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7278U -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7278U
CN215017278U CN202120056575.0U CN202120056575U CN215017278U CN 215017278 U CN215017278 U CN 215017278U CN 202120056575 U CN202120056575 U CN 202120056575U CN 215017278 U CN215017278 U CN 2150172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support frame
locking mechanism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657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05657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72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72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72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锁死机构,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锁死机构的表面接触,所述锁死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支撑柱、锁死机构、卡槽、连接架和支撑机构,其中,锁死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当两个锁死机构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通过连接架可使底板与支撑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医护人员在使用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时,可通过调节两个锁死机构之间的距离,使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的整体高度发生改变,从而使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背景技术
目前,中医医生在对患者进行诊脉时,大多通过诊脉枕对患者的腕关节进行支撑,以保证使前臂与心脏置于同一水平内,但由于每个病人前臂与心脏之间的落差不一样,而现有的诊脉枕高度都是一样的,无法进行调节,进而不利于医生对病人进行把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如:由于现有的诊脉枕高度都是一样的,无法进行调节,不利于医生对不同身高的病人进行把脉,而提出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所述底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锁死机构,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壁与锁死机构的表面接触,所述锁死机构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数量为六个,且支撑柱位于锁死机构的左右两侧。
优选的,所述锁死机构包括矩形滑环,所述矩形滑环的内壁与底板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滑环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底部与底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挡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的表面与卡槽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柱,所述矩形滑环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壁与U形柱的表面接触,所述U形柱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挡板的上表面和矩形滑环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架的底部与矩形滑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包括第一U形支架,所述第一U形支架的底部与矩形滑环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支架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远离第一U形支架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U形支架,所述第二U形支架的上表面与支撑机构的底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架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的设置有海绵垫,所述海绵垫的左右两侧均粘接有连接带,所述支撑块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挂钩,所述挂钩的内壁与连接带的表面接触。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的底部粘接有防滑橡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板、支撑柱、锁死机构、卡槽、连接架和支撑机构,其中,锁死机构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当两个锁死机构之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时,通过连接架可使底板与支撑块之间距离发生改变,进而医护人员在使用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时,可通过调节两个锁死机构之间的距离,使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的整体高度发生改变,从而使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使用起来较为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海绵垫、连接带、第一连接块、第二弹簧、第二连接块和挂钩,当需要将海绵垫固定在支撑块上时,先将海绵垫放置在支撑块上,然后,通过挂钩将连接带勾住,并使通过第二弹簧使海绵垫与支撑块紧密接触,此时,通过挂钩和连接带的配合,即可将海绵垫固定在支撑块,当需要更换或清洗海绵垫时,拉动挂钩,并将挂钩与连接带分离,此时,即可将海绵垫从支撑块上拆卸下来,进而通过连接带、第一连接块、第二弹簧、第二连接块和挂钩的配合,使支撑块上的海绵垫拆装较为方便,从而便于医护人员对海绵垫进行更换或清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锁死机构的示意图。
图中:1、底板;2、支撑柱;3、锁死机构;31、矩形滑环;32、第一挡板;33、第一通孔;34、卡块;35、第二挡板;36、U形柱;37、第二通孔;38、第一弹簧;4、卡槽;5、连接架;51、第一U形支架;52、连接柱;53、第二U形支架;6、支撑机构;61、支撑块;62、海绵垫;63、连接带;64、第一连接块;65、第二弹簧;66、第二连接块;67、挂钩;7、防滑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支撑柱2的底部粘接有防滑橡胶垫7,通过设置防滑橡胶垫7,使支撑柱2具有一定的防滑效果。底板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对称设置的锁死机构3,支撑柱2的数量为六个,且支撑柱2位于锁死机构3的左右两侧,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4,卡槽4的内壁与锁死机构3的表面接触,锁死机构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连接架5的上表面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6。
锁死机构3包括矩形滑环31,矩形滑环31的内壁与底板1的表面滑动连接,矩形滑环3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2,第一挡板32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通过第一挡板32使矩形滑环31仅能在底板1上水平移动,第一挡板3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3,第一通孔33的内部设置有卡块34,卡块34的表面与卡槽4的内壁接触,卡块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35,第二挡板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柱36,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7,第二通孔37的内壁与U形柱36的表面接触,U形柱36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8,第一弹簧3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挡板35的上表面和矩形滑环31的内壁接触,通过第一弹簧38使卡块34卡在卡槽4内,连接架5的底部与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锁死机构3的数量为三个,且每个锁死机构3上均有两个连接架5。
