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7884U -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7884U
CN214997884U CN202120838971.9U CN202120838971U CN214997884U CN 214997884 U CN214997884 U CN 214997884U CN 202120838971 U CN202120838971 U CN 202120838971U CN 214997884 U CN214997884 U CN 2149978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iator
partition
plate section
plate
vertica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389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帅
孟凡冉
闫成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filed Critical Sany Heavy Machinery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389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78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78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78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包括:若干隔板,适于固定在散热器的四周上,若干隔板将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进风腔与散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机舱中安装有发动机;防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隔板上。本实用新型在散热器的四周上固定若干隔板,使得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若干隔板可以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被散热器吸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的水温在正常范围内,整机性能好。防护网可以起到过滤灰尘等杂质的作用,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堵塞芯体,防护网拆装方便,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同时也可对中冷器、冷凝器起到防护作用。

Description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组合散热器由水散热器、油散热器和中冷器等组成,组合散热器是液压挖掘机的冷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利用风扇吸入的冷风将发动机冷却液、液压油及涡轮增压后气体从高温零部件等所吸收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散热器的进风面通常设置有防护装置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堵塞芯体,常规的防护装置由一个或两个防尘网组成,无法阻止安装发动机的机舱内的热空气被吸入,导致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不足,发动机的水温高发生报警,进而影响整机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防尘网的设置无法阻止安装发动机的机舱内的热空气被吸入造成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包括:若干隔板,适于固定在散热器的四周上,若干隔板将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进风腔与散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机舱中安装有发动机;防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隔板上。
可选地,若干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隔板、右隔板、下隔板及左隔板,上隔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上侧,右隔板固定在散热器的右侧上,下隔板固定在散热器的下侧,左隔板固定在散热器的左侧上。
可选地,上隔板呈从散热器的前侧向其后侧逐渐上升的台阶状,上隔板包括若干上横板段和若干上竖板段,最前侧的上竖板段与防护网的上侧连接,中间的一个上竖板段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最后侧的上竖板段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顶板配合。
可选地,右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右竖板段、右纵板段及右斜板段,右纵板段与散热器的右侧连接,防护网的右侧与右斜板段连接,右竖板段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右板配合。
可选地,下隔板包括下竖板段和下横板段,下竖板段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下横板段与防护网的下侧连接。
可选地,左隔板包括左竖板段和左纵板段,左纵板段与散热器的左侧连接并与防护网的左侧连接,左竖板段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左板配合。
可选地,防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上防护网和下防护网,下隔板上设有与下防护网的下侧配合的下卡槽,左隔板上设有与下防护网的左侧和上防护网的左侧配合的左卡槽,上防护网上设有限制下防护网向右运动的右限位板,上防护网与右隔板、上隔板通过紧固部件连接。
可选地,下防护网的两侧上设有中挡板,两个中挡板之间形成对上防护网的下侧进行限位的中卡槽。
