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44201U - 测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测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44201U
CN214944201U CN202120379170.0U CN202120379170U CN214944201U CN 214944201 U CN214944201 U CN 214944201U CN 202120379170 U CN202120379170 U CN 202120379170U CN 214944201 U CN214944201 U CN 2149442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gging
coiled tubing
measuring
connecting lug
measuring instru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791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健
钟武
薛旭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filed Critical Jereh Energy Services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3791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442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442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442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测井装置,涉及测井技术领域。该测井装置包括:连续油管;至少两组测井组件,安装于连续油管的外壁上;至少两组测井组件沿连续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测井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排列的数据储存器、扶正器和至少一种测量仪器;在每组测井组件中,所有测量仪器均与数据储存器通信连接,以使各个测量仪器检测到的数据参数能够传输并存储至数据储存器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无需移动连续油管,即可直接测取每段产层的相关参数,适用范围更广,且操作简单,测量准确度高。

Description

测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测井装置。
背景技术
动态监测测井是在油田开发时期油藏动用情况的主要监测手段,会贯彻油田开发的始终,是生产测井的核心部分。生产测井可以在油田开发的全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动态监测,可以不断认识油气层、了解注入或产出剖面,为油层改造提供有关资料,并有助于评价改造效果;也可以监测井身的技术状况,为油井大修提供依据,以保证油水井的正常生产。特别是非均质多油层的油田,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生产动态测井所提供的资料能为确定油层渗透率在纵向上的分布特征,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综合调整措施,确定油田开发部署以及制定二次、三次采油方案和配产、配注方案等提供重要依据。
目前,油水井动态监测应用的手段主要有常规生产测井仪器 (PLT)测井、量子示踪剂测井两种。常规PLT测井主要利用电缆或者连续油管顶端携带一组测井工具下井,测取井下的相关参数;该方法要求以不同的四种测井速度,上提下放各一次,共测取八次连续相关参数测井曲线。在校深后,利用相关参数测井曲线结合测井速度曲线做出最终的产出剖面测井成果图。此种方法需要在多种测速条件下获得4组上测数据加4组下测数据,而且必须满足测速曲线平稳,流量曲线抖动误差小,全井无归零现象;同时测量速度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根据具体产液情况等进行调整。此外,测井过程中测速必须保持稳定,而且需要对总流量点、相应射孔层夹层、零流量点进行定点测量,每个测量点都要进行重复多次测量,以减少层段流量解释传递误差;且流体黏度的变化可能会导致错误地解释流体流动方向,而黏度变化的抵消作用也会使视速度的真正变化失真。因此,PLT测井不仅过程繁琐,而且准确度低。
量子示踪剂测井是首先将量子示踪剂标记于压裂支撑剂或完井工具上,随支撑剂或完井工具入井;在生产过程中,标记示踪剂与储层流体(油、水、气)接触后,被流体对应相捕获,并随流体移动到地面,在井口采集流体样品进行分析,换算为每段产层流入的百分比表达。此种方法只适用于新压裂或新完井的井,应用范围有限,且压裂完成后,带标记的支撑剂或压裂砂会随着测试返吐进入井筒,这样其它层位的产液流经井筒也会被标记,给测量结果带来误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测井装置,能够实现连续油管携带多个测井组件入井,无需移动连续油管,即可直接测取每段产层的相关参数,适用范围更广,操作简单,测量准确度高。
