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96592U -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96592U
CN214896592U CN202121193733.3U CN202121193733U CN214896592U CN 214896592 U CN214896592 U CN 214896592U CN 202121193733 U CN202121193733 U CN 202121193733U CN 214896592 U CN214896592 U CN 2148965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rial port
module
switching
serial
electrical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373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冀英超
张树民
任云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idao Wangl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Zhidao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idao Wangl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Zhidao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dao Wangl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Zhidao Network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idao Wanglian Technology Shenzhe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9373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965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965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965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ormation Transfer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涉及串口通信技术领域,包括第一串口模块,与主机电性连接;第二串口模块,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串口模块、所述第二串口模块以及设备串口均是电性连接;其中,第一串口模块向所述切换模块输入切换信号,且当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一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串口模块电性连接,当切换信号为第二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二串口模块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串口模块自带的信号作为切换信号,用以控制切换模块的通道选择,可以切换使用第一串口模块或者第二串口模块进行串口通信,实现设备串口兼容并适配不同的串口通信接口应用场景。

Description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串口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设备通过串口与主机建立通信时,一般采用USB或者RS-232接口形式,其中,使用USB接口时,一般采用cp2102等芯片,先将串口信号转换为USB信号,再与主机的USB接口进行连接,在主机端虚拟出串口设备,通过虚拟串口设备实现串口通信;使用RS-232接口时,先设备的串口信号通过MX3232等芯片转换为RS-232信号,再与主机的RS232接口连接实现串口通信。
针对不同的应用场景,设备串口需要满足不同主机通信的接口需求,部分情况下需要用USB接口进行串口通信,部分情况下又需要用RS-232接口进行串口通信。因此,如何做到设备串口同时兼容这两种串口通信接口,以适用不同的主机接口,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性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设备串口无法兼容不同的串口通信接口应用场景的缺陷,实现设备串口兼容并适配不同的串口通信接口应用场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串口模块,与主机电性连接;
第二串口模块,与所述主机电性连接;
切换模块,与所述第一串口模块、所述第二串口模块以及设备串口均是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串口模块向所述切换模块输入切换信号,所述设备串口根据所述切换信号,通过切换模块选择第一串口模块和第二串口模块其中之一与设备串口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切换信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当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一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一串口模块电性连接,当切换信号为第二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通过切换模块与第二串口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第一串口模块为USB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切换信号为USB模块的VBUS信号。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第一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高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低电平。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第二串口模块为RS-232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第一串口模块通过第一通道与切换模块电性连接,第一串口模块通过第一串口接口与主机电性连接,第二串口模块通过第二通道与切换模块电性连接,第二串口模块通过第二串口接口与主机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设备串口的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与所述切换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设备串口的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以第一电平的形式与切换模块电性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所述第一电平为TTL电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通过第一串口模块自带的信号作为切换信号,用以控制切换模块的通道选择,可以切换使用第一串口模块或者第二串口模块进行串口通信,实现设备串口兼容并适配不同的串口通信接口应用场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设备串口;200:切换模块;210:第一通道;
220:第二通道;300:第一串口模块;400:第二串口模块;
500:主机;510:第一串口接口;520:第二串口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图1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该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包括:
第一串口模块300,与主机500电性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串口模块300是与主机500的第一串口接口510电性连接。
第二串口模块400,与主机500电性连接,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串口模块400是与主机500的第二串口接口510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串口模块300为USB模块,第一串口模块400为RS-232模块,可以理解的是,第一串口模块300将串口信号转换为USB信号,第二串口模块400将串口信号转换为RS-232信号。因此,对应的第一串口接口510为UBS接口,第二串口接口520为RS-232接口。
切换模块20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第二串口模块400以及设备串口100均是电性连接。其中,第一串口模块300向切换模块200输入切换信号,设备串口100根据切换信号,通过切换模块200选择第一串口模块300和第二串口模块400其中之一与设备串口100电性连接。
具体的,切换信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当切换信号为第一状态时,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电性连接,当切换信号为第二状态时,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二串口模块400电性连接,具体的,切换模块200的第一通道21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电性连接,切换模块200的第二通道22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通过第一串口模块300自带的信号作为切换信号,用以控制切换模块200的通道选择,可以切换使用第一串口模块300或者第二串口模块400进行串口通信,实现设备串口兼容并适配不同的串口通信接口应用场景.
