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00853U -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00853U
CN214900853U CN202121623815.7U CN202121623815U CN214900853U CN 214900853 U CN214900853 U CN 214900853U CN 202121623815 U CN202121623815 U CN 202121623815U CN 214900853 U CN214900853 U CN 2149008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ceiver body
transceiver
cover
upper cover
magnetic suspen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2381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耿晓奇
宋真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ongdaoda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ongdaoda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ongdaoda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ongdaodagua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2381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008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008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0085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通信传输设备技术领域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包括收发装置本体、上盖和底盖,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底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上盖的顶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盖的内腔顶部套接有第一集尘罩,该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结构设计合理,实现在收发装置本体的内部形成气流循环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其实际的散热效果,从根本上避免收发装置本体内因高温而引发烧毁电器元件的现象,保证了其实际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元件的表面容易发生灰尘堆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装置对于热量的传递效果,避免其发生短路等风险。

Description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传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科技的快速发展,针对短距离的通信传输往往采用无线收发装置作为信号以及数据的载体。
然而,传统的收发装置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由于装置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工作模式下,其内部电器元件的表面会因电源的持续输入而产生高温,现有的装置往往只在其上下两侧开设散热孔,利用热气流的流动效果使其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器元件表面的高温无法快速消散,甚至发生烧毁电器元件的风险,降低了其使用的安全效率,另一方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散热孔流入至装置内,从而在电器元件的表面发生灰尘堆积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其热量的传输效果,使其容易发生短路等风险,降低了装置运行的稳定性,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了现有的装置往往只在其上下两侧开设散热孔,利用热气流的流动效果使其达到散热的目的,但此种方式散热效果较差,导致电器元件表面的高温无法快速消散,另一方面,外部空气中的灰尘会通过散热孔流入至装置内,从而在电器元件的表面发生灰尘堆积的现象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包括收发装置本体、上盖和底盖,所述上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顶部,所述底盖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底部,所述上盖的顶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进风口,所述上盖的内腔顶部套接有第一集尘罩,且所述第一集尘罩与所述进风口的之间呈水平对齐,所述上盖的内腔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所述第一安装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悬浮轴承,且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转动连接有进风风扇,所述底盖的底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底盖的内腔底部套接有第二集尘罩,且所述第二集尘罩与所述出风口的之间呈水平对齐,所述底盖的内腔底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所述第二安装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悬浮轴承,且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转动连接有出风风扇。
优选的,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按键开关,且所述按键开关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前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工作指示灯,且两个所述工作指示灯分别为运行指示灯以及故障指示灯。
优选的,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前侧壁右侧设置有网络接口,且所述网络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后侧壁左侧设置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天线。
优选的,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后侧壁右侧设置有电源接口,且所述电源接口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的输入端。
