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1910U -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1910U
CN215021910U CN202120376476.0U CN202120376476U CN215021910U CN 215021910 U CN215021910 U CN 215021910U CN 202120376476 U CN202120376476 U CN 202120376476U CN 215021910 U CN215021910 U CN 215021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ure
negative pressure
hole
sealing
f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647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银合
王金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7647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1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1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19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iation-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远红外加热机构以及密封阀,拔罐器包括负压罐体、下罐体,负压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负压阀,下罐体设置在负压罐体的下方,密封阀设置在下罐体的上端,远红外加热机构设置在下罐体内,远红外加热机构上设置有负压开关。该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拔罐技术存在的耗时费力、无安全加热功能,易烫伤、疗效欠佳等缺陷;通过在负压罐体采用预制负压,在下罐体内设计远红外加热机构发出远红外加热,可在使用时迅速打开密封阀造成下罐体内处于负压状态,并用负压作用下打开负压开关,进而启动远红外加热机构对皮肤部位进行远红外加热,以达到治疗目的。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拔罐器(又称火罐)用火加热空气,利用空气热胀冷缩而产生负压。由于是利用火,因此在产生负压的同时也产生热量。正是由于负压和热量的共同作用,才使火罐在祛风除湿、活血化疲等方面具有了良好功效。但由于火罐需要用火,因此在安全性、方便性上存在不足,且其对操作的专业性要求也较高,由此也就限制了它在居民家庭中的普及。
而现有各种不用火而以抽气方式来产生负压的拔罐器(如真空枪式真空拔罐器、旋转式真空拔罐器、电动抽气式真空拔罐器等),由于其采用的是不用火而以抽气方式来产生负压的工作方式,所以其本身并不产生热量,虽然在安全性、方便性上做得很好,但由于其只具有负压而无热量,因此在祛风除湿、活血化疲等功效的充分发挥上存在相当欠缺,大众认可度不高,而这也同样限制了它在居民家庭中的普及。
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以至少部分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远红外加热机构以及密封阀,所述拔罐器包括负压罐体、下罐体,所述负压罐体的上端设置有负压阀,所述下罐体设置在所述负压罐体的下方,所述密封阀设置在所述下罐体的上端,并用于导通所述负压罐体与所述下罐体,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设置在所述下罐体内,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上设置有负压开关。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负压罐体、所述下罐体之间为连接罐体部,所述密封阀设置在所述连接罐体部内,并且所述连接罐体部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阀对应的泄压开关。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连接罐体部设置有横向压力孔,并且所述横向压力孔上设置有竖向压力孔,所述密封阀包括第一弹簧、密封柱、多个密封圈,所述第一弹簧设置在所述横向压力孔的内端,所述横向压力孔内设置有多个密封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所述密封柱设置在所述密封槽内,并且所述密封柱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弹簧连接,所述密封柱对应所述横向压力孔,所述泄压开关用于抵顶所述密封柱。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泄压开关包括泄压杆、泄压帽以及第二弹簧,所述连接罐体部设置与所述横向压力孔对应的泄压孔,所述泄压杆设置在所述泄压孔内并与所述密封柱对应,所述泄压孔的外端设置有帽孔,所述泄压帽设置在所述泄压杆的外端并位于所述帽孔内,所述第二弹簧设置在所述泄压帽内并与所述帽孔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连接罐体部内设置有密封通孔,所述密封通孔与所述密封阀连通,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包括杆筒、电池模块、远红外加热模块以及远红外发射头,所述杆筒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通孔连接,所述远红外发射头设置在所述杆筒的下端,所述电池模块、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杆筒内,所述负压开关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电池模块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的上方,所述杆筒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压孔,所述负压开关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上方。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负压开关包括开关盒、第三弹簧、第一导体以及第二导体,所述开关盒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的上方,所述开关盒设置有与所述通压孔对应的吸孔,所述第三弹簧、第一导体、第二导体均设置在所述开关盒内,所述第一导体位于所述开关盒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体位于所述开关盒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体的自由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弹簧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导体的自由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所述第二导体用于导通所述电池模块、远红外加热模块。
