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71181U - 除颤器 - Google Patents

除颤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1181U
CN214971181U CN202022815882.0U CN202022815882U CN214971181U CN 214971181 U CN214971181 U CN 214971181U CN 202022815882 U CN202022815882 U CN 202022815882U CN 214971181 U CN214971181 U CN 2149711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defibrillator
cable
electrode
dispos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1588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宗铭
卢艺
辛保亮
赵永平
吕恩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Mindray Bio Medical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1588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11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11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11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therapy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除颤器,其包括机壳、第一线缆、第一端子、第二线缆、第二端子、一对电极板及除颤模块,第一线缆电连接于电极板与第一端子之间,第二线缆电连接于除颤模块与第二端子之间,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电连接,第一端子与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电极板将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机壳设有端子接口,第二端子穿设于端子接口并与机壳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公开的除颤器,通过设置第二端子穿设于端子接口并与机壳可拆卸连接,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一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及分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进行拆装更换,使得除颤器适用临床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除颤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除颤器。
背景技术
除颤器是重要的现场急救设备,包括除颤器主机和电极板,使用时,除颤器主机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电极板将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通常,电极板通过线缆连接第一端子,除颤器主机上设置有第二端子,除颤器主机和电极板通过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的连接实现电连接,目前,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有一体结构和分体结构两种方式,现有的除颤器只能安装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的端子,使用便利性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除颤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除颤器,包括机壳、第一线缆、第一端子、第二线缆、第二端子、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板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机壳设有端子接口,所述端子接口兼容所述一体结构的第二端子和所述分体结构的第二端子,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端子接口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除颤器,包括机壳、线缆组件、阻抗显示组件、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线缆组件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及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所述阻抗显示组件设于所述基体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提出一种除颤器,包括机壳、线缆组件、阻抗显示组件、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线缆组件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以及内置于所述电极板内的PCBA板卡,所述PCBA板卡用于控制所述电极板的充放电和能量调节。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除颤器,通过设置第二端子穿设于端子接口并与机壳可拆卸连接,如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一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及分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进行拆装更换,使得除颤器适用临床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如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除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除颤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第二端子、机壳及插销的配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插销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左电极板、右电极板的接线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极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极板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电极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阻抗显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阻抗显示组件与基体的配合示意图;