可选地,每个隔板上设有隔热密封件,隔热密封件适于与散热器和机械设备的舱体配合。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包括:上述的防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在散热器的四周上固定若干隔板,使得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若干隔板可以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被散热器吸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的水温在正常范围内,整机性能好。防护网的设置可以起到过滤灰尘等杂质的作用,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堵塞芯体,防护网拆装方便,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同时机械设备的中冷器、冷凝器位于进风腔中,可以对中冷器、冷凝器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中冷器、冷凝器受到机舱中的热空气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散热器的防护装置的正面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防护装置的正面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的防护装置的背面的立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上隔板;11、上横板段;12、上竖板段;121、上固定孔;20、右隔板;21、右竖板段;22、右纵板段;221、右固定孔;30、下隔板;31、下竖板段;33、下挡板;40、左隔板;41、左竖板段;42、左纵板段;421、左固定孔;422、通孔;423、缺口;43、左挡板;51、上防护网;52、下防护网;53、右限位板;54、中挡板;61、第一隔热密封件;62、第二隔热密封件;63、第三隔热密封件;65、第五隔热密封件;66、第六隔热密封件;67、第七隔热密封件;71、紧固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包括:若干隔板和防护网,若干隔板适于固定在散热器的四周上,若干隔板将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进风腔与散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机舱中安装有发动机;防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隔板上。
应用本实施例的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在散热器的四周上固定若干隔板,使得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若干隔板可以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被散热器吸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的水温在正常范围内,整机性能好。防护网的设置可以起到过滤灰尘等杂质的作用,防止灰尘等杂质被吸入堵塞芯体,防护网拆装方便,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同时机械设备的中冷器、冷凝器位于进风腔中,可以对中冷器、冷凝器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中冷器、冷凝器受到机舱中的热空气的影响。
需要说明的是,散热器的前侧是指散热器的进风口所在的一侧,散热器的后侧是指散热器的出风口所在的一侧,为了便于描述,下述的“上”、“下”、“前”、“后”、“左”以及“右”是以散热器为基准对各结构的位置描述,上述词语不能理解为是对各结构的位置进行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若干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隔板10、右隔板20、下隔板30及左隔板40,上隔板10固定在散热器的上侧,右隔板20固定在散热器的右侧上,下隔板30固定在散热器的下侧,左隔板40固定在散热器的左侧上,此时散热器大体呈长方体状,四块隔板与散热器的四周相适配。
在本实施例中,上隔板10呈从散热器的前侧向其后侧逐渐上升的台阶状,上隔板10包括若干上横板段11和若干上竖板段12,最前侧的上竖板段12与防护网的上侧连接,中间的一个上竖板段12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最后侧的上竖板段12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顶板配合。上隔板10的设置可以不仅便于固定防护网的上侧,还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配合,进而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从散热器的上方流向散热器的进风口。散热器安装在舱体中,如果散热器的上方、左侧及右侧的部件的形状发生改变时,为了与其配合,上隔板10的形状也会发生改变。优选地,中间的一个上竖板段12设有若干上固定孔121,紧固件穿过上固定孔121与散热器的前侧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具体地,上固定孔121的数量为三个。当然,上固定孔12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右隔板20包括依次连接的右竖板段21、右纵板段22及右斜板段,右纵板段22与散热器的右侧连接,防护网的右侧与右斜板段连接,右竖板段21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右板配合。右隔板20的设置可以不仅便于固定防护网的右侧,还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配合,进而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从散热器的右侧流向散热器的进风口。防护网的右侧朝向散热器倾斜设置,右斜板段相对于右纵板段22朝向左隔板倾斜设置,方便对防护网的右侧进行固定。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右斜板段,直接将防护网的右侧弯折90度并固定在右纵板段22上。
优选地,右纵板段22上设有若干右固定孔221,紧固件穿过右固定孔221与散热器的右侧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右固定孔221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右固定孔22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下隔板30包括下竖板段31和下横板段,下竖板段31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下横板段与防护网的下侧连接。下隔板30用于固定防护网的下侧,对防护网的固定牢固可靠。优选地,下竖板段31上设有若干下固定孔,紧固件穿过下固定孔与散热器的下侧的螺纹孔固定连接。下固定孔的数量为两个。当然,下固定孔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左隔板40包括左竖板段41和左纵板段42,左纵板段42与散热器的左侧连接并与防护网的左侧连接,左竖板段41适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左板配合。左隔板40不仅用于固定防护网的左侧,也便于与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配合,左纵板段42的上侧及前侧与舱体的舱壁配合,进而有效地阻止机舱中的热空气从散热器的左侧流向散热器的进风口。优选地,左纵板段42上设有左固定孔421,紧固件穿过左固定孔421与散热器的左侧的螺纹孔固定连接。左固定孔421的数量为两个。当然,左固定孔42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左纵板段42上还设有供管线穿设的通孔422及缺口423,第二缺口423的数量为两个,一个缺口423设置左纵板段42的上侧,另一个缺口423设置在左纵板段42的前侧,通孔422和缺口423用于管线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紧固件均为螺栓,螺栓使用方便,成本低廉。上述的上固定孔121、左固定孔421、下固定孔及左固定孔421均为圆孔等。
