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2468U -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 Google Patents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12468U
CN214912468U CN202120090929.3U CN202120090929U CN214912468U CN 214912468 U CN214912468 U CN 214912468U CN 202120090929 U CN202120090929 U CN 202120090929U CN 214912468 U CN214912468 U CN 2149124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ander
dilator
core
sheath
ven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9092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揭敏
孙小影
郝金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09092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124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124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124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ndoscop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由于扩张器鞘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用于供扩张器芯穿设,扩张器芯开设有盲孔且其外径小于扩张器鞘的内径、内径大小与腹腔镜的外径大小相同,扩张气囊包括硬质通气管和气囊且硬质通气管的外径大小小于扩张器鞘的内径大小;因此扩张器芯可穿设在扩张器鞘的内部,腹腔镜可穿设在扩张器芯内,扩张气囊可穿设在扩张器鞘的内部。本实用新型通过扩张器鞘和扩张器芯的初步分离和扩张气囊的进一步分离,使得扩张建立的空间更大,效率提高,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背景技术
目前,腹腔镜技术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一部分手术需要在腹膜外腔进行操作,例如泌尿外科的后腹腔镜手术、前列腺癌手术,以及腹股沟疝手术等等。由于腹膜外腔是人体潜在的腔隙,因此在临床手术时可以使用气囊等工具来人工扩张该腔隙,从而获得一定的手术操作空间。
但是,目前后腹腔或腹膜外腔的扩张大多依靠手术医生手指或分离棒初步分离组织间隙,再置入用手套等自制的扩张气囊扩张,其存在以下缺点:1、术者使用手指或分离棒初步分离组织间隙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无法观察到扩张间隙的位置、深度及周边器官,也无法避免周边脏器的误伤;2、扩张气囊充气扩张时常需要两人配合操作,浪费人力且延长手术时间。
因此,急需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用于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包括扩张器鞘、扩张器芯和扩张气囊;扩张器鞘开设有用于供扩张器芯穿设的通孔,扩张器芯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通孔相通的进气管道;扩张器鞘的一端设有与扩张器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扩张器鞘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与通孔相通的第一小孔,通孔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扩张器芯和扩张气囊的外径;扩张器芯为一端开设有盲孔的结构;扩张器芯开设有盲孔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扩张器芯封闭的一端为透明材质;扩张气囊包括硬质通气管和气囊,硬质通气管的外径小于扩张器鞘的内径,硬质通气管一端封闭于气囊内、另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硬质通气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硬质通气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扩张器鞘的轴向长度,硬质通气管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刻度尺。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设于气囊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连通硬质通气管和气囊的第二小孔。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接。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为设于扩张器鞘外周面上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中间设有凹槽,凹槽底面设有卡槽;第二连接部为设于扩张器芯外周面上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沿扩张器芯轴向方向延伸的倒钩,第二凸起嵌设于凹槽内,倒钩与卡槽卡接。
