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3153U -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 Google Patents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13153U
CN214913153U CN202120611297.0U CN202120611297U CN214913153U CN 214913153 U CN214913153 U CN 214913153U CN 202120611297 U CN202120611297 U CN 202120611297U CN 214913153 U CN214913153 U CN 2149131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est expander
sealing
intelligent chest
user
ratch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1129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松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smartlink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smar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smartlink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smartlink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11297.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1315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96415 priority patent/WO2022198783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131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13153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078782 priority patent/WO2022188672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包括弹力绳、运动传感检测装置、定滑轮组件、调节器、腕带、传感器模块、通信装置和数据输出装置;调节器包括绕线柱;通信装置将传感器模块采集的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外部处理器反馈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数据输出装置输出矫正数据。本实用新型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与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交互,接收外部处理器发送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并输出该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从而便于对用户对其健身动作进行矫正,利于提升健身效率和效果,同时,可通过调节器对拉力器的长度进行调节及对弹力绳进行定位,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产品适用性。

Description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背景技术
健身拉力器能帮助人们进行肌肉的锻炼,帮助塑造身体曲线,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深受广大健身爱好者的喜爱,一般的拉力器由两个手柄和富有弹力的绳体构成。由于健身拉力器具有占地面积小、轻便易携的特点,因而能随时随地帮运动者进行如力量、柔韧、拉伸、舒展等全身运动,是自由度非常高的一种室内健身器材。
然而,现有的健身拉力器在运动者进行锻炼时,无法为运动者的锻炼过程进行数据统计和针对健身动作提供矫正数据,因此智能化程度不高,从而当用户的健身动作不规范或不标准时,会影响健身效率和健身效果。而且目前的健身拉力器在对弹力绳的长度进行调节时,调节卡扣对弹力绳有剪切力的作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造成弹力绳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该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具有较高的智能性,能够与外部处理器进行数据交互,接收外部处理器发送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并输出该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从而便于对用户对其健身动作进行矫正,利于提升健身效率和效果,同时,可通过调节器对拉力器的长度进行调节及对弹力绳进行定位,从而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适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包括:弹力绳,所述弹力绳具有弹性;运动传感检测装置,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弹力绳的一端,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内设有电池、电路板和拉力传感器,所述电池和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定滑轮组件;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包括壳体和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壳体内,并绕设于所述绕线柱后,从所述壳体穿出,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组件后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至少一个腕带,至少一个所述腕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弹力绳的端部,所述腕带被配置为适于固定套戴于所述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腕带上,用于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外部处理器对所述健身相关数据解析后反馈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数据输出装置,所述数据输出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相连,用于输出所述通信装置传输的所述矫正数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具有较高的智能性,通过在腕带上设置传感器模块,可以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通过通信装置将采集的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外部处理器对健身相关数据解析后反馈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并通过数据输出装置输出该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从而便于对用户对其健身动作进行矫正,利于提升健身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在弹力绳的一端设置拉力传感器,可以检测弹力绳所承受的拉力,从而可以监测、记录用户训练情况,便于用户对训练进行精细化规划,从而提高了智能性;另外,通过在壳体内设置绕线柱,弹力绳绕设于绕线柱上,当用户将弹力绳的一部分送入到调节器的壳体内时,弹力绳可以相对于绕线柱移动,由于壳体内空间有限,在弹力绳的驱动下,弹力绳的另一部分将从壳体内被挤出,由此可以对调节器与弹力绳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智能拉力器的长度进行调节;在使用智能拉力器时,弹力绳的两个部分分别受到拉力,拉力越大,弹力绳在绕线柱上的缠绕力越大,从而可以对弹力绳进行定位,从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产品适用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数据输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下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上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壳体的剖视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保护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保护壳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连接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弹力绳以及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下壳以及绕线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部分结构的爆炸图;
