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0871U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20871U CN215020871U CN202120689806.1U CN202120689806U CN215020871U CN 215020871 U CN215020871 U CN 215020871U CN 202120689806 U CN202120689806 U CN 202120689806U CN 215020871 U CN215020871 U CN 215020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miting
- movable plate
- transmission
- limiting frame
- fly lea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7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14461 bone developmen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8468 bone growth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5000017166 Bambusa arundinace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7491 Bambusa tulda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35000015334 Phyllostachys viridi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3437 trachea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4
- 210000004072 lung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10000002784 stomach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209128 Bambus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30002 Bambus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425 bamboo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988 bone and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0867 larynx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474 nur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28327 secre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742 Cotto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5669 Pneumonia aspira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06010036790 Productive cough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87 abdomin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0784 arm bone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01000009807 aspiration pneumonia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31 blood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87 circ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05 foo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862 numbness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92 reflux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961 swel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现有用于新生儿体位调节的装置使用不便且存在导致患儿骨骼生长发育不良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该装置可根据需要在新生儿采取俯卧位时为患儿双臂的伸展提供空间,避免新生儿双臂在俯卧时处于蜷缩状态,而且该装置上还设有透气、通风孔,使得患儿的身体始终处于较为干燥、清爽的状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生儿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仰卧时背侧肺充血,血多气少,换气不充分,相反,俯卧时肺血流向腹侧,肺主体不会淤血,换气好;
