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9066U -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9066U
CN214849066U CN202120503065.3U CN202120503065U CN214849066U CN 214849066 U CN214849066 U CN 214849066U CN 202120503065 U CN202120503065 U CN 202120503065U CN 214849066 U CN214849066 U CN 21484906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point
gap
point
antenna structure
electronic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0306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0306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906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906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906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包括:电子设备具有框体,框体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第一断缝和第二断缝,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位于第一断缝与第二断缝之间;第一缝隙内设置有第一侧键,第一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馈电点,第一馈电点用于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第二缝隙内设置有第二侧键,第二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馈电点,第二馈电点用于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第二缝隙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金属丝分别与第二侧键和框体连接;第二缝隙内还设置有第三馈电点,第三馈电点与框体电连接,第三馈电点和金属丝位于第二侧键的两侧。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无线通信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无线通信设备需要满足不同的通信频段,在满足多个频段的情况下,需要设置多个天线,对应设置的天线结构占用了电子设备内部的大量空间,影响设备内部的元件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至少解决天线占用电子设备内部空间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该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框体,所述框体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第一断缝和第二断缝,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位于所述第一断缝与所述第二断缝之间;
所述第一缝隙内设置有第一侧键,所述第一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馈电点,所述第一馈电点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内设置有第二侧键,所述第二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馈电点,所述第二馈电点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缝隙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所述金属丝分别与所述第二侧键和所述框体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内还设置有第三馈电点,所述第三馈电点与所述框体电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和所述金属丝位于所述第二侧键的两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的第一侧设置第一断缝、第二断缝和第二缝隙中的金属丝形成多个天线结构,使框体形成天线结构,避免了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天线结构占用内部空间的问题。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缝隙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馈电点的S11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馈电点的S11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三馈电点的S11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间隙宽度L对天线性能影响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馈电点、第二馈电点和第三馈电点对应的三个天线结构之间的隔离度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框体,11-第一断缝,12-第二断缝,13-金属丝,22-第二缝隙,31- 第一侧键,32-第二侧键,41-第一馈电点,42-第二馈电点,43-第三馈电点, 51-第一接地点,52-第二接地点,53-第三接地点,54-第四接地点,61-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2-第二匹配网络装置,71-开关切换网络装置,80-分界线, 81-电池仓区,82-主板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图3描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
如图1-图3所示,根据本申请一些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该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22、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22 位于所述第一断缝11与所述第二断缝12之间。
