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1592U -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1592U
CN214991592U CN202023026156.7U CN202023026156U CN214991592U CN 214991592 U CN214991592 U CN 214991592U CN 202023026156 U CN202023026156 U CN 202023026156U CN 214991592 U CN214991592 U CN 214991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fting
drainage
culture
culture medium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261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慧玲
涂晓波
牛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Customs 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Customs 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Customs 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Shenzhen Academy of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Customs Food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ology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0230261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1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1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1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aratus Associated With Microorganisms And Enzy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包括:外罩;用于将储料瓶内的培养基引流至培养容器的引流机构;用于带动培养容器相对储料瓶移动的活动底盘;用于带动调整培养容器放置高度的升降机构;控制机构,控制机构包括用于调整升降机构高度的升降控制组件,以及用于控制引流机构和活动底盘配合注液的注液控制组件;供电机构,供电机构分别与引流机构、升降机构、活动底盘和控制机构导电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引流机构,实现向培养容器中注入培养基的批量自动流水化,同时,设置升降机构,在引流机构高度不便的情况下,通过抬升放置培养容器的平台,使得培养容器和引流机构的垂直距离可调,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培养瓶或培养皿。

Description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进行微生物检测试验时,通常需要向培养皿或培养瓶中注入培养基,以提供微生物的生长营养所需。在通常情况下,需要试验人员在将培养基依次倒入培养皿或培养瓶中,并依次封闭,试验过程均为手动操作,耗时较久,且在注液的过程中培养基存在污染的风险,进而导致培养工作的失败或试验结果的不准确;同时,在使用常规的注液装置时,由于针对不同的培养工作,实验人员可能会选择培养瓶或培养皿作为培养容器,而培养瓶或培养皿二者高度差距较大,故固定的注液嘴与培养瓶之间的垂直距离远小于与培养皿之间的垂直距离,当注液嘴与培养皿之间的垂直距离过大时,培养基流至培养皿时容易发生飞溅,从而污染试验环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包括:
外罩;
用于将储料瓶内的培养基引流至培养容器的引流机构,所述引流机构与所述储料瓶连通设置;
用于放置所述培养容器并带动所述培养容器相对所述储料瓶移动的活动底盘;
设于所述活动底盘上用于带动调整所述培养容器放置高度的升降机构;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升降机构高度的升降控制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引流机构和所述活动底盘配合注液的注液控制组件;
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分别与所述引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所述活动底盘和所述控制机构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培养容器的平台,以及带动所述平台升降的升降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一端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组件为螺杆升降组件、气动升降组件、液压升降组件、剪叉升降组件、链轮升降组件、齿轮齿条升降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平台升降方向的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向组件上的定位传感器,所述定位传感器设于所述平台的行程最高点;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运动的第一动力件,以及与所述定位传感器和所述第一动力件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通过获取所述定位传感器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的工作状态。