优选地,扩张器鞘具有第一小孔的一端具有锥度,其外径大小向远离扩张器鞘中间位置的方向逐渐变小。
优选地,进气管道具有用于调节开度的调节杆。
优选地,扩张器鞘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刻度尺。
优选地,扩张器芯封闭的一端具有观察区,其中间部位向远离所述扩张器芯的外侧凸出。
优选地,通气管靠近第一单向阀的外周面上设有与通气管内部相通的第二单向阀。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设于气囊内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多个环形凹槽。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由于扩张器鞘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用于供扩张器芯穿设,扩张器芯开设有盲孔且其外径小于扩张器鞘的内径、内径大小与腹腔镜的外径大小相同,扩张气囊包括硬质通气管和气囊且硬质通气管的外径大小小于扩张器鞘的内径大小;因此扩张器芯可穿设在扩张器鞘的内部,腹腔镜可穿设在扩张器芯内,扩张气囊可穿设在扩张器鞘的内部。
使用前,需人工切开皮肤、皮下以及筋膜;第一步使用时,将扩张器芯穿设过扩张器鞘,并使得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配合连接以确保扩张器芯和扩张器鞘的配合连接情况,接着将腹腔镜插入到具有盲孔结构的扩张器芯内并将扩张器鞘远离第一连接部的一端插入到皮肤切开处,然后通过扩张器鞘上的进气管道向扩张器芯和扩张器鞘的周向缝隙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以用于初步分离并扩张腹膜外腔的间隙。由于扩张器芯远离盲孔的一端为透明材质,因此在扩张腹膜外腔间隙的时候,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引导、精确定位位置,另外,由于扩张器鞘的通孔靠近第一连接部的端面有密封圈且其内径小于扩张器芯和扩张气囊的外径,确保了从的进气管道进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全部用于扩张腹膜外腔间隙;另外在扩张器鞘上开设的多个第一小孔可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程度,使得皮肤切开处的扩张均匀。第二步使用时,在完成初步分离后,首先将扩张器芯和腹腔镜退出(从扩张器鞘中取出扩张器芯和腹腔镜并只留下扩张器鞘),扩张气囊包括气囊和硬质通气管,且气囊密封地套设在硬质通气管的一个管口处,另一个管口与注射器连接,用于向硬质通气管内注入气体并使得气囊胀大;具体地,由于硬质通气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扩张器鞘的轴向长度,因此将扩张气囊穿设过扩张器鞘的时候,可以将气囊伸入放置在需要扩张的腹膜外腔处,另一端引出并在扩张器鞘退出腹膜外腔间隙后,使用注射器向硬质通气管内注入气体使得气囊胀大,进一步扩张腹膜间隙以达到手术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特别地,硬质通气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只允许气体从注射器流入到硬质通气管内,而硬质通气管内的气体在腹膜外腔间隙扩张的过程下则无法流出硬质通气管。硬质通气管内设有第二单向阀,使用注射器吸气时,第一单向阀门关闭,第二单向阀门开启,气体从外界通过第二单向阀门进入注射器内;在注射器向气囊注气扩张时,第二单向阀门关闭,第一单向阀门开启,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进入气囊。注射器反复吸气注气,从而使气囊扩张。特别地,硬质通气管上设有刻度尺,用于标示所扩张的腹膜外腔间隙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上所述的扩张器鞘、扩张器芯和扩张气囊以及使用过程的配合,达到可观察扩张间隙的位置、深度以及周边器官的目的,且扩张过程简单有效,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扩张器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扩张器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硬质通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扩张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第一过程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第二过程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时的第三过程示意图;
图10是通气管的剖视图。
图中,
100、体外,200、体内;
1、扩张器鞘,11、进气管道,111、调节杆,12、第一连接部,121、凹槽,122、卡槽,13、第一小孔;
2、扩张器芯,21、第二连接部,211、倒钩,22、观察区;