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井装置,包括:连续油管;至少两组测井组件,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的外壁上;所述至少两组测井组件沿所述连续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测井组件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数据储存器、扶正器和至少一种测量仪器;在每组所述测井组件中,所有所述测量仪器均与所述数据储存器通信连接,以使各个所述测量仪器检测到的数据参数能够传输并存储至所述数据储存器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续油管的两端分别为操控端和下井端;所述测井装置还包括:套管接箍定位器,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的外壁上,且位于所有所述测井组件整体靠近所述操控端的一侧;和/或,至少两个拆装定位器,与所述至少两组测井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拆装定位器位于与其对应的一组测井组件沿所述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下井端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仪器包括:连接组件;和,至少一个测量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结构,套装固定在所述连续油管上;第二连接结构,套装固定在所述连续油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其中,每个连接梁上设置有测量元件安装位,每个测量元件安装位安装有一个所述测量元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卡瓦片,所述第一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第二卡瓦片,所述第二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耳和第四连接耳;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三连接耳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和所述第四连接耳卡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卡瓦片与所述第二卡瓦片之间形成用于穿过所述连续油管的第一安装通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第三卡瓦片,所述第三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五连接耳和第六连接耳;第四卡瓦片,所述第四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七连接耳和第八连接耳;所述第五连接耳和所述第七连接耳铰接,所述第六连接耳和所述第八连接耳卡扣连接,以使所述第三卡瓦片与所述第四卡瓦片之间形成用于穿过所述连续油管的第二安装通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梁为弓形弹簧,所述弓形弹簧向背离所述连续油管的方向弓起;所述测量元件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弓形弹簧的弓起部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元件和所述连接梁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测量元件安装于一个所述连接梁上,至少两个所述测量元件沿所述连续油管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测量仪器包括第一测量仪器、第二测量仪器、第三测量仪器、第四测量仪器和第五测量仪器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第一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温度计和/或至少一个压力计,第二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流体密度计,第三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涡轮,第四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持水率计,第五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持气率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组所述测井组件中,任意相邻两个测量仪器之间相互插接,且最靠近数据储存器的所述测量仪器与所述数据储存器插接,以使所有所述测量仪器均与所述数据储存器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在连续油管的外壁上沿着连续油管长度方向间隔安装至少两组测井组件,测井组件的数量可以和井下产层段的数量相同,每组测井组件包括用于存储测井数据的数据存储器、用于使测井组件位于靠近油井中轴线位置的扶正器及至少一种测量仪器,根据测井需要选择测量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即可测得该段产层的流量、温度、压力、持水率/持气率等数据。
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在油管前端延长线上安装一组测井仪器,需移动连续油管且与地面保持实时通信才能完成所有产层段的参数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可以在一次下井中,不需要移动连续油管,即可直接测取每段产层段的相关参数,排除了电缆运动视速度及流体黏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此外,每组测量仪器所测得的数据参数直接存储进该组件内的数据存储器,因此,每组测井组件构成一个独立的模块,相互之间不干扰,也无需与地面进行复杂的通信线路连接,数据处理及解释更为简单。该测井装置适用各种工况的油井(例如固井完井后的油井或裸眼完井后的油井;其中,固井完井是指用无缝钢管和水泥封固全部井壁的过程,裸眼完井是指是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操作简单,且测量准确度高,能更好地满足生产测井和油水井动态监测的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测井装置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测井组件中的测井仪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井口装置的连接示意图;