优选地,所述引流装置包括与所述储料瓶连通设置的引流管,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管的引流本体,所述引流管与所述引流本体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瓶内,另一端通过所述引流本体设于所述培养容器上方。
优选地,所述注液控制组件包括驱动所述活动底盘移动或旋转的第二动力件、设于所述引流管位于所述储料瓶内一端的引流泵、设于所述引流管上的流量计,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与所述第二动力件、所述引流泵、所述流量计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注液控制组件还包括使所述引流本体与所述培养容器对齐注液的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件通信连接。
优选地,所述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储料瓶的放置台,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储料瓶内培养基进行保温的加热件,以及温敏电阻,所述加热件和所述温敏电阻均设于所述放置台上。
优选地,所述外罩为密闭腔体,所述引流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以及所述储料瓶、所述培养容器均设于所述外罩内;
所述外罩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消毒的紫外灯,所述紫外灯与所述供电机构导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引流机构,实现向培养容器中注入培养基的批量自动流水化,同时,设置升降机构,在引流机构高度不便的情况下,通过抬升放置培养容器的平台,使得培养容器和引流机构的垂直距离可调,从而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的培养瓶或培养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培养容器为培养瓶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培养容器为培养皿时的局部剖视图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升降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中培养容器与储料瓶的排布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可用于微生物检测工作中,依次带动各培养容器80与注液机构对齐注液。具体的,参考图1-图2,其可包括外罩10、引流机构20、活动底盘30、升降机构40、控制机构以及供电机构,在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升降机构40带动放置于其上的培养容器80上下移动至合适高度,并在活动底盘30的带动下,将培养容器80依次与引流机构20对齐,实现自动注液。
具体的,外罩10用于将引流机构20、活动底盘30、培养容器80、储料瓶70罩设容纳,可为一内部中空且密封的壳体,活动底盘30上可放置多个培养容器80,以及一个与引流机构20连通的储料瓶70。其中,培养容器80 可以是培养瓶或培养皿,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瓶时,封闭培养瓶的盖体为橡胶塞;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皿时,封闭培养皿的盖体为平板状皿盖。在一些实施例中,外罩10为分体设计,方便实验人员拿取培养容器80,以及更换储料瓶70或向储料瓶70内补充加料。
进一步的,由于培养容器80可以为培养瓶或培养皿,二者高度差距较大,为防止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皿时,培养皿与引流机构20的垂直距离过大,引流机构20内的培养基流至培养皿时容易发生飞溅,污染试验环境,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底盘30上设有用于调整培养容器80放置高度的升降机构40。具体的,升降机构40包括用于放置培养容器80的平台41,以及带动平台41 升降的升降组件42;进一步的,升降组件42可以为螺杆升降组件、气动升降组件、液压升降组件、剪叉升降组件、链轮升降组件、齿轮齿条升降组件中的至少一种。在一些实施例中,升降机构40还包括用于固定平台41升降方向的导向组件43,导向组件43与升降组件42平行设置,具体包括与升降组件42平行设置的导轨431,以及设于平台41上、与导轨滑动连接的滑块432,在一些实施例中,滑块432与平台41一体成型。控制机构包括升降控制组件,升降控制组件包括设于导向组件43上的定位传感器511,定位传感器511设于平台41的行程最高点;还包括用于驱动升降组件42运动的第一动力件512,以及与定位传感器511和第一动力件512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件,第一控制件通过获取定位传感器511的信号控制第一动力件512的工作状态。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传感器511可在导轨431上移动,从而改变平台41上升的最大高度,以适配不同高度的培养瓶和培养皿。下面对升降组件42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做具体描述:
