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5418U -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5418U
CN214965418U CN202121119648.2U CN202121119648U CN214965418U CN 214965418 U CN214965418 U CN 214965418U CN 202121119648 U CN202121119648 U CN 202121119648U CN 214965418 U CN214965418 U CN 214965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box
zoom lens
key
definition camera
camera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1964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尚建平
秦少春
陈利强
李昌
王美婷
李�杰
程莎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xi Ruihao Bio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xi Ruih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xi Ruihao Bio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xi Ruihao Bio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19648.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5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5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541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由光学诊断系统、控制盒系统以及计算机组成,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以及所述控制盒系统与计算机之间均通过通讯电缆连接,所述光学诊断系统包括设置在光学诊断系统外壳上的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固定收缩带、面部缓冲胶垫和条纹状反射罩,控制盒系统包括设置在控制盒外壳上的控制按键组件、供电电源和USB通讯接口,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将被检测者的双目诊断信息通过控制盒系统上传至计算机,所提供一种自动变焦、头戴式、便携、节能、双目、无环境要求的干眼症诊断仪。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的干眼症诊断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背景技术
这些年由于社会进步与高科技发展,干眼患者逐渐年轻化。这是由于绝大部分年轻人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耗眼工具,导致长时间注视而瞬目次数明显减少。除自身原因外,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与长时间处于电子信号辐射下会导致泪液蒸发过快。因此在我们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便不知不觉的与干眼症有了交集。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干眼诊断类的仪器为单目诊断类的仪器居多,多属单目台式干眼诊断设备,但是这类设备复杂繁琐的检査流程成了患者和医生的一大垢病。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变焦、头戴式、便携、节能、双目、无环境要求的干眼症诊断仪,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由光学诊断系统、控制盒系统以及计算机组成,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以及所述控制盒系统与计算机之间均通过通讯电缆连接,所述光学诊断系统包括设置在光学诊断系统外壳上的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固定收缩带、面部缓冲胶垫和条纹状反射罩,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周围有补光灯装置,所述控制盒系统包括设置在控制盒外壳上的控制按键组件、供电电源和USB通讯接口,通过所述控制按键组件控制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和补光灯装置,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将被检测者的双目诊断信息通过控制盒系统上传至计算机。
优选的,上述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中,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包括自动变焦镜头和CCD高清摄像装置。
优选的,上述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中,所述控制按键组件包括补光灯模式切换按键、补光灯亮度增加按键、补光灯亮度减小按键、变焦镜头选择按键、增大焦距按键、减小焦距按键和总电源开关按键。
优选的,上述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中,所述条纹状反射罩通过面部缓冲胶垫安装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的一侧,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安装于条纹状反射罩的内侧,所述固定收缩带通过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连接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上。
优选的,上述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中,所述计算机与控制盒系统之间采用USB电缆连接,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采用RS232电缆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通过所述的头戴式双目干眼症诊断系统是一种便携式的干眼诊断设备,固定方式为固定在患者头部,这样就省去了笨重的移动台车。诊断医师可以将系统连同一台便携式笔记本电脑随身携带,并且系统特别省电,仅仅依靠便携式计算机内的电池通过USB端口即可为整机进行供电,无需外接交流电源。固定方式为固定在患者头部,这样就省去了笨重的移动台车,由于设计的面部缓冲胶垫具有良好的柔软性,可以对环境光学进行一定的隔绝,所以系统对环境要求不高(无需在半暗室的环境下进行诊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控制原理框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2、固定收缩带;3、条纹状反射罩;4、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5、面部缓冲胶垫;6、通讯电缆;7、补光灯模式切换按键;8、补光灯亮度增加按键;9、补光灯亮度减小按键;10、变焦镜头选择按键;11、增大焦距按键;12、减小焦距按键;13、总电源开关按键;14、控制盒外壳;15、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6、USB通讯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由光学诊断系统、控制盒系统以及计算机组成,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以及所述控制盒系统与计算机之间均通过通讯电缆6连接,所述光学诊断系统包括设置在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上的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固定收缩带2、面部缓冲胶垫5和条纹状反射罩3,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周围有补光灯装置,在实际干眼症诊断时,根据诊断项目的不同来改变光线的明暗、波长等参数。所述控制盒系统包括设置在控制盒外壳14上的控制按键组件、供电电源和USB通讯接口16,控制盒系统内部的控制按键组件通过通讯电缆6控制补光灯模式转换与镜头的变焦。控制盒通过USB通讯接口16与计算机(计算机系统内预装干眼诊断分析系统软件)相连接,并由计算机分析诊断结果,进行非侵入式干眼诊断。