图4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仪器安装结构窗体关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仪器安装结构窗体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测井装置组装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井装置100,包括:连续油管1和至少两组测井组件2。
至少两组测井组件2安装于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且沿连续油管1 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测井组件2包括沿连续油管1长度方向排列的数据储存器21、扶正器22和至少一种测量仪器。
示例性的,扶正器22可以位于其所在的测井组件2的中间位置。通过设置扶正器22,可以在连续油管1伸入油井后,使连续油管1位于靠近油井中轴线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在每组测井组件2中,扶正器22也可以位于数据储存器21与所有测量仪器之间,或者,也可以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测量仪器之间,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在每组测井组件2中,所有测量仪器均与数据储存器21通信连接,以使各个测量仪器检测到的数据参数能够传输并存储至数据储存器21 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100,在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沿着连续油管1长度方向间隔安装至少两组测井组件2,测井组件2的数量可以和井下产层段001的数量相同,每组测井组件2包括用于存储测井数据的数据存储器、用于使测井组件2位于靠近油井中轴线位置的扶正器22及至少一种测量仪器,根据测井需要选择测量仪器的种类和数量即可测得该段产层的流量、温度、压力、持水率/持气率等数据。
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在油管前端延长线上安装一组测井仪器,需移动连续油管1且与地面保持实时通信才能完成所有产层段001的参数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100可以在一次下井过程中,不需要移动连续油管1,即可直接测取每段产层段001的相关参数,排除了电缆运动视速度及流体黏度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此外,每组测量仪器所测得的数据参数直接存储进该组件内的数据存储器,因此,每组测井组件构成一个独立的模块,相互之间不干扰,也无需与地面进行复杂的通信线路连接,数据处理及解释更为简单。该测井装置100适用各种工况的油井(例如固井完井后的油井或裸眼完井后的油井;其中,固井完井是指用无缝钢管和水泥封固全部井壁的过程,裸眼完井是指是套管下至生产层顶部进行固井,生产层段裸露的完井方法)测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测井装置100操作简单,且测量准确度高,能更好地满足生产测井和油水井动态监测的需求。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续油管1的两端分别为操控端11和下井端12;测井装置100还包括:
套管接箍定位器23,安装于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且位于所有测井组件2整体靠近操控端11的一侧;和/或,至少两个拆装定位器(图中未示出),与至少两组测井组件2一一对应,每个拆装定位器位于与其对应的一组测井组件2沿长度方向靠近下井端12的一侧。
示例性的,套管接箍定位器23设在最靠近操控端11的一组测井组件2中,套管接箍定位器23与数据储存器21通信连接,通过测量产层内最靠近井面的套管接箍的位置,结合套管接箍与产层段001之间的位置关系,对测量的数据进行修正。此外,套管接箍定位器23经过套管接箍时,地面上的悬重表数据会发生变化,根据此数据变化,可一次将测井装置100准确定位放置位置,以提高测量数据的准确度。最后,套管接箍定位器23曲线可以用于测量深度校正。
参见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仪器包括:连接组件240;和,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通过连接组件240 可拆卸地安装于连续油管1上。测量元件245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连续油管1上,测井之后,可将测量仪器从连续油管1上拆下,便于后续重复使用。
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组件240包括:第一连接结构241,套装固定在连续油管1上;第二连接结构242,套装固定在连续油管1上,且与第一连接结构241间隔设置;至少一个连接梁243,连接梁24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241以及第二连接结构242固定连接;其中,每个连接梁243上设置有测量元件安装位244,每个测量元件安装位244安装有一个测量元件245。示例性的,连接梁243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结构241以及第二连接结构242可以通过焊接进行连接;连接梁243也可以与第一连接结构241和第二连接结构242为一体式结构;还可以在第一连接结构241和第二连接结构242上分别设置连接孔,连接梁243两端设置连接环,连接梁243两端分别通过连接环扣接在第一连接结构241和第二连接结构242上的连接孔中。示例性的,在测量元件安装位244上,可以设置凹槽,测量元件245嵌在凹槽中;或者在测量元件安装位244上,可以设置安装台,测量元件245 通过螺栓安装在安装台上。