当升降组件42为螺杆升降组件时,参考图3-图4,升降机构40包括平台 41、滚珠丝杠421、丝杠螺母422,其中,丝杠螺母422抵接设于平台41底面,并与滚珠丝杠421螺接,平台41上设有容纳滚珠丝杠421的让开孔,滚珠丝杠421通过让开孔自下而上贯穿所平台41,第一动力件512具体为电机,与滚珠丝杠421传动连接,从而通过滚珠丝杠421的旋转使得丝杠螺母422 在滚珠丝杠421上上下移动,进而带动平台41上下移动。进一步的,升降机构40还包括用于固定滚珠丝杠421并容纳第一动力件512的底座44。具体的,滚珠丝杠421至少为2个,均布于底座44上,以使平台41保持平衡。进一步的,导向组件43包括设于平台41上的滑块432以及与滚珠丝杠421平行设置的导轨431,导轨431固定在底座44上,为平台41的运动起导向作用,平台41通过滑块432和导轨431配合沿导轨431进行升降运动。优选滚珠丝杠421和导轨431交错间隔设置,并在底座44上均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导轨431在平台41的行程的最高点设有定位传感器511,控制机构分别与定位传感器511以及第一动力件512通信连接,当平台41到达定位传感器511所在高度时,控制机构控制第一动力件512停止工作,从而定位平台41。
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瓶时,可将平台41保持在与底座44相接的最低位置;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皿时,通过升降组件42带动平台41以抬升培养皿的高度,缩短引流机构20与培养皿的垂直距离,防止引流注液时产生飞溅,污染试验环境。
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底盘30带动设于其上的培养容器80相对储料瓶 70移动。在一些实施例中,活动底盘30为长条状底盘,若干培养容器80在活动底盘30上呈直线排列,活动底盘30带动培养容器80相对储料瓶70沿直线方向移动;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考图5,活动底盘30为环状底盘,储料瓶70设于环状中心,活动底盘30带动培养容器80以储料瓶70为轴旋转,从而实现对多个培养容器80的依次加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引流机构20包括与储料瓶70连通设置的引流管21,以及用于固定引流管21的引流本体22,引流管21与引流本体22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其中,引流本体22为硬质壳体,其上设有引流口221,引流管21的一端延伸至储料瓶70内,另一端与该引流口221连通设置,引流管21内的培养基通过该引流口221注入开盖后的培养容器80中。具体的,引流口221 固定不动,至少一个培养容器80可定位垂直设于引流口221的下方,从而实现多个培养容器80的依次自动加料。进一步的,引流管21具体可为柔性软管,可拆卸地安装于引流本体22内,方便将引流管21拆卸进行消毒工作。
进一步的,控制机构还包括注液控制组件,用于控制该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的自动注液工作。具体的,注液控制组件包括驱动活动底盘30移动或旋转的第二动力件、设于引流管21位于储料瓶70内一端的引流泵521、设于引流管21上的流量计522,还包括第二控制件,其中,第二控制件可预设注液量,且第二控制件与第二动力件、引流泵521、流量计522通信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控制件控制第二动力件开始工作,在第二动力件的驱动下活动底盘30开始平移或旋转,从而带动培养容器80相对引流口221移动,使得其中一个培养容器80移动至引流口221的垂直下方,准备进行注液工作;移动到位后,第二动力件停止工作,第二控制件随即控制引流泵521开始引流注液,并通过流量计522检测实时注液量,当实时注液量达到预设注液量后,第二控制件控制引流泵521停止工作,完成注液。第二控制件继续控制第二动力件开始工作,带动下一未注液的培养容器80与引流口221对齐,从而进行下一培养容器80的注液工作。
进一步的,注液控制组件还包括使引流本体22与培养容器80对齐注液的定位装置523,定位装置523与第二控制件通信连接;具体的,定位装置 523包括信号发射件5231和信号接收件5232,信号发射件5231或信号接收件5232二者之一设于平台41上,信号发射件5231和信号接收件5232二者之另一设于引流本体22上,设于平台41上的信号发射件5231或信号接收件 5232数量与升降机构40数量一致,至少一个信号发射件5231或信号接收件5232与其对应的设于引流本体22上的信号接收件5232或信号发射件5231在垂直方向相对设置;信号接收件5232接收到信号发射件5231的信号后,向第二控制件发送定位信号,第二控制件控制第二动力件停止工作,并控制引流泵521开始引流注液。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装置523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红外线定位器、激光定位器或其他定位器。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储料瓶70内为琼脂培养基时,由于琼脂培养基保温在45℃时为最佳引流注液状态,既不容易烫死需培养的微生物,也不会由于温度过低使琼脂培养基凝固为固态,故在一些实施例中,储料瓶70放置在放置台60上,控制机构还包括温度控制组件,温度控制组件包括用于对储料瓶 70内培养基进行保温的加热件531,以及温敏电阻,加热件531和温敏电阻均设于放置台60上,且二者均与供电机构电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加热件 531优选为设于底座44顶面的加热丝。试验人员可根据瓶内培养基的不同对温度控制组件设定不同的保温温度,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值时,热敏电阻阻值变大,加热丝停止加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防止外罩10内部不被细菌污染,优选外罩10内壁上设有若干用于消毒的紫外灯11,该紫外灯11与供电机构导电连接,用于当外界环境洁净度不足以开展试验时,在试验开始前对外罩10内环境进行消毒杀菌,以保持在仪器内部环境洁净的条件下进行注液。
