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85461U -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85461U CN214885461U CN202121689260.6U CN202121689260U CN214885461U CN 214885461 U CN214885461 U CN 214885461U CN 202121689260 U CN202121689260 U CN 202121689260U CN 214885461 U CN214885461 U CN 2148854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t
- side wall
- panel
- earthquake
- cross ro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uildings Adapted To Withstand Abnormal External Influen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包括面板、第一横杆、支撑柱和抗震机构,面板与另一组面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面板的外侧壁与第一横杆的一侧壁相抵接,另一组面板的外侧壁且与第一横杆相对应的位置抵接有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左右两末端均固定卡接有连接机构,第一横杆的另一侧卡接在安装座的内部,安装座的另一侧壁焊接有调节座,调节座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支撑柱上,支撑柱的另一侧壁上端和下端均铆接有第一铰接连座,第一铰接连座与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连座相铰接,第二铰接连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且结构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支撑模板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一种临时性支护结构,按设计要求制作,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按规定的位置、几何尺寸成形,保持其正确位置,并承受建筑模板自重及作用在其上的外部荷载。进行模板工程的目的,是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与施工安全、加快施工进度和降低工程成本。抗震支撑模板结构,主要由面板、支撑结构和连接件三部分组成。面板是直接接触新浇混凝土的承力板;支撑结构则是支承面板、混凝土和施工荷载的临时结构,保证建筑模板结构牢固地组合,做到不变形、不破坏;连接件是将面板与支撑结构连接成整体的配件。现有的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在使用时内部的连接件和支撑结构不方便安装和拆卸,导致工作进程缓慢,且各组连接件之间容易发生松动,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包括面板、第一横杆、支撑柱和抗震机构,所述面板与另一组面板之间浇注有混凝土,所述面板的外侧壁与第一横杆的一侧壁相抵接,另一组所述面板的外侧壁且与第一横杆相对应的位置抵接有第二横杆,所述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的左右两末端均固定卡接有连接机构,所述第一横杆的另一侧卡接在安装座的内部,所述安装座与第一横杆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的另一侧壁焊接有调节座,所述调节座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支撑柱上,所述调节座通过第一紧固螺栓与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侧壁上端和下端均铆接有第一铰接连座,所述第一铰接连座与连接杆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连座相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连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杆与安装座上均开设有与第二紧固螺栓相匹配的插孔。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与调节座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紧固螺栓相匹配通孔,所述支撑柱上的通孔设有若干组。
优选的,所述连接杆设有两组且与支撑柱构成直角三角形。
优选的,所述抗震机构包括底座、缓冲座和弹簧,所述底座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活动插接有脚锥杆,所述底座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的顶端延伸至底座的外部与第二铰接连座的底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缓冲座的底端通过弹簧与底座的侧壁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夹座,所述夹座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所述第一螺杆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转柄,所述转柄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纹套接有活动板,所述活动板的顶端与夹座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夹座的顶端内壁开设有与活动板相匹配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杆的外壁左右两侧开设有长度相等且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转柄的顶端螺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另一端与夹座的侧壁活动插接,所述夹座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螺杆相匹配的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使用时,通孔的设置便于增加多组第一横杆与支撑柱进行固定连接,多组第一横杆与面板相抵接,增加面板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容易变形,通过连接机构可以将相对应的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进行固定,使得内侧的两组面板将混凝土夹紧,避免影响混凝土塑性,通过转动