继续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结构241包括:第一卡瓦片2411和第二卡瓦片2412。其中,第一卡瓦片241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2413和第二连接耳2414。第二卡瓦片2412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耳2415和第四连接耳2416。第一连接耳2413和第三连接耳2415铰接,铰接轴平行于连续油管1,第二连接耳2414和第四连接耳 2416卡扣连接,以使第一卡瓦片2411与第二卡瓦片2412之间形成用于穿过连续油管1的第一安装通孔2417。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在第四连接耳2416上铰接第一卡轴2418,在第二连接耳2414上设置与第一卡轴2417相匹配的第一卡槽2419,第一卡轴2418旋转至第一卡槽2419后,通过与卡槽的配合实现卡扣连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第四连接耳2416上铰接第一卡环,在第二连接耳2414上设置与第一卡环相匹配的第一卡柱,第一卡环旋转至第一卡柱后,套在第一卡柱上实现卡扣连接。另外,第二连接耳2414与第四连接耳2416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连接结构242包括:第三卡瓦片2421和第四卡瓦片2422。其中,第三卡瓦片2421两端分别设有第五连接耳2423 和第六连接耳2424;第四卡瓦片2422两端分别设有第七连接耳2425 和第八连接耳2426;第五连接耳2423和第七连接耳2425铰接,铰接轴平行于连续油管1,第六连接耳2424和第八连接耳2426卡扣连接,以使第三卡瓦片2421与第四卡瓦片2422之间形成用于穿过连续油管1 的第二安装通孔2427。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在第八连接耳2426上铰接第二卡轴2428,在第六连接耳2424上设置与第二卡轴2428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429,第二卡轴2428旋转至第二卡槽2429后,通过与卡槽的配合实现卡扣连接。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第八连接耳2426上铰接第二卡环,在第六连接耳2424上设置与第二卡环相匹配的第二卡柱,第二卡环旋转至第二卡柱后,套在第二卡柱上实现卡扣连接。通过选择不同的卡瓦片的形状和尺寸,测量仪器即可装在不同的直径的连续油管1上,通过卡扣连接,可实现在连续油管1的任何位置快速装拆。另外,第六连接耳2424和第八连接耳2426的连接方式不局限于卡扣连接,也可以是螺栓连接。
继续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梁243为弓形弹簧,弓形弹簧向背离连续油管1的方向弓起,测量元件245安装在弓形弹簧的弓起部位,例如可以安装在弓形弹簧的中间位置。弓形弹簧具有良好的弹性,可根据需要选择弓形弹簧的弦高,将测量元件245置于距离井眼中心线不同距离的位置进行不同流体层相关参数的测量。
继续参见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测量元件245和连接梁243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测量元件245安装于一个连接梁243上,至少两个测量元件245沿连续油管1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示例性的,测量元件245和连接梁243的数量均为6个,6个连接梁243及连接梁243上安装的测量元件245沿连续油管1的周向等角度布置。每个测量元件245对连续油管1周向60°的流体进行参数测量,6个测量元件 245即可实现对连续油管1周向360°即整个油井中每个独立的流体层进行参数测量,通过计算即可求得各产层段001的对应的参数,测量结果更加准确。
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种测量仪器包括第一测量仪器 24、第二测量仪器25、第三测量仪器26、第四测量仪器27和第五测量仪器28中的至少一者;其中,第一测量仪器24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为至少一个温度计和/或至少一个压力计,第二测量仪器25 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为至少一个流体密度计,第三测量仪器26 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为至少一个涡轮,第四测量仪器27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为至少一个持水率计,第五测量仪器28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为至少一个持气率计。示例性的,持水率计和持气率计可选为电容式,即第四测量仪器27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可以为至少一个电容传感器,第五测量仪器28中的至少一个测量元件245 可以为至少一个电容传感器。
