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56137U -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56137U
CN214856137U CN202120657981.2U CN202120657981U CN214856137U CN 214856137 U CN214856137 U CN 214856137U CN 202120657981 U CN202120657981 U CN 202120657981U CN 214856137 U CN214856137 U CN 2148561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ket
drawer
connecting rod
hook
pu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579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锡雁
梁郁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Tianxi Kitchen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579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561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561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561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rawers Of Furni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篮式结构,包括抽屉式拉篮、拉篮箱体和锁扣组件。锁扣组件包括按键;第一连杆,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内部的第一枢接点,自由端贴设在按键的下方;第二连杆,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内部的第二枢接点,自由端设有挂钩;第一弹簧,向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提供朝向按键的弹性力;第二弹簧,向挂钩提供朝向挂接位置的弹性力;其中,第一连杆还设有支撑杆,支撑杆与第二连杆相接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本实用新型能够优化抽屉式拉篮与拉篮箱体之间锁扣组件的脱钩效果,使按键按压后锁钩组件的脱钩动作更加敏捷,手感更佳,且降低锁扣组件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使锁扣组件的可靠性更高。

Description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用电器的制造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是利用空气加热组件所产生的热风循环气流来烤制食物的厨用电器。空气加热组件用于加热炸篮中的空气,使空气达到100-200℃的温度,并在炸篮中形成循环气流,以均匀加热炸篮中的食物,使食物的表面脱水形成类似炸制的口感。为了便于用户取放食物,空气炸锅的抽屉式炸篮通常与把手一体化设置,使得用户只需拉动或推动把手就能方便地将炸篮从空气炸锅的腔室内抽出或放回。
在炸锅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防止抽屉式炸篮在空气炸锅烹饪食物的过程中从腔室内掉出,目前的空气炸锅在抽屉式炸篮与炸锅本体之间设置锁扣组件,并设置对应的按键来驱动锁扣组件,使得用户可以在按下按键后解锁抽屉式炸篮与炸锅本体之间的锁扣组件,使得抽屉式炸篮可以从炸锅本体的腔室内拉出。
然而,目前的锁扣组件与空气炸锅本体之间较难脱钩,与锁扣组件相对应的按键的按压力度大,手感体验差。并且,由于锁扣组件的结构可靠性较低,锁扣还容易断裂,进而出现抽屉式炸篮与炸锅本体之间脱钩的现象,不但影响用户的体验,还会增大用户被烫伤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能够优化抽屉式拉篮与拉篮箱体之间锁扣组件的脱钩效果,使按键按压后锁钩组件的脱钩动作更加敏捷,手感更佳,且降低锁扣组件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使锁扣组件的可靠性更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篮式结构,包括抽屉式拉篮、拉篮箱体和可锁定或解锁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与拉篮箱体之间的锁扣组件,所述锁扣组件包括:
按键,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所述抽屉式拉篮;
第一连杆,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抽屉式拉篮内部的第一枢接点,自由端贴设在所述按键的下方;
第二连杆,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抽屉式拉篮内部的第二枢接点,自由端设有挂钩,所述挂钩可与所述拉篮箱体相挂接;
第一弹簧,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提供朝向所述按键的弹性力;以及
第二弹簧,被配置为向所述挂钩提供朝向所述挂钩与所述拉篮箱体相挂接的位置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还设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接触,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的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枢接端和自由端之间,并且所述接触点与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杆包括通孔,所述按键的下方设有第一弹簧柱,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柱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第二枢接点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柱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的枢接端上方设有第二弹簧柱,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柱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拉篮箱体在对应于所述挂钩的位置设有限位沿,所述挂钩可卡设于所述限位沿远离所述抽屉式拉篮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拉篮箱体相挂接。