设备串口100的发送(Transport,TX)信号线以及接收(Receive,RX)信号线与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同时设备串口100的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以第一电平的形式与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平为TTL电平。
在本实施例中,切换信号为USB模块的VBUS信号,即VBUS信号,VBUS(Voltage Bus)信号是USB模块的输入信号,用于在自供电(VDD供电)模式下判断USB模块是否连接上,同时VBUS引脚是一个高阻输入脚,不消耗多少电流,总线供电模式下在运行时VBUS引脚必然是连接状态,一般无需再判断VBUS引脚的状态。
第一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高电平,第二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低电平。切换模块200通过VBUS信号选择连接用的通道,即选择到底是第一通道210还是第二通道220,当VBUS信号输入的是高电平时,切换模块200会选择第一通道210,即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USB模块)电性连接;当VBUS信号输入的是低电平时,切换模块200会选择第二通道220,即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二串口模块400(RS-232模块)电性连接。
设备串口100通过第二串口模块400与主机500建立通信时,当使用USB接口时,由于USB接口使用时第一串口模块300的VBUS信号即切换信号向切换模块200输入的是高电平,此时切换信号自动将切换模块200从第二通道220切换至第一通道210,即设备串口100会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电性连接,并断开与第二串口模块400的电性连接,此时设备串口100通过USB接口即第一串口接口510与主机500进行串口通信;当断开USB接口时,第一串口模块300的VBUS信号即切换信号向切换模块200输入的是低电平,此时切换信号自动将切换模块200从第一通道210切换至第二通道220,此时设备串口100通过RS-232接口即第二串口接口520与主机500进行串口通信。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串口模块(300),与主机(500)电性连接;
第二串口模块(400),与所述主机(500)电性连接;
切换模块(200),与所述第一串口模块(300)、所述第二串口模块(400)以及设备串口(100)均是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串口模块(300)向所述切换模块(200)输入切换信号,所述设备串口(100)根据所述切换信号,通过切换模块(200)选择第一串口模块(300)和第二串口模块(400)其中之一与设备串口(100)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切换信号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且,当所述切换信号为第一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一串口模块(300)电性连接,当切换信号为第二状态时,所述设备串口(100)通过切换模块(200)与第二串口模块(400)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串口模块(300)为USB模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信号为USB模块的VBUS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高电平,所述第二状态为切换信号输入的是低电平。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串口模块(400)为RS-232模块。
7.根据权利要求2-6任一项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串口模块(300)通过第一通道(310)与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第一串口模块(300)通过第一串口接口(510)与主机(500)电性连接,第二串口模块(400)通过第二通道(220)与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第二串口模块(400)通过第二串口接口(520)与主机(500)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串口(100)的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与所述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串口(100)的发送信号线以及接收信号线以第一电平的形式与切换模块(200)电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串口通信切换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平为TTL电平。
CN202121193733.3U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Active CN2148965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3733.3U CN21489659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3733.3U CN21489659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96592U true CN214896592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9019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3733.3U Active CN214896592U (zh) 2021-05-31 2021-05-31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9659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66826B (zh) 一种转接头、终端设备和转接头系统
CN105786742B (zh) 服务器串口切换装置及方法、服务器
CN108459982B (zh) 通信设备和usb与串口的切换方法
EP2512118A1 (en)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master-slave mode dual cameras of wireless terminal
CN101526930A (zh) Usb接口主从机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2193583B (zh) 便携式计算机
CN111881072B (zh) 支持双向传输的高速usb type-c的接口设备及图形信号发生器
CN103077151A (zh) 一种用于切换usb接口和标准串口的装置
CN103853689A (zh) 一种usb与4线串口uart自动切换装置及方法
CN108963673B (zh) 基于otg功能充放电可设置的数据线及数据传输系统
CN102143238B (zh) 通讯接口、切换电路及通讯接口的切换方法
US20150269110A1 (en) Cable with multiple functions
CN110879792B (zh) 电子设备及其接口控制方法
CN214896592U (zh) 一种串口通信切换系统
CN104636303A (zh) 一种总线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总线系统
CN106502911B (zh) 多终端接入装置
CN212009333U (zh) 兼容多种接口信号的接口板
CN201039353Y (zh) 用于多路信号源接口的选通识别电路
CN114661141A (zh) 雷电分享控制装置
CN212809197U (zh) 一种支持多usb-c切换的多功能扩展坞
CN210515231U (zh) 一种二合一转换器
CN110855451B (zh) 一种非总线信号切换系统
CN204360371U (zh) 一种USBKey
CN215729739U (zh) 一种智能传输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7391411B (zh) 一种基于开关工作模式选择的接口电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