其中,温度计可以提供井底流体温度,并用于计算井下流体属性;压力计可以用来检测井底压力,以及不同深度和不同流速状态下的流体压力;流体密度计可以用于记录各产层段001流体的密度,测量结果对于识别井内流体的类型以及流动状态具有重要作用。涡轮作为流量计使用,可以用于计算流体的流量,其原理是经过涡轮截面的流体会推动涡轮旋转,即流体的直线运动转换成涡轮的旋转运动,当流体的流量超过某一数值后,涡轮的转速同流体的流速成线性关系,因此,计算涡轮的转速,便可推算出流体的流量。电容传感器作为持水/气率计使用,由于碳氢化合物与水具有显著不同的介电常数,当油、气、水以不同比例混合时,电介质的介电常数也不同,因此电容器有不同的电容量,测量出电容量有关的信息,便可推知混合流体中不同相流体的含量。示例性的,测井组件包括上述第一测量仪器24~第四测量仪器27或第五测量仪器28,组装数据储存器21、扶正器22以及各测量仪器时,如图1所示,可以按照数据储存器21、第一测量仪器24、第二测量仪器25、第四测量仪器27或第五测量仪器28、第三测量仪器 26的顺序排列。扶正器22可以布置于测井组件2的中间位置,例如第一测量仪器24和第二测量仪器25之间;测井时,第三测量仪器26远离井面的一端与产层段001靠近井面的一侧对齐。测得的数据中,流量和温度曲线主要用于产量计算,密度、持水率和压力曲线主要用于判别流体性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每组测井组件2中,任意相邻两个测量仪器之间相互插接,且最靠近数据储存器21的测量仪器与数据储存器21 插接,以使所有测量仪器均与数据储存器21通信连接。示例性的,在数据储存器21及各测量仪器两端分别设置插接头和插接口,数据储存器21与其两端相邻的测量仪器插接以实现通信连接,或测量仪器与其两端相邻的测量仪器或数据储存器21插接以实现通信连接;若扶正器22未布置于测井组件2靠近操控端11和下井端12的端部,扶正器22两端同样分别设置插接头和插接孔,和两端相邻的测量仪器插接以保证整个测井组件的通信连接。采用快速插接的方式连接测井组件内的部件,既保证了各测量仪器与数据储存器21之间的通信连接,同时也使测井组件2内的部件之间有结构连接关系,避免了某个部件从连续油管1上脱落导致测量数据失去参考价值而增加测井误差,从而保证了测井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井装置100的组装方法,如图5所示,该组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S5。
S1:控制连续油管1依次穿过井口装置200的注入头7、防喷管6、仪器安装结构5、防喷器4和井口采油树3。其中,仪器安装结构5包括可开闭的窗体。
示例性的,参见图3、图4A和图4B,井口装置200中,井口采油树3的第一开口端31与油井井口套管连接端连接;防喷器4的第三开口端41与井口采油树3的第二开口端32连接;
其中,仪器安装结构5可以包括:液压缸51、支撑架52和活塞杆 53。液压缸51可以包括:缸体512,缸体512的横截面为环形;支撑架52的第二连接座522与缸体512固定连接,支撑架52的第一连接座521与防喷器4的第四开口端42连接,第一连接座521设有与防喷器4内腔连通的通孔,支撑架52设有操作口523;活塞杆53横截面为环形,活塞杆53第一端置于缸体512内与缸体512配合连接,第二端 531悬空置于支撑架52内,活塞杆53中空腔直径与第一连接座521上通孔的直径相同,活塞杆53伸出时,活塞杆53的第五开口端532端面与第一连接座521接触密封连接。
防喷管6的第七开口端61与缸体512的第六开口端511连接;注入头7的第九开口端71与防喷管6的第八开口端62连接;第一开口端31~第九开口端71连通形成容纳连续油管1的通道。
示例性的,第二开口端32与第三开口端41、第六开口端511与第七开口端61、第八开口端62与第九开口端71可以通过法兰连接。支撑架52的第一连接座521可以为法兰盘,第一连接座521与第四开口端42可以为法兰连接。活塞杆53可以作为可开闭的窗体,支撑架52的第一连接座521和第二连接座522之间为四个沿缸体512周向等角度布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座521和第二连接座 522固定连接,支撑柱之间的空隙为操作口523,此结构便于加工安装,也便于从四个操作口523安装测井仪器。活塞杆53第二端531与第一连接座521之间接触密封连接,既可以是活塞杆53的第五开口端532 的端面与第一连接座521接触密封连接,也可以在第五开口端端面安装带有与活塞杆53同轴通孔的密封垫,以保证密封效果,密封垫也可以安装在第一连接座521上,同样可以保证密封效果。防喷器4采用环形半密封,即半封闸板43能为连续油管1和套管的环形空间提供动密封。连续油管1与防喷管6靠近操纵端11处同样形成动密封。
S2:控制窗体开启,暴露出部分连续油管1。例如通过启动液压系统,使上述活塞杆53缩回至缸体512,从而控制仪器安装结构5的窗体开启,暴露出部分连续油管1。
S3: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之后,控制连续油管1向第一方向X运动,使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位于防喷管6中;重复该步骤,直至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所有部件均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
其中,上述S3中的“重复该步骤”,可以是重复S3中的全部动作(即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之后,控制连续油管1向第一方向X运动,使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位于防喷管6中);同时,也可以在安装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最后一个部件后,只执行步骤S3中前半部分动作 (即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至少一个部件),此时,无需控制连续油管1向第一方向X运动,使测井组件2中的最后一个部件位于防喷管6中,就可执行下一步骤(例如S4)。