优选地,所述挂钩在靠近所述抽屉式拉篮的一侧呈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第一连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挂钩在远离所述抽屉式拉篮的一侧呈弧面,所述弧面向外凸出。
优选地,所述挂钩位于所述第二连杆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的下侧设有第三弹簧柱,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所述第三弹簧柱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拉篮式结构还包括:
第一转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端,并沿所述第一连杆转动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向两侧伸出;以及
第二转动轴,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的枢接端,并沿所述第二连杆转动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向两侧伸出;
所述抽屉式拉篮包括:
第一C形槽,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点,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连杆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的外侧;以及
第二C形槽,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点,开口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杆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的外侧。
优选地,所述抽屉式拉篮还包括:
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C形槽的开口外侧,并在所述第二C形槽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外侧的状态下,贴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远离所述第二C形槽的一侧;
其中,所述抽屉式拉篮的把手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二C形槽位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支撑块位于所述第二壳体。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枢接点位于所述支撑杆和所述挂钩的中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拉篮式结构。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第一弹簧驱动的第一连杆和由第二弹簧驱动的第二连杆,并通过第一连杆上的支撑杆与第二连杆相接触,形成了从按键到挂钩之间的两组杠杆传力关系,在这两组杠杆传力关系中通过合理设置力臂的大小,能够优化抽屉式炸拉篮与拉篮箱体之间锁扣组件的脱钩效果,使按键按压后锁钩组件的脱钩动作更加敏捷,手感更佳,且降低锁扣组件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使锁扣组件的可靠性更高。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中第一连杆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中第一连杆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中第二连杆的主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锁扣组件中第二连杆的俯视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抽屉式拉篮和拉篮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在按键相对于抽屉式拉篮伸出时的锁扣组件与抽屉式拉篮和拉篮箱体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在按键相对于抽屉式拉篮缩回时的锁扣组件与抽屉式拉篮和拉篮箱体连接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锁扣组件;11-按键;111-第一弹簧柱;12-第一连杆;121-通孔;122-支撑杆;13-第二连杆;131-挂钩;131a-平面;131b-弧面;132-第二弹簧柱;133-第三弹簧柱;1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6-第一转动轴;17-第二转动轴;
2-抽屉式拉篮;21-第一枢接点;22-第二枢接点;23-第一C形槽;24-第二C形槽;25-支撑块;26-把手;261-第一壳体;262-第二壳体;
3-拉篮箱体;31-限位沿;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实现,不限于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实用新型透彻且完整,并且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表达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材料的组分、数字表达式和数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