图1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齿轮与棘齿装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齿轮与棘齿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上壳与下壳的爆炸图;
图2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拨动手柄、棘轮棘齿组件、绕线柱、连接柱的装配示意图;
图2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拨动手柄、棘轮棘齿组件、绕线柱、连接柱的爆炸图;
图2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下壳、第二下壳与拨动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2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的示意图;
图2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按键的示意图;
图2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示意图;
图2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2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的示意图;
图3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插接件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智能拉力器100,弹力绳110,电池121,拉力传感器124,
连接壳125,凸起1251,限位槽1252,
第一腔1261,第二腔1262,支撑筋1263,槽体1264,限位凸条1265,
定滑轮组件130,调节器140,通信装置150,数据输出装置160,腕带170,充电装置180,传感器模块190;
显示模块161,第一显示区域1611,第二显示区域1612,第三显示区域1613,第四显示区域1614,语音提示模块162,有线充电模块181,无线充电模块182;
壳体141,硬质骨架1411,加强筋1412,过线通道1413,直线段1414,拓宽段1415,软胶层1416,出线孔145,绕线柱142,
上壳143,定位槽1431,第一卡接部1432,
下壳144,第二卡接部1441,螺钉柱1442,安装腔1443,第一下壳4121;第二下壳4122;贯通孔4123;
棘轮棘齿组件43;定位柱4111;螺钉柱4112;齿轮431;
棘齿432;主体部4321;啮合部4322;凸起4323;穿孔4324;
拨动手柄433;连接部4331;拨动部4332;复位件434;安装部4341;
连接柱50;避让槽51;第一连接端52;第二连接端53;台阶部54;拉环90;
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保护壳11;第一保护壳体12;第二保护壳体13;收容腔14;按键孔15;电路板16;开关17;限位凸起19;
按键20;按压部21;传压部22;第一密封部23;按压面24;第一密封斜面25;第二密封斜面26;插接件28;插接孔29;密封塞30;固定部31;连接部32;第二密封部33;限位件34;密封圈3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公开,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3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100,包括弹力绳110、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定滑轮组件130、调节器140、通信装置150、数据输出装置160、至少一个腕带170和传感器模块190。
具体而言,结合图1和图4所示,弹力绳110具有弹性,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设于弹力绳110的一端,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内设有电池121、电路板16和拉力传感器124,电池121和拉力传感器124与电路板16电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电池121可为拉力传感器124及电路板16上的电器元件供电。拉力传感器124可以检测用户对弹力绳110施加的拉力大小,由此,拉力传感器124可以将采集到的拉力数据传递给电路板16上的电器元件,相应的电器元件再通过数据转换,将拉力传感器124采集到的信息转换成可供用户读取的信息形式,从而可以供用户了解自身健身训练时的相关数据,如对弹力绳110施加的拉力情况。另外,拉力传感器124还可以配合弹力绳110的弹性阻力调节智能拉力器100的整体长度,以使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如图6-图8所示,调节器140包括壳体141和绕线柱142,绕线柱142位于壳体141内。弹力绳110的另一端穿入壳体141内,并绕设于绕线柱142后,从壳体141穿出,弹力绳110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组件130后与壳体141固定连接,弹力绳110的绕线路径如图6中的箭头所示。需要说明的是,弹力绳110的另一端从壳体141穿出后,穿过定滑轮组件130,再与壳体141连接,由此可以自动调节该部分弹力绳110的长度,从而可以平衡定滑轮组件130两侧的弹力绳110的长度。
可以理解的是,调节器140可以将弹力绳110划分为两部分,其中一部分为从弹力绳110的一端到调节器140,在该部分上设有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用户训练时可以通过拉拽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对弹力绳110施加拉力,同时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中的拉力传感器124可以检测拉力的大小;其中另一部分为从弹力绳110的另一端到调节器140,在该部分上,弹力绳110绕过定滑轮组件130,用户训练时可以通过拉拽定滑轮组件130对弹力绳110施加拉力。
在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弹力绳110的两个部分分别受到拉力,在拉力的作用下,弹力绳110绕设在绕线柱142上,且拉力越大,弹力绳110在绕线柱142上的缠绕力越大,从而弹力绳110与绕线柱142之间相对位置难以改变,此时绕线柱142对弹力绳110有定位作用。当智能拉力器100处于自然状态时,弹力绳110不受外力作用,弹力绳110呈自然状态绕设于绕线柱142上,弹力绳110于绕线柱142之间没有作用力,当用户将弹力绳110的一部分送入到调节器140的壳体141内时,弹力绳110可以相对于绕线柱142移动,由于壳体141内空间有限,在弹力绳110的驱动下,弹力绳110的另一部分将从壳体141内被挤出,由此可以对调节器140与弹力绳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进行调节。
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当智能拉力器100处于自然状态时,对位于调节器140一侧的弹力绳110施力,用户驱动调节器140沿着弹力绳110运动,此时弹力绳110围绕绕线柱142可以运动,位于调节器140的一侧的弹力绳110的长度、以及位于调节器140另一侧的弹力绳110的长度均处于变化状态,也即此时可以对智能拉力器100的整体长度进行调节。
至少一个腕带170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弹力绳110的端部,腕带170被配置为适于固定套戴于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可以理解的是,腕带170例如为一个或多个。如图4所示示例中,腕带170为2个,连接件例如被配置为拉环90,两个腕带170通过两个拉环90对应设置于弹力绳110的两端。可以理解的是,在健身训练时,将两个腕带170通过拉环90对应连接于弹力绳110的两端,用户可将腕带170套戴于自身的手腕和/或脚腕处固定,从而方便对弹力绳110施加拉力,由此便于对上肢和/或下肢进行健身训练。同时,腕带170对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具有良好的包裹作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健身训练过程中对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处的磨损伤害。
