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9853U - 低压虹吸灌肠器 - Google Patents
低压虹吸灌肠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859853U CN214859853U CN202120598369.2U CN202120598369U CN214859853U CN 214859853 U CN214859853 U CN 214859853U CN 202120598369 U CN202120598369 U CN 202120598369U CN 214859853 U CN214859853 U CN 2148598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phon
- enema
- drainage
- tube
- ba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低压虹吸灌肠器,包括肛管、灌肠袋和虹吸引流袋,灌肠袋的底部连接有灌肠引流管,虹吸引流袋的顶部连接有虹吸引流管,其中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上均设有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肛管尾端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转接头,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各通过一个球头与转接头连通,且球头与转接头构成球绞结构。本实用新型具有防止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岔口处弯折造成灌肠液的流入或者流出受阻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低压虹吸灌肠器。
背景技术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低温溶液为高热患者降温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公开号为CN20849281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可准确计量清洁灌肠液流出体积的负压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灌肠装置包括带有刻度的灌肠袋和带有刻度的负压引流瓶,所述灌肠袋和负压引流瓶均与灌肠管连接。
上述专利主要用于解决现有灌肠袋无法准确计量流出的灌肠液体积的问题,其灌肠装置主要是通过注入管、排出管和灌肠管构成Y型三通管结构;但是这样的管路结构其岔口处进出引流管容易出现弯折,例如因为一些体型较胖的患者在进行灌肠时,由于体型的影响导致岔口处弯折角度较大,从而影响到灌肠液的流入或者流出。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低压虹吸灌肠器,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压虹吸灌肠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管路结构其岔口处进出引流管容易出现弯折,影响到灌肠液的流入或者流出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低压虹吸灌肠器,包括肛管、灌肠袋和虹吸引流袋,所述灌肠袋的底部连接有灌肠引流管,虹吸引流袋的顶部连接有虹吸引流管,其中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上均设有流量调节器,关键在于:
所述肛管尾端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转接头,所述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各通过一个球头与所述转接头连通,且所述球头与转接头构成球绞结构。
采用以上方案,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分别通过一个球头与转接头连通,球头与转接头构成球绞结构;这样一来,使用时,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可以分别根据使用情况,调节与转接头连接处的倾斜角度,减小连接部位对应引流管的弯折角度,进一步保证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内灌肠液的正常流动。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上套设有吸盘,所述吸盘能够沿所述肛管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吸盘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人体皮肤粘接的胶布。
采用以上方案,当肛管通过患者肛门插入直肠或者结肠后,吸盘可以在肛管上滑动调节至肛门附近,并通过吸盘内侧壁上的胶布与肛门附近的皮肤粘接固定;使得肛管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固定,减小脱落可能性,同时使得肛门内形成一个更加密闭的空间,从而在负压作用下灌肠液能够更快排出。
作为优选,所述吸盘由橡胶材料制得,所述吸盘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肛管的直径。
采用以上方案,由于橡胶材料的特性以及吸盘上通孔直径小于肛管直径,当需要滑动吸盘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用力拽动吸盘即可,外力消失时,吸盘即可固定在肛管合适位置处;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作为优选,所述肛管上设有深度刻度线,所述深度刻度线沿所述肛管长度方向设置。
采用以上方案,通过深度刻度线即可直观判断出肛管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
作为优选,所述转接头上对应球头的位置设有呈中空结构的球头座,所述球头与球头座之间设有弹性密封环。
采用以上方案,弹性密封环增强球头与球头座之间的密闭性,避免连接处出现液体渗漏,同时不影响球头的正常转动。
作为优选,所述转接头内对应与灌肠引流管和肛管连通的位置分别设有上引流板和下引流板,且所述上引流板和下引流板均呈弧形,其中下引流板远离肛管的一端位于上引流板下方,所述下引流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引流板的宽度。
采用以上方案,当打开灌肠引流管上的流量调节器,关闭虹吸引流管上的流量调节器时,通过灌肠袋流出的干净的灌肠液经灌肠引流管流入转接头内,并通过上引流板流至下引流板后,最后通过肛管流入患者体内;这样避免了开始灌入干净的灌肠液部分流到虹吸引流管上流量调节器至转接头处这一段的虹吸引流管内,影响操作人员对灌入患者体内灌肠液的容积判断,同时导致干净的灌肠液的浪费。下引流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引流板的宽度,也保证经上引流板流出的灌肠液能够能更多的流到下引流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灌肠袋和所述虹吸引流袋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积刻度线和第二容积刻度线。