如图1-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篮式结构,包括抽屉式拉篮2、拉篮箱体3和可锁定或解锁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与拉篮箱体之间的锁扣组件1。
如图1所示,锁扣组件包括按键11、第一连杆12、第二连杆13、第一弹簧14和第二弹簧15。其中的按键11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抽屉式拉篮2;第一连杆12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第一连杆12的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2内部的第一枢接点21,自由端贴设在按键11的下方;第二连杆13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2内部的第二枢接点22,自由端设有挂钩131,挂钩131可与拉篮箱体3相挂接;第一弹簧14被配置为向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提供朝向按键11的弹性力;而第二弹簧15则被配置为向挂钩131提供朝向挂钩131与拉篮箱体3相挂接的位置的弹性力。
其中,第一连杆12还设有支撑杆122,支撑杆122与第二连杆13相接触,支撑杆122与第二连杆13的接触点位于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和自由端之间,并且接触点与挂钩131位于第二连杆13的同一侧。
由此,锁扣组件的运动原理为:
当按键11被按下时,按键11相对于抽屉式拉篮2缩回;按键11将推动下方的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运动,由于第一连杆12的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第一枢接点21,因此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将绕第一枢接点21做逆时针的转动运动;随着第一连杆12的逆时针转动,支撑杆122也做逆时针转动运动,由于支撑杆122与第二连杆13的接触点位于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和自由端之间,支撑杆122将推动着第二连杆13绕第二枢接点22做顺时针的转动运动,使位于第二连杆13自由端的挂钩131也做顺时针的转动运动而向下脱离与拉篮箱体3的挂接位置。
而当按压按键11的压力消失时,第一弹簧14将推动着按键11相对于抽屉式拉篮2伸出;而自由端贴设在按键11下方的第一连杆12也将随着按键11的伸出动作,绕第一枢接点21做顺时针的转动运动。随第一连杆12的顺时针转动,支撑杆122不再对第二连杆13产生压力,第二连杆13将在自身自由端处第二弹簧15的弹性力作用下,绕第二枢接点22做逆时针运动。由此,锁扣组件回归被按下前的原始位置。
如图1-3所示,为了使第一弹簧14对按键11的弹性力作用更加稳固,防止第一弹簧14脱离按键11的下方,优选地,第一连杆12包括通孔121,按键11的下方设有第一弹簧柱111,第一弹簧14的第一端穿过通孔121并套设于第一弹簧柱111的外侧。由此,通孔121可以对第一弹簧14的中部进行限位,第一弹簧柱111则可以对第一弹簧14靠近按键11的一端进行限位,使第一弹簧14相对于按键11的位置更加固定,不易松动。
优选地,为了尽可能地节省锁扣组件的横向尺寸,第二枢接点22位于第一弹簧柱111的下方。而为了第一弹簧14远离按键11的一端进行限位,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上方设有第二弹簧柱132,第一弹簧14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弹簧柱132的外侧。由于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在第二连杆13的转动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位置变化,因此第二弹簧柱132能够很好地限定第一弹簧14的第二端。
如图6-8所示,为了使挂钩131更好地与拉篮箱体3相挂接,并且在按键11被按下时,能够更轻松地从与拉篮箱体3相挂接的位置脱离,优选地,拉篮箱体3在对应于挂钩131的位置设有限位沿31,挂钩131可卡设于限位沿31远离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以使第二连杆13与拉篮箱体3相挂接。
优选地,为了提高挂钩131与限位沿31之间的挂接效果,挂钩131在靠近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呈平面131a,平面131a与第一连杆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对应地,限位沿31可以被设置为具有转角的截面形状,以使挂钩131的平面131a与第一连杆12之间的锐角夹角能够更好地勾连在限位沿31的转角处,且挂钩131的端部向限位沿31的内侧倾斜。
而挂钩131在远离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呈弧面131b,且弧面131b向外凸出,则能够在抽屉式拉篮2相对于空腔的拉篮箱体3被推入的过程中,与拉篮箱体3的内壁相贴,使拉篮箱体3对挂钩131的横向作用力均匀地转换为挂钩131向下、第二连杆13顺时针转动的纵向作用力,使第二弹簧15受压而将挂钩131送入预定的挂接位置。
如图4-5所示,优选地,挂钩131位于第二连杆13的上侧,第二连杆13的自由端的下侧设有第三弹簧柱133,第二弹簧15套设于第三弹簧柱133的外侧。由此,使得锁扣组件与拉篮箱体3之间具有挂钩131向上运动挂装,向下运动解锁的状态,更贴合于第一连杆12的运动状态,并能方便于抽屉式拉篮2上的结构设置。
如图3、5所示,优选地,锁扣组件还包括第一转动轴16和第二转动轴17。第一转动轴16设置于第一连杆12的枢接端,并沿第一连杆12转动的轴向相对于第一连杆12向两侧伸出;第二转动轴17设置于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并沿第二连杆13转动的轴向相对于第二连杆13向两侧伸出;
相应的,如图6-8所示,抽屉式拉篮2包括第一C形槽23和第二C形槽24。第一C形槽23设置于第一枢接点21,开口方向朝向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16的外侧;而第二C形槽24设置于第二枢接点22,开口方向远离第二连杆13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第二转动轴17的外侧。
