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36530U -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36530U
CN214936530U CN202120991402.8U CN202120991402U CN214936530U CN 214936530 U CN214936530 U CN 214936530U CN 202120991402 U CN202120991402 U CN 202120991402U CN 214936530 U CN214936530 U CN 2149365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module
water outlet
filter element
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9140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庭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huihudun Health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9140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365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365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365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出水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出水系统的出水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出水系统包括:第一水路,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用于接入净水,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水嘴;第三水路,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纯水,所述第三水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嘴,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纯水。

Description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净水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出水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出水系统的出水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龙头出水功能,市场中已经出现了双功能出水的龙头,其可通过一个龙头实现自来水、纯水等的出水。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出水接头有更多的需求,因此现有的水龙头还具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水系统以及一种具有该出水系统的出水装置。
一种出水系统,所述出水系统包括:第一水路,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用于接入净水,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水嘴;第三水路,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纯水,所述第三水路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嘴,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设置有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加热所述纯水。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水路上设置有换路阀,所述换路阀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嘴相连接,所述换路阀的净水进口与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相连接;所述出水系统还包括:第二水路,所述第二水路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纯水,所述第二水路的第二端与所述换路阀的纯水进口相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还设置有稳压模块、动力模块;所述稳压模块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的进水侧,所述稳压模块用于降低所述纯水的水压;所述动力模块设置在所述稳压模块与所述加热模块之间,所述动力模块用于为水压降低后的所述纯水移向所述第二水嘴提供动力。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的进水侧,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待进入所述加热模块的所述纯水的温度。
进一步地,所述稳压模块为储水箱或零压阀;所述动力模块为电动水泵。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还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的出水侧,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加热模块加热后的所述纯水的温度。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三水路上还设置有可控硅模块,所述可控硅模块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的进水侧,所述可控硅模块与所述加热模块的进水侧的管道相贴;