在本实施例中,防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上防护网51和下防护网52,下隔板30上设有与下防护网52的下侧配合的下卡槽,左隔板40上设有与下防护网52的左侧和上防护网51的左侧配合的左卡槽,上防护网51上设有限制下防护网52向右运动的右限位板53,上防护网51与右隔板20、上隔板10通过紧固部件71连接。下卡槽可以限制下防护网52往下运动,左卡槽可以限制下防护网52往左运动,向上拉动下防护网52就可以将其取下来,将下防护网52向下滑入下卡槽和左卡槽中就可以将其安装在隔板上,然后在下防护网的上方安装上防护网51,上防护网51的右限位板53可以限制下防护网52往右运动,上防护网51还可以限制下防护网往上运动,通过推拉实现下防护网的拆装,拆装方便,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安装上防护网51时,先将其向下滑入左卡槽中,然后通过紧固部件71将其固定在右隔板20、上隔板10,此时左卡槽起到导向的作用。当然,在上防护网51的左侧也可以不设置左卡槽,仅在下防护网52的左侧设置左卡槽。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部件71包括紧固螺栓和螺母,紧固螺栓焊接在上隔板10、右隔板20上,上防护网51上设有供紧固螺栓穿设的安装孔,将上防护网51的安装孔对准紧固螺栓并套在紧固螺栓上,然后拧上螺母即可。紧固螺栓焊接在上隔板10、右隔板20的后侧上,上隔板10、右隔板20的后侧是指上隔板10、右隔板20朝向散热器的背风面。
优选地,右限位板53焊接在上防护网51上,用于对下防护网52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下防护网52的两侧上设有中挡板54,两个中挡板54之间形成对上防护网51的下侧进行限位的中卡槽,中卡槽用于对上防护网51进行限位,方便安装。优选地,中挡板54焊接在下防护网52上,用于对上防护网进行卡接固定。当然,也可以不设置中挡板54,直接通过下防护网52的顶面对上防护网51的下侧进行限位。
在本实施例中,下隔板30的下横板段上设有呈L形的下挡板33,下挡板33的两个板段之间形成上述的下卡槽,用于对下防护网的下侧进行卡接固定。优选地,下挡板33焊接在下横板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左隔板40的左纵板段42上设有呈L形的左挡板43,左挡板43的两个板段之间形成上述的左卡槽,用于对上防护网和下防护网的左侧进行卡接固定。优选地,左挡板43焊接在左纵板段42上。左挡板43的数量为三个。当然,左挡板43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每个隔板上设有隔热密封件,隔热密封件适于与散热器和机械设备的舱体配合。隔热密封件起到隔热和密封的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上隔板10上设有第一隔热密封件61和第二隔热密封件62,具体地,第二隔热密封件62固定在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的上竖板段12上,第一隔热密封件61固定在上隔板10位于与散热器的前侧连接的上竖板段12上方的板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右隔板20上设有第三隔热密封件63和第四隔热密封件,具体地,第三隔热密封件63固定在右竖板段21上,第四隔热密封件固定在右纵板段22上。
在本实施例中,下隔板30上设有第五隔热密封件65,具体地,第五隔热密封件65固定在下竖板段31上。
在本实施例中,左隔板40上设有第六隔热密封件66和第七隔热密封件67,具体地,第六隔热密封件66固定在左竖板段41上,第七隔热密封件67固定在左纵板段42上。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隔热密封件61、第二隔热密封件62、第三隔热密封件63、第四隔热密封件、第五隔热密封件65、第六隔热密封件66和第七隔热密封件67均为隔热密封棉等,隔热密封棉粘接在对应的板段上。
在本实施例中,上隔板10、右隔板20、下隔板30及左隔板40依次焊接连接,焊接固定更牢固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设备包括进气系统和空调系统,进气系统的中冷器、空调系统的冷凝器位于进风腔中,可以对中冷器、冷凝器起到防护作用,防止中冷器、冷凝器受到机舱中的热空气的影响。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方式,也可以设置一个防护网,防护网的下侧与下卡槽配合,防护网的左侧与左卡槽配合,防护网的上侧和右侧通过紧固部件固定在上隔板和右隔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其包括:上述的防护装置。防护装置可使散热器的进风面隔离安装有发动机的高温舱,可有效阻止机舱内热空气被吸入,结构简单,防尘网不直接固定到散热器上,防尘网由紧固部件和卡槽共同固定在隔板上,紧固点设在可视、易拆卸处,防护网拆装方便,便于后期清洗维护,同时也可对中冷器、冷凝器起到防护作用。
在本实施例中,机械设备为挖掘机、旋挖钻机、桩机等。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防护装置由隔板、防护网、隔热密封棉和紧固部件等组成,利用散热器布置空间,在散热器的周边增加隔板使散热器的进风面隔离安装有发动机的机舱,隔热密封棉粘贴到隔板上,隔板通过紧固件直接紧固到散热器上,隔板和隔热密封棉可使散热器的进风面隔离发动机高温舱,有效阻止机舱内热空气被吸入;防护网通过紧固部件和卡槽固定到隔板上,结构简单,拆装清洗更方便,防止芯体被灰尘、杂质等堵塞,同时也可将中冷器和冷凝器保护在进风腔中。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隔板,适于固定在散热器的四周上,若干所述隔板将机械设备的舱体分隔成进风腔和机舱,所述进风腔与所述散热器的进风口连通,所述机舱中安装有发动机;