传感器模块190设置于腕带170上,用于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例如包括但不限于用户健身训练时用户的心率、体温等身体状态数据以及用于表征用户姿势的用户的健身动作数据等。此外,传感器模块190与电池121电连接,以由电池121为传感器模块190供电。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190例如集成设置于腕带170的内部,从而在用户通过170进行健身训练时,传感器模块190可以准确检测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即,可以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模块19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腕带17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腕带170为一个时,传感器模块190对应为一个,可将一个传感器模块190设置于一个腕带170上;当腕带170为多个时,传感器模块190可为一个或多个,其中,当传感器模块190为一个时,可将一个传感器模块190设置于多个腕带170中的任意一个上,从而可节省成本;当传感器模块190为多个时,可将多个传感器模块190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腕带170上,从而进一步提高数据检测的准确性,并且,在一个传感器模块190故障时,其他传感器模块190也可以正常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从而提高了智能拉力器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传感器模块190例如包括但不限于:心率传感器、体温传感器、6轴运动追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其中,心率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健身训练时的心率情况,体温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健身训练时的体温情况,6轴运动追踪传感器可以检测用户健身时的健身动作,如动作方向、动作幅度等,从而表征用户当前的健身姿势。可以理解的是,上述传感器模块190所包含的传感器种类不仅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列举,在实际应用时,可按照需求适应性添加其他种类的传感器部件,从而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提高适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4所示,腕带170通过连接件,如拉环90连接于弹力绳110的端部,由此,用户可通过套戴腕带170于手腕和/或脚腕处,结合弹力绳170进行健身训练,一方面,腕带170对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具有良好的包裹作用,可以起到保护作用,可有效降低健身训练过程中对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处的磨损伤害;另一方面,集成设置于腕带170内的传感器模块190可以同时准确检测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如准确检测用户的心率、体温及用户的健身动作等,从而准确识别用户的健身姿势。同时,通过拉力传感器124也可准确识别用户对弹力绳110施加的压力数据。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4所示,也可将至少一个腕带170从弹力绳110的端部取下,一方面,用户可以直接通过拉环90来进行健身训练。具体而言,智能拉力器100的两端可以均具有拉环90,用户可以将手伸入其中一端的拉环90,另一端的拉环90可以绑于脚踝处,以进行健身。或者,用户可以将手伸入其中一端的拉环90,用户可以将其中一段的的拉环90安装于具有较大重量的物体,以进行健身。当然,智能拉力器100还可以具有多种使用方法,在此不作限定。另一方面,腕带170被取下,与弹力绳110脱离后,用户也可以单独套戴腕带170进行使用,可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娱乐和运动等诸多场景中,例如,用户在日常生活、工作时,可通过腕带170中集成设置的传感器模块190来准确检测用户的心率、体温等身体状态数据,用户在运动、娱乐时,可通过腕带170中集成设置的传感器模块190来准确检测和识别用户的心率、体温和运动姿势等运动相关数据,由此,用户可通过腕带170中集成设置的传感器模块190来进行体感游戏。从而,通过在腕带170上设置传感器模块190,并将腕带170可拆卸的设置于弹力绳110端部,可为用户的日常生活、工作、娱乐和运动等诸多场景带来极大便利,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如图1所示,通信装置150与传感器模块190连接,用于将传感器模块190采集的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外部处理器对健身相关数据解析后反馈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数据输出装置160与通信装置150相连,用于输出通信装置160传输的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
在具体实施例中,通信装置150例如包括无线通信模块,如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外部处理器例如为例如为手机、电脑或云服务器等,其中配置内预设的算法。外部处理器与对通信装置150进行数据交互,可通过算法对通信装置150传输的健身相关数据进行解析,得到用户当前的健身动作,即用户的健身姿势,并向通信装置150反馈针对用户当前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通信装置150将矫正数据发送给数据输出装置160,数据输出装置160输出该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从而为用户的健身训练提供有利指导,利于提高健身效率和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100,具有较高的智能性,通过在腕带170上设置传感器模块190,可以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通过通信装置150将采集的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外部处理器对健身相关数据解析后反馈的针对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并通过数据输出装置160输出该矫正数据,以供用户查看和参考,从而便于对用户对其健身动作进行矫正,利于提升健身效率和效果,同时,通过在弹力绳110的一端设置拉力传感器124,可以检测弹力绳110所承受的拉力,从而可以监测、记录用户训练情况,便于用户对训练进行精细化规划,从而提高了智能性;另外,通过在壳体141内设置绕线柱142,弹力绳110绕设于绕线柱142上,当用户将弹力绳110的一部分送入到调节器140的壳体141内时,弹力绳110可以相对于绕线柱142移动,由于壳体141内空间有限,在弹力绳110的驱动下,弹力绳110的另一部分将从壳体141内被挤出,由此可以对调节器140与弹力绳110的一端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进而可以对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进行调节;在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弹力绳110的两个部分分别受到拉力,拉力越大,弹力绳在绕线柱上的缠绕力越大,从而可以对弹力绳110进行定位,从而可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提高了产品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数据输出装置160包括显示模块161。
显示模块161用于显示矫正数据,其中,矫正数据例如包括但不限于:文字矫正信息、图片矫正信息、动画矫正信息和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中的至少一个。
具体而言,即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矫正数据,从而方便用户直观的查看矫正数据。例如,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文字矫正信息,如显示“向上抬腿30度”等文字提示,以文字的形式显示矫正数据,从而对用户的健身动作提供矫正依据。或者,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图片矫正信息,如显示标准的健身动作图片等,用户可参照显示的标准的健身动作图片对其健身动作进行调整和矫正。或者,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动画矫正信息,如以虚拟三维动画的形式来显示标准的健身动作,用户可参照显示的虚拟三维动画对其健身动作进行调整和矫正。或者,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例如由健身教练预先录制而成,并上传至外部处理器中存储,从而,用户可通过观看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进行参照学习,进而便于调整和矫正自身的健身动作。或者,显示模块161可同时显示上述文字矫正信息、图片矫正信息、动画矫正信息和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中的多个,用户可根据自身习惯、喜好等来选择适合的查看方式,同时,多种查看方式也提高了矫正数据显示的可靠性,确保用户能够及时查看到矫正数据。需要说明的是,显示模块161显示的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可以自动进行回放,从而,用户在健身训练时,可以反复观看和学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显示模块161的显示界面包括:第一显示区域1611、第二显示区域1612、第三显示区域1613和第四显示区域1614。
