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58751U -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58751U
CN214958751U CN202120558244.7U CN202120558244U CN214958751U CN 214958751 U CN214958751 U CN 214958751U CN 202120558244 U CN202120558244 U CN 202120558244U CN 214958751 U CN214958751 U CN 21495875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iddle frame
generating device
shell
aerosol
aerosol gener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824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杰
廖振龙
赵波洋
赵贯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isqia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5824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5875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5875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5875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装置,用于收纳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包括:外壳,具有相对称的用于取用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两取用口;中框组件,其设有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容纳仓,容纳仓具有开口,中框组件安装于外壳内且与外壳滑动连接,中框组件可相对于外壳滑动从任一取用口滑出以使开口显露于外壳的外部。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推动中框组件相对于外壳移动以较为方便地取出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而不需要将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容纳仓用力拉出,降低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难度,避免损坏气溶胶产生装置。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溶胶产生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气溶胶产生装置可以加热气溶胶基材,并雾化产生气溶胶,气溶胶产生装置需要进行充电,为避免使用时气溶胶产生装置没电,现有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可以同时容纳两个气溶胶产生装置进行充电,例如在充电装置的两侧设置容纳仓,如图1所示,两个气溶胶产生装置分别从侧面放入容纳仓。
然而,上述充电装置将气溶胶产生装置从侧面的容纳仓取出时需要将气溶胶产生装置用力拉出,操作较为费力,且容易损坏气溶胶产生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容纳仓取出较为麻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用于收纳气溶胶产生装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包括:
外壳,具有相对称的用于取用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所述气溶胶基材的两取用口;中框组件,其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所述气溶胶基材的容纳仓,所述容纳仓具有开口,所述中框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中框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从任一所述取用口滑出以使所述开口显露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进一步地,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和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容纳仓。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中框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以使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设有卡槽,所述中框设有球头柱塞;所述球头柱塞可伸缩地嵌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开口的朝向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开口的朝向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外壳的外周面。进一步地,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凸条,所述中框的外壁设有凹槽;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凹槽,当所述中框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时,所述凸条沿所述凹槽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凸条时,所述中框停止移动。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电路板、发光件、电极,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容纳仓,所述电池、所述电路板、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中框,且所述电池、所述发光件、所述电极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极用于为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外壳上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取用口,取用口用于取用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通过将整个中框组件安装于外壳内且与外壳滑动连接,并且中框组件可以相对于外壳滑动,在中框组件上设置容纳仓,容纳仓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者气溶胶基材,通过开口放入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需要取出时推动中框组件,使其相对于外壳从任一取用口滑出,直至开口显露于外壳的外部,即可将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从开口取出或者直接倒出。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推动中框组件相对于外壳移动以较为方便地取出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而不需要将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容纳仓用力拉出,降低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难度,避免损坏气溶胶产生装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展示了现有技术的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中框组件未移动时的前视图;