进一步地,所述出水系统还包括净水组件,所述净水组件具有原水口、净水口、纯水口、废水口,所述第一水路的第一端与所述净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水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纯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三水路的第一端与所述纯水口相连接;所述净水组件包括前置滤芯、RO膜滤芯、后置滤芯;所述前置滤芯的进水侧与所述原水口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的净水进水侧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的净水出水侧还与所述净水口相连通;所述RO膜滤芯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相连通,所述RO膜滤芯的废水出水侧与所述废水口相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纯水进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的纯水出水侧相连通,所述后置滤芯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相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置滤芯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RO膜滤芯之间,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单向阀。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一端到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三电磁阀、所述单向阀依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组件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置滤芯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与所述、RO膜滤芯之间,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上设置有泄压阀。
进一步地,沿着水流方向,在所述前置滤芯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的净水进水侧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增压泵。
进一步地,所述净水组件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净水口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增压泵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限流阀。
进一步地,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管路的第一端到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电磁阀、所述限流阀依次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连接管路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增压泵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RO膜滤芯的废水出水侧与所述废水口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
一种出水装置,其包括上述的出水系统。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所述的出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所述的出水系统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所述的出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所述的上出水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所述的下出水模块的内部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所述的上出水底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所述的上出水底座模组的底部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所述的下出水顶座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所述的下出水顶座模组的顶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出水系统;11、净水组件;11a、原水口;11b、净水口;11c、纯水口;11d、废水口;111、前置滤芯;112、RO膜滤芯;113、后置滤芯;114、第一电磁阀;115、增压泵;116、第一连接管路;1161、第二电磁阀;1162、限流阀;117、第二连接管路;1171、第三电磁阀;1172、单向阀;1173、泄压阀;118、第四电磁阀;12、第一水路;121、换路阀;13、第二水路;14、第三水路;141、加热模块;142、稳压模块;143、动力模块;144、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5、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6、可控硅模块;15、第一水嘴;16、第二水嘴;2、出水装置;21、上出水模块;211、上出水外壳;212、第一管道;213、第二管道;214、上出水底座模组;214a、第六接口;214b、第七接口;214c、第八接口;214d、第一导流槽;214e、第二导流槽;2141、外螺纹;2142、第一分隔环;2143、第二分隔环;2144、第三分隔环;22、下出水模块;221、下出水底座;221a、第一接口;221b、第二接口;221c、第三接口;221d、第四接口;221e、第五接口;222、下出水外壳;223、第三管道;224、第四管道;225、第五管道;226、下出水顶座模组;226a、第九接口;226b、第十接口;226c、第十一接口;226d、第三导流槽;226e、第四导流槽;2261、螺纹孔;2262、第四分隔环;2263、第五分隔环;2264、第六分隔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出水系统1,参见图1或图2,该出水系统1包括净水组件11、第一水路12、第二水路13、第三水路14。其中,净水组件11使用前置滤芯111以获取净水、以及使用前置滤芯111、:反渗透膜过滤以获取纯水,在净水组件11上设置有用于输出净水的净水口11b、以及用于输出纯水的纯水口11c。第一水路12的第一端与净水组件11的净水口11b相连接,第一水路12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水嘴15,在第一水路12上设置有换路阀121,该换路阀121设置在净水组件11的净水口11b与第一水嘴15之间。第二水路13的第一端与净水组件11的纯水口11c相连接,第二水路13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水路12的换路阀121上,通过换路阀121来切换第一水嘴15输出净水或纯水。第三水路14的第一端与净水组件11的纯水口11c相连接,第三水路14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二水嘴16,在第三水路14上设置有加热模块141,该加热模块141设置在净水组件11的纯水口11c与第二水嘴16之间,加热模块141用于加热纯水,加热模块141可以是加热丝等现有的即热器件。