第一显示区域1611用于显示文字矫正信息,第二显示区域1612用于显示图片矫正信息,第三显示区域1613用于显示动画矫正信息;第四显示区域1614用于显示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具体而言,即可将显示模块161的显示界面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用于显示文字,即文字矫正信息,第二部分用于显示图片,即图片矫正信息,第三部分用于显示动画,即动画矫正信息,第四部分用于显示视频,即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从而使显示界面分布合理有序,用户可根据需求或者喜好来选取相应的显示方式进行查看和学习,从而丰富了矫正数据的显示方式,同时也为用户带来良好的视觉观感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矫正数据的显示形式不仅限于上述的示例性列举,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求增加其他类型的显示形式。相应的,显示界面的划分方式也可随之进行调整,此处不再一一列举赘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61包括显示屏和/或投影单元。具体而言,即显示模块161可通过常规的显示屏显示矫正数据,也可通过投影单元,如投影仪或其他投影设备通过投屏或者HDMI(High Definition Multimedia Interface,高清多媒体接口)线等数据线在大显示屏幕上显示矫正数据,从而方便用户查看和学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数据输出装置160还包括语音提示模块162。语音提示模块162用于播报矫正数据,其中,矫正数据还包括语音提示信息。具体而言,即将矫正数据以语音提示的方式进行播报,以便对用户的健身动作进行矫正。例如,以语音播报“向上抬腿30度”等语音提示信息,用户在听到语音提示信息后,即可按照语音提示信息对其健身动作进行矫正,从而极大的方便了用户使用,提升了智能拉力器100的智能体验感。
在具体实施例中,语音提示模块162例如包括音响设备,如但不限于蓝牙音箱、扬声器等。
在具体实施例中,显示模块161和语音提示模块162可单独使用,也可相互配合使用。例如可单独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向上抬腿30度”等矫正数据;或者,可单独通过语音提示模块162播报“向上抬腿30度”的语音提示信息;或者,在通过显示模块161显示“向上抬腿30度”等矫正数据时,同时通过语音提示模块162播报“向上抬腿30度”的语音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用户按照矫正数据对健身动作进行矫正的过程中,通信装置150还接收外部处理器发送的关于健身动作完成正确的提示信息,如“动作正确”等,并传输至显示模块161和/或语音提示模块162,以便显示模块161和/或语音提示模块162输出关于健身动作完成正确的题述信息。例如,当用户的健身动作调整至正确动作时,由显示模块161显示“动作正确”的文字、图片或动画提示信息;和/或由语音提示模块162播报“动作正确”的语音提示信息。进一步地,在输出关于健身动作完成正确的提示信息之后,显示模块161和/或语音提示模块162还可输出相应的鼓励信息,如“好棒”“继续加油”等鼓励性的文字、图片或动画提示信息,和/或相应的语音提示信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数据输出装置160设置于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上或调节器140上或腕带170上。即,数据输出装置160可集成设置于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上或调节器140上或腕带170上,由此,一方面可有效利用智能拉力器100的结构空间,另一方面,也便于用户在健身训练过程中方便、直观地查看矫正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当数据输出装置160设置于腕带170上且腕带170为多个时,数据输出装置160可设置于多个腕带170中的任意一个上。或者,也可以配置多个数据输出装置160,将多个数据输出装置160一一对应设置于多个腕带170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智能拉力器100还包括充电装置180。
具体的,充电装置180与电池121相连,以对电池121进行充电。
如图5所示,充电装置180包括:有线充电模块181和/或无线充电模块182,从而,充电装置180可通过有线充电和/或无线充电的方式对电池121进行充电,从而提高了充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壳体141可以为双色注塑件且包括硬质骨架1411和包覆于硬质骨架1411的软胶层1416。需要说明的是,双色注塑是二次注塑中的一种注塑方式,在两次注塑工艺过程中,注塑材料可以选用不同颜色,由此便于观察成型结构,便于提升产品品质。双色注塑的成型工艺简单,硬质骨架1411可以为壳体141提供较强的支撑力,从而可以提升壳体141的整体结构强度。此外,如图6、图7所示,硬质骨架1411朝向壳体141内部延伸出加强筋1412,加强筋1412限定出过线通道1413,弹力绳110位于壳体141内的部分位于过线通道1413内。一方面,利用硬质结构限定出过线通道1413,可以有效地限定弹力绳110在壳体141内的走向,从而便于调节器140的位置;另一方面,加强筋1412还具有支撑作用,可以有效地加强壳体141的整体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过线通道1413可以包括直线段1414和拓宽段1415,直线段1414沿直线延伸,直线段1414与拓宽段1415连通,拓宽段1415的最小宽度宽于直线段1414的最大宽度,绕线柱142设于拓宽段1415内。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段1414可以限定弹力绳110在壳体141内部的走向;当弹力绳110绕设于绕线柱142上时拓宽段1415,弹力绳110需要占据较大的空间,拓宽段1415可以用于收容缠绕在绕线柱142上的弹力绳110,从而便于调节壳体141与弹力绳110的相对位置。进一步地,为了方便调节,当弹力绳110绕设于绕线柱142上时,弹力绳110可以缠绕一圈设置。
如图8所示,为了方便将弹力绳110安装至壳体141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41可以包括上壳143和下壳144。其中,上壳143和下壳144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1443,绕线柱142的一端与下壳144连接,上壳143内部具有定位槽1431,绕线柱142的另一端位于定位槽1431内。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设置定位槽1431,并且将绕线柱142的自由端设置在定位槽1431内,一方面可以利用定位槽1431对绕线柱142进行限位,另一方面,还可以利用定位槽1431的槽壁支撑绕线柱142,防止绕线柱142在受到弹力绳110的拉力时出现倾斜、弯曲等现象。
为了方便将上壳143、下壳144固定在一起,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下壳144具有螺钉柱1442,螺钉柱1442朝向上壳143延伸,螺钉穿过上壳143后与螺钉柱1442螺纹连接,从而可以将上壳143和下壳144装配在一起。由此可以利用螺钉将上壳143和下壳144固定。为了方便固定螺钉,可以通过在下壳144上设置螺钉柱1442,从而可以利用螺钉柱1442固定螺钉。
需要说明的是,上壳143和下壳144的固定方式并不限于此,只要其可将上壳143和下壳144固定连接在一起即可,例如,在一些示例中,如图6、图7所示,上壳143具有第一卡接部1432,下壳144具有第二卡接部1441,第一卡接部1432与第二卡接部1441卡接,第一卡接部1432和第二卡接部1441中的一个为卡槽,另一个为卡勾。进一步地,第一卡接部1432和第二卡接部1441均可以为多个,多个第一卡接部1432和多个第二卡接部1441一一对应卡接。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9所示,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还可以包括连接壳125和保护壳11,连接壳125与保护壳11连接,连接壳125与弹力绳110的一端连接,电路板16、电池121和拉力传感器124设于保护壳11内。由此,避免连接壳125内的部件与保护壳11的内部之间出现干涉,同时在对保护壳11内的部件进行拆卸、维修时,不会对连接壳125内的部件造成影响,从而可以提升智能拉力器100的整体使用寿命。
如图13所示,在一些示例中,保护壳11内具有第一腔1261和第二腔1262,电池121和电路板16位于第一腔1261内,拉力传感器124位于第二腔1262内,第二腔1262内设有支撑筋1263,支撑筋1263用于支撑拉力传感器124。由此可以提升拉力传感器124的装配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拉力传感器124的检测精准度。
为了方便将保护壳11和连接壳125连接在一起,在如图10所示的示例中,连接壳125朝向保护壳11的端部具有凸起1251,保护壳11朝向连接壳125的端部具有槽体1264,连接壳125与保护壳11旋转扣合连接时,凸起1251跟随连接壳125旋转扣合至槽体1264内。可以理解的是,凸起1251可以沿保护壳11的旋转扣合的方向延伸,在将连接壳125安装至保护壳11上时,连接壳125相对于保护壳11旋转的同时,凸起1251旋转至槽体1264内。当凸起1251与槽体1264配合时,连接壳125与保护壳11装配完成。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凸起1251脱离槽体1264,如图11、图12所示,凸起1251的自由端具有限位槽1252,槽体1264的内底壁具有限位凸条1265,限位凸条1265嵌合于限位槽1252内。由此,通过将限位凸条1265卡接在限位槽1252内,可以将凸起1251稳定地限定在槽体1264内,从而可以提升连接壳125与保护壳11的装配稳定性,防止连接壳125与保护壳11因意外脱离。
调节器140还包括卷线器,弹力绳110绕设于卷线器内,弹力绳110的另一端穿入壳体141内,并绕设于卷线器后,从壳体141穿出,弹力绳110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组件130后与壳体141固定连接。
