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6158U -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6158U
CN214966158U CN202120637074.1U CN202120637074U CN214966158U CN 214966158 U CN214966158 U CN 214966158U CN 202120637074 U CN202120637074 U CN 202120637074U CN 214966158 U CN214966158 U CN 214966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coil
coil assembly
stent
wire
predetermined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707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屠春霖
张博纬
陈伊璐
薛彦慧
刘金宏
朱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inimally Invasive Heart Pulse Medical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707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6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6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6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rgical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所述封堵系统包括所述封堵器和支架;所述支架植入主动脉夹层的真腔中,且其上具有孔隙;所述封堵器包括轴向连接的锚定部和栓塞部,所述锚定部包括第一弹簧圈组件,所述栓塞部包括第二弹簧圈组件,所述栓塞部用于穿过所述支架上的孔隙进而从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处伸入假腔中,所述锚定部布置在所述支架的内腔中,并使所述封堵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该封堵系统可避免封堵器错位或移位,还避免对血管壁造成二次损伤,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背景技术
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得中膜分离并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目前针对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主动脉腔内修复手术(EVAR),其一般采用覆膜支架封堵夹层的破口,重建真腔血管通路,减少假腔血流使得假腔血栓化。
EVAR主要是近端覆盖,或延伸至远端。对于主动脉夹层的远端破口,目前所用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通过同期或分期处理以达到较理想的主动脉重塑。但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位于主动脉夹层远端的破口数量较多,且病理较为复杂,绝大多数患者的夹层远端存在三个以上的破口,处理较为困难。同时多数的远端破口位于腹主动脉的脏器区域,这一区域存在分支动脉,所以腔内治疗比较困难。而且由于远端破口的存在,难以实现假腔理想的血栓化,部分患者的假腔人开发且持续增大并形成动脉瘤,甚至发生破裂。
有鉴于此,现有技术中常采用假腔填塞术来促进假腔血栓化。假腔填塞术可利用弹簧圈进行填塞,由于假腔远端破口多,腔内容积大,临床上需要使用大量的弹簧圈才能达到致密的填塞,导致临床操作困难并产生高额医疗费用,不仅如此,传统的弹簧圈释放后没有固定装置,在假腔中存在移位风险,降低治疗成功率。一些改进型的弹簧圈预先连接于裸支架上,并随裸支架同步输送至体内进行释放,然而该类型的弹簧圈在输送时输送阻力大,且释放时容易发生缠绕,影响弹簧圈的定位准确性,以及弹簧圈的盘绕形态不受控制并较为松散,不能盘缩在破口处,降低其在破口处的封堵效果。在另一些改进型的弹簧圈结构中,弹簧圈在释放后通过锚定钩连接于裸支架上,但锚定钩易错位并偏离预定位置,且锚定钩还容易损伤血管壁,对血管壁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所述封堵器可精准地释放在预定位置并牢固锚定,防止远期移位且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封堵器,包括轴向连接的锚定部和栓塞部,所述锚定部包括第一弹簧圈组件,所述栓塞部包括第二弹簧圈组件。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一定型丝和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一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一预定形状,所述第一弹簧圈套装在所述第一定型丝上并使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和/或,
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二定型丝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二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二预定形状,所述第二弹簧圈套装在所述第二定型丝上并使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二预定形状。
可选地,所述封堵器还包括显影元件,所述显影元件布置在所述锚定部与所述栓塞部的分界区;和/或,所述显影元件布置在所述锚定部及所述栓塞部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
可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型丝和所述第二定型丝为同种材质,且所述第一定型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定型丝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第一定型丝的直径为0.008inch~0.020inch,所述第二定型丝的直径为0.005inch~0.012inch。
可选地,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螺旋线形、锥形、球形或六面体型中的任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为螺旋线形、锥形、球形或六面体形中的任一种。
可选地,当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栓塞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当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锚定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可选地,所述栓塞部还包括促栓绒毛,所述促栓绒毛附着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封堵系统,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如前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所述栓塞部用于穿过所述支架上的孔隙并伸出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锚定部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内腔中并使所述封堵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封堵器及封堵系统具有如下优点:
前述的封堵系统包括封堵器和支架,所述封堵器包括轴向连接的栓塞部和锚定部,所述锚定部包括第一弹簧圈组件,所述栓塞部包括第二弹簧圈组件,工作时,所述栓塞部穿过所述支架上的孔隙并延伸至所述支架的外部进而伸入主动脉夹层的破口处以对破口进行封堵,所述锚定部布置在所述支架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作用下使所述封堵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利用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将所述封堵器定位在所述支架上,并保持在预定位置,可避免错位而勾住支架的其他部位,并还不会对血管造成二次损伤。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一定型丝和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一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预定形状,所述第一弹簧圈套设在所述第一定型丝上,以使所述锚定部形成所述预定形状。利用所述第一定型丝保持所述锚定部的形状,使得所述封堵器可有效地连接于所述支架上,避免移位。此外,所述栓塞部具有类似的配置,使得栓塞部的第二弹簧圈有效地盘缩在破口处,以对破口进行有效封堵。