优选的是,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所述连接罐体部内设置有充电孔,所述充电孔与所述电池模块电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该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远红外加热机构以及密封阀,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拔罐技术存在的耗时费力、无安全加热功能,易烫伤、疗效欠佳等缺陷;通过在负压罐体采用预制负压,在下罐体内设计远红外加热机构发出远红外加热,可在使用时迅速打开密封阀造成下罐体内处于负压状态,并用负压作用下打开负压开关,进而启动远红外加热机构对皮肤部位进行远红外加热,以达到治疗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负压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中拔罐器的结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1、远红外加热机构2以及密封阀3,所述拔罐器1包括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所述负压罐体11的上端设置有负压阀13,所述下罐体12设置在所述负压罐体11的下方,所述密封阀3设置在所述下罐体12的上端,并用于导通所述负压罐体11与所述下罐体12,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设置在所述下罐体12内,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上设置有负压开关4。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该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1、远红外加热机构2以及密封阀3,具体而言,该拔罐器1包括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在使用时拔罐人员将真空抽气泵(未示出)连接到负压阀13上,然后使用真空抽气泵将拔罐器1上方的负压罐体11抽气至负压状态,然后将拔罐器1与真空抽气泵分开,将拔罐器1上的下罐体12扣在使用者的对应皮肤上,使得下罐体12的下边缘仅仅贴合住皮肤,然后拔罐医生打开密封阀3,使得下罐体12与负压罐体11连通起来,这样下罐体12内也就处于负压状态,进而使得下罐体12扣住的皮肤向上隆起来,起到拔罐效果,同时下罐体12内为负压状态,进而使得远红外加热机构2上的负压开关4处于闭合状态,这样负压开关4就启动远红外加热机构2进行加热,使得温热深达皮肤部位内里,形成更有效的拔罐疗法。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该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包括拔罐器1、远红外加热机构2以及密封阀3,有效地消除了传统拔罐技术存在的耗时费力、无安全加热功能,易烫伤、疗效欠佳等缺陷;通过在负压罐体11采用预制负压,在下罐体12内设计远红外加热机构2发出远红外加热,可在使用时迅速打开密封阀3造成下罐体12内处于负压状态,并用负压作用下打开负压开关4,进而启动远红外加热机构2对皮肤部位进行远红外加热,以达到治疗目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罐体11、所述下罐体12之间为连接罐体部14,所述密封阀3设置在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并且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阀3对应的泄压开关5。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连接罐体部14,该连接罐体部14位于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之间,可以理解,拔罐器1为一体制造的,上部为负压罐体11,下部为下罐体12,中间部分的连接罐体部14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承受负压罐体11内的负压;为了方便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之间的连通,密封阀3设计在连接罐体部14,大致位于连接罐体部14中间的部位,而对应的连接罐体部14内还设计了泄压开关5,这样拔罐医生通过该泄压开关5可以打开密封阀3方便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之间的连通,或关闭密封阀3以断开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罐体部14设置有横向压力孔141,并且所述横向压力孔141上设置有竖向压力孔142,所述密封阀3包括第一弹簧31、密封柱32、多个密封圈33,所述第一弹簧31设置在所述横向压力孔141的内端,所述横向压力孔141内设置有多个密封槽143,所述密封圈33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43内,所述密封柱32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43内,并且所述密封柱32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弹簧31连接,所述密封柱32对应所述横向压力孔141,所述泄压开关5用于抵顶所述密封柱32。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密封阀3的结构,该密封阀3包括第一弹簧31、密封柱32、多个密封圈33,对应的在连接罐体部14开设了横向压力孔141,并且横向压力孔141上设置有竖向压力孔142,二者成十字交叉连通的,第一弹簧31、密封柱32、多个密封圈33均安装在横向压力孔141内,拔罐医生使用时通过将泄压开关5向内按压,进而密封柱32相对密封圈33向内移动,使得密封柱32内的通道(未示出)与竖向压力孔142对应起来,这样上方的负压罐体11与下方的下罐体12连通起来,实现了下罐体12内的负压;拔罐医生松开泄压开关5后,第一弹簧31将密封柱32向外推动,这样密封柱32内的通道与竖向压力孔142相互错开,下罐体12内持续在负压状态。