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70281U -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70281U
CN214970281U CN202120290066.4U CN202120290066U CN214970281U CN 214970281 U CN214970281 U CN 214970281U CN 202120290066 U CN202120290066 U CN 202120290066U CN 214970281 U CN214970281 U CN 214970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driving motor
gear
indwelling needle
h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900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媛
甘雅琦
厉丽
田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Jing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2900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70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70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7028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回血留置针,涉及留置针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留置针本体和塑胶软垫,塑胶软垫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驱动马达,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安装板的顶部还固定有支架,且第一齿轮位于支架的内部,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轴,两个传动轴的外侧且位于支架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齿轮。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驱动马达和夹具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在医护人员测量病人血压时,自动卡住输液器,使得血压无法回流到留置针里面,且通过加热圈和加热丝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在给病人输液的过程中,将输入的药液适当加热,减小药液与人体之间的温差。

Description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留置针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背景技术
人体为对称结构,在骨科手术经常只做一边,另外一边把输液器和血压计绑在同侧,测血压的时候需要对人体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方便测量血压,然而在挤压人体的时候,人体血液会有部分回流到留置针里面,测量血压时间久了,回流的血液会在留置针里面形成血栓,留下了手术隐患,而且在给病人输液的过程中,输入的药液与病人体温存在温差,容易引起病人的不适,干扰手术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回血留置针,以解决了现有的问题:在挤压人体的时候,人体血液会有部分回流到留置针里面,测量血压时间久了,回流的血液会在留置针里面形成血栓,留下了手术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包括留置针本体和塑胶软垫,所述塑胶软垫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固定有驱动马达,所述驱动马达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
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还固定有支架,且所述第一齿轮位于支架的内部,所述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轴,两个所述传动轴的外侧且位于支架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齿轮,两个所述第二齿轮之间啮合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之间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的一端且位于支架的一侧还固定有第一转动条,所述第一转动条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夹具,所述夹具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条,且所述第二转动条的底部与支架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还固定有信号控制器和检测筒,所述检测筒的内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检测筒的一端与留置针本体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且所述软管位于两个夹具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软管的外侧还安装有加热圈,所述加热圈的内部固定有加热丝,所述加热圈和软管之间还粘接有隔热垫。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板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池盒,所述电池盒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与驱动马达、蓄电池与压力传感器、蓄电池与信号控制器、压力传感器与信号控制器、信号控制器与驱动马达之间均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夹具的一侧还粘接有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垫的材质为无纺布。
进一步地,所述塑胶软垫的底部固定有腕带和卡扣,且所述腕带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压力传感器、驱动马达和夹具之间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在医护人员测量病人血压时,自动卡住输液器,使得血压无法回流到留置针里面,防止形成血栓,避免了手术隐患。
2、本实用新型通过加热圈和加热丝的相互配合,使得装置能够在给病人输液的过程中,将输入的药液适当加热,减小药液与人体之间的温差,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保障了手术的稳定开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马达、夹具和软管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马达、传动轴和夹具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支架、第一转动条和夹具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筒、软管和加热圈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加热圈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塑胶软垫;2、安装板;3、驱动马达;4、第一齿轮;5、支架;6、传动轴;7、第二齿轮;8、第一转动条;9、夹具;10、第二转动条;11、信号控制器;12、检测筒;13、压力传感器;14、留置针本体;15、软管;16、加热圈;17、隔热垫;18、加热丝;19、电池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包括留置针本体14和塑胶软垫1,塑胶软垫1的底部固定有腕带和卡扣,且腕带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方便将装置固定在病人的手腕上,塑胶软垫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2,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有驱动马达3,驱动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4;