图12是图11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防水件的顶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出的防水件的底部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除颤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出的除颤器的局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除颤器100,该除颤器100包括机壳11、第一线缆12、第一端子13、第二线缆14、第二端子15、一对电极板16以及设于机壳11内的除颤模块(图未示),第一线缆12电连接于电极板16与第一端子13之间,第二线缆14电连接于除颤模块与第二端子15之间,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15电连接,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电极板16将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机壳11设有端子接口111,第二端子15穿设于端子接口111并与机壳11可拆卸连接。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指的是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设计成一个整体,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不可拆分。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设于机壳11内部的插销18,第二端子15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台阶151和凹槽152,凹槽152位于第一台阶151朝向第二线缆14的一侧,插销18卡设于凹槽152并抵接机壳11的内表面,第一台阶151抵接机壳11的外表面。第二端子15通过第一台阶151和插销18分别卡设在机壳11的内外表面,实现在机壳11上的固定。以该实施方式,第二端子15的拆装简便,安装时,只需将插销18卡设于凹槽152中即可,拆卸时,只需将插销18从凹槽152中拔出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销18包括插销本体181和两个延伸部182,两个延伸部182设于插销本体181的同一侧且间隔设置,两个延伸部182卡设于凹槽152相背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两个延伸部182相向的面为两个平行的第一平面1821,凹槽152相背的两侧设有两个平行的第二平面1521,两个延伸部182卡设于凹槽152相背的两侧时,位于第二端子15同一侧的第一平面1821与第二平面1521贴合。以该实施方式,第一平面1821与第二平面1521的贴合,增大了延伸部182与第二端子15的接触面积,使得插销18与第二端子15的连接更为稳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台阶151与凹槽152之间设有第二台阶153,第二台阶153穿设于端子接口111,第二台阶153的外侧壁设有凸起1531,端子接口111的内侧壁设有第一卡槽1111,凸起1531嵌于第一卡槽1111中,以形成第二端子15的定位。该实施方式使得第二端子15可以稳固地装配于端子接口111,不发生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凸起1531和第一卡槽1111的位置可以互换,即凸起1531设于端子接口111的内侧壁,而第一卡槽1111设于第二台阶153的外侧壁也是可以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垫圈19,垫圈19夹设于第一台阶151与机壳11之间,垫圈19用于端子接口111的防水密封,避免外界的液体通过端子接口111进入到除颤器100内部,损坏除颤器100内部的电气结构。垫圈19还用于第二端子15的缓冲,减少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的插拔的过程中,第二端子15撞击机壳11产生噪声和磨损。
在一些实施例中,垫圈19套设于第二台阶153,第二台阶153的外侧壁设有所述凸起1531,垫圈19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卡槽191,凸起1531嵌于第二卡槽191中,以形成垫圈19的定位。该实施方式使得垫圈19可以稳固地夹设于第一台阶151与机壳11之间,保持密封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机壳11包括机壳本体112、维护盖板113及电极座114,机壳本体112的顶部设有维护孔1121,维护孔1121至少用于用户通过维护孔1121对第二端子15进行拆装,维护盖板113封盖维护孔1121,电极座114安装于机壳本体112并固定维护盖板113,电极座114用于一对电极板16的收纳。以该实施方式,用户在一体结构的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与分体结构的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之间进行拆装更换时,只需将电极座114拆下,打开维护盖板113,即可通过维护孔1121进行更换,无需对整个机壳11进行拆装,节省人力物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线缆12与第一端子13的连接处设有网尾20。通过设置网尾20,可以提高第一线缆12与第一端子13连接处的抗弯折能力,延长第一线缆12与第一端子13连接形成的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如图6-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第三线缆21,一对电极板16包括左电极板16a和右电极板16b,第三线缆21的一端与左电极板16a电连接,第三线缆21的另一端与右电极板16b电连接,第一线缆12的一端电连接至左电极板16a或者右电极板16b。该实施方式简化了左电极板16a和右电极板16b的连线,且便于连线的收纳。