由于人体在仰卧时,喉头以下气管的走向不是水平的,而是以15°角倾斜,越向尾端越低了,因此,在仰卧时气管内的分泌物不但不能向喉头方向引流,反而会流向肺的方向,导致咳痰困难,通气受阻,而俯卧时上述弊端就可以避免;
俯卧、侧头时,宝宝口鼻内的分泌物自然从口角流出,即使宝宝吐奶也不会吸入气管造成吸入性肺炎,现有新生儿在采取俯卧位时,通常双臂处于蜷缩状态,长时间的俯卧会导致患儿双臂麻木且不利于新生儿骨骼的生长、发育;
而且新生儿刚出生时通常会佩戴有尿不湿,加之新生儿身体下部还铺设有棉垫,若通气不畅,则会导致患儿因长时间处于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造成新生儿皮肤红肿(新生儿皮肤较为敏感);
鉴于以上,我们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该装置可根据需要在新生儿采取俯卧位时为患儿双臂的伸展提供空间,避免新生儿双臂在俯卧时处于蜷缩状态,而且该装置上还设有透气、通风孔,使得患儿的身体始终处于较为干燥、清爽的状态。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承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箱上端面横向一侧设有固定板且固定板横向一侧设有与承托箱转动安装的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纵向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调节板且两调节板连接有设于活动板下端面的传动装置,所述活动板与承托箱转动安装部位同轴心转动安装有传递蜗杆且传递蜗杆驱动传动装置,所述传递蜗杆向外伸出活动板一端连接有设于承托箱内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传递蜗杆、传动装置相配合满足:当活动板转动时,可同步带动两调节板转动;
所述承托箱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下部限位装置且两下部限位装置横向同侧纵向滑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架,所述第二限位架上转动安装有辅助限位筒且辅助限位筒经角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板连接。
优选的,传动装置包括:其中一个调节板与活动板转动部位且面向固定板一侧套固有第一齿轮,第一齿轮啮合有第二齿轮且第二齿轮与另一调节板之间经三角带轮组连接,所述三角带轮组经传递带轮组连接有转动安装于活动板上的蜗轮,所述蜗轮与传递蜗杆啮合。
优选的,所述活动板经与之一体连接的转轴转动安装于承托箱且转轴纵向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与承托箱螺纹配合安装的转动杆;
所述传递蜗杆与转轴同轴心且转动安装,驱动装置包括套固于传递蜗杆向外伸出活动板的从动齿轮且从动齿轮啮合有固定安装于活动板内的主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纵向两侧分别经调节带轮组与辅助限位筒连接。
优选的,所述辅助限位筒背离固定板一侧滑动安装有伸缩筒且伸缩筒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限位筒内的调节杆。
优选的,所述下部限位装置包括与承托箱纵向滑动安装的第一限位架且第一限位架上固定有下部限位筒,所述第二限位架纵向滑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第一限位架纵向一侧且第一限位架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限位架螺纹配合安装的移动杆,两所述第一限位架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托箱上的双向丝杠。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均布设有透气孔且承托箱纵向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孔。
上述技术方案有益效果在于:
(1)该装置可根据需要在新生儿采取俯卧位时为患儿双臂的伸展提供空间,使得患儿在俯卧时将双臂以一定角度自然倾斜下垂,避免新生儿双臂在俯卧时处于蜷缩状态,从而使得患儿采取俯卧位时更加舒适(使得患儿双臂处于舒展状态),也为患儿骨骼的发育、生长提供了较好的环境;
