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10094U - 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助行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910094U CN214910094U CN202120926012.2U CN202120926012U CN214910094U CN 214910094 U CN214910094 U CN 214910094U CN 202120926012 U CN202120926012 U CN 202120926012U CN 214910094 U CN214910094 U CN 21491009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ing leg
- bodies
- vertical supporting
- frames
- sid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一种助行器,其包括:两个支架体;每个支架体包括:一个环形的框架;框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形成有竖直支腿,竖直支腿的前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前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后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后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外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侧向支腿;侧向支腿形成为分叉形状;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的下端高于竖直支腿的下端;所述两个支架体分别位于所述助行器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下端通过前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后侧的上端通过后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纵向杆的内侧水平地形成有手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骨科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在做完手术后,需要借助助行器的下床行走,以促进恢复。患肢一般最初不能负重或不能完全负重,所以靠助行器作为支撑来下床活动。
目前常见的助行器如图1-3所示。这种助行器对于相对虚弱的患者而言,稳定性较差,仍存在容易导致摔跤甚至二次骨折的危险。患者的腿部力量较弱,行走锻炼中经常会出现腿软的情况。使用这种助行器时,患者基本是在助行器的正后方,腿软而要发生摔倒时,这种助行器很难起到任何保护或帮助。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出一种能够有效防止使用者摔倒的助行器。
本申请的助行器,其包括:两个支架体;每个支架体包括:一个环形的框架;框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形成有竖直支腿,竖直支腿的前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前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后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后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外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侧向支腿;侧向支腿形成为分叉形状;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的下端高于竖直支腿的下端;所述两个支架体分别位于所述助行器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下端通过前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后侧的上端通过后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纵向杆的内侧水平地形成有手柄。
优选地,进一步包括胸部固定带;胸部固定带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上部。
优选地,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竖直支腿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帽。
优选地,所述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能够拆卸地固定在与其对应的竖直支腿上。
本申请的助行器,由于在其前侧、后侧、左侧、右侧分别设置了向下延伸的支腿,患者在使用该助行器由于颓然而发生身体倾斜时,支腿能够有效地从各个方向提供进一步支撑,有效地为患者提供支撑,使得患者在锻炼过程中不易摔倒。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助行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助行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的助行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的助行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助行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助行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助行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
本申请的助行器,其包括:两个支架体;每个支架体包括:一个环形的框架10;框架10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形成有竖直支腿11,竖直支腿11的前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前向支腿21,竖直支腿11的后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后向支腿22,竖直支腿11的外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侧向支腿23;侧向支腿23形成为分叉形状;前向支腿21、后向支腿22、侧向支腿23的下端高于竖直支腿11的下端。
两个支架体10分别位于助行器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体的框架10的前侧的下端通过前侧连接杆14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体的框架10的后侧的上端通过后侧连接杆15固定地连接在一起。
两个支架体的框架10的前侧的纵向杆的内侧水平地形成有手柄12。
胸部固定带31的两侧分别通过前侧连接带32和后侧连接带33固定在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体的框架10的上部。
左、右两侧的两个支架体的竖直支腿11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帽13,以起到防止打滑的作用。
前向支腿21、后向支腿22、侧向支腿23能够拆卸地固定在与其对应的竖直支腿11上,例如是通过螺丝固定。这样,在患者恢复的过程中,可以根据其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步拆除一些支腿,以便于其更大跨度地活动。
使用时患者位于左、右支架体中间,左、右两臂分别位于左、右支架体的框架内,手握框架体前部内侧的手柄;胸部固定带围绕患者的胸部固定。由于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的下端高于竖直支腿的下端,所以患者具有一定的活动跨度(或自由度),有效地限制患者一步跨出较大距离。一旦在走动过程中患者的腿软站立不稳,如果手柄脱手,患者会被胸部固定带拉着而不至于摔倒;如果手柄没有脱手,助行器在前、后、左、右倾斜时都会进一步受到对应方向的支腿支撑,为患者提供进一步支撑,防止其摔倒。
Claims (4)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支架体;
每个支架体包括:一个环形的框架;框架的下侧向下延伸的形成有竖直支腿,竖直支腿的前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前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后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后向支腿,竖直支腿的外侧向下倾斜地设置有侧向支腿;侧向支腿形成为分叉形状;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的下端高于竖直支腿的下端;
所述两个支架体分别位于所述助行器的左、右两侧;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下端通过前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后侧的上端通过后侧连接杆固定地连接在一起;
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前侧的纵向杆的内侧水平地形成有手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胸部固定带;
胸部固定带的两侧分别固定在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框架的上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左、右两侧的所述两个支架体的竖直支腿的下端安装有橡胶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向支腿、后向支腿、侧向支腿能够拆卸地固定在与其对应的竖直支腿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6012.2U CN2149100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助行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926012.2U CN2149100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助行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910094U true CN214910094U (zh) | 2021-11-30 |
Family
ID=79065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926012.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910094U (zh) | 2021-04-30 | 2021-04-30 | 助行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910094U (zh) |
-
2021
- 2021-04-30 CN CN202120926012.2U patent/CN21491009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468464B (zh) | 下肢多功能锻炼装置 | |
WO2010140560A1 (ja) | 移乗・移動装置 | |
CN207614016U (zh) | 一种用于下肢康复治疗的辅助装置 | |
CN211157134U (zh) | 一种儿科下肢康复用助行装置 | |
CN214910094U (zh) | 助行器 | |
KR20150039640A (ko) | 아기 캐리어 | |
CN105362043A (zh) | 下肢运动辅助装置 | |
CN211215186U (zh) | 一种康复训练用平衡杠 | |
CN210728569U (zh) | 一种骨科临床用康复辅助装置 | |
CN211095810U (zh) | 一种骨科护理专用助行器 | |
CN212261835U (zh) | 一种心脑血管康复训练仪器 | |
CN212666055U (zh) | 一种多功能仿生人体外骨骼 | |
CN205054786U (zh) | 一种医疗康复助行器 | |
CN208436026U (zh) | 一种下肢助行矫形器 | |
CN210698031U (zh) | 多功能康复训练轮椅 | |
CN209900019U (zh) | 一种康复科按摩康复器 | |
CN214968646U (zh) | 一种骨科护理助行器 | |
CN210932594U (zh) | 一种护理用骨科助行装置 | |
CN105520799B (zh) | 痉挛型脑瘫儿童动态分髋医疗牵引器 | |
CN211584127U (zh) | 一种医疗辅助康复用助行器 | |
CN216091333U (zh) | 一种神经内科助行器 | |
CN214208853U (zh) | 一种心胸外科用的助行器 | |
CN214049626U (zh) | 一种医疗骨科用助力康复拐杖 | |
CN218010312U (zh) | 一种用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助行器 | |
CN213666587U (zh) | 一种中风患者康复训练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30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