3、扩张气囊,31、硬质通气管,32、气囊,33、第一单向阀,34、第二小孔,35、第二单向阀,36、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结合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包括扩张器鞘1、扩张器芯2和扩张气囊3;扩张器鞘1开设有用于供扩张器芯2穿设的通孔,其外周面上设有与通孔相通的进气管道11,扩张器鞘1的一端设有与扩张器芯2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2,扩张器鞘1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与通孔相通的第一小孔13,通孔靠近第一连接部12的端面设有密封圈,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扩张器芯2和扩张气囊3的外径;扩张器芯2为一端开设有盲孔的圆柱体结构,扩张器芯2的外径小于扩张器鞘1的内径,扩张器芯2的内径大小与腹腔镜的外径大小相同;扩张器芯2开设有盲孔的一端设有与第一连接部12连接的第二连接部21,扩张器芯2封闭的一端为透明材质;扩张气囊3包括硬质通气管31和气囊32,其外径大小小于扩张器鞘1的内径大小,硬质通气管31一端封闭于气囊32内,硬质通气管31另一端的管口用于连接注射器且该管口处设有第一单向阀33;硬质通气管31的轴向长度大于扩张器鞘1的轴向长度,硬质通气管31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刻度尺。
基于以上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由于扩张器鞘1为开设有通孔的圆柱体结构,扩张器芯2为开设有盲孔的圆柱体结构且其外径小于扩张器鞘1的内径、内径大小与腹腔镜的外径大小相同,扩张气囊3包括硬质通气管31和气囊32且硬质通气管31的外径大小小于扩张器鞘1的内径大小;因此扩张器芯2可穿设在扩张器鞘1的内部,腹腔镜可穿设在扩张器芯2内,扩张气囊3可穿设在扩张器鞘1的内部。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31设于气囊32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第二小孔34,第二小孔34与硬质通气管31管道相通,用于均匀地释放气体并使得气囊32的胀大均匀。
优选地,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的连接方式为卡接,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为设于扩张器鞘1外周面上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中间设有凹槽121,凹槽121内设有卡槽122。第二连接部21为设于扩张器芯2外周面上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沿扩张器芯2轴向方向延伸的倒钩211,第二凸起嵌设于凹槽121内,倒钩211与卡槽122卡接。因此在将扩张器芯2伸入到扩张器鞘1后,可通过倒钩211扣住凹槽121上的卡槽122,使得通过卡扣的方式固定扩张器芯2和扩张器鞘1的配合连接关系。
优选地,扩张器鞘1具有第一小孔13的一端具有锥度,其外径大小向远离扩张器鞘1中间位置的方向逐渐变小。采取该具有锥度的结构,有利于在初步扩张腹膜间隙的时候,使得扩张器鞘更容易伸入并进入皮肤切开处。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的进气管道11具有用于调节开度的调节杆111,其可用于调节用于初步扩张分离用的二氧化碳的气体流量。
优选地,扩张器鞘1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刻度尺,用于标示扩张器鞘1的伸入长度。
优选地,扩张器芯2封闭的一端为观察区22,其中间部位向远离所述扩张器芯的外侧凸出,可通过透镜折射原理使得腹腔镜获得更大的视野。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31靠近第一单向阀33的外周面上设有与硬质通气管31内部相通的第二单向阀35,因此在使用注射器吸气时,第一单向阀门33关闭,第二单向阀门35开启,气体从外界通过第二单向阀门35进入注射器内;在注射器向气囊32注气扩张时,第二单向阀门35关闭,第一单向阀门33开启,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33进入气囊32。注射器反复吸气注气,从而使气囊32扩张。
优选地,硬质通气管31设于气囊32内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多个环形凹槽36,多个环形凹槽36可为间隔均匀分布,也可按照一定的规律布置,本实施例优选在硬质通气管31设于气囊32内的部分的1/4、1/2处设置环形凹槽36,以满足大部分手术的要求。其中,环形凹槽36的作用在于:术者可通过手术的需要,使用细线在相应的环形凹槽上结扎气囊,达到调节气囊32的大小。
结合图7-8,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使用前,需人工切开皮肤、皮下以及筋膜。
第一步使用时,将扩张器芯2穿设过扩张器鞘1,并使得第一连接部12和第二连接部21配合连接以确保扩张器芯2和扩张器鞘1的配合连接情况,具体地,第一连接部12为设于扩张器鞘1外周面上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的中间设有凹槽121,凹槽内设有卡槽122。第二连接部21为设于扩张器芯2外周面上的第二凸起,第二凸起具有沿扩张器芯2轴向方向延伸的倒钩211,接着将腹腔镜插入到具有盲孔结构的扩张器芯2内并将扩张器鞘1远离第一连接部12的一端插入到切开皮肤处,然后通过扩张器鞘1上的进气管道11向扩张器芯2和扩张器鞘1的周向缝隙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以用于初步分离并扩张腹膜外腔的间隙。由于扩张器芯2远离盲孔的一端为透明的,因此在扩张腹膜外腔间隙的时候,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引导、精确定位位置,具体地,其为观察区22,其中间部位向远离所述扩张器芯的外侧凸出,可通过透镜折射原理使得腹腔镜获得更大的视野。另外,由于扩张器鞘1的通孔靠近第一连接部12的端面有密封圈且其内径小于扩张器芯2和扩张气囊3的外径,确保了从硬质通气管的进气管道11进入的二氧化碳气体能全部用于扩张腹膜外腔间隙;另外在扩张器鞘1开设的多个第一小孔13可提高二氧化碳气体的释放程度,使得皮肤切开处的扩张均匀。