(2在本方案中,通过该装置上设有透气、通风孔,使得患儿的身体始终处于较为干燥、清爽的状态,可较好的避免患儿身体因长时间处于温热的环境中而产生皮肤红肿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抬升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抬升时纵向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抬升时横向一侧正视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伸缩筒收缩至辅助限位筒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板、调节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板、活动板配合关系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承托箱部分删去后仰视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滑筒与转轴轴向滑动安装关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1至图11对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结构内容,均是以说明书附图为参考。
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参照附图1所示,包括承托箱1,其特征在于,我们在承托箱1上端面横向一侧设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横向一侧设有与承托箱1转动安装的活动板3,参照附图3所示,我们在活动板3纵向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调节板4,该装置在具体使用时:
当新生儿处于正常休息状态时,该装置处于如附图1、2中所示,此时,活动板3与固定板2处于同一水平面并且患儿直接躺在活动板3与固定板2上(此时,身体处于平卧状态,活动板3处于被限位状态),较好的,我们在活动板3远离固定板2一侧设有头枕,使得患儿平卧时对患儿起到一定程度的支撑、承托的效果,当患儿刚完成喂食或者哺乳后,则需要将患儿采取俯卧位,以避免食物出现反流的现象,此时,医护人员通过转动活动板3使得活动板3相对于承托箱1产生转动,即,由附图2中状态转动至如附图3中所示状态,此时,活动板3向上转动一定角度(该角度大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相应的控制),在医护人员转动活动板3的同时,通过设于承托箱1内的驱动装置可同步实现带动传递蜗杆5转动,伴随着传递蜗杆5的转动则通过与之连接的传动装置实现带动两调节板4同步转动的效果,即,如附图3中所示,伴随着活动板3向上抬升一定角度的过程中,两调节板4在传动装置的带动下,则同步向下转动(两调节板4转动角度的大小,同样根据实际需求而进行相应的设置),此时,新生儿上身躯干部位还位于两调节板4之间的活动板3上,医护人员只需将患儿以俯卧的姿态放在活动板3(实现对患儿上身躯干的承托)、固定板2(实现对患儿下身躯干的承托)上,并且将患儿的双臂分别放在两个调节板4上,由于此时调节板4与活动板3之间产生一定角度,进而可使得患儿在处于俯卧位时双臂呈一定角度的自然下垂状态,双臂搭在与活动板3呈一定角度设置的调节板4上,使得患儿的双臂处于舒展状态,较好的避免了传统的患儿在俯卧时双臂处于蜷缩状态的情况的发生,不会对新生儿双臂骨骼产生压迫;
我们在承托箱1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下部限位装置,可对患儿下身躯干进行一定程度的限位效果,避免患儿平躺或者俯卧时,身体导出晃动以免出现跌落的情况,我们在两下部限位装置横向且靠近活动板3一侧纵向滑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架6,我们在第二限位架6上转动安装有辅助限位筒7,当新生儿躺在该装置上时,通过调节两第二限位架6之间的距离进而通过两辅助限位筒7实现对患儿上身躯干的限位效果,较好的,我们可在辅助限位筒7表面缠绕有柔性材质,使得其与患儿身体接触时,更加舒适;
当患儿采取俯卧位时,此时活动板3与固定板2呈一定夹角,如附图3所示,此时为了实现对患儿上身的限位,我们需要调节两辅助限位筒7相对于活动板3的角度,即,使得两辅助限位筒7转动至与活动板3保持平行状态,我们将辅助限位筒7连接有角度调节装置,该角度调节装置可实现:在活动板3转动且向上抬升一定角度的同时,同步带动相应的辅助限位筒7进行转动,即,使得辅助限位筒7远离固定板2一端同步向上抬升一定角度,如附图4中所示,辅助限位筒7与活动板3保持平行状态,此时医护人员通过调节两辅助限位筒7之间的距离,以实现将患儿上身的躯干进行限位(由于此时患儿双臂已经搭在两调节板4上并且不处于两辅助限位筒7之间,因此需要调整两辅助限位筒7之间的距离,以使得辅助限位筒7对患儿双臂之间的躯干进行限位);
当患儿采取俯卧位一定时间后需要改为平卧时,只需反向转动活动板3即可,操作简单、便捷。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7所示,传动装置包括:其中一个调节板4与活动板3转动安装部位且面向固定板2一侧套固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啮合有转动安装于活动板3上的第二齿轮9且第二齿轮9与另一调节板4之间经三角带轮组10连接,当活动板3转动的同时,通过设于承托箱1上的驱动装置同步实现带动传递蜗杆5转动,伴随着传递蜗杆5的转动则带动蜗轮12转动,蜗轮12通过与之连接的传递带轮组11实现带动三角带轮组10转动,三角带轮组10运转则同步实现带动两调节板4进行转动,并且此时两调节板4的转动方向相反,第一齿轮8、第二齿轮9相配合相当于起到了换向的作用,以使得两调节板4沿不同方向转动,最终实现使得两调节板4能够围绕活动板3同步向下转动的效果。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0所示,活动板3经与之一体连接的转轴13转动安装于承托箱1且转轴13纵向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与承托箱1螺纹配合安装的转动杆14,参照附图7所示,我们通过转动转动杆14进而实现同步带动转轴13转动的效果,伴随着转轴13的转动则同步带动活动板3围绕承托箱1进行转动,进而实现带动活动板3向上台上一定角度,由于转动杆14与承托箱1之间螺纹配合安装并且我们采用自锁螺纹,当停止转动转动杆14时,活动板3便处于定位状态;