优选的,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盖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且所述上盖与所述底盖的厚度均为10mm-16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通过在收发装置本体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上盖与底盖,并且在二者的内部安装第一磁悬浮轴承以及第二磁悬浮轴承,在使用时,收发装置本体向第一磁悬浮轴承以及第二磁悬浮轴承的内部进行供电,使二者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带动进风风扇与出风风扇进行转动,进风风扇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进行吸入,使其转换为气流并对收发装置本体的上方进行吹扫,气流穿过散热孔对其内部所产生的热气流进行排出,同时出风风扇在收发装置本体的底部形成吸附气流,加速对热气流的排出,从而实现在收发装置本体的内部形成气流循环的效果,有效提高了其实际的散热效果,从根本上避免收发装置本体内因高温而引发烧毁电器元件的现象,保证了其实际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2、该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通过在进风口与出风口的输入端设置第一集尘罩与第二集尘罩,在使用时,外部气流在输入的同时,第一集尘罩对吸入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进行吸附,并且气流穿过收发装置本体的散热孔对其内部进行吹扫,在对热气流进行排出的同时,将其内部所堆积的灰尘进行排出,当内部气流通过出风口被排出时,利用第二集尘罩对内部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进行二次吸附,以达到除尘的目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元件的表面容易发生灰尘堆积的问题,从而提高了本装置对于热量的传递效果,避免其发生短路等风险,保证本装置的正常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上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盖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收发装置本体;110、按键开关;120、工作指示灯;130、网络接口;140、连接座;150、支架;160、天线;170、电源接口;200、上盖;210、进风口;220、第一集尘罩;230、第一安装座;240、第一磁悬浮轴承;250、第一传动轴;260、进风风扇;300、底盖;310、出风口;320、第二集尘罩;330、第二安装座;340、第二磁悬浮轴承;350、第二传动轴;360、出风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从根本上避免收发装置本体100内因高温而引发烧毁电器元件的现象,并且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器元件的表面容易发生灰尘堆积的问题,请参阅图1-5,包括收发装置本体100、上盖200和底盖300;
请再次参阅图1-5,收发装置本体100用于对信号进行接收、转换以及传输操作,并且对上盖200和底盖300的工作位置进行安装固定;
请再次参阅图1-5,上盖200的顶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进风口210,上盖200的内腔顶部套接有第一集尘罩220,且第一集尘罩220与进风口210的之间呈水平对齐,上盖200的内腔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230,第一安装座23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悬浮轴承240,且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出端,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50,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底部通过第一传动轴250转动连接有进风风扇260,上盖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顶部,上盖200用于对第一集尘罩220与第一安装座230进行安装固定,进风口210用于将外部气流进行输入,第一集尘罩220用于对吸入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进行吸收,第一安装座230用于对第一磁悬浮轴承240进行安装固定,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用于对第一传动轴250进行安装并且带动其在上盖200内进行转动,第一传动轴250用于对进风风扇260进行安装固定并且带动其进行转动,进风风扇260用于在上盖200的内部产生向下吹送的气流,使其将收发装置本体100所产生的热气流向下排出;
请再次参阅图1-5,底盖300的底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出风口310,底盖300的内腔底部套接有第二集尘罩320,且第二集尘罩320与出风口310的之间呈水平对齐,底盖300的内腔底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330,第二安装座3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悬浮轴承340,且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出端,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350,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顶部通过第二传动轴350转动连接有出风风扇360,底盖3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底部,底盖300用于对第二集尘罩320与第二安装座330进行安装固定,出风口310用于将装置内部的气流进行排出,从而在装置内形成气流循环的效果,第二集尘罩320用于对排出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进行吸收,第二安装座330用于对第二磁悬浮轴承340进行安装固定,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用于对第二传动轴350进行安装并且带动其在底盖300内进行转动,第二传动轴350用于对出风风扇360进行安装固定并且带动其进行转动,出风风扇360用于在底盖300的内部产生向下吸入的气流,从而对收发装置本体100底部所输送的热气流进行加速排出,以达到快速降温的目的。
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方便操作者对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工作状态进行快速启动以及关闭操作,优化其实际的操作体验,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按键开关110,且按键开关1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方便操作者对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工作状态进行观察,从而快速对收发装置本体100所发生的故障进行检修处理,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工作指示灯120,且两个工作指示灯120分别为运行指示灯以及故障指示灯。
请再次参阅图1-2,为了方便对外部的网线插头进行插入,提高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实用性,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右侧设置有网络接口130,且网络接口1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请再次参阅图1-3,为了能够对天线160进行快速拆卸和安装,以及对天线160的使用位置进行旋转调节,从而提高收发装置本体100对于信号的接收效率,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后侧壁左侧设置有连接座140,连接座140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有支架150,支架15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天线160。
请再次参阅图3,为了能够对外部的电源接头进行连接,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后侧壁右侧设置有电源接口170,且电源接口17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请再次参阅图4-5,为了提高本装置整体的强度,通过利用不锈钢的导热性对收发装置本体100所产生的高温进行快速传导,上盖200与底盖300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且上盖200与底盖300的厚度均为10mm-16mm。
