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9106U -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9106U
CN214849106U CN202120877399.7U CN202120877399U CN214849106U CN 214849106 U CN214849106 U CN 214849106U CN 202120877399 U CN202120877399 U CN 202120877399U CN 214849106 U CN214849106 U CN 21484910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body
terminal
base
variable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7739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世鹏
李恩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Thal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Thal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Thal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Thales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7739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910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910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910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s Arranged To Contact A Plurality Of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属于多接头端子技术领域。该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包括底座和间距调节机构。所述底座内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单端子体、支撑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壁内,所述单端子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单端子体底部均与所述导轨卡接滑动,且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所述底座底端的所述单端子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顶端与所述单端子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四个。本申请可以根据需求调节端子之间的间距,避免由于端子接头之间距离太近影响配线,给使用者带来接线便利。

Description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多接头端子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背景技术
目前,多接头端子大多数紧凑并列固定在一起,虽然能进行多接头连接,但是由于端子接头之间距离太近影响接头之间的配线,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如何发明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旨在改善多接头端子之间不便调整间距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包括底座和间距调节机构。
所述底座内底壁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
所述间距调节机构包括电动推杆、单端子体、支撑轴、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所述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内壁内,所述单端子体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单端子体底部均与所述导轨卡接滑动,且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与所述底座底端的所述单端子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顶端与所述单端子体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靠近中间部分交叉重叠与另一个所述支撑轴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另一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且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轴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单端子体之间的距离,打开电动推杆推动最底端的单端子体沿导轨向下移动,单端子体移动的同时,底部的支撑轴拉动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张开,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张开的同时使得其他两个单端子体也沿着导轨滑动分开,从而实现单端子体之间的距离调节。本申请可以根据需求调节端子之间的间距,避免由于端子接头之间距离太近影响配线,给使用者带来接线便利。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两端设置有耳座,其中一个所述耳座设置有横向椭圆孔,另一个所述耳座开设有竖向椭圆孔。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横向椭圆孔和竖向椭圆孔配合使用,避免预留安装孔误差造成耳座安装不上的问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底座两侧开设有条形槽。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条形槽增加底座两侧的着力点,方便底座的拿持。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电动推杆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与所述单端子体底面固定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连接块增加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单端子体底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电动推杆输出端与单端子体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端子体底部设置有支块,所述支块底端与所述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块位于所述支撑轴两侧,且所述支块的长度长于所述支撑轴。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所述支块的长度长于所述支撑轴,避免电动推杆输出端影响支撑轴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端子体底部两侧开设有卡槽,所述单端子体通过所述卡槽与所述导轨卡接滑动。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卡槽增加单端子体与导轨的滑动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杆两端通过转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一端转动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转轴满足第一连接杆与第二连接杆之间的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端子体上设置有紧固螺栓,所述紧固螺栓与所述单端子体螺纹连接。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紧固螺栓,方便对接线进行固定。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凹槽底壁开设有通孔。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设置通孔方便辅助增加螺栓对底座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单端子体两侧设置有定位杆,所述定位杆螺纹贯穿于所述单端子体,且所述定位杆与所述卡槽对应设置。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单端子体的间距调整好后,转动定位杆抵住导轨,增加单端子体的固定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间距调节机构部份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底座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单端子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底座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底座;110-凹槽;111-通孔;120-导轨;130-耳座;131-横向椭圆孔;132-竖向椭圆孔;140-条形槽;200-间距调节机构;210-电动推杆;211-连接块;220-单端子体;221-支块;222-卡槽;223-紧固螺栓;224-定位杆;230-支撑轴;240-第一连接杆;250-第二连接杆;251-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为使本申请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5,本申请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包括底座100和间距调节机构200。