卷线器适于控制智能拉力器100的收纳至卷线器内或者从卷线器内释放弹力绳110,以调节智能拉力器100的自然长度。需要说明的是,卷线器可以收纳、或释放弹力绳110,当需要调整智能拉力器100的整体长度时,可以通过控制卷线器释放弹力绳110、或者收纳弹力绳110,从而可以实现智能拉力器100整体长度的调整。由此,不但可以简化调节器140的结构,而且还可以避免加持部件对弹力绳110产生磨损,从而可以保护弹力绳110,延长弹力绳110的使用寿命。此外,卷线器可以选用具有等级调节的结构,例如,卷线器可以按照预定的长度比例释放或收纳弹力绳110,也即卷线器在每次调整弹力绳110的长度时,其释放或收纳的弹力绳110的长度均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6、图7所示,过线通道1413包括直线段1414和拓宽段1415,直线段1414沿直线延伸,直线段1414与拓宽段1415连通,拓宽段1415的最小宽度宽于直线段1414的最大宽度,卷线器设于拓宽段1415内。需要说明的是,直线段1414可以限定弹力绳110在壳体141内部的走向,拓宽段1415可以收容卷线器,从而便于设置卷线器,以调节壳体141与弹力绳110的相对位置。
为了方便将弹力绳110安装至壳体141内部,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41包括上壳143和下壳144。其中,上壳143和下壳144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1443,卷线器可以设置在安装腔1443内。由此,在将卷线器安装至壳体141内部时,可以先将卷线器放置在下壳144内,然后扣上上壳143,再将上壳143和下壳144固定连接,从而可以将卷线器固定于壳体141内部。
参照图8至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41具有出线孔145,弹力绳110穿设于出线孔145内,出线孔145处具有圆角。需要说明的是,弹力绳110在使用过程中,适用于与壳体141进行摩擦抵触,会使弹力绳110的结构强度降低,从而让弹力绳110的安全性受到影响。这样,通过出线孔145出设有圆角,圆角适用于与弹力绳110进行抵触,从而可以降低壳体141与弹力绳110之间的摩擦,提升智能拉力器100的结构强度,进而提升智能拉力器100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地,将圆角的半径设为3-6mm,使得圆角能够更为贴合弹力绳110,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壳体141与弹力绳110之间的摩擦。不仅如此,圆角相对较小的半径使得圆角能够更为契合壳体141,提升壳体141的生产效率。
如图16-图24所示,调节器140还可以包括棘轮棘齿组件43。棘轮棘齿组件43与壳体141连接,棘轮棘齿组件43用于可选择地固定绕线柱142或者释放绕线柱142,以调节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
如图16-图23,棘轮棘齿组件43可以包括齿轮431、棘齿432以及拨动手柄433,齿轮431设于绕线柱142,且齿轮431与绕线柱142同轴转动,棘齿432与齿轮431啮合,拨动手柄433设于壳体141外部,以供用户拨动,拨动手柄433与棘齿432固定连接。当拨动手柄433被拨动时,拨动手柄433带动棘齿432转动,棘齿432与齿轮431脱离,绕线柱142可转动,弹力绳110围绕绕线柱142可动,以调节弹力绳110的一端与调节器140的距离。通过拨动手柄433的设置,可以便与用户调节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且在无需调节的时候,棘轮棘齿组件43的结构稳定性好。
例如,棘齿432以及齿轮431均具有多个间隔设置的齿部,在拨动手柄433处于初始状态时,棘齿432的至少一个齿部止抵于齿轮431的相邻的两个齿部之间,且齿轮431的至少一个齿部止抵于棘齿432的相邻的两个齿部之间,如此,棘齿432与齿轮431之间可以相互限制,因齿轮431与绕线柱142同轴转动,绕线杆同样无法进行转动,拨动手柄433可以将齿轮431与棘齿432相互分离,如此可以使得绕线杆进行转动,以实现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调节,通过齿轮431与棘齿432的设置,实现了智能拉力器100的有级调节。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棘轮棘齿组件43组件也可以具有棘爪等结构以实现棘轮棘齿组件43的无级调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棘轮棘齿组件43还包括:复位件434,复位件434与棘齿432连接,以驱动棘齿432与齿轮431常啮合。如此,在用户调节完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之后,可以无需用户自己控制拨动手柄433复位,减少了用户的操作步骤。例如,复位件434可以具有安装柱,复位件434可以与安装柱相连,以驱动驱动棘齿432与齿轮431常啮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9所示,棘齿432与拨动手柄433之间连接有连接柱50,连接柱50上设有多条筋条以提高结构可靠性,多条筋条沿连接柱50的周向方向间隔开,例如,棘齿432上可以设有多个沿穿孔4324的周向方向间隔分布的避让槽51,棘齿432上可以具有多个与凸起4323对应设置的避让槽51,凸起4323可以伸入避让槽51中,当连接柱50转动时,避让槽51的设置可以使其带动凸起4323一同运动,如此,可以提高连接柱50带动棘齿432转动的可靠性。或者,连接柱50上具有多个避让槽51,棘齿432具有凸起4323,在此不作限定。
复位件434为扭簧,扭簧套设于连接柱50,扭簧的一端与壳体141止抵,扭簧的另一端与拨动手柄433相止抵。通过扭簧的设置,可以使得拨动手柄433在扭簧的作用力下缓缓复位,降低了用户调整智能拉力器100的操作步骤。例如,扭簧可以具有朝向壳体141延伸的安装部4341,壳体141可以具有安装孔或安装槽,安装部4341可以伸入安装孔或安装槽以提高扭簧与壳体141安装的可靠性。
例如,当拨动手柄433处于初始状态时,结合图19,棘齿432与齿轮431相互限制,用户拉扯智能拉力器100时,绕线柱142不会发生转动。当用户想要调节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时,可以拨动拨动手柄433,复位件434可以跟随拨动手柄433一同转动,同时拨动手柄433的连接柱50可以带动棘齿432运动,以使棘齿432与齿轮分离,结合图20,棘齿432此时不会对齿轮431造成限位,以使得绕线柱142可以发生转动,用户可以通过例如拉扯弹力绳110等动作来使绕线柱142发生转动,同时,可以缠绕或释放弹力绳110,如此,可以改变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实现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的可调节。当用户停止拨动拨动手柄433时,在复位件434的作用下,拨动手柄433可以缓缓复位,直至恢复初始状态,棘齿432与齿轮431相互限制,以使得绕线柱142不会发生转动,如此,即完成了智能拉力器100的长度调整。
在一些实施例中,拨动手柄433包括连接部4331和连接部4331连接的拨动部4332,连接部4331与棘齿432连接,拨动部4332呈长条状,如此,可以便于用户的拨动,同时,连接部4331可以为圆形状,将连接部4331与棘齿432的形状区分开,可便于用户操作。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8-图20所示,棘齿432包括主体部4321和与主体部4321连接的啮合部4322,主体部4321与拨动手柄433连接,啮合部4322与齿轮431啮合以保证棘齿432与齿轮431之间的限制的可靠性。主体部4321可以具有穿孔4324,连接柱50可以穿设于穿孔4324以使得连接柱50与棘齿432进行装配,可以使得连接柱50带动棘齿432进行旋转,同时可以提高连接柱50与棘齿432的安装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棘齿432与拨动手柄433为一体成型件,以简化步骤、便于装配、可以提高装配效率,且结构稳定可靠。或者棘齿432可以与拨动手柄433通过螺钉连接,以上方式均可有效保证棘齿432与拨动手柄433的运动的一致性。当然,棘齿432与拨动手柄433还可以有多种配合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照图21,壳体141可以包括上壳143和下壳144,上壳143和下壳144连接,绕线柱142的一端与下壳144连接,绕线柱142的另一端朝向上壳143延伸,如此,可以便于智能拉力器100的拆卸与安装。
上壳143可以具有定位槽(图未示出),绕线柱142的另一端位于定位槽内,这样,可以提高绕线柱142与上壳143的连接的可靠性。当然,上壳143或下壳144也可以具有定位柱4111,绕线柱142可以套设于定位柱4111,如此,一方面可以便于定位安装,且连接稳固,另一方面,当绕线柱142发生转动时,定位柱4111可以防止绕线柱142产生轴向方向的位移而与上壳143脱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43内设有多个螺钉柱4112,螺钉柱4112朝向下壳144延伸,上壳143和下壳144可以通过螺钉连接,螺钉与螺钉柱4112连接,例如,下壳144可以同样设有多个螺钉柱4112,以进一步提高安装可靠性,螺钉可以穿设上壳143的螺钉柱4112以及下壳144的螺钉柱4112来使二者固定。或者,上壳143和下壳144卡接连接。当然,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上壳143和下壳144还可以有多种安装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举例而言,结合图18和图24,下壳144还可以包括第一下壳4121和第二下壳4122,第一下壳4121和第二下壳4122可以通过多个紧固件80固定以保证二者的安装可靠性。第二下壳4122设于拨动手柄433与第一下壳4121之间,连接柱50可以具有第一连接端52以及第二连接端53,第一连接端52可以伸入第二下壳4122的贯通孔4123内,以提高下壳144与连接柱50的安装可靠性。第一连接端52的直径可以小于第二连接端53的直径以形成台阶部54,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贯通孔4123的直径,保证下壳144的结构可靠性,另一方面台阶部54可以避让贯通孔4123的底壁,以防止第二下壳4122与连接柱50接触而产生摩擦。避让槽51可以设置于第二连接端53,如此设置的第二连接端53结构可靠性较好。