以下为本实用新型培养基自动引流注液装置的具体使用操作步骤。
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瓶时:
S1、开机,打开紫外灯11对外罩10内环境进行消毒杀菌,照射一段时间后关闭紫外灯11,以保证仪器内部环境洁净。
S2、试验人员打开外罩10,将试验用培养瓶一一对应放置在平台41上,将储料瓶70放置在放置台60上,扣上外罩10,完成加液前的准备工作。
S3、输入预设引流注液量和预设保温温度后,注液控制组件开始工作,第二控制件控制与该培养瓶对应的信号发射件5231开始工作,同时驱动第二动力件带动培养容器80与活动底盘30同步运动,当引流本体22上的信号接收件5232接收到与该培养瓶对应的信号发射件5231发出的信号后,第二控制件控制第二动力件停止工作,并控制引流泵521开始引流注液。
S4、当流量计522检测到引流注液量达到预设引流注液量后,控制机构控制引流泵521停止工作,该信号发射件5231停止工作,之后第二动力件和下一信号发射件5231开始工作,将下一待引流注液的培养容器80与引流口221对齐。
S5、当控制机构检测到全部培养瓶均引流注液完成后,停止工作,或者,试验人员可通过断电终止该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的引流注液工作。
当培养容器80为培养皿时;
S1、开机,打开紫外灯11对外罩10内环境进行消毒杀菌,照射一段时间后关闭紫外灯11,以保证仪器内部环境洁净。
S2、试验人员打开外罩10,将试验用培养皿一一对应放置在平台41上,将储料瓶70放置在放置台60上,同时将定位传感器511固定在导轨431合适的位置,扣上外罩10,完成加液前的准备工作。
S3、输入预设引流注液量和预设保温温度后,升降控制组件开始工作,通过第一动力件512驱动升降机构40,并带动放置有培养皿的平台41升起,当升降平台41到达定位传感器511所在高度时,第一控制件控制第一动力件 512停止工作。其中,多个第一动力件512可同步开始工作,也可以依次工作。
S4、注液控制组件开始工作,第二控制件控制与该培养瓶对应的信号发射件5231开始工作,同时驱动第二动力件带动培养容器80与活动底盘30同步运动,当引流本体22上的信号接收件5232接收到与该培养瓶对应的信号发射件5231发出的信号后,第二控制件控制第二动力件停止工作,并控制引流泵521开始引流注液。
S5、该信号发射件5231停止工作,当流量计522检测到引流注液量达到预设引流注液量后,控制机构控制引流泵521停止工作,之后第二动力件和下一信号发射件5231开始工作,将下一待引流注液的培养容器80与引流口 221对齐。
S6、当控制机构检测到全部培养皿均引流注液完成后,停止工作,或者,试验人员可通过断电终止该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的引流注液工作。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罩(10);
用于将储料瓶(70)内的培养基引流至培养容器(80)的引流机构(20),所述引流机构(20)与所述储料瓶(70)连通设置;
用于放置所述培养容器(80)并带动所述培养容器(80)相对所述储料瓶(70)移动的活动底盘(30);
设于所述活动底盘(30)上用于带动调整所述培养容器(80)放置高度的升降机构(40);
控制机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用于调整所述升降机构(40)高度的升降控制组件,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引流机构(20)和所述活动底盘(30)配合注液的注液控制组件;
供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分别与所述引流机构(20)、所述升降机构(40)、所述活动底盘(30)和所述控制机构导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0)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培养容器(80)的平台(41),以及带动所述平台(41)升降的升降组件(42),所述升降组件(42)一端与所述平台(41)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组件(42)为螺杆升降组件、气动升降组件、液压升降组件、剪叉升降组件、链轮升降组件、齿轮齿条升降组件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40)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平台(41)升降方向的导向组件(43),所述导向组件(43)与所述升降组件(42)平行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控制组件包括设于所述导向组件(43)上的定位传感器(511),所述定位传感器(511)设于所述平台(41)的行程最高点;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