由第一转动轴16和第一C形槽23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使第一连杆12在第一枢接点21的可转动连接更加可靠。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贴设于按键11下方,且通孔121穿设有第一弹簧14,使得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被横向限位,因此第一C形槽23的开口方向朝向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则能够在满足第一转动轴16转动自由度的情况下方便第一连杆12的安装。
类似地,为了使第二连杆13在第二枢接点22的可转动连接更加可靠。优选地,抽屉式拉篮2还包括支撑块25,支撑块25位于第二C形槽24的开口外侧,并在第二C形槽24半包围地套设在第二转动轴17外侧的状态下,贴设于第二转动轴17远离第二C形槽24的一侧。由此,支撑块25将与第二C形槽24形成对第二转动轴17全包围的限位。
而为了方便第二连杆13的安装,此第二C形槽24的开口方向远离于第二连杆13的自由端设置,并且,抽屉式拉篮2的把手26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61和第二壳体262,第二C形槽24位于第一壳体261,支撑块25位于第二壳体262。由此,在安装过程中,先将第二转动轴17嵌设在第二C形槽24的内部,再将第二壳体262相对于第一壳体261固定安装,就能将支撑块25卡设在第二C形槽24的开口外侧。
优选地,如图1所示,沿第二连杆13的长度方向,第一枢接点21位于支撑杆122和挂钩131的中间。其技术效果如图2、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锁扣组件中形成了两组杠杆传力关系:
其中,第一组杠杆传力关系如图2所示,按钮相对于第一枢接点21的力臂是b,支撑杆122相对于第一枢接点21的力臂是a,由于力臂b的长度大于力臂a的长度,根据杠杆原理,支撑杆122对第二连杆13的作用力将为按键11按压力的b/a倍,也即按键11的按压力将在支撑杆122处被放大,提高对第二连杆13的操控性。并且,按钮相对于第一枢接点21的行程为H,支撑杆122相对于第一枢接点21的行程将变为H*(a/b),也即按键11的行程将在支撑杆122处被缩小,使得第二连杆13的转动角度更小,锁扣组件的空间占用更少。
第二组杠杆传力关系如图4所示,支撑杆122相对于第二枢接点22的力臂是6e,挂钩131相对于第二枢接点22的力臂是6e+6f,根据杠杆原理,挂钩131处的行程将为支撑杆122处行程的(6e+6f)/6e倍,也即支撑杆122处的行程将在挂钩131处被放大,使挂钩131相对于限位沿31的挂接距离更大,挂接深度更深。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空气炸锅,包括如前文任一实施例的锁扣组件。
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由第一弹簧14驱动的第一连杆12和由第二弹簧15驱动的第二连杆13,并通过第一连杆12上的支撑杆122与第二连杆13相接触,形成了从按键11到挂钩131之间的两组杠杆传力关系,在这两组杠杆传力关系中通过合理设置力臂的大小,能够优化抽屉式拉篮2与拉篮箱体3之间锁扣组件1的脱钩效果,使按键11按压后锁钩组件的脱钩动作更加敏捷,手感更佳,且降低锁扣组件1出现断裂的可能性,使锁扣组件1的可靠性更高。
至此,已经通过示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示例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抽屉式拉篮(2)、拉篮箱体(3)和可锁定或解锁地连接在抽屉式拉篮(2)与拉篮箱体(3)之间的锁扣组件(1),所述锁扣组件(1)包括:
按键(11),可伸出或缩回地设置在所述抽屉式拉篮(2);
第一连杆(12),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抽屉式拉篮(2)内部的第一枢接点(21),自由端贴设在所述按键(11)的下方;
第二连杆(13),包括枢接端和自由端,枢接端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抽屉式拉篮(2)内部的第二枢接点(22),自由端设有挂钩(131),所述挂钩(131)可与所述拉篮箱体(3)相挂接;
第一弹簧(14),被配置为向所述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提供朝向所述按键(11)的弹性力;以及
第二弹簧(15),被配置为向所述挂钩(131)提供朝向所述挂钩(131)与所述拉篮箱体(3)相挂接的位置的弹性力;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12)还设有支撑杆(122),所述支撑杆(122)与所述第二连杆(13)相接触,所述支撑杆(122)与所述第二连杆(13)的接触点位于所述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和自由端之间,并且所述接触点与所述挂钩(131)位于所述第二连杆(13)的同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杆(12)包括通孔(121),所述按键(11)的下方设有第一弹簧柱(111),所述第一弹簧(14)的第一端穿过所述通孔(121)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弹簧柱(111)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枢接点(22)位于所述第一弹簧柱(111)的下方,所述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上方设有第二弹簧柱(132),所述第一弹簧(14)的第二端套设于所述第二弹簧柱(132)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篮箱体(3)在对应于所述挂钩(131)的位置设有限位沿(31),所述挂钩(131)可卡设于所述限位沿(31)远离所述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以使所述第二连杆(13)与所述拉篮箱体(3)相挂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31)在靠近所述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呈平面(131a),所述平面(131a)与所述第一连杆(12)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挂钩(131)在远离所述抽屉式拉篮(2)的一侧呈弧面(131b),所述弧面(131b)向外凸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131)位于所述第二连杆(13)的上侧,所述第二连杆(13)的自由端的下侧设有第三弹簧柱(133),所述第二弹簧(15)套设于所述第三弹簧柱(133)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转动轴(16),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杆(12)的枢接端,并沿所述第一连杆(12)转动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一连杆(12)向两侧伸出;以及