该出水系统1采用上述设计,使其可以输出常温净水、常温纯水、以及加热后的纯水,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例如,当需要采用净水或纯水清洗物体时,可以采用第一水嘴15来输出常温净水、常温纯水;当需要饮用常温纯水或加热后的纯水时,可以采用第二水嘴16输出常温纯水或加热后的纯水。并且,考虑到换路阀121与第一水嘴15之间的管路会被净水污染,因此采用第二水嘴16来输出能直接饮用的纯水,避免了纯水和净水共用水路而发生污染。
参见图1或图2,在第三水路14上还可以设置有稳压模块142、动力模块143。其中,稳压模块142设置在净水组件11的纯水口11c与加热模块141之间,稳压模块142用于将纯水水压降低至零水压或接近零水压;具体地,该稳压模块142可以是储水箱或零压阀,而在本实施例中,该稳压模块142采用零压阀,可以有效地避免纯水在储水箱中受到二次污染以及缩小整机的体积。动力模块143设置在稳压模块142与加热模块141之间,动力模块143用于为降低至零水压或接近零水压的纯水移向第二水嘴16提供动力;具体地,该动力模块143采用电动水泵,通过电控的方式来控制电动水泵,电动水泵可以按照设定的水量将纯水运输至加热模块141进行加热。
参见图1或图2,在第三水路14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设置在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用于检测待进入加热模块141的纯水的温度,使出水系统1可以根据加热前纯水的温度来控制加热模块141的功率,有助于降低耗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设置在动力模块143与加热模块141之间,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可以采用现有的能用来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见图1或图2,在第三水路14上还可以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设置在加热模块141的出水侧,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用于检测经过加热模块141加热后的纯水的温度,使出水系统1可以检查加热的纯水温度是否所需温度,可以根据加热后纯水的温度来调控加热模块141的功率,有助于进一步地降低耗能。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设置在加热模块141与第二水嘴16之间,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可以采用现有的能用来检测水温的温度传感器,在此不做任何限制。
参见图1或图2,为了降低耗能,在第三水路14上还可以设置有可控硅模块146。该可控硅模块146设置在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采用流向加热模块141的纯水来吸收可控硅模块146上的热量,一方面降低可控硅模块146的温度,另一方面回收可控硅模块146的热量。在本实施例中,该可控硅模块146设置在动力模块143与加热模块141之间,并且该可控硅模块146位于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与加热模块141之间。
参见图1或图2,下面具体描述净水组件11的具体结构。该净水组件11具有原水口11a、上述的净水口11b、上述的纯水口11c、废水口11d。该净水组件11包括前置滤芯111、RO膜滤芯112。其中,前置滤芯111的进水侧与原水口11a相连通,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RO膜滤芯112的净水进水侧相连通,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还与净水口11b相连通。RO膜滤芯112的纯水出水侧与纯水口11c相连通,RO膜滤芯112的废水出水侧与废水口11d相连通。为了提高纯水的纯净度,该净水组件11还包括后置滤芯113,后置滤芯113设置在RO膜滤芯112与纯水口11c之间,后置滤芯113的纯水进水侧与RO膜滤芯112的纯水出水侧相连通,后置滤芯113的纯水出水侧与纯水口11c相连通,纯水经过后置滤芯113再次过滤后再从纯水口11c输出。
参见图1或图2,下面具体描述前置滤芯111与RO膜滤芯112之间的管路设计。具体地,沿着水流方向,在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RO膜滤芯112的净水进水侧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4、增压泵115。净水组件1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16,第一连接管路116的第一端连接在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净水口11b之间,第一连接管路116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114与增压泵115之间,在第一连接管路11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161、限流阀1162。多余的净水可以依次经过第二电磁阀1161、限流阀1162后流向增压泵115,从而保证净水组件11的平稳运行。
参见图1,下面具体描述后置滤芯113与RO膜滤芯112之间的管路设计。具体地,净水组件11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117,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一端连接在后置滤芯113的纯水出水侧与纯水口11c之间,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二端连接在第一电磁阀114与增压泵115之间,在第二连接管路117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171、单向阀1172。未能进入稳压模块142内的多余纯水会使水路压力升高,当压力超过单向阀1172阀值时,单向阀1172动作,使得多余的纯水依次经过第三电磁阀1171、单向阀1172后流向增压泵115,从而保证净水组件11的平稳运行。另外,为了实现第三电磁阀1171、单向阀1172所起的作用,参见图2,还可以是在第二连接管路117上设置一泄压阀1173,当压力超过泄压阀1173阀值时,多余的纯水经过泄压阀1173后流向增压泵115。
