼻前管(3);所述双腔鼻前管(3)沿长轴被分割成互相隔离的吸氧腔(3-1)和呼吸监测腔(3-2),所述吸氧腔(3-1)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吸氧管(3-3’),所述呼吸监测腔(3-2)对应患者鼻孔一侧设有呼气采样孔(3-4’);所述吸氧腔(3-1)在双腔鼻前管(3)一端端部与吸氧管(1)连通;所述呼吸监测腔(3-2)在双腔鼻前管(3)另一端端部与呼吸监测管(2)连通。
CN202120051502.2U 2020-12-11 2021-01-11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Active CN21502429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952155 2020-12-11
CN2020229521559 2020-12-1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4296U true CN215024296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01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1502.2U Active CN215024296U (zh) 2020-12-11 2021-01-11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42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335656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halation of treating gas and sampling of exhaled ga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EP3247439B1 (en) Nasal/oral cannula system
US4809706A (en) Incentive inhalation spirometer apparatus
CA1340050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nhalation of treating gas and sampling of exhaled ga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US8677999B2 (en)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provid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ith an open airway interface
CA2412485C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sk free delivery of an inspired gas mixture and gas sampling
US4815459A (en) Endotracheal tube connector
US8683998B2 (en) Multipurpose cannula
US5291882A (en) Multi-lumen ITPV endotracheal tube
EP2163275B1 (en) Branching unit for delivering respiratory gas of a subject
WO2017131607A1 (en) Oxygen masks
US6951216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use in non-invasively determining conditions in the circulatory system of a subject
US20150209533A1 (en) Respiratory assistance device, nasal appliance and respiratory assistance mask
US8353295B2 (en) Branching unit and arrangement for delivering a respiratory gas of a subject
CN215024296U (zh) 一种呼气二氧化碳监测鼻氧管
AU2015273311A1 (en) Respiratory assistance device, nasal apparatus and respiratory assistance mask
WO2003070306A2 (en) Breathing device
CN206652069U (zh) 呼吸监测吸氧面罩
CN103028176A (zh) 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吸氧面罩
CN210644789U (zh) 有压力膜的微粒湿化供氧气管切开管
CN215741171U (zh) 一种可同时满足胃镜下吸氧及气体监测的一体化装置
CN215386695U (zh) 一种可以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的呼吸装置
CN212262090U (zh) 一种可监测co2浓度的单腔鼻导管的吸氧装置
CN208448375U (zh) 一种医疗呼吸用供氧面罩装置
CN215875851U (zh) 一种口咽、鼻咽通气导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