图3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中框组件朝左移动后的前视图;
图4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中框组件未移动时的内部剖视图;
图5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中框组件朝右移动后的内部剖视图;
图6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中框组件朝左移动后的内部剖视图;
图7a展示了采用磁吸连接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b展示了采用磁吸连接的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a展示了采用卡槽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b展示了采用球头柱塞的中框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展示了充电装置的侧向剖视图;
图10展示了图9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11展示了充电装置的内部剖视图。
图中:
外壳11;第一磁吸件111;卡槽112;凸条113;
中框12;第二磁吸件121;球头柱塞122;凹槽123;
支架13;容纳仓131;开口132;限位部133;
电池14;电路板15;发光件16;电极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和“包含”指示所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其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还应当理解,在此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仅仅是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那样,除非上下文清楚地指明其它情况,否则单数形式的“一”、“一个”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
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参照图2-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的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如图2-6所示,用于收纳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包括:外壳11,具有相对称的用于取用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两取用口;中框组件,其设有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容纳仓131,容纳仓131具有开口132,中框组件安装于外壳11内且与外壳11滑动连接,中框组件可相对于外壳11滑动从任一取用口滑出以使开口132显露于外壳11的外部。
外壳11上设有相对称的两个取用口,取用口用于取用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通过将整个中框组件安装于外壳11内且与外壳11滑动连接,并且中框组件可以相对于外壳11滑动,在中框组件上设置容纳仓131,容纳仓131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或者气溶胶基材,通过开口132放入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需要取出时推动中框组件,使其相对于外壳11从任一取用口滑出,直至开口132显露于外壳11的外部,即可将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从开口132取出或者直接倒出。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推动中框组件相对于外壳11移动以较为方便地取出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而不需要将气溶胶产生装置从容纳仓131用力拉出,降低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的难度,避免损坏气溶胶产生装置,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中框组件包括中框12和两个支架13,两个支架13安装于中框12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支架13上设有容纳仓131。优选的,容纳仓131的数量为两个,分别处于中框12沿自身移动方向的前后两侧,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时,推动其中一侧,使中框12朝另一侧移动,另一侧的容纳仓131显露出来,即可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反之,推动另一侧,则使得对侧的容纳仓131显露。容易想到的是,两侧可以分别设置一个或多个容纳仓131,通过推动的行程距离来控制显露多个容纳仓131,从而可以同时放置更多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
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两个容纳仓131中的其中一个可以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另一个放置气溶胶基材,即可实现气溶胶产生装置和气溶胶基材的同时收纳;或者两个容纳仓131均用于放置气溶胶产生装置,将两个气溶胶产生装置交替充电,可以满足需要频繁吸气溶胶产生装置的用户;或者两个容纳仓131均用于放置气溶胶基材,可以解决用户临时需要储存较多气溶胶基材的问题。
本实施例中,如图4-7b所示,外壳11设有第一磁吸件111,中框12设有第二磁吸件121,第一磁吸件111与第二磁吸件121磁吸连接以使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中框12穿设于外壳11,在中框12未移动时,两侧的容纳仓131均未显露,中框12处于原位,此时第一磁吸件111与第二磁吸件121磁吸连接,将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避免中框12轻易从外壳11中脱落。