参见图1或图2,下面具体描述RO膜滤芯112与废水口11d之间的管路设计。具体地,在RO膜滤芯112的废水出水侧与废水口11d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18。
另外,根据上述的出水系统1,本申请人设计了一种净水机以及一种出水装置2,其中,出水系统1的相关器件或水路可以根据设计需求分别集成在净水机和出水装置2上,在此不做任何限制。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出水系统1的净水组件11集成在该净水机上,出水系统1的第一水路12、第二水路13、第三水路14、第一水嘴15、第二水嘴16以及设置在第一水路12或第二水路13或第三水路14上的相关器件集成在该出水装置2上。
参见图3至图5,该出水装置2由上出水模块21、下出水模块22组成,其中,出水系统1的第一水路12、第二水路13、第三水路14、第一水嘴15、第二水嘴16以及设置在第一水路12或第二水路13或第三水路14上的相关器件可以根据设计需求来集成在上出水模块21、下出水模块22上,在此不做任何限制,而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水嘴15、第二水嘴16、换路阀121、加热模块14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集成在上出水模块21上,上述的稳压模块142、动力模块143集成在下出水模块22上,下面将具体描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出水模块21、下出水模块22的具体结构。
参见图4,上出水模块21包括上出水外壳211、第一管道212、第二管道213。其中,上述的第一水嘴15安装在上出水外壳211的顶部。上述的第二水嘴16安装在上出水外壳211的周侧的上端,第二水嘴16位于第一水嘴15的下方。上述的换路阀121、加热模块14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均安装在上出水外壳211的内腔中,沿着上出水外壳211的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加热模块14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换路阀121依序设置在上出水外壳211内。第一管道212设置在上出水外壳211的内腔中,第一管道212的第一端与第一水嘴15相连接,第一管道212的第二端与换路阀121的出水口相连接。第二管道213设置在上出水外壳211的内腔中,第二管道213的第一端与第二水嘴16相连接,第二管道213穿过加热模块141,第二管道213分别与加热模块141、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相接触,利用加热模块141来快速加热经过第二管道213的水,利用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来检测进入加热模块141前的水的水温,利用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来检测进入加热模块141后的水的水温。
参见图5,下出水模块22包括下出水底座221、下出水外壳222、第三管道223、第四管道224、第五管道225。其中,在下出水底座221上设置有第一接口221a、第二接口221b、第三接口221c、第四接口221d、第五接口221e,第一接口221a与第二接口221b相连通,第三接口221c与第四接口221d相连通,第三接口221c还与第五接口221e相连通,第一接口221a用于与净水组件11的净水口11b相连接,第三接口221c用于与净水组件11的纯水口11c相连接。下出水外壳222安装在下出水底座221的顶部。上述的稳压模块142、动力模块143安装在下出水外壳222的内腔中,沿着下出水外壳222的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动力模块143、稳压模块142依序设置在下出水外壳222内;并且,稳压模块142的进水口与第五接口221e相连接,动力模块143的进水口与稳压模块142的出水口相连接。第三管道223、第四管道224、第五管道225均安装在下出水外壳222的内腔中。第三管道223的第一端与第二接口221b相连接,第三管道223的第二端与换路阀121的净水进口相连通。第四管道224的第一端与第四接口221d相连接,第四管道224的第二端与换路阀121的纯水进口相连通。第五管道225的第一端与动力模块143的出水口相连接,第五管道225的第二端与第二管道213的第二端相连通。
参见图4与图5,为了使出水装置2的模块集成度更高以及便于上出水模块21与下出水模块22相连接,上出水模块21还包括上出水底座模组214,下出水模块22还包括下出水顶座模组226,其中,上出水底座模组214安装在上出水外壳211的底部,下出水顶座模组226安装在下出水外壳222的顶部,上出水底座模组214与下出水顶座模组226螺纹连接,使得上出水模块21可以与下出水模块22直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进行组装,实现上出水模块21与下出水模块22的快速组装。在本实施例中,上出水底座模组214的下端设置有外螺纹2141,下出水顶座模组226的上端设置有与外螺纹2141配合的螺纹孔2261。
参见图4,在上出水底座模组214的顶部设置有第六接口214a、第七接口214b、第八接口214c,其中,第六接口214a与换路阀121的净水进口相连通,第七接口214b与换路阀121的纯水进口相连通,第八接口214c与第二管道213的第二端相连通。
参见图5,在下出水顶座模组226的底部设置有第九接口226a、第十接口226b、第十一接口226c,其中,第九接口226a与第三管道223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十接口226b与第四管道224的第二端相连接,第十一接口226c与第五管道225的第二端相连接。并且,下出水顶座模组226的第九接口226a、第十接口226b、第十一接口226c分别与上出水底座模组214的第六接口214a、第七接口214b、第八接口214c相连通。
