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3981U -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3981U
CN214993981U CN202121350061.2U CN202121350061U CN214993981U CN 214993981 U CN214993981 U CN 214993981U CN 202121350061 U CN202121350061 U CN 202121350061U CN 214993981 U CN214993981 U CN 2149939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cave
drainage
embankment
gr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5006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健
陈晓裕
向道刚
刘旭
郭莉
覃海锋
刘杰
杨鹏
彭捌洲
叶胜利
陈厚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5006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39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39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39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属于路基排水施工结构技术领域,该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包括地面,地面的下方设有溶洞口,溶洞口内设置有排水洞隙口,溶洞口内填筑有溶洞块石填充体,且溶洞块石填充体与溶洞口内的排水洞隙口相匹配,地面的表层铺设有两层土工布隔离层,两层土工布隔离层之间分层铺设有级配碎石褥垫层,位于上方土工布隔离层的表层铺设有填土路堤,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充分挖掘路基下溶洞的排水能力,将溶洞块石填充体、级配碎石褥垫层、土工布隔离层组合形成一个既能排水通畅又能防止地下水和气压冲刷路堤,提高了路堤稳定性,保证了公路安全。

Description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路基排水施工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背景技术
路堤的排水一般采用排水沟、渠、管涵方式,岩溶发育区存在溶洞、裂隙、暗河,岩溶洼地的洞口是大地的“嘴”和“鼻孔”,常常不会按照我们设计的排水管沟位置排水,修路堤时如果堵塞洞口,当地下水上升时瞬间气压、水压很大,导致路堤冲毁,损失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岩溶发育区进行路堤修建时如果堵塞岩溶洼地的洞口,当地下水上升时瞬间气压、水压很大,会导致路堤冲毁,损失严重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包括地面,所述地面的下方设有溶洞口,所述溶洞口内设置有排水洞隙口,所述溶洞口内填筑有溶洞块石填充体,且溶洞块石填充体与溶洞口内的排水洞隙口相匹配,所述地面的表层铺设有两层土工布隔离层,两层所述土工布隔离层之间分层铺设有级配碎石褥垫层,位于上方所述土工布隔离层的表层铺设有填土路堤。
优选的,所述地面的表层与土工布隔离层之间和级配碎石褥垫层与两个土工布隔离层之间均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均由五厘米粗砾砂构成。
优选的,所述溶洞块石填充体和级配碎石褥垫层均采用不易软化的硬质岩石,且溶洞块石填充体和级配碎石褥垫层均内不含有泥土、杂草树木和其他杂物。
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褥垫层的厚度设置大于两米。
优选的,两层所述土工布隔离层的材料均为每平方米重量大于四百克的无纺布。
优选的,所述级配碎石褥垫层的侧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隔离层。
优选的,所述溶洞口的开口均经过开挖扩大处理,所述溶洞口的内壁与溶洞口内排水洞隙口均经过表层泥土清除处理。
优选的,所述地面的表层均经过松软土层清除处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方案中,通过结构优化设计,充分挖掘路基下溶洞的排水能力,将溶洞块石填充体、级配碎石褥垫层、土工布隔离层组合形成一个既能排水通畅又能防止地下水和气压冲刷路堤,提高了路堤稳定性,保证了公路安全;
2、本方案中,可以取消或者减少常规排水管、沟、涵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节约成本;
3、本方案中,整个施工工艺较为简单,且绿色环保节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溶蚀平原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型式;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山间沟谷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型式。
图中:1、填土路堤;2、级配碎石褥垫层;3、溶洞块石填充体;4、地面;5、土工布隔离层;6、排水方向;7、溶洞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包括地面4,地面4的下方设有溶洞口7,溶洞口7内设置有排水洞隙口,溶洞口7内填筑有溶洞块石填充体3,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与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相匹配,地面4的表层铺设有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分层铺设有级配碎石褥垫层2,位于上方土工布隔离层5的表层铺设有填土路堤1。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以带有透水性溶洞块石填充体3及级配碎石褥垫层2为排水通道,用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防止土颗粒流入堵塞排水通道,保证洪水能排入地下,地下水上升时能排出透气,防止路堤冲毁。