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泄压开关5包括泄压杆51、泄压帽52以及第二弹簧53,所述连接罐体部14设置与所述横向压力孔141对应的泄压孔144,所述泄压杆51设置在所述泄压孔144内并与所述密封柱32对应,所述泄压孔144的外端设置有帽孔145,所述泄压帽52设置在所述泄压杆51的外端并位于所述帽孔145内,所述第二弹簧53设置在所述泄压帽52内并与所述帽孔145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泄压开关5的结构,该结构的泄压开关5包括泄压杆51、泄压帽52以及第二弹簧53,具体而言,泄压杆51安装在泄压孔144内,拔罐医生使用该泄压开关5时用手指按压住泄压帽52,泄压帽52向帽孔145内移动,进而泄压帽52压缩第二弹簧53,并向内推动泄压杆51,使得泄压杆51向内推动密封柱32;而后拔罐医生松开泄压帽52后,第二弹簧53复位从帽孔145内将泄压帽52向外推动,以此实现了泄压开关5的操作过程。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泄压开关5的结构,该泄压开关5包括泄压杆51、泄压帽52以及第二弹簧53,结构简单方便拔罐医生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密封通孔146,所述密封通孔146与所述密封阀3连通,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包括杆筒21、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以及远红外发射头24,所述杆筒21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通孔146连接,所述远红外发射头24设置在所述杆筒21的下端,所述电池模块22、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23设置在所述杆筒21内,所述负压开关4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远红外加热机构2的结构,该结构的远红外加热机构2包括杆筒21、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以及远红外发射头24,具体而言,杆筒21的上端与密封通孔146连接,负压开关4安装在电池模块22的上方,当密封阀3打开后,负压罐体11通过密封阀3、密封通孔146与下罐体12连通,进而杆筒21也就处于负压状态,使得负压开关4处于导通状态,进而电池模块22向远红外加热模块23供电,进而使得远红外加热模块23工作起来进而通过远红外发射头24向用户的皮肤部分发出红外加热,以此达到拔罐的治疗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以及远红外发射头24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部件,具体结构型号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块22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23的上方,所述杆筒21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压孔25,所述负压开关4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22的上方。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电池模块22安装在远红外加热模块23的上方,而为了使得下罐体12内部能快速地与负压罐体11连通起来,在杆筒21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压孔25,这样下罐体12内部的空气通过该通压孔25与密封通孔146连通起来,进而也使得负压开关4快速地导通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负压开关4包括开关盒41、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以及第二导体44,所述开关盒41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22的上方,所述开关盒41设置有与所述通压孔25对应的吸孔45,所述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第二导体44均设置在所述开关盒41内,所述第一导体43位于所述开关盒4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体44位于所述开关盒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体44的自由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导体43的自由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3、所述第二导体44用于导通所述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负压开关4的结构,该结构的负压开关4包括开关盒41、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以及第二导体44,具体而言,开关盒41的上表面开设了吸孔45,在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之间的连通时,第二导体44的自由端向上移动与第一导体43的自由端接触后,使得电池模块22与远红外加热模块23导通起来,同时也把第三弹簧42向上拉起来,而当拔罐器1与皮肤脱离后负压消失,此时在第三弹簧42的作用下,第三弹簧42将第二导体44的自由端向下移动,使得第二导体44的自由端与第一导体43的自由端脱离,以此实现了电池模块22与远红外加热模块23断开;可以理解,第一导体43、第二导体44为具有弹性的金属导片。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的设计,本实施例中提供了负压开关4的结构,该负压开关4包括开关盒41、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以及第二导体44,以此方便在负压时使得负压开关4内的第一导体43与第二导体44接触,以此方便电池模块22与远红外加热模块23电连接起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充电孔6,所述充电孔6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本实施例中提供了充电孔6,具体而言,在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充电孔6,这样拔罐医生可以使用充电器(未示出)插入到充电孔6内,这样可以向电池模块22充电,以便于后续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与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8)