参照附图9所示,转动杆14内部我们设置为中空结构并且与转轴13纵向一侧轴向滑动安装配合;
参照附图10所示,我们将传递蜗杆5与转轴13同轴心且转动安装,驱动装置包括套固于传递蜗杆5向外伸出活动板3的从动齿轮15且从动齿轮15啮合有固定安装于活动板3内的主动齿轮16,如附图6中所示,当医护人员拧动转动杆14且带动活动板3转动时,则会同步带动从动齿轮15沿着主动齿轮16进行行走,并且使得从动齿轮15产生转动(主动齿轮16固定安装在承托箱1上),伴随着从动齿轮15的转动,则实现带动传递蜗杆5转动,进而最终实现带动两调节板4同步向下转动的效果,使得活动板3的抬升转动以及两调节板4的向下转动同步进行。
实施例4,在实施例3基础上,参照附图9所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13纵向两侧分别经调节带轮组17与辅助限位筒7的转杆连接(辅助限位筒7经与之一体连接的转杆转动安装于第二限位架6上),当活动板3向上转动一定角度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带轮组17同步带动辅助限位筒7进行转动,以实现最终如附图4中所示的状态。
实施例5,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较好的,我们在辅助限位筒7背离固定板2一侧滑动安装有伸缩筒18且伸缩筒18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限位筒7内的调节杆19,当患儿平卧时,使得伸缩筒18向外伸出辅助限位筒7 ,以实现最大限度的对患儿上身躯干进行夹紧、限位的效果,当患儿采取俯卧位时,我们可通过转动与伸缩筒18螺纹配合安装的调节杆19实现将伸缩筒18收缩至辅助限位筒7内,为患儿双臂放在调节板4上提供空间余量,患儿平卧时,双臂处于相配合的伸缩筒18、辅助限位筒7之间,当俯卧位时,需要将双臂向外展开并且放置在调节板4上,以实现对患儿双臂舒展的效果;
同样,我们在伸缩筒18外表面缠绕覆盖有一层柔性材质,以使得与患儿身体接触时,使得患儿更加舒适。
实施例6,在实施例5的基础上,参照附图1所示,下部限位装置包括与承托箱1纵向滑动安装的第一限位架20且第一限位架20有两个,我们通过转动与两第一限位架20螺纹配合安装的双向丝杠23进而实现调节两第一限位架20之间的距离,从而实现对患儿下身部分进行限位的效果;
第一限位架20上固定有沿承托箱1长度方向延伸的下部限位筒21并且在下部限位筒21外表面缠绕覆盖有柔性材质,使得其与患儿身体接触,增加患儿的舒适感;
参照附图6所示,第二限位架6纵向滑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第一限位架20纵向一侧且第一限位架20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限位架6螺纹配合安装的移动杆22,当需要调整两第二限位架6之间的距离时(当患儿平卧时,是将患儿双臂和上身驱赶一并夹紧、限位的,当患儿俯卧时,只是将患儿上身除去双臂以外的躯干进行夹紧、限位,因此需要调整两第二限位架6之间的距离),医护人员只需拧动移动杆22即可实现带动第二限位架6相对于与之对应的第一限位架20之间的纵向移动,移动杆22上的螺纹设置为自锁螺纹,使得当医护人员调整好位置后,确保移动杆22不再产生转动;
为了配合第二限位架6的纵向移动,参照附图11所示,我们在转轴13纵向两侧分别轴向滑动安装有转动安装在第二限位架6上的滑筒26,并且将调节带轮组17中的其中一个皮带轮同轴心套固于滑筒26上,当医护人员通过拧动移动杆22进而带动第二限位架6纵向移动时,则同步带动滑筒26沿着转轴13外表面进行轴向移动,从而实现转轴13与辅助限位筒7之间的动力传递不会中断。
实施例7,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参照附图2所示,我们在固定板2上均布设有透气孔24且承托箱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孔25,当患儿躺在该装置上时,医护人员可适量的经通风孔25向承托箱1内通入温湿度适宜的空气,通过通入的空气使得患儿身体下方保持空气流通,从而确保患儿身体处于较为清爽的状态。
上面所述只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符合本实用新型思想的各种变通形式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包括承托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承托箱(1)上端面横向一侧设有固定板(2)且固定板(2)横向一侧设有与承托箱(1)转动安装的活动板(3),所述活动板(3)纵向两侧分别转动安装有调节板(4)且两调节板(4)连接有设于活动板(3)下端面的传动装置,所述活动板(3)与承托箱(1)转动安装部位同轴心转动安装有传递蜗杆(5)且传递蜗杆(5)驱动传动装置,所述传递蜗杆(5)向外伸出活动板(3)一端连接有设于承托箱(1)内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传递蜗杆(5)、传动装置相配合满足:当活动板(3)转动时,可同步带动两调节板(4)转动;