S4:控制仪器安装结构5的窗体关闭(例如启动液压系统,使上述活塞杆53伸出缸体512,直至活塞杆53与支撑架52的第一连接座 521接触密封连接,以隔绝井筒压力);控制防喷器4打开(例如控制防喷器4的半封闸板43打开),并控制连续油管1向与第一方向X相反的第二方向Y运动,使安装至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的一组测井组件 2穿过防喷器4。之后,可以控制防喷器4的半封闸板43关闭,并通过打开防喷器4的泄压口对半封闸板43以上的空腔进行泄压。
S5:重复上述S2~S4,直至所有测井组件2安装完成。
组装测井装置的过程中,装完第N组测井组件2时,控制连续油管1向第二方向Y运动的距离为井下第N至第N+1段分段长度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最后一组测井组件2中的第一个部件之前,组装方法还包括: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套管接箍定位器23。套管接箍定位器23 的作用上文已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每组测井组件2中的最后一个部件之后、且控制窗体关闭之前,组装方法还包括:在暴露出的部分连续油管1的外壁上安装拆装定位器。其中,可以是在安装测井组件2中最后一个部件之后直接安装拆装定位器;或者,也可以是在测井组件2中最后一个部件运动至防喷管6中以后,再安装拆装定位器。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井口装置200,通过自下而上依次连接井口采油树3、防喷器4、仪器安装结构5、防喷管6、注入头7,仪器安装结构 5窗体开启时,从仪器安装结构5的操作口523内将测井组件2安装在连续油管1上,仪器安装结构5的窗体关闭时,能隔绝井筒的压力,实现了带压安装测井装置100,扩大了测井装置100的适用范围。
示例性的,按照上述实施例组装好测井装置100后,控制连续油管1继续向第二方向Y运动到测量位置(例如可以通过上述套管接箍定位器23检测得知连续油管1是否运动到测量位置,具体检测方式可参见前述内容),然后静置连续油管1,待数据储存器21设定的定时时间到达开始储存数据后,根据测井需要,以不同产量开井生产,同时进行测井作业直至测量完毕,控制连续油管1带动测井组件2向第一方向X运动至井口装置200拆卸测井装置100。为了能准确地得知测井组件2是否移动到仪器安装结构5的位置,在每组测井组件2的远离操纵端11的一端安装拆装定位器,拆装定位器可选为磁定位短节,在仪器安装结构5上安装电磁传感器,当每组测井组件2上提至防喷管6内后,磁定位短节到达电磁传感器位置,电磁传感器检测到磁信号后发出信号,此时控制防喷器4的半封闸板43关闭,对防喷器 4半封闸板43上部空腔进行泄压,开启仪器连接结构5,从窗体操作口523按照安装的反顺序依次拆卸测量仪器,从数据储存器21内读取并解释测井数据参数后,便可以利用检测到的数据参数,用于指导生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续油管;
至少两组测井组件,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的外壁上;所述至少两组测井组件沿所述连续油管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组所述测井组件包括沿所述长度方向排列的数据储存器、扶正器和至少一种测量仪器;
在每组所述测井组件中,所有所述测量仪器均与所述数据储存器通信连接,以使各个所述测量仪器检测到的数据参数能够传输并存储至所述数据储存器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油管的两端分别为操控端和下井端;所述测井装置还包括:
套管接箍定位器,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的外壁上,且位于所有所述测井组件整体靠近所述操控端的一侧;和/或,
至少两个拆装定位器,与所述至少两组测井组件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拆装定位器位于与其对应的一组测井组件沿所述长度方向靠近所述下井端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器包括:
连接组件;和,
至少一个测量元件,所述至少一个测量元件通过所述连接组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连续油管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连接结构,套装固定在所述连续油管上;
第二连接结构,套装固定在所述连续油管上,且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间隔设置;
至少一个连接梁,所述连接梁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固定连接;
其中,每个连接梁上设置有测量元件安装位,每个测量元件安装位安装有一个所述测量元件。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包括:
第一卡瓦片,所述第一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耳和第二连接耳;
第二卡瓦片,所述第二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耳和第四连接耳;
所述第一连接耳和所述第三连接耳铰接,所述第二连接耳和所述第四连接耳卡扣连接,以使所述第一卡瓦片与所述第二卡瓦片之间形成用于穿过所述连续油管的第一安装通孔;
和/或,所述第二连接结构包括:
第三卡瓦片,所述第三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五连接耳和第六连接耳;
第四卡瓦片,所述第四卡瓦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七连接耳和第八连接耳;
所述第五连接耳和所述第七连接耳铰接,所述第六连接耳和所述第八连接耳卡扣连接,以使所述第三卡瓦片与所述第四卡瓦片之间形成用于穿过所述连续油管的第二安装通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梁为弓形弹簧,所述弓形弹簧向背离所述连续油管的方向弓起;