转柄带动第一螺杆转动,使得两组活动板沿着第一螺杆相互远离,将各自对应的第一横杆、第二横杆与夹座侧壁夹紧,通过第二螺杆可以将转柄与夹座进行位置固定,避免第一螺杆发生转动导致夹座松动,使得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连接的更加稳固,此装置受到的震动力可通过连接杆传递到抗震机构上,避免发生大幅度的晃动影响混凝土的浇注,操作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且结构稳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连接机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柱与安装座连接方式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座与第一横杆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抗震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面板;101、混凝土;2、第一横杆;201、第二横杆;3、连接机构;301、夹座;302、第一螺杆;303、活动板;304、转柄;305、第二螺杆;4、支撑柱;401、通孔;402、调节座;403、第一紧固螺栓;404、安装座;405、第二紧固螺栓;5、第一铰接连座;501、连接杆;502、第二铰接连座;6、抗震机构;601、底座;602、缓冲座;603、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包括面板1、第一横杆2、支撑柱4和抗震机构6,面板1与另一组面板1之间浇注有混凝土101,面板1的外侧壁与第一横杆2的一侧壁相抵接,另一组面板1的外侧壁且与第一横杆2相对应的位置抵接有第二横杆201,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的左右两末端均固定卡接有连接机构3,第一横杆2的另一侧卡接在安装座404的内部,安装座404与第一横杆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405固定连接,安装座404的另一侧壁焊接有调节座402,调节座402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支撑柱4上,调节座40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403与支撑柱4固定连接,支撑柱4的另一侧壁上端和下端均铆接有第一铰接连座5,第一铰接连座5与连接杆501的一端相铰接,连接杆501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连座502相铰接,第二铰接连座5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6。
请参阅图3和图4,第一横杆2与安装座404上均开设有与第二紧固螺栓405相匹配的插孔,便于第二紧固螺栓405的安装。
请参阅图3和图4,支撑柱4与调节座402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紧固螺栓403相匹配通孔401,支撑柱4上的通孔401设有若干组,便于安装多组第一横杆2,增加面板1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3,连接杆501设有两组且与支撑柱4构成直角三角形,增加稳定性。
请参阅图1和图5,抗震机构6包括底座601、缓冲座602和弹簧603,底座6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口,插口内活动插接有脚锥杆,便于将抗震机构6与地面进行固定,底座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座602,缓冲座602的顶端延伸至底座601的外部与第二铰接连座502的底端固定连接,便于将此装置受到的震动力进行缓冲。
缓冲座602的底端通过弹簧603与底座601的侧壁活动连接。
请参阅图1和图2,连接机构3包括夹座301,夹座301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302,第一螺杆302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转柄304,转柄30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纹套接有活动板303,活动板303的顶端与夹座301的顶端滑动连接,夹座301的顶端内壁开设有与活动板303相匹配的滑槽,便于将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进行固定连接,从而将两组面板1与混凝土101进行紧固连接。
请参阅图2,第一螺杆302的外壁左右两侧开设有长度相等且旋向相反的螺纹,转柄304的顶端螺接有第二螺杆305,第二螺杆305的另一端与夹座301的侧壁活动插接,夹座30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螺杆305相匹配的凹槽,便于将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进行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使用时,通孔401的设置便于增加多组第一横杆2与支撑柱4进行固定连接,多组第一横杆2与面板1相抵接,增加面板1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容易变形,通过连接机构3可以将相对应的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进行固定,使得内侧的两组面板1将混凝土101夹紧,避免影响混凝土101塑性,通过转动转柄304带动第一螺杆302转动,使得两组活动板303沿着第一螺杆302相互远离,将各自对应的第一横杆2、第二横杆201与夹座301侧壁夹紧,通过第二螺杆305可以将转柄304与夹座301进行位置固定,避免第一螺杆302发生转动导致夹座301松动,使得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连接的更加稳固,此装置受到的震动力可通过连接杆501传递到抗震机构6上,避免发生大幅度的晃动影响混凝土101的浇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包括面板(1)、第一横杆(2)、支撑柱(4)和抗震机构(6),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1)与另一组面板(1)之间浇注有混凝土(101),所述面板(1)的外侧壁与第一横杆(2)的一侧壁相抵接,另一组所述面板(1)的外侧壁且与第一横杆(2)相对应的位置抵接有第二横杆(201),所述第一横杆(2)与第二横杆(201)的左右两末端均固定卡接有连接机构(3),所述第一横杆(2)的另一侧卡接在安装座(404)的内部,所述安装座(404)与第一横杆(2)之间通过第二紧固螺栓(405)固定连接,所述安装座(404)的另一侧壁焊接有调节座(402),所述调节座(402)的另一端活动卡接在支撑柱(4)上,所述调节座(402)通过第一紧固螺栓(403)与支撑柱(4)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