采用以上方案,第一容积刻度线和第二容积刻度线能够直观判断对应的灌肠袋和虹吸引流袋内的液体容积。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容积刻度线的刻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容积刻度线的刻度范围。
采用以上方案,使得虹吸引流袋的容积大于灌肠袋的统计,保证在单次灌肠作业时,虹吸引流袋拥有较大的容积能够一次性装载较多的排出的灌肠液,避免容积过小而需要频繁更换虹吸引流袋。
作为优选,所述虹吸引流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气咀。
采用以上方案,当虹吸引流袋自身负压不足的情况下,导致患者体内的灌肠液无法正常排出,则可以通过在外部设置抽气球囊或微型抽气泵等与负压气咀相连接,对灌肠液进行抽吸。
作为优选,所述虹吸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该排污管配置有密封螺帽。
采用以上方案,方便对虹吸引流袋内的灌肠液进行清理,使用便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操作人员能够通过转动灌肠引流管或虹吸引流管与转接头之间的球头,调节连接处的倾斜角度,减小灌肠引流管或虹吸引流管与转接头连接处的弯折角度,有效避免灌肠液在灌肠引流管或虹吸引流管的流动受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吸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肛管;2灌肠袋;3虹吸引流袋;4灌肠引流管;5虹吸引流管;6流量调节器;7转接头;8球头;9吸盘;10胶布;11通孔;12深度刻度线;13球头座;14弹性密封环;15灌肠袋吊耳;16虹吸引流袋吊耳;17第一容积刻度线;18第二容积刻度线;19负压气咀;20排污管;21上引流板;22下引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
如图1至图3所示,低压虹吸灌肠器,包括肛管1、灌肠袋2和虹吸引流袋3,灌肠袋2的底部连接有灌肠引流管4,虹吸引流袋3的顶部连接有虹吸引流管5,其中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上均设有流量调节器6,肛管1尾端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转接头7,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各通过一个球头8与转接头7连通,且球头8与转接头7构成球绞结构;这样一来,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分别通过一个球头8与转接头7连通,球头8与转接头7构成如图2所示的球绞结构;使用时,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可以分别根据使用情况,调节与转接头7连接处的倾斜角度,减小连接部位对应引流管的弯折角度,进一步保证灌肠引流管4或虹吸引流管5内灌肠液的正常流动。
如图1所示,肛管1上套设有由橡胶材料制得的吸盘9,吸盘9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11,通孔11的直径小于肛管1的直径,肛管1穿过吸盘9上的通孔11;这样一来,使用时,由于橡胶材料的特性以及吸盘9上通孔11直径小于肛管1直径,当需要滑动吸盘9时,操作人员只需要用力拽动吸盘9即可,外力消失时,吸盘9即可固定在肛管1合适位置处;同时,如图3所示吸盘9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人体皮肤粘接的胶布10,实施时,胶布10为医用固体双面胶或纳米胶,方便吸盘9每次使用时,吸盘9内侧壁都拥有较好的粘力。吸盘9内侧壁上的医用固体双面胶或纳米胶与肛门附近的皮肤粘接固定,使得肛管1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固定,减小脱落可能性,同时使得肛门内形成一个更加密闭的空间,从而在负压作用下灌肠液能够更快排出。
另外,如图1所示肛管1上沿肛管1长度方向设有深度刻度线12,实施时,所述深度刻度线12的刻度范围为5-30厘米,保证肛管1正常的使用长度需求,操作人员通过深度刻度线12即可直观判断出肛管1插入患者体内的深度。
如图2所示,转接头7上对应球头8的位置设有呈中空结构的球头座13,实施时,优选转接头7和球头座13为一体结构;使得球头8与转接头7之间的连接更加稳定,球头8与球头座13之间设有弹性密封环14,从而增强球头8与球头座13之间的密闭性,避免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对应球头8连接处出现液体渗漏,同时不影响球头8的正常转动。
如图1所示,转接头7内对应与灌肠引流管4和肛管1连通的位置分别设有上引流板21和下引流板22,且上引流板21和下引流板22均呈弧形,其中下引流板22远离肛管1的一端位于上引流板21下方,下引流板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引流板21的宽度。当打开灌肠引流管4上的流量调节器6,关闭虹吸引流管5上的流量调节器6时,通过灌肠袋2流出的干净的灌肠液经灌肠引流管4流入转接头7内,并通过上引流板21流至下引流板22后,最后通过肛管1流入患者体内;这样避免了开始灌入干净的灌肠液部分流到虹吸引流管5上流量调节器6至转接头7处这一段的虹吸引流管5内,影响操作人员对灌入患者体内灌肠液的容积判断,同时导致干净的灌肠液的浪费。下引流板22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引流板21的宽度,也保证经上引流板21流出的灌肠液能够能更多的流到下引流板22上。而当关闭灌肠引流管4上的流量调节器6,打开虹吸引流管5上的流量调节器6时,患者体内的灌肠液则能够正常通过转接头7内的下引流板22流至虹吸引流管5,并最终流到虹吸引流袋3内。
如图1所示,灌肠袋2和虹吸引流袋3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积刻度线17和第二容积刻度线18,第二容积刻度线18的刻度范围大于第一容积刻度线17的刻度范围,即保证虹吸引流袋3的容积大于灌肠袋2的容积;在单次灌肠作业时,虹吸引流袋3拥有较大的容积能够一次性装载较多排出的灌肠液,避免容积过小而需要频繁更换虹吸引流袋3的情况,提高使用便捷性与实用性。实施时,灌肠袋2和虹吸引流袋3的顶部分别设置有灌肠袋吊耳15和虹吸引流袋吊耳16,方便对灌肠袋2和虹吸引流袋3拿取或挂靠在对应挂钩上,提高使用实用性。