第二步使用时,在完成初步分离后,首先将扩张器芯2和腹腔镜退出(从扩张器鞘1中取出扩张器芯2和腹腔镜并只留下扩张器鞘1),扩张气囊3包括气囊32和硬质通气管31,且硬质通气管31设于气囊32内,另一端与注射器连接,用于向硬质通气管31内注入气体并使得气囊32胀大;具体地,由于硬质通气管31的轴向长度大于扩张器鞘1的轴向长度,因此将扩张气囊32穿设过扩张器鞘1的时候,可以将气囊32伸入放置在需要扩张的腹膜外腔处,另一端引出并在扩张器鞘1从腹腔外膜间隙内推出并沿着硬质通气管31退出使用后,再使用注射器向硬质通气管31内注入气体使得气囊32胀大,进一步扩张腹膜间隙以达到手术所需要的空间要求;特别地,硬质通气管31内设有第一单向阀33,只允许气体从注射器流入到硬质通气管31内,而硬质通气管31内的气体在腹膜外腔间隙扩张的过程下则无法流出硬质通气管31。使用注射器吸气时,第一单向阀门33关闭,第二单向阀门35开启,气体从外界通过第二单向阀门35进入注射器内;在注射器向气囊注气扩张时,第二单向阀门35关闭,第一单向阀门33开启,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33进入气囊。注射器反复吸气注气,从而使气囊扩张。特别地,硬质通气管31上设有刻度尺,用于标示所扩张的腹膜外腔间隙的深度。
最后一步,在完成气体注射扩张后,术者可以使用手指按压硬质通气管32上的第一单向阀33,导致第一单向阀33的阀门变形失去关闭功能,解除其气体单向通过限制,使得气体可以从第一单向阀33并通过硬质通气管31的管口排放出去。最后待气囊32和硬质通气管31内的气体排放完成后,即可从腹腔外膜间隙中拔除扩张气囊3,完成整个扩张过程并获得相应的手术空间。通过扩张器鞘1和扩张器芯2的初步分离和扩张气囊3的进一步分离,使得扩张建立的空间更大,效率提高。具体地,可以通过在初步分离的时候使用腹腔镜进行定位后再使用扩张气囊3进行进一步扩张,大大减少了手术所用的时间。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扩张器鞘1长度为280毫米、外径为12毫米、内径为11.4毫米,其中,第一小孔13与远离第一连接部12的端面距离为5毫米,使得在扩张过程中效果更为理想,符合手术的要求,优选地,靠近第一小孔13处的(扩张器鞘1具有第一小孔13的一端)出口内径大小为10.6毫米,该具有锥度的结构更有利于扩张器鞘1挤入腹膜外腔间隙。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扩张器芯2的长度为290毫米,略大于扩展器鞘1的轴向长度,使得扩展器芯2上的观察区22能够从扩张器鞘1中伸出,用来观察挤入腹膜外腔间隙的深度。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扩展气囊3的轴向长度为450毫米,其中气囊32处的长度为100毫米,其上的两处环形凹槽36,分别位于气囊内段通气管的中间(50毫米处),以及靠向通气管中间方向的四分之一处(25毫米处),以适应大部分扩张手术的实际要求。优选地,第一单向阀33与距离其最近的端面的距离为40毫米,第二单向阀35位于第一单向阀33和端面的中间位置,因此在使用注射器吸气时,第一单向阀门33关闭,第二单向阀门35开启,气体从外界通过第二单向阀门35进入注射器内;在注射器向气囊注气扩张时,第二单向阀门35关闭,第一单向阀门33开启,气体通过第一单向阀门33进入气囊。注射器反复吸气注气,从而使气囊扩张。在完成气体注射扩张后,术者可以使用手指按压硬质通气管32上的第一单向阀33,导致阀门变形失去关闭功能,解除其气体单向通过限制,使得气体可以从第一单向阀33并通过硬质通气管31的管口排放出去。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扩张器鞘、扩张器芯和扩张气囊;
所述扩张器鞘开设有用于供所述扩张器芯穿设的通孔,所述扩张器芯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的进气管道;所述扩张器鞘的一端设有与所述扩张器芯连接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扩张器鞘的另一端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通孔相通的第一小孔,所述通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面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内径小于所述扩张器芯和所述扩张气囊的外径;
所述扩张器芯为一端开设有盲孔的结构;所述扩张器芯开设有所述盲孔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扩张器芯封闭的一端为透明材质;
所述扩张气囊包括硬质通气管和气囊,所述硬质通气管的外径小于所述扩张器鞘的内径,所述硬质通气管的一端插设于所述气囊内并与所述气囊连通、另一端用于连接注射器,所述硬质通气管内设有第一单向阀;所述硬质通气管的轴向长度大于所述扩张器鞘的轴向长度,所述硬质通气管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刻度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通气管设于所述气囊内的部分开设有多个连通所述硬质通气管和所述气囊的第二小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卡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扩张器鞘外周面上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的中间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底面设有卡槽;