请参阅图1、图3和图5,底座100内底壁开设有凹槽110,凹槽110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120,底座100两端设置有耳座130,其中一个耳座130设置有横向椭圆孔131,另一个耳座130开设有竖向椭圆孔132,横向椭圆孔131和竖向椭圆孔132配合使用,避免预留安装孔误差造成耳座130安装不上的问题,底座100两侧开设有条形槽140,设置条形槽140增加底座100两侧的着力点,方便底座100的拿持,凹槽110底壁开设有通孔111,设置通孔111方便辅助增加螺栓对底座100进行固定增加稳定性。
请参阅图1、图2和图4,间距调节机构200包括电动推杆210、单端子体220、支撑轴230、第一连接杆240和第二连接杆250,电动推杆210固定连接于凹槽110内壁内,单端子体220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单端子体220底部均与导轨120卡接滑动,且电动推杆210输出端与底座100底端的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电动推杆2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1,连接块211与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设置连接块211增加电动推杆210输出端与单端子体220底面的接触面积,提高电动推杆210输出端与单端子体220的连接稳定性,单端子体220底部设置有支块221,支块221底端与连接块211一侧固定连接,支块221位于支撑轴230两侧,且支块221的长度长于支撑轴230,支块221的长度长于支撑轴230,避免电动推杆210输出端影响支撑轴230和第一连接杆240之间的转动,单端子体220底部两侧开设有卡槽222,单端子体220通过卡槽222与导轨120卡接滑动,设置卡槽222增加单端子体220与导轨120的滑动稳定性,单端子体220上设置有紧固螺栓223,紧固螺栓223与单端子体220螺纹连接,设置紧固螺栓223,方便对接线进行固定,单端子体220两侧设置有定位杆224,定位杆224螺纹贯穿于单端子体220,且定位杆224与卡槽222对应设置,当单端子体220的间距调整好后,转动定位杆224抵住导轨120,增加单端子体220的固定稳定性,支撑轴230顶端与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杆240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杆240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支撑轴23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杆240另一端均与第二连接杆250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50靠近中间部分交叉重叠与另一个支撑轴230底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50另一端分别与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杆240一端转动连接,第二连接杆250两端通过转轴251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40一端转动连接,设置转轴251满足第一连接杆240与第二连接杆250之间的转动,且其中两个第一连接杆240另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支撑轴230转动连接。
该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的工作原理:使用时,根据需要调整单端子体220之间的距离,打开电动推杆210推动最底端的单端子体220沿导轨120向下移动,单端子体220移动的同时,底部的支撑轴230拉动第一连接杆240和第二连接杆250张开,第一连接杆240和第二连接杆250张开的同时使得其他两个单端子体220也沿着导轨120滑动分开,从而实现单端子体220之间的距离调节。本申请可以根据需求调节端子之间的间距,避免由于端子接头之间距离太近影响配线,给使用者带来接线便利。
需要说明的是,电动推杆21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述。
电动推杆21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0),所述底座(100)内底壁开设有凹槽(110),所述凹槽(110)两侧分别设置有导轨(120);
间距调节机构(200),所述间距调节机构(200)包括电动推杆(210)、单端子体(220)、支撑轴(230)、第一连接杆(240)和第二连接杆(250),所述电动推杆(210)固定连接于所述凹槽(110)内壁内,所述单端子体(220)至少设置有三个,每个单端子体(220)底部均与所述导轨(120)卡接滑动,且所述电动推杆(210)输出端与所述底座(100)底端的所述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230)顶端与所述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0)设置有四个,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40)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轴(230)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240)另一端均与所述第二连接杆(250)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50)靠近中间部分交叉重叠与另一个所述支撑轴(230)底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杆(250)另一端分别与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40)一端转动连接,且其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40)另一端交叉重叠与其中一个所述支撑轴(230)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两端设置有耳座(130),其中一个所述耳座(130)设置有横向椭圆孔(131),另一个所述耳座(130)开设有竖向椭圆孔(13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0)两侧开设有条形槽(14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推杆(210)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211),所述连接块(211)与所述单端子体(220)底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子体(220)底部设置有支块(221),所述支块(221)底端与所述连接块(211)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支块(221)位于所述支撑轴(230)两侧,且所述支块(221)的长度长于所述支撑轴(2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子体(220)底部两侧开设有卡槽(222),所述单端子体(220)通过所述卡槽(222)与所述导轨(120)卡接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杆(250)两端通过转轴(251)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杆(240)一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子体(220)上设置有紧固螺栓(223),所述紧固螺栓(223)与所述单端子体(220)螺纹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10)底壁开设有通孔(111)。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端子体(220)两侧设置有定位杆(224),所述定位杆(224)螺纹贯穿于所述单端子体(220),且所述定位杆(224)与所述卡槽(222)对应设置。
CN202120877399.7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4910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7399.7U CN214849106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77399.7U CN214849106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9106U true CN21484910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9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77399.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49106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910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849106U (zh) 一种可变式绝缘多接头端子
CN215430932U (zh) 一种铜排加工折弯装置
CN216316705U (zh) 一种具有联动结构的家用床
CN216278285U (zh) 一种变桨电机反向加载装置
CN217861168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污水管道维修用支撑装置
CN220942636U (zh) 一种船舶t型材的焊接矫正装置
CN216369621U (zh) 一种折弯机的可调折弯角度座
CN217209448U (zh) 一种用于防止纯蒸汽预热器管板开裂的缓冲板结构
CN217421238U (zh) 隧道施工用支撑防护设备
CN220135052U (zh) 一种水平校准仪的升降装置
CN210431311U (zh) 一种可进行角度调节的太阳能板固定装置
CN219966264U (zh) 一种折弯辅助装置
CN214368927U (zh) 一种基于空间句法的城市地图识别装置
CN212193457U (zh) 一种制作pptc使用的防偏心冲头
CN214043424U (zh) 电容器单元
CN216464187U (zh) 一种锅炉组件生产用夹紧装置
CN215966746U (zh) 一种用于精密五金件加工的高精准钻孔装置
CN220113175U (zh) 一种用于线缆装配的夹具
CN219944196U (zh) 一种耐张线夹的辅助压直装置
CN212146100U (zh) 一种应用于手机零件加工的支撑装置
CN211304614U (zh) 一种焊接卡线治具
CN213196253U (zh) 一种电感线圈生产用点焊装置
CN220853254U (zh) 一种固体蓄热设备
CN216978633U (zh) 一种铜线伸长率测试装置
CN216462365U (zh) 一种方便调节式电容板波峰焊过炉载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