4)的另一侧壁上端和下端均铆接有第一铰接连座(5),所述第一铰接连座(5)与连接杆(501)的一端相铰接,所述连接杆(501)的另一端与第二铰接连座(502)相铰接,所述第二铰接连座(502)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抗震机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杆(2)与安装座(404)上均开设有与第二紧固螺栓(405)相匹配的插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4)与调节座(402)上均开设有与第一紧固螺栓(403)相匹配通孔(401),所述支撑柱(4)上的通孔(401)设有若干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501)设有两组且与支撑柱(4)构成直角三角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抗震机构(6)包括底座(601)、缓冲座(602)和弹簧(603),所述底座(601)的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插口,所述插口内活动插接有脚锥杆,所述底座(601)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缓冲座(602),所述缓冲座(602)的顶端延伸至底座(601)的外部与第二铰接连座(502)的底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座(602)的底端通过弹簧(603)与底座(601)的侧壁活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3)包括夹座(301),所述夹座(301)的内部通过轴承活动连接有第一螺杆(302),所述第一螺杆(302)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转柄(304),所述转柄(304)的外壁左右两侧均螺纹套接有活动板(303),所述活动板(303)的顶端与夹座(301)的顶端滑动连接,所述夹座(301)的顶端内壁开设有与活动板(303)相匹配的滑槽。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302)的外壁左右两侧开设有长度相等且旋向相反的螺纹,所述转柄(304)的顶端螺接有第二螺杆(305),所述第二螺杆(305)的另一端与夹座(301)的侧壁活动插接,所述夹座(301)的侧壁开设有与第二螺杆(305)相匹配的凹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9260.6U CN21488546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689260.6U CN21488546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85461U true CN214885461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89273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689260.6U Active CN214885461U (zh) | 2021-07-23 | 2021-07-23 |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85461U (zh) |
-
2021
- 2021-07-23 CN CN202121689260.6U patent/CN21488546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143072B (zh) | 一种点支承式pc墙板连接装置 | |
CN109898652A (zh) | 钢件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 |
CN113931310B (zh) | 装配式建筑的梁柱连接节点 | |
CN108035546B (zh) | 一种建筑用剪力墙浇筑模板固定装置 | |
CN113250316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结构梁柱节点的抗震装置 | |
CN214885461U (zh) | 一种建筑用可抗震的支撑模板 | |
CN214574832U (zh) | 一种节能环保装配式建筑墙体 | |
CN217076793U (zh) | 一种塔吊安装调节底座 | |
CN216201974U (zh) | 一种建筑用便于拆卸的抗震支架 | |
CN212453616U (zh) | 一种建筑用节能稳定模板固定支架 | |
CN210659270U (zh) | 一种建筑工程施工模板支护结构 | |
CN215368013U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安装结构 | |
CN214786280U (zh) |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加固支撑结构 | |
CN220870258U (zh) | 一种抗震型钢结构构件 | |
CN218947509U (zh) | 预制t梁模板螺栓加固扳手 | |
CN216587848U (zh) | 一种房建抗震加固装置 | |
CN21556330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用梁柱连接构件 | |
CN217105507U (zh) | 一种方便安装的装配式建筑主体结构 | |
CN221321786U (zh) | 一种便于稳定支撑的施工模板 | |
CN211690757U (zh) | 一种建筑用钢结构防震架 | |
CN221778983U (zh) | 一种建筑施工用的模板 | |
CN216740092U (zh) | 一种用于钢结构水平连接安装的辅助机构 | |
CN221716082U (zh) | 一种钢筋笼的支撑装置 | |
CN216007928U (zh) | 一种钢结构厂房建设用装置 | |
CN220890106U (zh) | 一种全方位钻机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525437 Floor 11, No. 4, Zone K, Shandong Industrial and Trade Community, Beimen Touzhuang, Diancheng Town, Dianbai District, Maoming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ngye Construction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640 311, block a, Tianhe Keji East Street, No. 200, Wushan Road, Tianhe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Jingy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