下面参考图25-图3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智能拉力器100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该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可以应用于智能拉力器100上,从而可以检测用户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的运动状态。
结合图25、图26和图30所示,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可以主要包括:保护壳11、电路板16、开关17以及按键20,其中,保护壳11内形成有相对密闭的收容腔14,保护壳11的表面上还开设有与收容腔14相连通的按键孔15,电路板16与开关17均安装设置在保护壳11相对密闭的收容腔14内,保护壳11可以由相对坚硬的材料制成,如此设置,保护壳11不仅可以防止外界异物进入收容腔14中损坏电路板16与开关17,而且当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受到外力冲击时,保护壳11可以保护电路板16和开关17免受损坏,从而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进而可以延长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使用寿命。
结合图28所示,电路板16可以用于运动的传感检测,开关17可以设置于电路板16上,并且开关17可以与按键孔15相对应,开关17可以选择性地控制电路板16的开启或开闭,具体地,当智能拉力器100处在使用状态时,用户可以控制开关17开启电路板16,使其对用户的运动进行传感检测,当用户不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用户可以控制开关17关闭,从而使电路板16停止工作,如此设置,可以在保证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有效地节约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能耗,从而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6所示,按键20为弹性按键,并且按键20设置于按键孔15,按键20可以主要包括:按压部22、传压部22和第一密封部23,按压部22具有按压面24,第一密封部23设置于按压部22的外周边缘处,并且第一密封部23可以与按键孔15的外周壁密封配合,传压部22设置于第一密封部23内,并且按压部22通过传压部22与开关17相配合,当用户对按压部22的按压面24进行按压时,按压部22会向靠近传压部22一侧发生弹性形变,并且对传压部22进行挤压,受到挤压的传压部22会向开关17一侧发生弹性形变,从而触发开关17,使开关17对电路板16进行开启或关闭控制,在用户停止向按压部22施加力后,按压部22与传压部22将向初始位置发生回弹,从而恢复原状,以供用户下次的按压操作,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使用户对开关17的控制简单直接,而且按键20的结构稳定可靠,可以避免按键20在被用户多次按压后发生故障,可以保证按键2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通过第一密封部23与按键孔15的外周壁的密封配合,可以对按键孔15与按键20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并且可以使电路板16和开关17与外界隔绝,从而可以有效地防止外界的水或异物通过按键20与按键孔15之间的间隙进入收容腔14,并且对收容腔14内的部件造成损坏,这样可以在不影响按键20正常工作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可靠性。
由此,通过按键20的第一密封部23与按键孔15外周壁的密封配合,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水通过按键孔15进入保护壳11的收容腔14内,从而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防水性能,进而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可靠性。
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第一密封部23处设置有密封槽和密封凸起中的一个,保护壳11在按键孔15处设置有密封槽和密封凸起中的另一个,密封凸起配合在密封槽内,如此,当按键20设置在按键孔15中后,密封凸起可以伸入密封槽中,并且密封凸起可以与密封槽相互抵接配合,这样不仅可以完成按键20在按键孔15中的连接固定,而且可以提升按键20与按键孔15之间的密封性能,从而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水从按键20与按键孔15之间流入收容腔14内,进而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这样的抵接配合简单方便,并且无需任何辅助工具,可以简化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结构以及生产。
结合图26和图27所示,密封凸起朝向收容腔14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密封斜面25,密封槽朝向收容腔14的一侧侧壁为第二密封斜面26,第一密封斜面25与第二密封斜面26密封配合,在密封凸起伸入密封槽中,并且与密封槽相互抵接配合后,密封凸起的第一密封斜面25与密封槽的第二密封斜面26相互贴合紧密,这样可以进一步对提升按键20与按键孔15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防水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可靠性。
结合图28所示,电路板16上设置有发光件,发光件与按键孔15相对应,按键20为透光件,以透射发光件的光线,在用户对按键20进行按压,以对电路板16的开启与闭合进行控制时,电路板16上的发光件可以提示用户对电路板16的开启或闭合控制是否成功,以及可以提示用户电路板16现在的工作状态,例如:当发光件发光时,电路板16处于工作状态,当发光件熄灭时,电路板16处于关闭状态,当用户开始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可以按压按键20,使按键20触发开关17开启电路板16,从而使发光件发光,发光件的发光可以提示用户电路板16开启成功,当用户停止使用智能拉力器100时,可以按压按键20,使按键20触发开关17关闭电路板16,从而使发光件熄灭,发光件的熄灭可以提示用户电路板16关闭成功,这样可以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由于按键20为透光件,所以用户透过按键20便可以直接观察到发光件的发光与熄灭,从而可以使用户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电路板16的开启或闭合,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其中,按键20可以由透明的橡胶材质制成,这样不仅可以保证按键20的透光性,而且可以保证按键20具有良好的弹性,从而方便用户对按键20的按压操作以及按键20的复位。
结合图28和图29所示,保护壳11上设置有插接孔29,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还包括:插接件28和密封塞30,插接件28设置于电路板16,并且插接件28与开关17间隔设置,插接件28对应设置在插接孔29的内侧,密封塞30可开闭地安装在插接孔29处,插接件28与电路板16相互配合,以完成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相应功能,密封塞30可以将插接孔29进行密封,从而可以防止外界的水通过插接孔29进入收容腔14内,对收容腔14内的部件造成损坏,另外,密封塞30可以开闭的安装设置在插接孔29处,这样密封塞30可以在有效密封插接孔29的前提下,方便用户打开密封塞30,对插接件28进行维修更换,可以优化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设计,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结合图29和图30所示,密封塞30还可以主要包括:固定部31、连接部32和第二密封部33,连接部32连接在固定部31和第二密封部33之间,固定部31固定在在收容腔14内,第二密封部33可开闭地密封在插接孔29处,通过固定部31在收容腔14内的安装固定设置可以实现密封塞30的安装固定,第二密封部33可以将插接孔29进行密封,可以有效防止外界的水与异物从插接孔29处进入收容腔14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防水性,其中,密封塞30在远离连接部32的一端端部设置有扣手,用户可以通过扣手实现密封塞30的安装与拆卸,从而使第二密封部33可开闭地密封在插接孔29处,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另外,固定部31、连接部32和第二密封部33可以为一体制成,这样不仅可以简化生产流程,而且可以提升密封塞30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29和图30所示,密封塞30还可以主要包括:限位部34,限位部34设置于第二密封部33朝向插接件28的一侧,并且限位部34可以与连接部32间隔设置,限位部34与插接件28限位配合,限位部34可以对插接件28起到限位固定的作用,从而可以使插接件28的安装设置更加稳定牢固,可以防止用户在使用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时对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施加较大的力造成插接件28的松动或脱落,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另外,限位部34与连接部32的间隔设置还可以使密封塞30的重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可以提升密封塞30的稳定性。