磁吸连接可以为以下方案:
方案一,如图7a和图7b所示,第一磁吸件111的数量为一组,第二磁吸件121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第二磁吸件121沿中框12的移动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第二磁吸件121有三组,中框12处于原位时,第一磁吸件111与中间的第二磁吸件121磁吸连接,可以避免中框12从外壳11中脱落;将中框12朝左推出时,第一磁吸件111与左侧的第二磁吸件121磁吸连接,便于定位中框12朝左推出时的位置;将中框12朝右推出时,第一磁吸件111与右侧的第二磁吸件121磁吸连接,便于定位中框12朝右推出时的位置。
方案二,第一磁吸件111的数量为多组,第二磁吸件121的数量为一组,多组第一磁吸件111沿中框12的移动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第一磁吸件111有三组,中框12处于原位时,第二磁吸件121与中间的第一磁吸件111磁吸连接,可以避免中框12从外壳11中脱落;将中框12朝左推出时,第二磁吸件121与左侧的第一磁吸件111磁吸连接,便于定位中框12朝左推出时的位置;将中框12朝右推出时,第二磁吸件121与右侧的第一磁吸件111磁吸连接,便于定位中框12朝右推出时的位置。
优选的,每组第一磁吸件111可以仅有一个第一磁吸件111,第一磁吸件111设置于外壳11的一端或中部,对应的每组第二磁吸件121也可以仅有一个第二磁吸件121,且第二磁吸件121的位置与第一磁吸件111相对应,处于中框12的一端或中部。而本实施例中,每组第一磁吸件111包括两个第一磁吸件111,两个第一磁吸件111设置于外壳11的上下两端,对应的每组第二磁吸件121也有两个第二磁吸件121,且第二磁吸件121的位置与第一磁吸件111相对应,处于中框12的上下两端。容易想到的是,每组第一磁吸件111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包括三个或更多个第一磁吸件111,对应的每组第二磁吸件121也包括相等数量的第二磁吸件121。
具体地,第一磁吸件111和第二磁吸件121均可以是磁铁,或者第一磁吸件111与第二磁吸件121的其中一者是磁铁,另一者是铁质材料的零件,通过磁吸连接来定位中框12与外壳11的相对位置,可以增强用户使用时的手感体验。
在另一实施例中,外壳11与中框12之间的定位可以通过卡槽112和球头柱塞122相嵌来实现,例如以下方案:
方案一,如图8a和图8b所示,外壳11设有卡槽112,中框12设有球头柱塞122,球头柱塞122可伸缩地嵌入卡槽112以使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球头柱塞122收缩时从卡槽112中退出,因此中框12可以相对外壳11移动;当中框12移动至球头柱塞122与卡槽112正对时,球头柱塞122伸展嵌入卡槽112中,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避免中框12从外壳11脱落。
方案二,外壳11设有球头柱塞122,中框12设有卡槽112,球头柱塞122可伸缩地嵌入卡槽112以使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球头柱塞122收缩时从卡槽112中退出,因此中框12可以相对外壳11移动;当中框12移动至球头柱塞122与卡槽112正对时,球头柱塞122伸展嵌入卡槽112中,中框12与外壳11相对固定,避免中框12从外壳11脱落。
进一步地,方案一或方案二中,卡槽112的数量为多个,球头柱塞122的数量为一个,多个卡槽112沿中框12的移动方向间隔分布。优选的,卡槽112有三个,中框12处于原位时,球头柱塞122与中间的卡槽112相嵌,可以避免中框12从外壳11中脱落;将中框12朝左推出时,球头柱塞122与左侧的卡槽112相嵌,便于定位中框12朝左推出时的位置;将中框12朝右推出时,球头柱塞122与右侧的卡槽112相嵌,便于定位中框12朝右推出时的位置。
优选的,球头柱塞122朝向卡槽112的一端呈球面状,便于推动中框12时,球头柱塞122较轻易地从卡槽112中退出,降低推动的阻力。
本实施例中,如图4-11所示,容纳仓131的开口132处于支架13的一端,且两个支架13上的开口132的朝向相同。将支架13从外壳11中推出后,用户可以从支架13的同一端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便于用户取出气溶胶产生装置后再从另一个容纳仓131取出气溶胶基材。
在说明书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二中,容纳仓131的开口132处于支架13的一端,且两个支架13上的开口132的朝向相反。因此两个开口132分别处于充电装置的两个对角位置,用户始终可以从对角位置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便于用户习惯开口132的位置。
在说明书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三中,容纳仓131的开口132处于支架13朝向外壳11的外周面,将支架13推出外壳11后,容纳仓131的开口132朝向用户,可以直接取放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
本实施例中,中框12相对外壳11移动的方案包括如下:
方案一,如图9-10所示,外壳11的内壁设有凸条113,中框12的外壁设有凹槽123;
方案二,外壳11的内壁设有凹槽123,中框12的外壁设有凸条113;
其中,凸条113嵌入凹槽123,当中框12相对于外壳11移动时,凸条113沿凹槽123移动。通过凸条113和凹槽123的相嵌,实现对中框12移动方向的引导,避免中框12移动过程中错位。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支架13远离中框12的一侧设有限位部133,限位部133抵接外壳11上的凸条113时,中框12停止移动。凸条113在起到导向功能的同时,还充当与限位部133相抵接以实现控制中框12移动行程的目的,对中框12的移动起到限位作用,避免推动中框12移动的过程中,中框12完全脱离外壳11而导致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掉落。
本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装置还包括电池14、电路板15、发光件16、电极17,电极17设置于容纳仓131,电池14、电路板15、发光件16设置于中框12,且电池14、发光件16、电极17均与电路板15电性连接,电极17用于为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
将电池14、电路板15、发光件16等均设置于中框12,随着中框12的移动而移动,增加中框12的整体重量,增强移动过程中的手感,同时也避免中框12移动过程中与上述零器件发生碰撞。
具体地,发光件16具有充电指示功能,当容纳仓131内的气溶胶产生装置充满电后,电路板15控制发光件16发出提示信号,例如发光件16改变发光的颜色。发光件16还具有显示中框12当前位置的功能,优选的,中框12相对于外壳11移动过程中,发光件16随中框12同步移动,外壳11设有透光材质的导光件,中框12处于外壳11的中间位置时,发光件16与导光件正对,发光件16沿中框12的移动方向间隔设置有三个LED灯,LED灯的光线穿透导光件,当三个LED灯的光线均穿过导光件时,表明中框12处于外壳11的中间位置;当只有右侧的LED灯光线穿过导光件时,表明中框12滑动至外壳11的左侧位置;当只有左侧的LED灯光线穿过导光件时,表明中框12滑动至外壳11的右侧位置。