附图说明
附图用于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患者体内发生主动脉夹层区域的血管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根据一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栓塞部的形状与图2所示的封堵器之栓塞部的形状不同;
图4是图2所示的封堵器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的封堵器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之栓塞部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栓塞部被拉伸为直线状态。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之第一定型丝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之第一定型丝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定型丝呈第一预定形状,且第一预定形状为锥形;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之第一弹簧圈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弹簧圈被拉伸为直线状态;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之第一弹簧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示中第一弹簧圈组件呈锥形。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真腔,20-假腔,30-破口;
100-封堵器,110-锚定部,111-第一定型丝,112-第一弹簧圈,120-栓塞部,121-第二定型丝,122-第二弹簧圈,123-促栓绒毛,130-显影元件;
200-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另外,以下说明内容的各个实施例分别具有一或多个技术特征,然此并不意味着使用本实用新型者必需同时实施任一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或仅能分开实施不同实施例中的一部或全部技术特征。换句话说,在实施为可能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并视设计规范或实作需求,选择性地实施任一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或者选择性地实施多个实施例中部分或全部的技术特征的组合,借此增加本实用新型实施时的弹性。
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包括复数对象,复数形式“多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对象,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如在本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或”通常是以包括“和/或”的含义而进行使用的,除非内容另外明确指出外,以及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优点和特征更加清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图1示出了患者体内发生主动脉夹层区域的血管的剖视图,图2及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封堵器100的结构示意图,图4及图5是所述封堵器100的使用场景示意图。
如图1所示,当患者发生主动脉夹层时,主动脉内膜撕裂,使得中膜分离而在血管中形成真腔10和假腔20,且所述真腔10和所述假腔20通过破口30连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封堵器100(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封堵器100可在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用于填塞所述假腔20并封堵所述破口30,以阻隔血流进入所述假腔20,促进所述假腔20血栓化(如图4及图5所示)。
请参考图2及图3,所述封堵器100包括相互连接的锚定部110和栓塞部120,所述锚定部110和所述栓塞部120均包括弹簧圈组件,后文中将所述锚定部110的所述弹簧圈组件称之为第一弹簧圈组件,将所述栓塞部120的所述弹簧圈组件称之为第二弹簧圈组件。所述封堵器100可用于与一支架200配合使用以对主动脉夹层进行治疗,所述支架200为裸支架,其上形成有孔隙。请重点参考图4及图5,工作时,所述支架200植入主动脉的真腔10中,所述封堵器100的所述栓塞部120穿过所述支架200上的所述孔隙并伸出所述支架200的外部,进而从破口30处伸入假腔20并封堵破口30。所述锚定部110布置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作用下使所述封堵器100连接于所述支架200上。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00先输送并释放在主动脉的真腔10中,然后再将所述封堵器100输送并释放,两者分开输送,减小输送阻力,易于通过血管,并且利用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来锚定所述封堵器100,可避免其错位,提高定位精度,并还避免对血管壁造成损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为使所述锚定部110保持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至少部分区域的横截面的面积可大于所述孔隙的面积。此外,本文中将所述栓塞部110与所述锚定部120的连接方向(也即从所述栓塞部110到所述锚定部120的方向,或者所述锚定部120到所述栓塞部110的方向)定义为所述封堵器100的轴线方向。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一定型丝111和第一弹簧圈112,所述第一定型丝111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一预定形状,所述第一弹簧圈112套装在所述第一定型丝上并使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同理,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可具有与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相类似的配置。具体地,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二定型丝121和第二弹簧圈122,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二预定形状,所述第二弹簧圈122套装在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上并使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二预定形状。在将所述封堵器100输送至血管内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通常被拉伸为直线形态,而当所述封堵器100在血管中被释放时,在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恢复至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在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恢复至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定型丝111保持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形状,并使得所述封堵器100有效地连接于所述支架200上,避免移位。并还利用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保持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盘缩在破口30处,以有效封堵破口30,促进假腔血栓化。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及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具体形状及成型方法将在后文中介绍。