结合图25所示,保护壳11可以主要包括:第一保护壳体12和第二保护壳体13,第一保护壳体12和第二保护壳体13对位设置,并且第一保护壳体12与第二保护壳体13可以限定出收容腔14,这样不仅可以方便保护壳11的安装设置,而且可以方便用户打开保护壳11,对收容腔14内的部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进一步地,由于第一保护壳体12与第二保护壳体13在连接处可能存在间隙,因此第一保护壳体12和第二保护壳体13在围绕收容腔14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35,密封圈35可以有效密封收容腔14的边缘,防止外界的水从收容腔14的边缘进入收容腔14内,并且对收容腔14内的部件造成损坏,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保护壳11的防水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25和图28所示,第一保护壳体12和第二保护壳体13中的一个在围绕收容腔14的边缘处设置有容纳槽,并且第一保护壳体12和第二保护壳体13中的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起19,密封圈35设置于容纳槽内,并且限位凸起19可以伸入容纳槽内,这样不仅可以对密封圈35进行限位固定,而且可以实现第一保护壳体12与第二保护壳体13的连接固定,另外,密封圈35可以将限位凸起19与限位槽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可以防止外界的水与异物从限位凸起19与限位槽之间的间隙进入收容腔14,并且损坏收容腔14中的部件,可以进一步地提升保护壳11的防水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2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智能拉力器100可以主要包括:弹力绳以及上述的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运动传感检测装置10可以设置在弹力绳的端部,并且可以对用户对弹力绳的使用情况进行传感检测,从而可以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公开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公开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2)

1.一种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弹力绳,所述弹力绳具有弹性;
运动传感检测装置,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设于所述弹力绳的一端,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内设有电池、电路板和拉力传感器,所述电池和所述拉力传感器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定滑轮组件;
调节器,所述调节器包括壳体和绕线柱,所述绕线柱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壳体内,并绕设于所述绕线柱后,从所述壳体穿出,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定滑轮组件后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至少一个腕带,至少一个所述腕带通过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弹力绳的端部,所述腕带被配置为适于固定套戴于用户的手腕和/或脚腕;
传感器模块,所述传感器模块设置于所述腕带上,用于采集用户的健身相关数据,所述传感器模块与所述电池电连接;
通信装置,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传感器模块连接,用于将所述健身相关数据传输至外部处理器,并接收所述外部处理器对所述健身相关数据解析后反馈的针对所述用户的健身动作的矫正数据;
数据输出装置,所述数据输出装置与所述通信装置相连,用于输出所述通信装置传输的所述矫正数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装置,包括:
显示模块,所述显示模块用于显示所述矫正数据,所述矫正数据包括:文字矫正信息、图片矫正信息、动画矫正信息和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中的至少一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的显示界面包括:
第一显示区域,所述第一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文字矫正信息;
第二显示区域,所述第二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图片矫正信息;
第三显示区域,所述第三显示区域用于动画矫正信息;
第四显示区域,所述第四显示区域用于显示所述健身教练的标准健身动作视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块包括显示屏和/或投影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装置,还包括:
语音提示模块,用于播报所述矫正数据,所述矫正数据还包括语音提示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输出装置设置于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上或所述调节器上或所述腕带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感器模块包括:心率传感器、体温传感器、6轴运动追踪传感器中的至少一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充电装置,所述充电装置与电池相连,以对所述电池进行充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包括:有线充电模块和/或无线充电模块。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双色注塑件且包括:硬质骨架和包覆于所述硬质骨架的软胶层,所述硬质骨架朝向所述壳体内部延伸出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限定出过线通道,所述弹力绳位于所述壳体内的部分位于所述过线通道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过线通道包括直线段和拓宽段,所述直线段沿直线延伸,所述直线段与所述拓宽段连通,所述拓宽段的最小宽度宽于所述直线段的最大宽度,所述绕线柱设于所述拓宽段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连接,以限定出安装腔,
所述绕线柱的一端与所述下壳连接,所述上壳内部具有定位槽,所述绕线柱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具有螺钉柱,所述螺钉柱朝向所述上壳延伸,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通过螺钉连接,所述螺钉与所述螺钉柱连接;
或者,所述上壳具有第一卡接部,所述下壳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卡接,所述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中的一个为卡槽,另一个为卡勾。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的中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外部凸起;
所述下壳的中部朝向所述安装腔的外部凸起。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出线孔,所述弹力绳穿设于所述出线孔内,所述出线孔处具有圆角,所述圆角的半径为3-6mm。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还包括卷线器,所述弹力绳绕设于所述卷线器内,所述弹力绳的另一端穿入所述壳体内,并绕设于所述卷线器后,从所述壳体穿出,所述卷线器适于控制所述智能拉力器的收纳至卷线器内或者从所述卷线器内释放所述弹力绳,以调节所述智能拉力器的自然长度。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器还包括棘轮棘齿组件,所述棘轮棘齿组件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棘轮棘齿组件用于可选择地固定所述绕线柱或者释放所述绕线柱。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棘齿组件包括:
齿轮,所述齿轮设于所述绕线柱,且所述齿轮与所述绕线柱同轴转动;
棘齿,所述棘齿与所述齿轮啮合;
拨动手柄,所述拨动手柄设于所述壳体外部,以供用户拨动,所述拨动手柄与所述棘齿固定连接;
当所述拨动手柄被拨动时,所述拨动手柄带动所述棘齿转动,所述棘齿与所述齿轮脱离,所述绕线柱可转动,所述弹力绳围绕所述绕线柱可动,以调节所述弹力绳的一端与所述调节器的距离。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棘齿组件还包括:
复位件,所述复位件与所述棘齿连接,以驱动所述棘齿与所述齿轮常啮合。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与所述拨动手柄之间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上设有多条筋条,多条所述筋条沿所述连接柱的周向方向间隔开;