在具体的使用时,本技术领域人员首先将支架150对准连接座140进行拧入,并且转动天线160使其与收发装置本体100之间形成90度的夹角,然后利用螺丝将上盖200以及底盖300与收发装置本体100之间进行安装,再将收发装置本体100通过螺丝将其安装在相应的工作位置上,从而完成对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安装步骤,依次将外部的网线插头以及电源插头分别插入至网络接口130以及电源接口170内,此时,操作者向下按压按键开关110,使得收发装置本体100与外部电源之间相接通,从而使其进行工作状态,静置10分钟后观看工作指示灯120的闪烁情况,当工作指示灯120显示为绿色灯光时,则表示收发装置本体100正常运行,当工作指示灯120显示为红色灯光时,则表示收发装置本体100内存在故障,需要操作者进行排查,当本装置进行正常运转后,收发装置本体100为两侧的第一磁悬浮轴承240与第二磁悬浮轴承340提供电力,使二者将电力转换为磁力并带动第一传动轴250与第二传动轴350进行旋转,通过第一传动轴250与第二传动轴350分别带动进风风扇260和出风风扇360在上盖200以及底盖300内进行转动,利用进风风扇260将外部空气通过进风口210进行吸入,并且通过第一集尘罩220对气流中所含有的灰尘进行吸收,利用进风风扇260将气流对收发装置本体100的上方进行吹扫,使得气流穿过散热孔对收发装置本体100内所产生的热气流以及所堆积的灰尘进行排出,再利用出风风扇360将气流向下吸入,使其带动上方的热气流加速向出风口310内进行排出,气流排出的同时,通过第二集尘罩320对气流中所存在的灰尘进行吸收,以达到除尘的目的,即完成对本装置的使用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虽然在上文中已经参考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然而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本实用新型所披露的实施例中的各项特征均可通过任意方式相互结合起来使用,在本说明书中未对这些组合的情况进行穷举性的描述仅仅是出于省略篇幅和节约资源的考虑。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7)

1.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收发装置本体(100)、上盖(200)和底盖(300),所述上盖(2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顶部,所述底盖(30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底部,所述上盖(200)的顶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进风口(210),所述上盖(200)的内腔顶部套接有第一集尘罩(220),且所述第一集尘罩(220)与所述进风口(210)的之间呈水平对齐,所述上盖(200)的内腔顶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座(230),所述第一安装座(23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磁悬浮轴承(240),且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出端,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轴(250),所述第一磁悬浮轴承(240)的底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轴(250)转动连接有进风风扇(260),所述底盖(300)的底部自前向后等距开设有出风口(310),所述底盖(300)的内腔底部套接有第二集尘罩(320),且所述第二集尘罩(320)与所述出风口(310)的之间呈水平对齐,所述底盖(300)的内腔底部中心处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座(330),所述第二安装座(330)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磁悬浮轴承(340),且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输入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350),所述第二磁悬浮轴承(340)的顶部通过所述第二传动轴(350)转动连接有出风风扇(36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左侧设置有按键开关(110),且所述按键开关(11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中心处固定连接有两个工作指示灯(120),且两个所述工作指示灯(120)分别为运行指示灯以及故障指示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前侧壁右侧设置有网络接口(130),且所述网络接口(13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后侧壁左侧设置有连接座(140),所述连接座(140)的连接端螺纹连接有支架(150),所述支架(150)的内部转动连接有天线(16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后侧壁右侧设置有电源接口(170),且所述电源接口(170)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在所述收发装置本体(100)的输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盖(300)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且所述上盖(200)与所述底盖(300)的厚度均为10mm-16mm。
CN202121623815.7U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Active CN2149008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3815.7U CN214900853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23815.7U CN214900853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00853U true CN214900853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28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23815.7U Active CN214900853U (zh) 2021-07-16 2021-07-16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0085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900853U (zh) 一种通信传输的收发装置
CN211792227U (zh) 一种新型耐高温电路板
CN210351457U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散热机架
CN209497740U (zh) 一种防尘散热机壳
CN207818995U (zh) 一种新型插座
CN113825302B (zh) 一种复合结构的电路板
CN213718072U (zh) 一种无线室内云台型摄像机
CN214101985U (zh) 一种用于无线充电的电源盒
CN210667442U (zh) 隔热材料演示仪
CN209517172U (zh) 一种基于窄带通信物联网网关
CN210723858U (zh) 一种电力工程用散热电力设备
CN214625638U (zh) 一种大功率usb接口墙壁插座
CN214756399U (zh) 一种计算机网络设备用五口千兆散热防尘交换机
CN219248442U (zh) 一种无线通信台
CN215898271U (zh) 一种充电机散热装置
CN210319940U (zh) 一种可散热大型灯具电路板的装置
CN218920663U (zh) 一种光伏设备的电路板
CN217684469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led光源器件
CN212013216U (zh) 一种适配测试平台用存储器
CN209768064U (zh) 一种网络通信传输设备
CN207924018U (zh) 一种便携式智能等电位测试仪
CN218587263U (zh) 电力系统智慧通讯网关装置
CN214799509U (zh) 一种智能网关通信装置
CN210866798U (zh) 一种便于降温的高低压电器设备
CN216058011U (zh) 一种移动通信基站节能散热机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