所述锚定部110用于布置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也即所述锚定部110保持在主动脉的真腔10内,于此情况下,应在确保所述封堵器100能够有效连接于所述支架200上的前提下(也即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不能穿过所述支架200上的孔隙),尽可能地减小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尺寸,以尽可能地减少产生血栓的可能性。通常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有利于假腔20的血栓化。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述栓塞部120还包括促栓绒毛123,所述促栓绒毛123附着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上,以增大所述封堵器100的填充面积,促进假腔20血栓化。所述促栓绒毛123的材质可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氨基甲酸酯(PU)或聚乳酸(PLA)等高分子材料中的至少一种。这些高分子材料被制作为300-700D的全拉伸丝(FDY)或拉伸变形丝(DTY)后再在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上缠绕两到三圈,并被所述第二弹簧圈122的相邻两圈夹紧定位,即可形成所述促栓绒毛123(即如图6所示)。在所述栓塞部120上,所述促栓绒毛123沿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的轴向间隔设置,且相邻两个促栓绒毛123之间的轴向间距为5mm-10mm。另外,每个所述促栓绒毛123的长度(所述促栓绒毛123从所述第一定型丝111上的连接点到促栓绒毛123的自由端的长度)为15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强度,以便于所述锚定部110能够提供足够的锚固性能。在一种可实现该目的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和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为同种材质,且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的直径。具体来说,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的直径可为0.008inch~0.020inch,所述第二定型丝的直径为0.005inch~0.012inch。
请继续参考图2及图3,所述封堵器100还包括显影元件130,所述显影元件130用于对体内的所述封堵器100的所述栓塞部120和所述锚定部110进行定位。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显影元件130的数量可至少为一个,并设置在所述栓塞部120和所述锚定部110的分界区,这样当所述显影元件130位于破口30处时便可以确定栓塞部120进入假腔20,而锚定部110留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应知晓,所述分界区可以是所述栓塞部120与所述锚定部110的分界线处,也可以具有一定的长度。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显影元件13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至少两个所述显影元件130分别设置在所述栓塞部120和所述锚定部110上。当然,所述显影元件130在三个以上时,可分别设置在所述锚定部110、所述栓塞部120及两者的分界区。
接下去介绍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具体形状及制作过程。可理解的是,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和所述第二定型丝121可以分体式成型后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一体,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同样地,所述第一弹簧圈112和所述第二弹簧圈121可以分体成型,也可以直接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请参考图7,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可采用形状记忆合金例如镍钛合金、铜镍合金、铜锌合金,钴铬合金或不锈钢合金等制作而成。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经盘绕而呈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并通过热处理以使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在自然状态下具有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当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受到外力作用时,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的形状可被改变(例如被抻直),但当所述外力被取消时,所述第一定型丝111能够恢复至所述第一预定形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盘绕成连续且光滑的曲线结构,从而在最终形成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时,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没有尖锐的折角,避免在植入血管时对血管造成剐蹭而出现二次伤害。曲线结构的具体形态根据所述第一预定形状确定。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可以是锥形(如图8所示)、螺旋形、球形、六面体形或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应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栓塞部120的方向逐渐增大。此外,此处所述的锥形、球形、六面体型包括几何意义上的锥形、球形、六面体形,也包括大体呈锥形、球形、六面体形的情形。
所述第一弹簧圈112由金属丝沿一芯轴螺旋盘绕呈弹簧结构,然后对所述金属丝的两端加热定型而成(如图9所示)。所述第一弹簧圈112可采用镍钛丝、铂钨丝、不锈钢丝等制作。
然后,向所述第一定型丝111施加外力,并将处于所述第一预定形状的所述第一定型丝111抻直,再将所述第一弹簧圈112套装在所述第一定型丝111上。取消所述外力后,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在其自身的回弹力的作用下恢复至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从而得到具有所述第一预定形状的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当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锥形时,第一弹簧圈组件的结构如图10所示)。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圈112的两端还分别与所述第一定型丝111连接,以防止所述封堵器100在释放过程中出现所述第一弹簧圈112解旋的现象。
以上以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具体形状和制作过程为例进行介绍,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对其进行修改,以使其适应于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具体形状和制作过程。也就是说,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的材质可以所述第一定型丝111的材质相同,且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也可以是螺旋形、锥形、球形、六面体形或其他任意合适的形状。确定所述第二预定形状后,将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盘绕呈所述第二预定形状,然后将第二弹簧圈122套装于已抻直的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上,当所述第二定型丝121恢复至所述第二预定形状时,即得到处于所述第二预定形状的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同样地,当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锚定部110的方向逐渐增大。