防护网,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隔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隔板包括依次连接的上隔板(10)、右隔板(20)、下隔板(30)及左隔板(40),所述上隔板(1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上侧,所述右隔板(2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右侧上,所述下隔板(3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下侧,所述左隔板(40)固定在所述散热器的左侧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隔板(10)呈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向其后侧逐渐上升的台阶状,所述上隔板(10)包括若干上横板段(11)和若干上竖板段(12),最前侧的所述上竖板段(12)与所述防护网的上侧连接,中间的一个所述上竖板段(12)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连接,最后侧的所述上竖板段(12)适于与所述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顶板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隔板(20)包括依次连接的右竖板段(21)、右纵板段(22)及右斜板段,所述右纵板段(22)与所述散热器的右侧连接,所述防护网的右侧与所述右斜板段连接,所述右竖板段(21)适于与所述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右板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隔板(30)包括下竖板段(31)和下横板段,所述下竖板段(31)与所述散热器的前侧连接,所述下横板段与所述防护网的下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隔板(40)包括左竖板段(41)和左纵板段(42),所述左纵板段(42)与所述散热器的左侧连接并与所述防护网的左侧连接,所述左竖板段(41)适于与所述机械设备的倒U形板的左板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上防护网(51)和下防护网(52),所述下隔板(30)上设有与所述下防护网(52)的下侧配合的下卡槽,所述左隔板(40)上设有与所述下防护网(52)的左侧和所述上防护网(51)的左侧配合的左卡槽,所述上防护网(51)上设有限制所述下防护网(52)向右运动的右限位板(53),所述上防护网(51)与所述右隔板(20)、所述上隔板(10)通过紧固部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防护网(52)的两侧上设有中挡板(54),两个所述中挡板(54)之间形成对所述上防护网(51)的下侧进行限位的中卡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隔板上设有隔热密封件,所述隔热密封件适于与所述散热器和所述机械设备的舱体配合。
10.一种机械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装置。
CN202120838971.9U 2021-04-22 2021-04-22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Active CN2149978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8971.9U CN214997884U (zh) 2021-04-22 2021-04-22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38971.9U CN214997884U (zh) 2021-04-22 2021-04-22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7884U true CN21499788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944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38971.9U Active CN214997884U (zh) 2021-04-22 2021-04-22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78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89633B2 (en) Header panel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air circulation above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US9585266B2 (en) Header panel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air circulation above electronic equipment enclosure
CN104144588B (zh) 散热装置及设有该散热装置的电子装置
US20190198834A1 (en) Telecommunications equipment cabinets including isolated and removable battery box assemblies
US10563925B2 (en) Cooling assembly for service vehicle
CN111578387A (zh) 电控盒和窗式空调器
CN214997884U (zh) 散热器的防护装置及机械设备
WO2015152497A1 (ko) 공기 조화기의 실외기 배출 에어가이드
CN210379796U (zh) 一种户外用高效散热的防水电控柜
CN209358419U (zh) 变频器
CN110933907A (zh) 一种新型电控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110839337B (zh) 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机柜散热系统
CN211184805U (zh) 一种油井专用数据采集箱
CN2105119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0959297U (zh) 一种具有防水和散热功能的通信装置
CN109677256B (zh) 一种用于运输车辆的防护型水箱及其安装机构
CN109687691A (zh) 变频器
CN209358422U (zh) 变频器
US20230044599A1 (en) Electric control box and window air conditioner
CN212519836U (zh) 一种便于装配的通信设备用机柜
CN208638258U (zh) 一种集成式整流柜
CN210579782U (zh) 一种游戏服务器用保护装置
CN211529747U (zh) 一种变压器用背包散热装置
CN211295470U (zh) 一种充电器的防水结构
CN212137218U (zh) 一种母线槽插接箱锁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