连接架5包括第一U形支架51,第一U形支架51的底部与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第一U形支架51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接柱52,连接柱52远离第一U形支架51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U形支架53,第二U形支架53的上表面与支撑机构6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一U形支架51和第二U形支架53均能在连接柱52上自由转动。
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块61,支撑块61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架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块61的设置有海绵垫62,海绵垫62的左右两侧均粘接有连接带63,支撑块6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4,第一连接块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5,第二弹簧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6,第二连接块6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挂钩67,挂钩67的内壁与连接带63的表面接触,在通过挂钩67将连接带63勾住时,通过第二弹簧65使海绵垫62与支撑块61紧密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医护人员在使用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时,先将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放置在桌面上,然后,根据诊断需要,调节该中医把脉诊断支架的整体高度,在调节支撑块61与底板1之间距离时,先拉动U形柱36,使卡块34从卡槽4内移出,然后,将矩形滑环31移动至指定位置,并通过卡槽4和卡块34的配合,将矩形滑环31固定在指定位置处,此时,在连接架5的作用下,即可使支撑块61与底板1之间距离发生改变,当医护人员需要清洗或更换海绵垫62时,拉动挂钩67,并将挂钩67与连接带63分离,此时,即可将海绵垫62从支撑块61上拆卸下来,当需要将海绵垫62固定在支撑块61上时,先将海绵垫62放置在支撑块61上,然后,通过挂钩67将连接带63勾住,并使通过第二弹簧65使海绵垫62与支撑块61紧密接触,此时,通过挂钩67和连接带63的配合,即可将海绵垫62固定在支撑块61。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Claims (6)

1.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柱(2),所述底板(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锁死机构(3),所述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卡槽(4),所述卡槽(4)的内壁与锁死机构(3)的表面接触,所述锁死机构(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架(5),所述连接架(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数量为六个,且支撑柱(2)位于锁死机构(3)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死机构(3)包括矩形滑环(31),所述矩形滑环(31)的内壁与底板(1)的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矩形滑环(31)内壁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挡板(32),所述第一挡板(32)的底部与底板(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一挡板(32)的内部开设有第一通孔(33),所述第一通孔(33)的内部设置有卡块(34),所述卡块(34)的表面与卡槽(4)的内壁接触,所述卡块(3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挡板(35),所述第二挡板(3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U形柱(36),所述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二通孔(37),所述第二通孔(37)的内壁与U形柱(36)的表面接触,所述U形柱(36)的表面套接有第一弹簧(38),所述第一弹簧(38)的上下两侧分别与第二挡板(35)的上表面和矩形滑环(31)的内壁接触,所述连接架(5)的底部与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5)包括第一U形支架(51),所述第一U形支架(51)的底部与矩形滑环(3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U形支架(51)的内壁通过销轴铰接有连接柱(52),所述连接柱(52)远离第一U形支架(51)的一端通过销轴铰接有第二U形支架(53),所述第二U形支架(53)的上表面与支撑机构(6)的底部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6)包括支撑块(61),所述支撑块(61)的底部与第二U形支架(5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块(61)的设置有海绵垫(62),所述海绵垫(62)的左右两侧均粘接有连接带(63),所述支撑块(61)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连接块(64),所述第一连接块(6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65),所述第二弹簧(6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块(66),所述第二连接块(6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挂钩(67),所述挂钩(67)的内壁与连接带(63)的表面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底部粘接有防滑橡胶垫(7)。
CN202120056575.0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Active CN2150172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575.0U CN21501727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6575.0U CN21501727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7278U true CN21501727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498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6575.0U Active CN215017278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72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041436A (zh) 一种医院用具有提醒功能的输液架
CN215017278U (zh) 一种中医把脉诊断支架
CN213222286U (zh) 一种检验科用试管架
CN209984520U (zh) 一种新型生殖中心医师操作集成车
CN211485412U (zh) 一种普通内科多功能辅助架
CN211634614U (zh) 一种病人输液用输液架
CN213219972U (zh) 一种病床用吊水架
CN211023103U (zh) 一种小儿内科用检查桌
CN215134778U (zh) 产科用的可调式输液架
CN215915333U (zh) 一种临床护理用的新型康复护理床
CN213373188U (zh) 一种胸外科护理板
CN216496275U (zh) 一种医学护理用医疗托盘
CN210228554U (zh) 一种便携式妇科护理箱
CN220714278U (zh) 一种重症监护室方便护理装置
CN215690496U (zh) 一种便携式的急诊输液架
CN215779453U (zh) 一种产科手术室临床护理用辅助托架
CN215383567U (zh) 一种护理用洗浴装置
CN212755885U (zh) 一种手术室用带有圆盘置物板的托架
CN215536077U (zh) 一种肿瘤科护理用换药车
CN213941368U (zh) 一种妇科检查台
CN214807212U (zh) 一种普外科不脏手引流袋装置
CN212439161U (zh) 一种心血管内科护理用辅助装置
CN214553771U (zh) 采血管盛放装置
CN221106350U (zh) 一种具有床单纠偏功能的检查床
CN213311079U (zh) 一种床边仪器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