可选地,第三线缆21为直线线缆或弹簧线缆。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PCBA板卡22,PCBA板卡22内置于电极板16内以控制电极板16的充放电和能量调节。现有的电极板内部的线路板采用柔性板(FPC)或者刚柔板(PCBA板和柔性板的拼接)的方式,柔性板初制成本高、更改和修补比较困难,器件承载能力不强,操作不当容易损坏,刚柔板生产成本高,工序复杂,生产周期长,良品率低,本实施例中,电极板16内的线路板采用PCBA板卡22,PCBA板卡22避免了柔性板易折弯损坏、器件承载能力不够的问题,也避免了刚柔板加工成本高、工序复杂、良品率低的问题,提高了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板16包括基体161、设于基体161底部的电极162及设于基体161顶部的手柄163,手柄163具有收纳腔1631,PCBA板卡22内置于手柄163的收纳腔1631中。当然,PCBA板卡22不局限于内置在手柄163的收纳腔1631中,也可以内置在基体161内部,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板16还包括安装于收纳腔1631中的板卡支架164,PCBA板卡22装配于板卡支架164,手柄163设有控制按钮165,PCBA板卡22设有与控制按钮165相对的轻触开关221。通过将轻触开关221设于PCBA板卡22,不仅可以节省按键与PCBA板卡22的连接成本和加工测试成本,而且可以避免由于采用其他方式连接导致的功能失效的问题。
示例性地,手柄163包括第一手柄部1632和第二手柄部1633,第一手柄部1632的一端与基体161顶部连接,第二手柄部1633的一端与第一手柄部1632远离基体161的一端连接,第二手柄部1633与基体161顶面大致平行,使用时,操作人员握持第二手柄部1633以对病患进行除颤操作。其中,左电极板16a的第一手柄部1632和右电极板16b的第一手柄部1632设有放电按钮1634,左电极板16a和右电极板16b中的一者的第一手柄部1632设有能量调节按钮1635,左电极板16a和右电极板16b中的另一者的第一手柄部1632设有充电按钮1636,操作人员通过按压充电按钮1636对电极板进行充电操作,通过按压放电按钮1634对电极板进行放电操作,通过按压能量调节按钮1635对电极板进行能量调节操作。
可选地,以操作者手握第二手柄部1633的方位为例,放电按钮1634设于左电极板16a和右电极板16b的第一手柄部1632的前侧,能量调节按钮1635设于左电极板16a的第一手柄部1632的右侧,充电按钮1636设于右电极板16b的第一手柄部1632的左侧。可以理解地,能量调节按钮1635设于左电极板16a的第一手柄部1632的左侧,充电按钮1636设于右电极板16b的第一手柄部1632的右侧也是可以的,具体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进一步地,能量调节按钮1635和充电按钮1636的位置可以互换,即能量调节按钮1635设于右电极板16b,而充电按钮1636设于左电极板16a也是可以的。
位于左电极板16a的PCBA板卡22的前板面设有两个放电轻触开关221,位于左电极板16a的PCBA板卡22右侧面设有能量调节轻触开关222。位于左电极板16a的板卡支架164包括前板1641和与前板右侧连接的右侧板1642,前板1641设有第一镂空孔1643,右侧板1642设有第二镂空孔1644。PCBA板卡22安装于板卡支架164时,放电轻触开关221位于第一镂空孔1643内并与放电按钮1634相对,能量调节轻触开关222位于第二镂空孔1644内并与能量调节按钮1635相对,操作人员通过按压放电按钮1634和能量调节按钮1635可以对电极板进行放电和能量调节操作。位于右电极板16b的PCBA板卡22和板卡支架164的设置方式可以参照左电极板16a的设置方式,不再赘述。
如图9-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阻抗显示组件23,阻抗显示组件23包括安装于基体161顶部的阻抗显示件231。通过将阻抗显示组件231设置于基体161顶部,使得阻抗显示不容易被遮挡,便于操作人员在操作除颤器的电极板16时,观察阻抗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61具有内腔1611,基体161的顶部设有连通内腔1611的光孔1612,阻抗显示组件23包括所述阻抗显示件231和设有显示灯的显示灯板卡232,显示灯板卡232内置于内腔1611内,光孔1612与显示灯板卡232上的显示灯相对,阻抗显示件231嵌于光孔1612中,显示灯板卡232上的显示灯发出的亮光穿过阻抗显示件231并在基体161的顶部显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板16还包括分隔件166,分隔件166设于光孔1612中以将光孔1612分隔为三个子光孔1612a,显示灯板卡232上的显示灯的数量为三个,三个显示灯与三个子光孔1612a一一对应。示例性地,可以通过三个指示灯依次点亮的方式来指示阻抗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子光孔1612a的数量不局限为三个,也可以是两个或者三个以上的数量。当然,也可以不设有分隔板166,基体161的顶部只设有一个光孔1612,显示灯板卡232上的显示灯为多色灯,显示灯通过显示不同的颜色来指示阻抗状态。具体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要而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抗显示件231为由硅胶制成的阻抗显示件,使得阻抗显示件231能够形成光孔1612的防水密封。当然,阻抗显示件231不局限于由硅胶材料制成,也可以是塑胶或者是其他透光性好的材料,例如玻璃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阻抗显示组件231包括本体2311和设于本体一侧的三个凸出部2312,阻抗显示组件231安装于光孔1612时,本体2311嵌于光孔1612上部,三个凸出部2312分别嵌于三个子光孔1612a中,本体2311的侧壁凸设有密封线23111,密封线23111挤压光孔1612的内侧壁以形成光孔1612的防水,三个凸出部2312的底端设有凸扣23121,凸出部2312嵌于子光孔1612a中时,凸扣23121卡设于基体161的内侧壁,使得阻抗显示组件231稳固地安装于光孔1612中。
需要说明的是,阻抗显示组件231不局限于采用凸扣23121卡设于基体161内侧壁的方式固定于光孔1612,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阻抗显示组件231也采用胶水粘接的方式固定于光孔1612。
需要说明的是,阻抗显示组件23不局限于采用上述的阻抗显示件231配合显示灯板卡232的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阻抗显示件231可以是设置于基体161顶部的显示屏,用户通过显示屏以显示阻抗状态。
在一些实施例中,除颤器100还包括防水件24,防水件24内置于内腔1611内以将内腔1611分隔为第一腔室1611a和第二腔室1611b,显示灯板卡232内置于第一腔室1611a内,防水件24用于第一腔室1611a和第二腔室1611b的防水隔离。避免液体通过光孔1612进入到第一腔室1611a,再蔓延到第二腔室1611b,损坏第二腔室1611b内的电气结构。可选地,防水件24采用硅胶材质制成。