升降组件(42)运动的第一动力件,以及与所述定位传感器(511)和所述第一动力件通信连接的第一控制件,所述第一控制件通过获取所述定位传感器(511)的信号控制所述第一动力件的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机构(20)包括与所述储料瓶(70)连通设置的引流管(21),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引流管(21)的引流本体(22),所述引流管(21)与所述引流本体(22)可拆卸连接,所述引流管(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储料瓶(70)内,另一端通过所述引流本体(22)设于所述培养容器(80)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控制组件包括驱动所述活动底盘(30)移动或旋转的第二动力件、设于所述引流管(21)位于所述储料瓶(70)内一端的引流泵(521)、设于所述引流管(21)上的流量计(522),还包括第二控制件,所述第二控制件与所述第二动力件、所述引流泵(521)、所述流量计(522)通信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控制组件还包括使所述引流本体(22)与所述培养容器(80)对齐注液的定位装置(523),所述定位装置(523)与所述第二控制件通信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还包括用于放置所述储料瓶(70)的放置台(60),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温度控制组件,所述温度控制组件包括用于对所述储料瓶(70)内培养基进行保温的加热件(531),以及温敏电阻,所述加热件(531)和所述温敏电阻均设于所述放置台(60)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10)为密闭腔体,所述引流机构(20)、所述升降机构(40)以及所述储料瓶(70)、所述培养容器(80)均设于所述外罩(10)内;
所述外罩(10)内壁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消毒的紫外灯(11),所述紫外灯(11)与所述供电机构导电连接。
CN202023026156.7U 2020-12-15 2020-12-15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Active CN214991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156.7U CN214991592U (zh) 2020-12-15 2020-12-15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26156.7U CN214991592U (zh) 2020-12-15 2020-12-15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1592U true CN214991592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36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26156.7U Active CN214991592U (zh) 2020-12-15 2020-12-15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1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322170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terile filling of containers
JP6854767B2 (ja) 切替バルブ、及びこれを備える吸入吐出装置
CN214991592U (zh) 培养基自动加料装置
US4730435A (en) Sterile docking system for filling IV bags
CN215767532U (zh) 一种阀门密封性能检测装置
CN213985801U (zh) 生活饮用水全自动采样器
CN112680339A (zh) 培养基自动取盖引流装置
CN209778843U (zh) 一种方便使用的好氧菌培养设备
CN210065729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基分装装置
CN213168652U (zh) 一种密封式药液灌装机
CN108467826B (zh) 一种全自动立式不锈钢发酵罐
CN205472603U (zh) 一种滑动紫外杀菌制药生产线
CN210237638U (zh) 一种微生物培养观察装置
CN113385120A (zh) 一种智能ph调节装置及方法
US3404713A (en) Container filling apparatus
CN220334764U (zh) 一种显色培养基添加剂的加入装置
CN111071580A (zh) 一种培养平板灌装系统及其灌装方法
CN219653005U (zh) 一种使用液体菌种存储罐的全自动接种机
CN220175659U (zh) 一种新型检漏灭菌装置
CN217377881U (zh) 一种食品微生物快速检测装置
CN215627992U (zh) 微生物限度智能检测设备
CN212713545U (zh) 一种食品微生物检验检疫用培养装置
CN217288485U (zh) 一种升降旋转的电热恒温水浴装置
CN212609505U (zh) 一种医用消毒液具有密封结构的罐装设备
CN216415572U (zh) 一种羔羊智能化移动式恒温哺乳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