通过所述控制按键组件控制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和补光灯装置,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将被检测者的双目诊断信息通过控制盒系统上传至计算机。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包括自动变焦镜头和CCD高清摄像装置,自动变焦镜头和CCD高清摄像装置采用现有产品,在此不过多赘述。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述控制按键组件包括补光灯模式切换按键7、补光灯亮度增加按键8、补光灯亮度减小按键9、变焦镜头选择按键10、增大焦距按键11、减小焦距按键12和总电源开关按键13,为了给本系统增加冗余,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1:所述条纹状反射罩3通过面部缓冲胶垫5安装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的一侧,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安装于条纹状反射罩3的内侧,所述固定收缩带2通过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4连接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上,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通过固定收缩带2和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4可固定在患者头部。
请参看说明书附图中图2和图3:所述计算机与控制盒系统之间采用USB电缆连接,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采用RS232电缆连接。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参阅图3,该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通过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4连接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上的固定收缩带2固定于患者头部,通过调节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4来调节在患者头部的位置及调节光学诊断系统在患者头部的松紧程度。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的光学镜头大致位于双眼的正前方,计算机软件(人为操控或由计算机自主控制)通过自动变焦装置来调节光学镜头与人眼之间的最佳焦距和角度。虽然计算机软件系统内集成了相关自动/手动操作功能,设置补光灯模式切换按键7、补光灯亮度增加按键8、补光灯亮度减小按键9、变焦镜头选择按键10、增大焦距按键11、减小焦距按键12和总电源开关按键13,是为了给本系统增加冗余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光学诊断系统通过通讯电缆6与控制盒系统通讯并进行供电,通过便携式计算机上的USB通讯接口16给整机供电,通过便携式计算机内预装的诊断分析软件转换成RS232协议与整机硬件进行通讯,镜头的自动变焦与补光灯的模式控制都是通过RS232协议来控制的,通过控制盒系统内特有的低压差稳压电路(稳压装置)给整机进行供电。通过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对被检测者的双目进行诊断操作再由USB协议直接读回到计算机系统,由软件进行分析诊断以及对补光灯和镜头变焦转动的控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公开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实用新型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Claims (5)

1.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其特征在于:由光学诊断系统、控制盒系统以及计算机组成,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以及所述控制盒系统与计算机之间均通过通讯电缆(6)连接,所述光学诊断系统包括设置在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上的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固定收缩带(2)、面部缓冲胶垫(5)和条纹状反射罩(3),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周围有补光灯装置,所述控制盒系统包括设置在控制盒外壳(14)上的控制按键组件、供电电源和USB通讯接口(16),通过所述控制按键组件控制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和补光灯装置,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将被检测者的双目诊断信息通过控制盒系统上传至计算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包括自动变焦镜头和CCD高清摄像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按键组件包括补光灯模式切换按键(7)、补光灯亮度增加按键(8)、补光灯亮度减小按键(9)、变焦镜头选择按键(10)、增大焦距按键(11)、减小焦距按键(12)和总电源开关按键(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条纹状反射罩(3)通过面部缓冲胶垫(5)安装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的一侧,所述双自动变焦镜头与高清摄像装置(1)安装于条纹状反射罩(3)的内侧,所述固定收缩带(2)通过固定收缩带锁紧装置(4)连接于光学诊断系统外壳(15)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与控制盒系统之间采用USB电缆连接,所述控制盒系统与光学诊断系统之间采用RS232电缆连接。
CN202121119648.2U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Active CN214965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9648.2U CN214965418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19648.2U CN214965418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5418U true CN214965418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27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19648.2U Active CN214965418U (zh) 2021-05-24 2021-05-24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541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28566B2 (en) Apparatus und method for rendering a virtual monitor on smart ophthalmic devi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CN108205374B (zh) 一种视频眼镜的眼球追踪模组及其方法、视频眼镜
US8994611B2 (en) Head-mounted type display device
WO2017173847A1 (zh) 视频眼镜的眼球追踪模组
KR102321362B1 (ko)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가 영상을 디스플레이하는 방법 및 그 헤드 마운트 디스플레이 디바이스
US20210072821A1 (en) Apparatus und Method for Rendering a Virtual Monitor on Smart Ophthalmic Devices in Augmented Reality Environments
CN110610668B (zh) 智能眼镜
CN103619232A (zh) 虹膜前段摄像装置以及利用智能手机的医疗用影像系统
US20160097929A1 (en) See-through display optic structure
CN113709410A (zh) 基于mr眼镜的人眼视觉能力增强的方法、系统及设备
WO2018149267A1 (zh) 一种基于增强现实的显示方法及设备
WO2001037558A1 (fr) Systeme casque-ecran
CN107238929A (zh) 可穿戴系统
JP2016122039A (ja)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装置の制御方法
CN210401895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103784106A (zh) 一种无线体表检查装置
CN214965418U (zh) 一种便携头戴式干眼症诊断仪
US20240085704A1 (en) Convertible waveguide optical engine assembly for head-mounted device
KR102492607B1 (ko) 스포츠 고글
CN116009253A (zh) 一种光学设备
CN209167673U (zh) 医用显微装置
CN209489993U (zh) 一种耳道内窥镜
CN216962436U (zh) 红外血管成像装置
KR20210004835A (ko) 소형 반사부를 이용한 카메라 모듈 및 이를 이용한 증강 현실용 광학 장치
CN111317315A (zh) 带电子显示屏的镜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