如图11-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体161包括顶板1613、围壁1614及挡板1615,围壁1614和挡板1615设于顶板1613的底面,围壁1614和顶板1613围合形成所述内腔1611,挡板1615设于围壁1614的内侧,防水件24夹设于围壁1614与挡板1614之间,防水件24的顶部抵接顶板1613,防水件24的底部抵接电极162。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件24的顶部设有第一防水凸起241,第一防水凸起241挤压顶板1613以形成防水件24与顶板1613之间的防水密封。防水件24的底部凸设有第二防水凸起242,第二防水凸起242挤压电极162以形成防水件24与电极162之间的防水密封。防水件24朝向围壁1614的一侧凸设有第三防水凸起243,第三防水凸起243挤压围壁1614形成防水件24与围壁1614之间的防水密封。通过设置第一防水凸起241、第二防水凸起242及第三防水凸起243的防水密封,使得防水件24在第一腔室1611a和第二腔室1611b可以形成较佳的防水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水件24朝向围壁1614的一侧凸设有两道间隔设置的第三防水凸起243,其中一道第三防水凸起243与第一防水凸起241连接形成防水环。通过设置两道第三防水凸起243可以进一步起到较好的防水密封效果,即使其中一道第三防水凸起243失效,另一道第三防水凸起243也能起到防水效果。通过其中一道第三防水凸起243与第一防水凸起241连接形成防水环,可以形成全方位的防水。
如图15-1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出一种除颤器100’,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的除颤器100’与第一方面提出的除颤器100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13’与第二端子15’为分体结构,所述的分体结构指的是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为分离的两部分,第一端子13’和第二端子15’之间通过插接实现电连接。壳体11’设有端子接口111’,第二端子15穿设于端子接口111’并与机壳11’可拆卸连接。第二端子15’与机壳11’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参照第一方面提出的除颤器,本实施例提出的除颤器100’的其他部件及连接关系也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在此不做赘述。
结合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的除颤器100和第二方面提出的除颤器100’,通过设置第二端子穿设于端子接口并与机壳可拆卸连接,如此,用户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在一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及分体结构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之间进行拆装更换,使得除颤器适用临床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8)

1.一种除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第一线缆、第一端子、第二线缆、第二端子、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第一线缆电连接于所述电极板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所述第二线缆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第二端子之间,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电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与所述第二端子为一体结构或分体结构,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机壳设有端子接口,所述第二端子穿设于所述端子接口并与所述机壳可拆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设于所述机壳内部的插销,所述第二端子的外侧壁设有第一台阶和凹槽,所述凹槽位于所述第一台阶朝向所述第二线缆的一侧,所述插销可拆卸地卡设于所述凹槽并抵接所述机壳的内表面,所述第一台阶抵接所述机壳的外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销包括插销本体和两个延伸部,所述两个延伸部设于所述插销本体的同一侧且间隔设置,两个所述延伸部卡设于所述凹槽相背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穿设于所述端子接口,所述第二台阶的外侧壁和所述端子接口的内侧壁中的一者设有凸起,所述第二台阶的外侧壁和所述端子接口的内侧壁中的另一者设有第一卡槽,所述凸起嵌于所述第一卡槽中,以形成所述第二端子的定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夹设于所述第一台阶与所述机壳之间,所述垫圈用于所述端子接口的防水密封和所述第二端子的缓冲。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第二台阶,所述第二台阶的外侧壁设有所述凸起,所述垫圈的内侧壁设有第二卡槽,所述凸起嵌于所述第二卡槽中,以形成所述垫圈的定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包括机壳本体、维护盖板及电极座,所述机壳本体的顶部设有维护孔,所述维护孔至少用于用户通过所述维护孔对所述第二端子进行拆装,所述维护盖板封盖所述维护孔,所述电极座安装于所述机壳本体并固定所述维护盖板,所述电极座用于所述一对电极板的收纳。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线缆与所述第一端子的连接处设有网尾。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第三线缆,所述一对电极板包括左电极板和右电极板,所述第三线缆的一端与所述左电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三线缆的另一端与所述右电极板电连接,所述第一线缆的一端电连接至所述左电极板或者所述右电极板。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PCBA板卡,所述PCBA板卡内置于所述电极板内以控制所述电极板的充放电和能量调节。