第二转动轴(17),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杆(13)的枢接端,并沿所述第二连杆(13)转动的轴向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杆(13)向两侧伸出;
所述抽屉式拉篮(2)包括:
第一C形槽(23),设置于所述第一枢接点(21),开口方向朝向所述第一连杆(12)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16)的外侧;以及
第二C形槽(24),设置于所述第二枢接点(22),开口方向远离所述第二连杆(13)的自由端,并且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17)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式拉篮(2)还包括:
支撑块(25),位于所述第二C形槽(24)的开口外侧,并在所述第二C形槽(24)半包围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17)外侧的状态下,贴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轴(17)远离所述第二C形槽(24)的一侧;
其中,所述抽屉式拉篮(2)的把手(26)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261)和第二壳体(262),所述第二C形槽(24)位于所述第一壳体(261),所述支撑块(25)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6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篮式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连杆(13)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枢接点(21)位于所述支撑杆(122)和所述挂钩(131)的中间。
10.一种空气炸锅,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拉篮式结构。
CN202120657981.2U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Active CN2148561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7981.2U CN2148561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57981.2U CN2148561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56137U true CN214856137U (zh) 2021-11-26

Family

ID=78872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57981.2U Active CN214856137U (zh) 2021-03-31 2021-03-31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561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80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0804A (zh) * 2021-12-29 2022-04-12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CN114310804B (zh) * 2021-12-29 2024-05-07 苏州浪潮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把手及ocp卡免工具拆卸把手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56137U (zh)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US20230097653A1 (en) Lock structure and cooking appliance
CN115137228A (zh) 一种拉篮式结构及空气炸锅
CN215914188U (zh) 一种空气炸锅锁扣组件及具有该锁扣组件的空气炸锅
CN215808690U (zh) 炉门组件和烹饪设备
CN209219022U (zh) 按键式烤盘锁定机构和华夫饼机
CN210227856U (zh) 一种具有密封结构的食物处理机
CN212415516U (zh) 一种锁扣装置和三明治机
CN215272271U (zh) 一种自动抬头机构及厨师机
CN206987582U (zh) 双向童锁
CN211459867U (zh) 一种可拆卸锅体及其空气炸锅
CN217243896U (zh) 一种空气炸和空气烤两用的烹饪器具
CN213345365U (zh) 具有按钮桶扣的空气炸锅
CN216823043U (zh) 搅拌杯及料理机
CN213909870U (zh) 锅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5686964U (zh) 烹饪器具
CN219374445U (zh) 一种带互锁机构的空气炸锅
CN204274204U (zh) 一种能锁定转动轴的烤炉上盖
CN219353683U (zh) 一种炉头可拆卸的空气炸锅
CN104398164B (zh) 一种能锁定转动轴烤炉上盖的使用方法
CN215383279U (zh) 锁盖装置及料理机
CN104490295B (zh) 一种能锁定转动轴的烤炉上盖
CN220621586U (zh) 一种门板可脱卸式烤箱
CN213097556U (zh) 烤盘开关自锁结构及电饼铛
CN211950042U (zh) 一种门组件旋转式的空气炸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