另外,如图1所示,虹吸引流袋3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气咀19,底部设置有排污管20,该排污管20配置有密封螺帽。虹吸引流袋3本身为负压袋,使用前已预抽真空,然而在具体使用环境下,如果虹吸引流袋3出现自身负压不足,导致患者体内的灌肠液无法正常排出的情况,则可以通过在外部设置抽气球囊或微型抽气泵等与负压气咀19相连接,对灌肠液进行抽吸,保证灌肠液的正常排出。排污管20则方便对虹吸引流袋3内的灌肠液进行清理,使用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首先,将肛管1通过患者肛门插入直肠或者结肠,根据肛管1上的深度刻度线12判断插入深度;然后拽动肛管1上的吸盘9使其滑动到肛门处合适位置,然后挤压吸盘9使其内壁的胶布10与肛门附近的皮肤粘接固定;此时,根据患者情况,观察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与转接头7的连接情况,如果出现弯折情况,转动对应球头座13内的球头8,调节观察灌肠引流管4和虹吸引流管5的倾斜角度,从而减小连接处的弯折角度,避免灌肠液流通不畅;然后打开灌肠引流管4上的流量调节器6,关闭虹吸引流管5上的流量调节器6,待灌肠袋2内的液体全部流入肠道后,关闭灌肠引流管4上的流量调节器6,打开虹吸引流管5上的流量调节器6,使得肠道内的灌肠液全部流入虹吸引流袋3内;最后通过排污管20排出即可。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做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低压虹吸灌肠器,包括肛管、灌肠袋和虹吸引流袋,所述灌肠袋的底部连接有灌肠引流管,虹吸引流袋的顶部连接有虹吸引流管,其中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上均设有流量调节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肛管尾端连接有呈中空结构的转接头,所述灌肠引流管和虹吸引流管各通过一个球头与所述转接头连通,且所述球头与转接头构成球绞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上套设有吸盘,所述吸盘能够沿所述肛管长度方向滑动,所述吸盘的内侧壁上设有与人体皮肤粘接的胶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由橡胶材料制得,所述吸盘的中部开设有贯穿其厚度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小于所述肛管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肛管上设有深度刻度线,所述深度刻度线沿所述肛管长度方向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上对应球头的位置设有呈中空结构的球头座,所述球头与球头座之间设有弹性密封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头内对应与灌肠引流管和肛管连通的位置分别设有上引流板和下引流板,且所述上引流板和下引流板均呈弧形,其中下引流板远离肛管的一端位于上引流板下方,所述下引流板的宽度大于或等于上引流板的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袋和所述虹吸引流袋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容积刻度线和第二容积刻度线。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积刻度线的刻度范围大于所述第一容积刻度线的刻度范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引流袋的顶部设置有负压气咀。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9所述的低压虹吸灌肠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引流袋的底部设置有排污管,该排污管配置有密封螺帽。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8369.2U CN214859853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低压虹吸灌肠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598369.2U CN214859853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低压虹吸灌肠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859853U true CN214859853U (zh) | 2021-11-26 |
Family
ID=790380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598369.2U Active CN214859853U (zh) | 2021-03-24 | 2021-03-24 | 低压虹吸灌肠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859853U (zh) |
-
2021
- 2021-03-24 CN CN202120598369.2U patent/CN21485985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27423A (zh) | 一种男性用留置式导尿装置 | |
CN214859853U (zh) | 低压虹吸灌肠器 | |
CN207804763U (zh) | 一种导尿管 | |
CN209884983U (zh) | 一种瓣膜式防逆流导尿管装置 | |
CN211705608U (zh) | 一种老年病科护理的辅助通便器 | |
CN109718000B (zh) | 一种排便防护装置 | |
CN215194878U (zh) | 肛门封闭灌肠导管 | |
CN205360087U (zh) | 一种泌尿外科用术后导尿器 | |
CN106139275A (zh) | 一种自动排尿的医用尿管 | |
CN209770963U (zh) | 一种不用外接尿袋的导尿管 | |
CN220344808U (zh) | 一种防堵塞防逆流导尿组件 | |
CN219783358U (zh) | 一种中药保留灌肠装置 | |
CN214342877U (zh) | 一种女性间歇式导尿管 | |
CN219662607U (zh) | 一种冲洗方便的导尿管 | |
CN221535137U (zh) | 一种术前对肠道减压、清理和灌洗的装置 | |
CN215961744U (zh) | 防止尿液回流的泌尿外科临床导尿管 | |
CN216703153U (zh) | 一次性免固定式肛管 | |
CN112957595B (zh) | 一种防漏尿的导尿管 | |
CN215608196U (zh) | 一种可冲洗尿道的导尿管 | |
CN214971136U (zh) | 一种膀胱冲洗尿管连接管 | |
CN217187472U (zh) | 一种三腔导尿管冲洗接口的多功能外接头 | |
CN215275340U (zh) | 一种防逆流型肛门管 | |
CN218890039U (zh) | 一种导尿管 | |
CN213698262U (zh) | 一种管道临时冲洗连接器 | |
CN211273062U (zh) | 一种防逆流导尿管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