具体的,地面4的表层与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与两个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均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均由五厘米粗砾砂构成。
本实施例中:保护层的设置让整个排水路堤结构稳定性更好也能提高对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的防护性能。
具体的,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采用不易软化的硬质岩石,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内不含有泥土、杂草树木和其他杂物。
本实施例中:将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采用不易软化的硬质岩石,并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内不含有泥土、杂草树木和其他杂物可确保整个结构的排水排气通畅。
具体的,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厚度设置大于两米。
本实施例中:将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厚度设置大于两米能够进一步确保排水排气通畅,在铺设前可以先将地面4表层的松软土清除再分层填筑然后进行震动碾压密实。
具体的,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的材料均为每平方米重量大于四百克的无纺布。
本实施例中:将两侧土工布隔离层5的材料均为每平方米重量大于四百克的无纺布可确保土工布隔离层5的质量,不会轻易破损,此处,优选的可以在两个土工布隔离层5的双面均铺设保护层提高对土工布隔离层5的防护力,同时必要时设置土工格栅。
具体的,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侧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隔离层5。
本实施例中:在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侧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隔离层5可以让多个土工布隔离层5形成一个整体罩住整个级配碎石褥垫层2,防止级配碎石褥垫层2内的松散碎石脱落对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形成堵塞。
具体的,溶洞口7的开口均经过开挖扩大处理,溶洞口7的内壁与溶洞口7内排水洞隙口均经过表层泥土清除处理。
本实施例中:将溶洞口7的开口均经过开挖扩大处理能提高排水通气的上限,并且将溶洞口7的内壁与溶洞口7内排水洞隙口均经过表层泥土清除处理能有效预防溶洞口7和溶洞口7内排水洞隙口表层泥土对洞口形成堵塞。
具体的,地面4的表层均经过松软土层清除处理。
本实施例中:将地面4的表层均经过松软土层清除处理同样也能预防地面4表层的松软土层脱落堵塞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
溶蚀平原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型式如图1所示,具体施工步骤如下:
S1:清基:先开挖基槽将地面4以下松软土层清除干净;
S2:溶洞块石填充体3的施工:将发现的溶洞口7开挖扩大、清除表层泥土、露出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后再分层填筑溶洞块石填充体3;
S3:下层土工布隔离层5的铺设:先对溶洞口7洞口处的溶洞块石填充体3用级配碎石褥垫层2缝震密,再铺设五厘米粗砾砂保护层,最后铺设下层土工布隔离层5;
S4: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施工:先铺设五厘米粗砾砂保护层,再分层铺设级配碎石褥垫层2并碾压密实至设计标高;
S5:上层土工布隔离层5的铺设:先铺设五厘米粗砾砂保护层,再铺设土工布隔离层5隔离层上层;
S6:填土路堤1的施工:先铺设五厘米粗砾砂保护层,再分层对填土路堤1进行施工。
完成施工后,形成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洪水时其排水方向6如图所示,洪水通过级配碎石褥垫层2向溶洞块石填充体3排泄;地下水上升时,其排水排气方向与发生洪水时排水方向6的方向相反。
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包括地面4,地面4的下方设有溶洞口7,溶洞口7内设置有排水洞隙口,溶洞口7内填筑有溶洞块石填充体3,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与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相匹配,地面4的表层铺设有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分层铺设有级配碎石褥垫层2,位于上方土工布隔离层5的表层铺设有填土路堤1。
具体的,地面4的表层与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与两个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均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均由五厘米粗砾砂构成。
具体的,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采用不易软化的硬质岩石,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内不含有泥土、杂草树木和其他杂物。
具体的,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厚度设置大于两米。
具体的,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的材料均为每平方米重量大于四百克的无纺布。
具体的,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侧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隔离层5。
具体的,溶洞口7的开口均经过开挖扩大处理,溶洞口7的内壁与溶洞口7内排水洞隙口均经过表层泥土清除处理。