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及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所述手柄具有收纳腔,所述PCBA板卡内置于所述手柄的收纳腔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板还包括安装于所述收纳腔中的板卡支架,所述PCBA板卡装配于所述板卡支架,所述手柄设有控制按钮,所述PCBA板卡设有与所述控制按钮相对的轻触开关。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阻抗显示组件,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及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所述阻抗显示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基体顶部的阻抗显示件。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体具有内腔,所述基体的顶部设有连通所述内腔的光孔,所述阻抗显示组件包括所述阻抗显示件和设有显示灯的显示灯板卡,所述显示灯板卡内置于所述内腔内,所述光孔与所述显示灯板卡上的显示灯相对,所述阻抗显示件嵌于所述光孔中,所述显示灯板卡上的显示灯发出的亮光穿过所述阻抗显示件并在所述基体的顶部显示。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抗显示件为由硅胶制成的阻抗显示件,使得所述阻抗显示件能够形成所述光孔的防水密封。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除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除颤器还包括防水件,所述防水件内置于所述内腔内以将所述内腔分隔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显示灯板卡内置于所述第一腔室内,所述防水件用于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防水隔离。
17.一种除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线缆组件、阻抗显示组件、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线缆组件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及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所述阻抗显示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基体顶部的阻抗显示件。
18.一种除颤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线缆组件、阻抗显示组件、一对电极板以及设于所述机壳内的除颤模块,所述线缆组件电连接于所述除颤模块与所述电极板之间,所述除颤模块用于在外接电源或电池的供能下产生除颤电流并通过所述电极板将所述除颤电流传递至待除颤对象;
其中,所述电极板包括基体、设于所述基体底部的电极、设于所述基体顶部的手柄、以及内置于所述电极板内的PCBA板卡,所述PCBA板卡用于控制所述电极板的充放电和能量调节。
CN202022815882.0U 2020-11-27 2020-11-27 除颤器 Active CN2149711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882.0U CN214971181U (zh) 2020-11-27 2020-11-27 除颤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15882.0U CN214971181U (zh) 2020-11-27 2020-11-27 除颤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1181U true CN21497118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88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15882.0U Active CN214971181U (zh) 2020-11-27 2020-11-27 除颤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118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49046A1 (en) * 2022-03-22 2023-09-27 Aselsan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A manual external defibrillator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49046A1 (en) * 2022-03-22 2023-09-27 Aselsan Elektronik Sanayi ve Ticaret Anonim Sirketi A manual external defibrillator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623403T3 (es) Sistema de generación de potencia fotovoltaica
CN106450078B (zh) 一种多功能电池盒
CN214971181U (zh) 除颤器
JP2003068130A (ja) 照明器具
CN211296240U (zh) 户外便携式储能设备
CN210963562U (zh) 一种超声波微电美容仪
EP3722657B1 (en) Handheld led lamp
US10205199B2 (en) Portable rechargeable power supply device
CN210462563U (zh) 一种防水led灯
CN215120236U (zh) 一种多功能充电座
CN219678800U (zh) 一种充电器
CN218763147U (zh) 一种方便安装的泳池灯
CN217519765U (zh) 一种电控装置和警示设备
KR200412271Y1 (ko) 휴대형 배터리 조립체
CN216817076U (zh) 带有充电指示功能的热成像望远镜
CN220989401U (zh) 美容仪
CN217178430U (zh) 一种新型灯座
CN215225079U (zh) 一种可以触摸控制发光的灯鞋
CN214147679U (zh) 一种可快速更换电源的led工矿灯
CN218215551U (zh) 一种终端套件
CN210041376U (zh) 具有双充电功能的充电仓
CN220778845U (zh) 生物反馈助力电刺激仪的主机
CN211371993U (zh) 一种新型灯体
CN217467855U (zh) 一种黑体演示装置
CN210576312U (zh) 锂电池启动控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