所述第二连接部为设于所述扩张器芯外周面上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具有沿所述扩张器芯轴向方向延伸的倒钩,所述第二凸起嵌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倒钩与所述卡槽卡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鞘具有所述第一小孔的一端具有锥度,其外径大小向远离所述扩张器鞘中间位置的方向逐渐变小。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道具有用于调节开度的调节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鞘的外周面沿其轴向方向布置有刻度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扩张器芯封闭的一端具有观察区,其中间部位向远离所述扩张器芯的外侧凸出。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管靠近所述第一单向阀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通气管内部相通的第二单向阀。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通气管设于所述气囊内的部分在轴向方向上布置有多个环形凹槽。
CN202120090929.3U 2021-01-13 2021-01-13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Active CN2149124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0929.3U CN214912468U (zh) 2021-01-13 2021-01-13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90929.3U CN214912468U (zh) 2021-01-13 2021-01-13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12468U true CN214912468U (zh) 2021-11-30

Family

ID=791220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90929.3U Active CN214912468U (zh) 2021-01-13 2021-01-13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1246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03061B (zh) 带穿刺用球囊的导管
JP4017689B2 (ja) 内視鏡的アクセスアセンブリ
US20040111061A1 (en) Trocar having an inflatable cuff for maintaining an insufflated abdominal cavity during an open laparaoscopy procedure
EP2478858A1 (en) Access assembly insertion device
CN109498122B (zh) 一种穿刺器
US6364892B1 (en) Ballon dissector with improved visualization
CN111134759A (zh) 一种一次性三腔二囊管及制作使用方法
CN109833081B (zh) 一种腹腔镜外科手术用气体灌注和再循环系统
US20060079922A1 (en) Balloon anchored surgical apparatus, its use and manufacture
CN214912468U (zh)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CN213156303U (zh) 一种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及切口保护套
CN112755368A (zh) 腹腔镜腹膜外腔扩张器
CN218606773U (zh) 一种穿刺器及腹腔镜
CN109758216B (zh) 囊式压迫型穿刺器及胸腔气体引流组件
CN218738894U (zh) 一种防漏式宫腔镜
CN208625766U (zh) 用于分离后腹膜的可视球囊扩张器
JP2018086168A (ja) トロッカー
US20230389960A1 (en) Expandable pneumo-occluder with sealable instrument port
CN212650896U (zh) 一次性使用多通道单孔腹腔镜手术穿刺器
CN215084042U (zh) 扩张器用的扩张气囊
CN215306485U (zh) 一种双球囊穿刺器
CN211327695U (zh) 一种双囊引流管
CN214907830U (zh) 一种腹腔镜手术用穿刺器
CN215651441U (zh) 一种胆囊穿刺引流装置
CN204218872U (zh) 单孔腹腔镜手术工作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