参见图6与图7,在上出水底座模组214与下出水顶座模组226之间会相对旋转的前提下,为了确保下出水顶座模组226的第九接口226a、第十接口226b、第十一接口226c分别与上出水底座模组214的第六接口214a、第七接口214b、第八接口214c相连通,在上出水底座模组214的底部由内至外地依次设置有第一分隔环2142、第二分隔环2143、第三分隔环2144,第一分隔环2142与第二分隔环2143之间形成第一导流槽214d,第二分隔环2143与第三分隔环2144之间形成第二导流槽214e,第六接口214a与第二导流槽214e相连通,第七接口214b与第一导流槽214d相连通,第八接口214c与第一分隔环2142的内部相连通。并且,第一分隔环2142、第二分隔环2143、第三分隔环2144的中心线与上出水底座模块的外螺纹214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参见图8与图9,相应地,在下出水顶座模组226的顶部由内至外地依次设置有第四分隔环2262、第五分隔环2263、第六分隔环2264,第四分隔环2262与第五分隔环2263之间形成第三导流槽226d,第五分隔环2263与第六分隔环2264之间形成第四导流槽226e,第九接口226a与第四导流槽226e相连通,第十接口226b与第三导流槽226d相连通,第十一接口226c与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部相连通。并且,第四分隔环2262、第五分隔环2263、第六分隔环2264的中心线与下出水顶座模块的螺纹孔226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一分隔环2142的内部与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部相对应,第一导流槽214d与第三导流槽226d相对应,第二导流槽214e与第四导流槽226e相对应。
参见图6至图9,在上出水模块21与下出水模块22螺纹连接在一起后,第一分隔环2142插入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部中,第一分隔环2142的内部与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部相连通;第二分隔环2143插入第五分隔环2263中且其位于第四分隔环2262与第五分隔环2263之间,第一导流槽214d与第三导流槽226d相连通;第三分隔环2144插入第六分隔环2264中且其位于第五分隔环2263与第六分隔环2264之间,第二导流槽214e与第四导流槽226e相连通。并且,由于第一分隔环2142、第二分隔环2143、第三分隔环2144的中心线与上出水底座模块的外螺纹214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第四分隔环2262、第五分隔环2263、第六分隔环2264的中心线与下出水顶座模块的螺纹孔2261的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以无论上出水底座模组214与下出水顶座模组226之间如何旋转,第一分隔环2142的内部与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部依然相连通,第一导流槽214d与第三导流槽226d依然相连通,第二导流槽214e与第四导流槽226e依然相连通。做进一步地优化,在第一分隔环2142的外壁与第四分隔环2262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二分隔环2143的外壁与第五分隔环2263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在第三分隔环2144的外壁与第六分隔环2264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可以有效地避免纯水和净水混合在一起。除此之外,根据上述分隔环的配合关系,同样也可以是第四分隔环2262插入第一分隔环2142的内部中、第五分隔环2263插入第二分隔环2143中且其位于第一分隔环2142与第二分隔环2143之间、第六分隔环2264插入第三分隔环2144中且其位于第二分隔环2143与第三分隔环2144之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系统(1)包括:
第一水路(12),所述第一水路(12)的第一端用于接入净水,所述第一水路(12)的第二端连接有第一水嘴(15);
第三水路(14),所述第一水路(12)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纯水,所述第三水路(14)的一端连接有第二水嘴(16),在所述第三水路(14)上设置有加热模块(141),所述加热模块(141)用于加热所述纯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水路(12)上设置有换路阀(121),所述换路阀(121)的出水口与所述第一水嘴(15)相连接,所述换路阀(121)的净水进口与所述第一水路(12)的第一端相连接;
所述出水系统(1)还包括:
第二水路(13),所述第二水路(13)的第一端用于接入纯水,所述第二水路(13)的第二端与所述换路阀(121)的纯水进口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水路(14)上还设置有稳压模块(142)、动力模块(143);所述稳压模块(142)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所述稳压模块(142)用于降低所述纯水的水压;所述动力模块(143)设置在所述稳压模块(142)与所述加热模块(141)之间,所述动力模块(143)用于为水压降低后的所述纯水移向所述第二水嘴(16)提供动力。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三水路(14)上还设置有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所述第一温度检测模块(144)用于检测待进入所述加热模块(141)的所述纯水的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稳压模块(142)为储水箱或零压阀;所述动力模块(143)为电动水泵;
在所述第三水路(14)上还设置有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141)的出水侧,所述第二温度检测模块(145)用于检测经过所述加热模块(141)加热后的所述纯水的温度;
在所述第三水路(14)上还设置有可控硅模块(146),所述可控硅模块(146)设置在所述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所述可控硅模块(146)与所述加热模块(141)的进水侧的管道相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系统(1)还包括净水组件(11),所述净水组件(11)具有原水口(11a)、净水口(11b)、纯水口(11c)、废水口(11d),所述第一水路(12)的第一端与所述净水口(11b)相连接,所述第二水路(13)的第一端与所述纯水口(11c)相连接,所述第三水路(14)的第一端与所述纯水口(11c)相连接;
所述净水组件(11)包括前置滤芯(111)、RO膜滤芯(112)、后置滤芯(113);所述前置滤芯(111)的进水侧与所述原水口(11a)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112)的净水进水侧相连通,所述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还与所述净水口(11b)相连通;所述RO膜滤芯(112)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11c)相连通,所述RO膜滤芯(112)的废水出水侧与所述废水口(11d)相连通;所述后置滤芯(113)的纯水进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112)的纯水出水侧相连通,所述后置滤芯(113)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11c)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