所述第一缝隙内设置有第一侧键31,所述第一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一馈电点41用于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22内设置有第二侧键32,所述第二缝隙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馈电点42,所述第二馈电点42用于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缝隙2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13,所述金属丝13分别与所述第二侧键32和所述框体10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22内还设置有第三馈电点43,所述第三馈电点43与所述框体10电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43和所述金属丝13位于所述第二侧键32 的两侧。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在框体10的第一侧设置第一断缝11、第二断缝12 和第二缝隙22中的金属丝13形成多个天线结构,使框体10形成天线结构,避免了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天线结构占用内部空间的问题。
在该实施例形成的多个天线中,第一断缝11使框体10形成一个断裂的结构,从而使第一断缝11以及第一断缝11两侧的结构形成第一个天线结构。第一馈电点41作为该第一个天线结构的馈电处,用于将该第一个天线与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第二断缝12使框体10形成另一个断裂结构,从而使第二断缝12以及第二断缝12两侧的结构形成第二个天线结构。第二馈电点42作为该第二个天线结构的馈电处,用于将该第二个天线结构与电子设备的内部电路电连接。
第二缝隙22中设置金属丝13,从而利用第二缝隙22的结构形成第三个天线结构。第三馈电点43作为该第三个天线结构的馈电处,用于将该第三个天线结构与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
该实施例利用了框体10的结构形成三个天线结构,以满足电子设备对天线结构的需求。不需要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天线结构,避免了占用电子设备的内部空间,不会产生在电子设备内设置天线形成的空间不足的问题。
并且利用框体10上的结构形成多个天线结构,相对于在电子设备内部设置天线结构,设置难度低,更容易形成天线结构。
可选地,所述第二缝隙22的边缘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键3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金属丝13位于所述间隙内。
第二侧键32设置在第二缝隙22中,为了满足第二侧键32的按键功能,需要使第二侧键32与第二缝隙22边缘位置形成间隙。第二侧键32能够在第二缝隙22内活动,利用该间隙设置金属丝13,从而形成第三个天线结构。
该结构利用了框体10具有的结构,使设置天线结构更加简单。使第二缝隙22一个结构形成多个功能,提高了框体10上的结构的适用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电子设备内具有电池仓区81和主板区82,所述电池仓区81和主板区82相邻,所述电池仓区81用于设置电池,所述主板区82用于设置主板,所述第一断缝11与所述电池仓区81相对,所述第二断缝12与所述主板区82相对。
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通过使框体10形成断裂的结构形成天线结构,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被遮挡的情况下会影响断裂的结构,从而影响天线结构的性能。
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位于第一缝隙和第二缝隙22所在区域的两侧,位于第一侧键31和第二侧键32附近,更靠近电子设备的中部位置。在用户使用电子设备的情况下,能够有效避免手握电子设备的情况下对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形成遮挡,避免了遮挡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造成的天线性能下降的问题。
第二侧键32设置在第二缝隙22中,第二缝隙22位于电子设备的中部位置,使金属丝13在第二缝隙22中形成的第三个天线结构位于电子设备的中部位置,有效地避免了遮挡第二缝隙22降低天线性能的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二馈电点42和所述第三馈电点43均与所述主板区82相对。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馈电点41、第二馈电点42和第三馈电点43设置在位置与主板区82相对,这样使第一馈电点41、第二馈电点42和第三馈电点43更接近主板区82。主板区82用于设置主板,这样的结构更容易使第一馈电点41、第二馈电点42和第三馈电点43与主板形成电连接,简化了各馈电处的电连接结构。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键31为开机键,所述第二侧键32为音量键。
开机键和音量键一般设置在电子设备的侧边中部位置上,该实施例中的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设置在了开机键和音量键所在位置的两侧位置。能够使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处于电子设备的中部位置,避免第一断缝 11和第二断缝12被遮挡的情况发生,保障了电子设备上形成的天线结构的性能。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开关切换网络装置 71,所述第一馈电点41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所述开关切换网络装置71电连接。
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开关切换网络装置71能够激励对应波长模式的电流覆盖对应频段,通过具体设置,能够使第一馈电点41位置形成的天线覆盖相应的频段。
可选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所述第二馈电点42与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电连接。