电路板15设有充电接口,外壳11设有充电开口,充电接口与充电开口正对,充电接口用于与外部电路连接,从而为电池14充电,充电开口上设有硅胶塞,硅胶塞可拆卸地封闭充电开口,避免灰尘和杂物通过充电开口进入充电装置的内部,从而损坏内部的零部件。
在说明书附图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容纳仓131上设有第三磁吸件,第三磁吸件处于电极17的周围,第三磁吸件用于磁吸吸附放入容纳仓131的气溶胶产生装置,以方便气溶胶产生装置放置在充电装置后,可以被磁吸到电极17,实现充电的快速配对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用于收纳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气溶胶基材,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相对称的用于取用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所述气溶胶基材的两取用口;
中框组件,其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或所述气溶胶基材的容纳仓,所述容纳仓具有开口,所述中框组件安装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外壳滑动连接,所述中框组件可相对于所述外壳滑动从任一所述取用口滑出以使所述开口显露于所述外壳的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组件包括中框和两个支架,两个支架安装于所述中框沿其滑动方向的两侧,所述支架上设有所述容纳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第一磁吸件,所述中框设有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磁吸连接以使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设有卡槽,所述中框设有球头柱塞;
所述球头柱塞可伸缩地嵌入所述卡槽以使所述中框与所述外壳相对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开口的朝向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的一端,且两个所述支架上的所述开口的朝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仓的所述开口处于所述支架朝向所述外壳的外周面。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的内壁设有凸条,所述中框的外壁设有凹槽;
所述凸条嵌入所述凹槽,当所述中框相对于所述外壳移动时,所述凸条沿所述凹槽移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远离所述中框的一侧设有限位部,所述限位部抵接所述外壳上的所述凸条时,所述中框停止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池、电路板、发光件、电极,所述电极设置于所述容纳仓,所述电池、所述电路板、所述发光件设置于所述中框,且所述电池、所述发光件、所述电极均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电极用于为所述气溶胶产生装置充电。
CN202120558244.7U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Active CN21495875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8244.7U CN214958751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58244.7U CN214958751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58751U true CN21495875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412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8244.7U Active CN214958751U (zh) 2021-03-18 2021-03-18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5875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729446B (zh) 一种耳机充电盒
CN110622065A (zh) 手柄电池、手柄电池套装、以及手持云台
CN214958751U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CN205160167U (zh) 一种智能手表的无线充电座
CN211019163U (zh) 蓝牙耳机充电盒
CN103672480A (zh) 磁吸附式/磁悬浮式的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13013949A (zh) 一种气溶胶产生装置的充电装置
CN112736573A (zh) 一种充电柜
CN207442966U (zh) 一种集无线充电接收功能及磁吸功能的手机保护壳
CN209056950U (zh) 充电装置
CN212519107U (zh) 一种可双面无线充电的手机壳
CN215268674U (zh) 一种带有logo显示的tws蓝牙耳机收纳充电盒
CN220648092U (zh) 一种便携磁吸灯具
CN217302634U (zh) 一种基于多仓充电座的led照明装置
CN218474059U (zh) 电子烟充电装置
CN220156261U (zh) 一种多功能旅行用斜支撑移动充电电源
CN220262483U (zh) 储物式工艺品
CN215956072U (zh) 一种移动电源
CN220556684U (zh) 一种相机电池便携充电装置
CN216489847U (zh) 电容笔无线充充电盒
CN216905260U (zh) 一种高空间利用率的耳机盒
CN215835175U (zh) 一种随身折叠太阳能充电宝
CN216649280U (zh) 一种快充型耳机充电仓
CN218634210U (zh) 蓝牙耳机充电仓和蓝牙耳机组件
CN220192176U (zh) 一种烟嘴可收纳的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121

Address after: 518000 1902, Haowei technology building, No. 2, Keji Nanba Road, community, high tech Zone, Yueha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aisqiang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Room 201, building A, No. 1, Qian Wan Road, Qianhai Shenzhen Hong Kong cooperation zone, Shenzhen, Guangdong (Shenzhen Qianhai business secretary Co., Ltd.)

Patentee before: Jiwan (Shenzhe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