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支架5,且第一齿轮4位于支架5的内部,支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轴6,两个传动轴6的外侧且位于支架5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齿轮7,两个所述第二齿轮7之间啮合连接,且其中一个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4之间啮合连接,传动轴6的一端且位于支架5的一侧还固定有第一转动条8,第一转动条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夹具9,夹具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条10,且第二转动条10的底部与支架5之间转动连接,夹具9的一侧还粘接有橡胶垫,且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防止软管15滑动,提升夹具9的夹紧效果;
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信号控制器11和检测筒12,检测筒12的内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3,检测筒12的一端与留置针本体14固定连接,检测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5,且软管15位于两个夹具9之间。
软管15的外侧还安装有加热圈16,加热圈16的内部固定有加热丝18,加热圈16和软管15之间还粘接有隔热垫17,隔热垫17的材质为无纺布,起到一定的隔热作用,防止加热丝18过度加热药液,使药液保持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池盒19,电池盒19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且蓄电池与驱动马达3、蓄电池与压力传感器13、蓄电池与信号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3与信号控制器11、信号控制器11与驱动马达3之间均电性连接,为装置供电。
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压力传感器13是由一种能感受到被测量的信息,并能将检测感受到的信息,按一定规律变换成为电信号或其他所需形式的信息输出,以满足信息的传输、处理、存储、显示、记录和控制等要求的检测装置,该压力传感器13广泛应用于各种医疗技术、工业动化环境、水利水电工程、交通建筑设备、生产自控系统、航空航天技术、船舶技术、输送管道等区域且技术相当成熟,在此,本实施例将不再赘述;
使用者在使用本装置时,先通过塑胶软垫1底部的腕带和卡扣将装置戴在病人手腕处,然后将检测筒12一端与留置针本体14连接,软管15另一端与输液管连接,在测量血压时,医护人员会先对人体造成一定的压力,方便测量血压,人体受到压力后,体内的血压会出现变化,然后会通过留置针本体14的内部向外传递压力,并带动血液,进而使得检测筒12内部的液体压力发生改变,压力传感器13在检测到检测筒12内部的压力变化后,会将压力变化的信息转化为电信号,然后传递给信号控制器11,信号控制器11接收到信号后会控制驱动马达3启动,驱动马达3的输出端转动会带动第一齿轮4转动,进而带动两个第二齿轮7反向转动,第二齿轮7在转动的同时会带动第一转动条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夹具9转动,在第二转动条10的限位下,两个夹具9会相互靠近并夹住软管15,进而切断软管15内部液体的流动,从而使得血压无法回流到留置针里面,防止形成血栓,避免了手术隐患;
在对病人进行输液时,可以通过电池盒19为加热丝18供电,使得加热丝18通电后产生热量,进而使得装置能够将软管15内部输入的药液适当加热,减小药液与人体之间的温差,避免引起病人的不适,保障了手术的稳定开展,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包括留置针本体(14)和塑胶软垫(1),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软垫(1)的顶部固定有安装板(2),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固定有驱动马达(3),所述驱动马达(3)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4);
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支架(5),且所述第一齿轮(4)位于支架(5)的内部,所述支架(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两个传动轴(6),两个所述传动轴(6)的外侧且位于支架(5)的内部均固定有第二齿轮(7),两个所述第二齿轮(7)之间啮合连接,且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齿轮(7)与第一齿轮(4)之间啮合连接,所述传动轴(6)的一端且位于支架(5)的一侧还固定有第一转动条(8),所述第一转动条(8)的顶部转动连接有夹具(9),所述夹具(9)的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条(10),且所述第二转动条(10)的底部与支架(5)之间转动连接;
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信号控制器(11)和检测筒(12),所述检测筒(12)的内部固定有压力传感器(13),所述检测筒(12)的一端与留置针本体(14)固定连接,所述检测筒(1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软管(15),且所述软管(15)位于两个夹具(9)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管(15)的外侧还安装有加热圈(16),所述加热圈(16)的内部固定有加热丝(18),所述加热圈(16)和软管(15)之间还粘接有隔热垫(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2)的顶部还固定有电池盒(19),所述电池盒(19)的内部固定有蓄电池,且所述蓄电池与驱动马达(3)、蓄电池与压力传感器(13)、蓄电池与信号控制器(11)、压力传感器(13)与信号控制器(11)、信号控制器(11)与驱动马达(3)之间均电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9)的一侧还粘接有橡胶垫,且所述橡胶垫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垫(17)的材质为无纺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血留置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塑胶软垫(1)的底部固定有腕带和卡扣,且所述腕带的内部开设有多个通孔。
CN202120290066.4U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70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0066.4U CN21497028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90066.4U CN21497028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70281U true CN21497028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60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900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70281U (zh) 2021-02-02 2021-02-02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70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875951U (zh) 加温输液泵
US20020061375A1 (en) Insulate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tubing
CN104841041A (zh) 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CN214970281U (zh) 一种防回血留置针
CN204766858U (zh) 一种智能输液监控系统
CN206837193U (zh) 一种恒温式自动输液装置
CN204446788U (zh) 一种内旋式旋转换液器
CN103394141A (zh) 用于腹膜透析治疗的便携装置及其管路
US20230293793A1 (en) Wearable 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 device
CN215230803U (zh) 一种引流管固定装置
CN214970417U (zh) 一种医用输液装置
CN211301479U (zh) 一种便携式加温冲管装置
CN204446786U (zh) 一种外旋式旋转换液器
CN105617485A (zh) 具有自动报警功能的输液监控系统
CN209734674U (zh) 输血输液加温装置
CN209790541U (zh) 用于输注或冲洗的加温装置
CN210521414U (zh) 一种营养液加热装置
CN207804715U (zh) 一种输血装置
CN219307577U (zh) 一种静脉输液防止渗漏装置
CN204904524U (zh) 数字化无线浸渍报警器
CN201239378Y (zh) 智能报警输液装置
CN213667159U (zh) Ecmo设备的外循环管道保温装置
CN109045404A (zh) 一种穿戴诊疗装置
CN213964643U (zh) 一种可控式加压加温输液装置
CN217219843U (zh) 腹腔引流管简易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