此外,对于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和所述第二定型丝121一体成型,以及所述第一弹簧圈112和所述第二弹簧圈122一体成型的情形,将一体式的定型丝(包括所述第一定型丝111和所述第二定型丝121)的一部分盘绕呈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另一部分盘绕成所述第二预定形状后,将定型丝整体抻直后,再将一体式的弹簧圈(包括第一弹簧圈112和第二弹簧圈122)套装在定型丝上,取消施加在所述定型丝上的作用力以使所述定型丝恢复成初始形状后,同时得到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
请返回参考图4及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封堵系统,包括前述的封堵器100和支架200,所述支架200通常为金属裸支架,其上具有孔隙,所述封堵器100之栓塞部120用于穿过所述孔隙并伸出所述支架200的外部,进而从主动脉夹层的破口30处伸入假腔20并封堵破口30,同时所述锚定部110布置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并使所述封堵器100连接于所述支架200上,以避免所述封堵器100移位而影响封堵效果。
在进行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时,首先将所述支架200输送并释放在主动脉的真腔10内。然后再利用一导入装置将所述封堵器100植入血管。所述导入装置在输送所述封堵器10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和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均被抻直。当所述导入装置的远端穿过所述支架200的孔隙及主动脉夹层的破口30并进入假腔20内时,根据所述显影元件130的显示确定所述栓塞部120已进入假腔20,且锚定部110保持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时,可开始释放所述封堵器200。释放完成后,所述栓塞部120保持在假腔20内,且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盘缩在破口30处以封堵破口,所述锚定部110的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盘缩并被所述支架200的孔隙边缘的支架棱阻挡而保持在所述支架200的内腔中。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轴向连接的锚定部和栓塞部,所述锚定部包括第一弹簧圈组件,所述栓塞部包括第二弹簧圈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一定型丝和第一弹簧圈,所述第一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一预定形状,所述第一弹簧圈套装在所述第一定型丝上并使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一预定形状;和/或,
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包括第二定型丝和第二弹簧圈,所述第二定型丝为具有回弹性的金属丝并被配置为具有第二预定形状,所述第二弹簧圈套装在所述第二定型丝上并使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形成所述第二预定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器还包括显影元件,所述显影元件布置在所述锚定部与所述栓塞部的分界区;和/或,所述显影元件布置在所述锚定部及所述栓塞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轴向尺寸。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强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型丝和所述第二定型丝为同种材料,且所述第一定型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定型丝的直径以使所述第一弹簧圈组件的强度大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的强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型丝的直径为0.008inch~0.020inch,所述第二定型丝的直径为0.005inch~0.012inch。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螺旋线形、锥形、球形或六面体型中的任一种;和/或,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为螺旋线形、锥形、球形或六面体形中的任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栓塞部的方向逐渐增大;和/或,当所述第二预定形状为锥形时,所述锥形的横截面沿远离所述锚定部的方向逐渐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封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栓塞部还包括促栓绒毛,所述促栓绒毛附着于所述第二弹簧圈组件上。
11.一种封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至少一个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封堵器,所述栓塞部用于穿过所述支架上的孔隙并伸出所述支架的外部,所述锚定部用于设置在所述支架的内腔中并使所述封堵器连接于所述支架上。
CN202120637074.1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Active CN214966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7074.1U CN21496615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7074.1U CN21496615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6158U true CN214966158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633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7074.1U Active CN214966158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615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419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06419A1 (zh) * 2021-03-29 2022-10-06 上海微创心脉医疗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45204B2 (en) Vascular remodeling device
US11819217B2 (en) Embolic devices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US11376012B2 (en) Device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reatment of vascular defects
US9107670B2 (en) Implant, especially for the occlusion of bifurcation aneurysms
US9962164B2 (en) Wing bifurcation reconstruction device
KR101845115B1 (ko) 스텐트
US10828040B2 (en) Vascular implant
WO2020139544A2 (en) Shape adaptable multi-layered intra-saccular flow reduction device and methods of manufacturing same
CN214966158U (zh)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109745094B (zh) 封堵装置
CN115137428A (zh) 一种封堵器及封堵系统
CN215018304U (zh) 一种动脉瘤闭塞装置
CN210112737U (zh) 封堵装置
CN113226198A (zh) 用于治疗血管畸形的设备
US20230329720A1 (en) Vaso-occlusiv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WO2023091852A1 (en) Vaso-occlusiv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same
CN116035640A (zh) 医用植入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