所述净水组件(11)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117),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置滤芯(113)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11c)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111)与所述、RO膜滤芯(112)之间,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上设置有第三电磁阀(1171)、单向阀(1172);
沿着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一端到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三电磁阀(1171)、所述单向阀(1172)依次设置在第二连接管路(117)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所述净水组件(11)还包括第二连接管路(117),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后置滤芯(113)的纯水出水侧与所述纯水口(11c)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111)与所述、RO膜滤芯(112)之间,在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上设置有泄压阀(1173)。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出水系统(1),其特征在于:
沿着水流方向,在所述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RO膜滤芯(112)的净水进水侧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电磁阀(114)、增压泵(115);
所述净水组件(11)还包括第一连接管路(116),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16)的第一端连接在所述前置滤芯(111)的净水出水侧与所述净水口(11b)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16)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114)与所述增压泵(115)之间,在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16)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1161)、限流阀(1162);
沿着所述第一连接管路(116)的第一端到其第二端的方向,所述第二电磁阀(1161)、所述限流阀(1162)依次设置在第一连接管路(116)上;
所述第二连接管路(117)的第二端连接在所述第一电磁阀(114)与所述增压泵(115)之间;
在所述RO膜滤芯(112)的废水出水侧与所述废水口(11d)之间设置有第四电磁阀(118)。
10.一种出水装置(2),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出水系统(1)。
CN202120991402.8U 2021-05-10 2021-05-10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Active CN2149365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402.8U CN214936530U (zh) 2021-05-10 2021-05-10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91402.8U CN214936530U (zh) 2021-05-10 2021-05-10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36530U true CN214936530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63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91402.8U Active CN214936530U (zh) 2021-05-10 2021-05-10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3653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807257U (zh) 一种双过滤净水处理装置
CN214936530U (zh)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CN215161552U (zh) 出水系统、出水装置
CN215172494U (zh) 上水龙头模块
CN101058471B (zh) 一种采用自来水制造磁化高氧水的装置
CN215334642U (zh) 水龙头组件
CN212523301U (zh) 复合泡膜净水系统
CN215166163U (zh) 上水龙头底座模组、下水龙头顶座模组
CN215161551U (zh) 下水龙头顶座模组
CN214946597U (zh) 下水龙头模块
CN204958578U (zh) 集成水路板的净水机
CN110563182A (zh) 一种加热式净水机
CN113187932A (zh) 上水龙头模块
CN215102440U (zh) 多功能矿化水路系统
CN113187931A (zh) 水龙头组件
CN113187930A (zh) 下水龙头模块
CN216918813U (zh) 净水机
CN214734901U (zh) 一种桌面式净水机
CN213171757U (zh) 一种净水器集成水路系统装置
CN212269649U (zh) 一种配备有红外感应双出水龙头的净水器
CN209940643U (zh) 一种净水器用集成水路板
CN211004820U (zh) 一种加热式净水机
CN210855639U (zh) 自动冲洗净水机
CN209778476U (zh) 复合滤芯和具有其的净水系统
CN217297337U (zh) 净水系统及净水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