所述测量元件安装位设置于所述弓形弹簧的弓起部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测量元件和所述连接梁的数量均为至少两个,每个所述测量元件安装于一个所述连接梁上,至少两个所述测量元件沿所述连续油管的周向依次间隔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仪器包括第一测量仪器、第二测量仪器、第三测量仪器、第四测量仪器和第五测量仪器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第一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温度计和/或至少一个压力计,第二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流体密度计,第三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涡轮,第四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持水率计,第五测量仪器中的所述测量元件为至少一个持气率计。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测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每组所述测井组件中,任意相邻两个测量仪器之间相互插接,且最靠近数据储存器的所述测量仪器与所述数据储存器插接,以使所有所述测量仪器均与所述数据储存器通信连接。
CN202120379170.0U 2021-02-19 2021-02-19 测井装置 Active CN2149442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170.0U CN214944201U (zh) 2021-02-19 2021-02-19 测井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79170.0U CN214944201U (zh) 2021-02-19 2021-02-19 测井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44201U true CN214944201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970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79170.0U Active CN214944201U (zh) 2021-02-19 2021-02-19 测井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442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80797B2 (en) Subsurface layer and reservoir parameter measurements
AU8292801A (en) Closed-loop drawdow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itu analysis of formation fluids
CN103926184B (zh) 岩心气测孔隙度检测方法及其检测装置
CN111648764B (zh) 一种多层气藏井下分布式温度监测产出剖面解释评价方法
NO20211205A1 (zh)
US6655457B1 (en) Method for use in sampling and/or measuring in reservoir fluid
CN112796725B (zh) 一种分段压裂页岩气井压裂段产气贡献率确定方法及系统
CN112814654A (zh) 测井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14944201U (zh) 测井装置
CN105239995A (zh) 一种井下油套管内涂层的三电极电位差式检测方法
CN109577891A (zh) 一种深水油气井溢流监测方法
CN200946264Y (zh) 一种旋转触探探头
CN107725035B (zh) 一种用于非均匀产液水平井判别来水方向的压力监测方法
CN205400721U (zh) 一种井口气远程测定装置
GB2261519A (en) Hydro-carbon flow rate monitor
CN115218990A (zh) 地热井液位测量方法及地热井液位测量结构
RU2366813C1 (ru) Способ испытания скважин,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ластов в процессе бурения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его осуществления
CN211258585U (zh) 油水井管外窜流分布式光纤检测模拟装置
CN2349348Y (zh) 井漏漏失速度和漏失层位测量仪
CN109488286B (zh) 一种油气井井下多点压力测量溢流监测方法
CN220748242U (zh) 钻孔高压压水试验测试段内压力量测装置
RU92908U1 (ru) Комплексный скважинный прибор контроля перфорации скважин
CN111060349A (zh) 一种井下智能钻孔测距、防尘定点取样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053124A (zh) 一种泥浆物理参数采集单元
Pan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f logging technology for annulus fluid production profile in highly deviated well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