1.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拔罐器(1)、远红外加热机构(2)以及密封阀(3),所述拔罐器(1)包括负压罐体(11)、下罐体(12),所述负压罐体(11)的上端设置有负压阀(13),所述下罐体(12)设置在所述负压罐体(11)的下方,所述密封阀(3)设置在所述下罐体(12)的上端,并用于导通所述负压罐体(11)与所述下罐体(12),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设置在所述下罐体(12)内,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上设置有负压开关(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罐体(11)、所述下罐体(12)之间为连接罐体部(14),所述密封阀(3)设置在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并且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与所述密封阀(3)对应的泄压开关(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罐体部(14)设置有横向压力孔(141),并且所述横向压力孔(141)上设置有竖向压力孔(142),所述密封阀(3)包括第一弹簧(31)、密封柱(32)、多个密封圈(33),所述第一弹簧(31)设置在所述横向压力孔(141)的内端,所述横向压力孔(141)内设置有多个密封槽(143),所述密封圈(33)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43)内,所述密封柱(32)设置在所述密封槽(143)内,并且所述密封柱(32)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弹簧(31)连接,所述密封柱(32)对应所述横向压力孔(141),所述泄压开关(5)用于抵顶所述密封柱(3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压开关(5)包括泄压杆(51)、泄压帽(52)以及第二弹簧(53),所述连接罐体部(14)设置与所述横向压力孔(141)对应的泄压孔(144),所述泄压杆(51)设置在所述泄压孔(144)内并与所述密封柱(32)对应,所述泄压孔(144)的外端设置有帽孔(145),所述泄压帽(52)设置在所述泄压杆(51)的外端并位于所述帽孔(145)内,所述第二弹簧(53)设置在所述泄压帽(52)内并与所述帽孔(14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密封通孔(146),所述密封通孔(146)与所述密封阀(3)连通,所述远红外加热机构(2)包括杆筒(21)、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以及远红外发射头(24),所述杆筒(21)的上端与所述密封通孔(146)连接,所述远红外发射头(24)设置在所述杆筒(21)的下端,所述电池模块(22)、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23)设置在所述杆筒(21)内,所述负压开关(4)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模块(22)设置在所述远红外加热模块(23)的上方,所述杆筒(21)的上端部设置有多个通压孔(25),所述负压开关(4)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22)的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开关(4)包括开关盒(41)、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以及第二导体(44),所述开关盒(41)设置在所述电池模块(22)的上方,所述开关盒(41)设置有与所述通压孔(25)对应的吸孔(45),所述第三弹簧(42)、第一导体(43)、第二导体(44)均设置在所述开关盒(41)内,所述第一导体(43)位于所述开关盒(4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体(44)位于所述开关盒(41)的另一端,所述第二导体(44)的自由端连接在所述第三弹簧(42)的上端,并与所述第一导体(43)的自由端选择性连接,所述第一导体(43)、所述第二导体(44)用于导通所述电池模块(22)、远红外加热模块(2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罐体部(14)内设置有充电孔(6),所述充电孔(6)与所述电池模块(22)电连接。
CN202120376476.0U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Active CN215021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6476.0U CN215021910U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6476.0U CN215021910U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1910U true CN21502191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5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6476.0U Active CN215021910U (zh) 2021-02-19 2021-02-19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19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42375U (zh) 一种多功能拔罐器
CN215021910U (zh) 一种自动负压远红外拔罐装置
CN103367693A (zh) 锂电池干燥注液系统及干燥注液方法
CN106237408A (zh) 一种红外线拔罐
CN109044774B (zh) 一种拔罐器
CN217510908U (zh) 储能式红外线拔罐器
CN206103120U (zh) 一种可拆卸肥胖症耳穴脉冲治疗仪
CN211214646U (zh) 一种排栓器具罐装置
CN208710811U (zh) 带有气压吸附功能的电极片
CN205960297U (zh) 一种浴室防潮电器插头
CN209713989U (zh) 一种电针罐组件及拔罐电针理疗仪
CN210542883U (zh) 一种改进型铝箔电极贴片
CN219614541U (zh) 一种负压拔罐装置
CN202288985U (zh) 多用途治疗仪
CN202105219U (zh) 一种多极点磁疗拔罐器
CN206660194U (zh) 一种新型电子拔火罐
CN208243926U (zh) 一种新型红外线理疗拔罐器
CN207196317U (zh) 一种电池可拆卸的防水投影灯
CN210056933U (zh) 一种新型拔火罐
CN209900011U (zh) 一种人工智能拔罐器装置
CN211485661U (zh) 一种艾灸仪
CN217611375U (zh) 一种输出功率可调的电凝刀
CN214717628U (zh) 一种防残留锂电电喷雾
CN215022241U (zh) 一种石墨烯加热艾灸仪和艾灸盒
CN203121176U (zh) 高分子电暖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