具体的,地面4的表层均经过松软土层清除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此处,地面4设为带有凹凸不平的面,但其施工方式与实施例1相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面(4),所述地面(4)的下方设有溶洞口(7),所述溶洞口(7)内设置有排水洞隙口,所述溶洞口(7)内填筑有溶洞块石填充体(3),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与溶洞口(7)内的排水洞隙口相匹配,所述地面(4)的表层铺设有两层土工布隔离层(5),两层所述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分层铺设有级配碎石褥垫层(2),位于上方所述土工布隔离层(5)的表层铺设有填土路堤(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4)的表层与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与两个土工布隔离层(5)之间均设置有保护层,且保护层均由五厘米粗砾砂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采用不易软化的硬质岩石,且溶洞块石填充体(3)和级配碎石褥垫层(2)均内不含有泥土、杂草树木和其他杂物。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厚度设置大于两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两层所述土工布隔离层(5)的材料均为每平方米重量大于四百克的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褥垫层(2)的侧面均包裹有土工布隔离层(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洞口(7)的开口均经过开挖扩大处理,所述溶洞口(7)的内壁与溶洞口(7)内排水洞隙口均经过表层泥土清除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面(4)的表层均经过松软土层清除处理。
CN202121350061.2U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Active CN2149939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0061.2U CN214993981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50061.2U CN214993981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3981U true CN21499398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287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50061.2U Active CN214993981U (zh) 2021-06-17 2021-06-17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39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244A (zh) 一种抗滑桩与格宾高挡墙联合防护陡坡路基的方法
CN111535357A (zh) 一种洪水位以下穿越软基堤防的取水管道结构及施工方法
CN112392127B (zh) 一种树枝状埋入式柔性生态的斜坡排水沟及施工方法
CN109610435A (zh) 一种黄土高填方沟谷地基排水结构及其铺设方法
CN107816050B (zh) 一种混凝土围堰和土石围堰组合围堰及其施工方法
CN111270698A (zh) 一种用于山区采砂河道内桥梁桩基外露病害的防护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111455737A (zh) 一种涉水铁路路基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07582477U (zh) 一种混凝土围堰和土石围堰组合围堰
CN105332382B (zh) 邻河基坑筑岛围堰粘土止水施工方法
CN114032874A (zh) 一种黄土高原治沟造地的沟道土地整治结构及方法
CN112854144A (zh) 一种深厚淤泥层上土石坝的构筑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14993981U (zh) 一种能畅通呼吸的大自然排水路堤结构
CN210482339U (zh) 一种路堤边坡防护系统
CN209854656U (zh) 一种堤防
CN107881987A (zh) 深厚覆盖层上面板堆石坝坝基防渗结构
CN216515520U (zh) 一种富水区域高填方工程地下排水结构
CN105714736A (zh) 一种新型生态沟渠及其建造方法
CN113123358B (zh) 一种采煤不均匀沉降作用下船池变形防治结构及施工方法
CN212477620U (zh) 一种深厚覆盖层上修筑重力坝的结构
CN212223936U (zh) 一种用于山区采砂河道内桥梁桩基外露病害的防护结构
CN210658236U (zh) 一种堆渣结构
CN210459099U (zh) 一种软土地基上的海堤结构
CN210262772U (zh) 冲沟地段防渗路堤结构
CN108611941B (zh) 一种用于饱和高填方路基处理的方法
CN212238576U (zh) 一种平原地区高速铁路弃渣消纳构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50081 No. 7, 25 / F, unit 1, building 5, 6 and 7, Dongyuan Fortune Plaza project, intersection of Guanshan road and Changling Road, guanshanhu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50081 No. 7, 25 / F, unit 1, building 5, 6 and 7, Dongyuan Fortune Plaza project, intersection of Guanshan road and Changling Road, guanshanhu District, Guiyang City, Guizho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GUIZHOU ZHI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