所述承托箱(1)纵向两侧分别纵向滑动安装有下部限位装置且两下部限位装置横向同侧纵向滑动安装有第二限位架(6),所述第二限位架(6)上转动安装有辅助限位筒(7)且辅助限位筒(7)经角度调节装置与活动板(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传动装置包括:其中一个调节板(4)与活动板(3)转动部位且面向固定板(2)一侧套固有第一齿轮(8),第一齿轮(8)啮合有第二齿轮(9)且第二齿轮(9)与另一调节板(4)之间经三角带轮组(10)连接,所述三角带轮组(10)经传递带轮组(11)连接有转动安装于活动板(3)上的蜗轮(12),所述蜗轮(12)与传递蜗杆(5)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板(3)经与之一体连接的转轴(13)转动安装于承托箱(1)且转轴(13)纵向一端轴向滑动安装有与承托箱(1)螺纹配合安装的转动杆(14);
所述传递蜗杆(5)与转轴(13)同轴心且转动安装,驱动装置包括套固于传递蜗杆(5)向外伸出活动板(3)的从动齿轮(15)且从动齿轮(15)啮合有固定安装于活动板(3)内的主动齿轮(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转轴(13)纵向两侧分别经调节带轮组(17)与辅助限位筒(7)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限位筒(7)背离固定板(2)一侧滑动安装有伸缩筒(18)且伸缩筒(18)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辅助限位筒(7)内的调节杆(1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限位装置包括与承托箱(1)纵向滑动安装的第一限位架(20)且第一限位架(20)上固定有下部限位筒(21),所述第二限位架(6)纵向滑动安装于与之对应的第一限位架(20)纵向一侧且第一限位架(20)上转动安装有与第二限位架(6)螺纹配合安装的移动杆(22),两所述第一限位架(20)螺纹配合有转动安装于承托箱(1)上的双向丝杠(23)。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2)上均布设有透气孔(24)且承托箱(1)纵向两侧分别设有通风孔(2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89806.1U CN215020871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89806.1U CN215020871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20871U true CN215020871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1511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89806.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20871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20871U (zh) |
-
2021
- 2021-04-06 CN CN202120689806.1U patent/CN21502087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7031782A1 (zh) | 一种新型智能婴儿床 | |
CN115590701A (zh) | 一种重症护理用患者护理辅助支撑装置 | |
CN110236869B (zh) | 一种术前气道开放装置及气道开放方法 | |
CN215020871U (zh) | 一种新生儿体位调节装置 | |
CN210330849U (zh) | 一种四维颈椎牵引床 | |
CN111938938A (zh) | 多功能自动俯卧位通气翻身床 | |
CN214967949U (zh) | 一种俯卧位通气头部辅助装置、卧位通气床 | |
CN215779391U (zh) | 一种供气管切开患者使用的枕垫 | |
CN110916949A (zh) | 儿科婴儿用保温设备 | |
CN114081741A (zh) | 一种急诊用便于神经重症患者俯卧位通气仪 | |
CN109646261B (zh) | 一种小儿消化按摩辅助治疗装置 | |
CN209091958U (zh) | 婴幼儿俯卧位通气抱枕 | |
CN112494251A (zh) | 一种具有晃动功能的医疗用新生儿护理装置 | |
CN215351342U (zh) | 一种重症护理用床旁呼吸机托架 | |
CN207590897U (zh) | 医用护理床 | |
CN113101111B (zh) | 一种医用甲状腺肿瘤手术体位调节固定装置 | |
CN213406673U (zh) | 一种一体式新生儿鸟巢护理床 | |
CN220293758U (zh) | 一种新生儿防呛奶装置 | |
CN221106319U (zh) | 一种新型护理托架 | |
CN205924365U (zh) | 一种神经内科用枕 | |
CN221692608U (zh) | 一种用于断指再植手术后的康复装置 | |
CN210447874U (zh) | 一种转运新生儿黄疸治疗装置 | |
CN219595069U (zh) | 俯卧位通气保护垫 | |
CN219629876U (zh) | 一种改良的仰头抬颏装置 | |
CN220714239U (zh) | 一种俯卧式通气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