所述复位件为扭簧,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连接柱,所述扭簧的一端与所述壳体止抵,所述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拨动手柄相止抵。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拨动手柄包括连接部和所述连接部连接的拨动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棘齿连接,所述拨动部呈长条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包括主体部和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啮合部,所述主体部与所述拨动手柄连接,所述啮合部与所述齿轮啮合。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齿与所述拨动手柄为一体成型件,
或者所述棘齿与所述拨动手柄通过螺钉连接。
2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还包括:
保护壳体,所述保护壳体内形成有收容腔,所述保护壳体还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按键孔;
用于运动传感检测的所述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于所述收容腔内;
开关,所述开关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按键孔相对应;
按键,所述按键为弹性按键且设置于所述按键孔,所述按键包括:按压部、传压部和第一密封部,所述按压部具有按压面,所述第一密封部设置于所述按压部的外周边缘处且与所述按键孔的外周壁密封配合,所述传压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内且所述按压部通过所述传压部与所述开关相配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部处设置有密封槽和密封凸起中的一个,所述保护壳体在所述按键孔处设置有密封槽和密封凸起中的另一个,所述密封凸起配合在所述密封槽内。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凸起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表面为第一密封斜面,所述密封槽朝向所述收容腔的一侧侧壁为第二密封斜面,所述第一密封斜面与所述第二密封斜面密封配合。
27.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发光件,所述发光件与所述按键孔相对应,所述按键为透光件,以透射所述发光件的光线。
28.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设置有插接孔;
所述运动传感检测装置还包括:插接件和密封塞,所述插接件设置于所述电路板且与所述开关间隔设置,所述插接件对应设置在所述插接孔的内侧,所述密封塞可开闭地安装在所述插接孔处。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包括:固定部、连接部和第二密封部,所述连接部连接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密封部之间,所述固定部固定在所述收容腔内,所述第二密封部可开闭地密封在所述插接孔处。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还包括:限位部,所述限位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密封部朝向所述插接件的一侧且与所述连接部间隔设置,所述限位部与所述插接件限位配合。
31.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体包括:第一保护壳体和第二保护壳体,所述第一保护壳体和所述第二保护壳体对位设置且限定出所述收容腔,所述第一保护壳体和所述第二保护壳体在围绕所述收容腔的边缘处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保护壳体和所述第二保护壳体中的一个在围绕所述收容腔的边缘处设置有容纳槽且另一个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密封圈设置于所述容纳槽内且限位凸起伸入所述容纳槽内,以对所述密封圈限位。
CN202120611297.0U 2021-03-11 2021-03-25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Active CN2149131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297.0U CN214913153U (zh) 2021-03-25 2021-03-25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PCT/CN2021/096415 WO2022198783A1 (zh) 2021-03-25 2021-05-27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及运动健身互动系统
PCT/CN2022/078782 WO2022188672A1 (zh) 2021-03-11 2022-03-02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11297.0U CN214913153U (zh) 2021-03-25 2021-03-25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13153U true CN214913153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0389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11297.0U Active CN214913153U (zh) 2021-03-11 2021-03-25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1315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6036A (zh) * 2022-02-09 2022-05-13 壕氏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拉力检测功能的智能把手
WO2022188672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深圳市零点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88672A1 (zh) * 2021-03-11 2022-09-15 深圳市零点智联科技有限公司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114486036A (zh) * 2022-02-09 2022-05-13 壕氏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拉力检测功能的智能把手
CN114486036B (zh) * 2022-02-09 2024-04-30 壕氏健身器材(上海)有限公司 具有拉力检测功能的智能把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13153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US11623126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networking fitness machines
CN113164808B (zh) 基于控制序列的健身器控制器
CA2775585C (en) Exercise devices with force sensors
EP3578069A1 (en) Rope adjusting device and assembly
US11305145B2 (en) Combined training and monitoring device
CN205750111U (zh) 一种头戴设备
CN216319791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KR101747056B1 (ko) Led 동적 디스플레이 기능을 구비한 줄넘기 줄
WO2022082992A1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US20240066375A1 (en) Connected device to be fitted to a punching bag
WO2022198783A1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及运动健身互动系统
JP7333820B2 (ja) フィットネス用スマートエキスパンダー
WO2022188672A1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112354132B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214971497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214260484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214260487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214260486U (zh) 健身用的智能拉力器
CN213609608U (zh) 瑜伽垫
CN104849999A (zh) 一种哑铃闹钟
CN215387282U (zh) 智能跳绳系统及智能体测箱
CN210873987U (zh) 训练带
KR20110117433A (ko) 개량형 잔상효과 관찰장치
CN111388940A (zh) 运动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