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能够激励对应波长模式的电流覆盖对应频段,通过具体设置,能够使第二馈电点42位置形成的天线覆盖相应的频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框体10的第一侧设置有依次分布的第一接地点51、第二接地点52、第三接地点53和第四接地点54。
所述第一断缝11和所述第一馈电点41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点51与所述第二接地点52之间,所述第二馈电点42和所述第二断缝12位于所述第三接地点53与所述第四接地点54之间,所述第三馈电点43和所述金属丝13 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点52与所述第三接地点53之间。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接地点51、第二接地点52、第三接地点53和第四接地点54将第一接地点51与第四接地点54之间的结构分为了三部分。
其中,第一接地点51与第二接地点52之间的结构为一个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通过第一馈电点41与电路电连接,通过第一断缝11使该天线结构实现天线的功能。
第三接地点53与第四接地点54之间的结构为以一个天线结构,该天线结构通过第二馈电点42与电路电连接,通过第二断缝12使该天线结构实现天线的功能。
第二接地点52与第三接地点53之间的结构为一个天线结构,具体地,通过第二缝隙22的处于第二接地点52与第三接地点53之间的部分,以及金属丝13形成天线结构,以实现天线功能。该天线结构通过第三馈电点43 与电路电连接。
三部分结构对应形成三个天线结构,各天线结构通过各自对应的部分发挥天线的性能,三个天线结构能够用于满足不同类型或不同频段的天线功能需求。
第一部分为第一接地点51到第二接地点52之间的第一部分结构,限制了第一个天线结构,第一断缝11和第一馈电点41位于该第一部分结构内。通过接地点限制天线结构能够使天线结构具有对应的频段。
例如图4所示,为第一馈电点41的S11示意图。
第一接地点51与第一断缝1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3.5mm,第一断缝11 与第一馈电点41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5.5mm,第一馈电点41与第二接地点 5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5mm。上述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开关切换网络装置71能够激励第一断缝11到第一馈电点41之间的结构和第一断缝11到第二接地点52之间的结构形成的两种1/4波长模式电流覆盖MHB频段,同时寄生谐振常在B41,且开关切换影响不大,能够满足B3_41和B39_41的CA需求。
例如图5所示,为第二馈电点42的S11示意图。
第二断缝12与第四接地点54之间的距离设置为4.7mm,第三接地点53 与第二断缝12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1.5mm,第二馈电点42与第二断缝12 之间的距离设置为6.5mm。上述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
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能够激励第三接地点53到第二断缝12之间的结构、第二馈电点42到第二断缝12之间的结构和第二断缝12到第四接地点 54之间的结构形成的三种1/4波长模式电流覆盖sub 6G的 WIFI_2.4G/N41/78/79三个频段。
如图6所示,为第三馈电点43的S11示意图。
第二接地点52与第三接地点53之间的距离设置为18mm,该长度决定了第三个天线能够利用到的第二缝隙22中的缝隙长度。通过第二缝隙22 在第二接地点52与第三接地点53之间的缝隙长度能够激励一个WIFI_5G 频段天线。该天线的辐射模式为1/2波长,缝隙两端为电流强点,中间为电流弱区,在电流强区易通过直馈方式激励,结构简单,更容易实现。第三馈电点43既可以设置在第二缝隙22的上边缘,也可以设置在第二缝隙22的下边缘。
例如,第二侧键32与第二缝隙22边缘之间的间隙宽度设为L,L能够影响该结构形成的天线的性能。
如图7所示,为间隙宽度L对天线性能影响的示意图。
如图8所示,为本申请中形成的第一馈电点41、第二馈电点42和第三馈电点43对应的三个天线结构之间的隔离度的示意图。
在本申请中形成的天线结构中,第一馈电点41、第二馈电点42和第三馈电点43对应的天线结构中,每个天线工作的频段间隔较大,且天线辐射模式对应的电流分布区域很少重叠。第一馈电点41对应的天线结构与第三馈电点43对应的天线结构的隔离度较好。第二馈电点42对应的天线结构的N79频段和第三馈电点43对应的天线结构的WIFI_5G频段接近,但第二馈电点42对应的天线结构的N79主要依靠第二断缝12到第四接地点54之间的结构辐射,两者辐射模式下电流分布物理分隔较远,隔离度也能保证在 -10dB以下。
可选地,所述第一馈电点41位于所述第一缝隙的远离所述第一断缝11 的一端。
第一馈电点41的位置决定了对应天线结构辐射的波长模式和频段,通过将第一馈电点41设置在第一缝隙的远离所述第一断缝11的一端,使该天线结构能够激励出对应的波长模式,以覆盖对应频段。
并且,该结构下的第一馈电点41能够保障位于主板区82一侧,以更方便进行电路设置。如图2所示,能够使第一馈电点41保持在分界线80的右侧,位于主板区82相对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馈电点42位于所述第二缝隙22的靠近所述第二断缝 12的一端。
第二馈电点42决定了对应天线结构能够激励处的波长模式,以覆盖对应频段。并且能够在第三接地点53与第二馈电点42之间留出满足天线辐射需求的结构距离。在满足第二馈电点42对应的天线结构后,还能够在第二接地点52与第三接地点53之间留出结构,以形成第三馈电点43对应的天线结构。
通过调整设置第一接地点51、第二接地点52、第三接地点53和第四接地点54的具体位置,能够设置本申请中各天线结构占用的区域,以适应不同的天线需求。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具有框体(10),所述框体(10)的第一侧设置有第一缝隙、第二缝隙(22)、第一断缝(11)和第二断缝(12),所述第一缝隙、和所述第二缝隙(22)位于所述第一断缝(11)与所述第二断缝(12)之间;
所述第一缝隙内设置有第一侧键(31),所述第一缝隙的端部设置有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一馈电点(41)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22)内设置有第二侧键(32),所述第二缝隙(22)的端部设置有第二馈电点(42),所述第二馈电点(42)用于与所述电子设备内的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缝隙(22)的宽度方向设置有金属丝(13),所述金属丝(13)分别与所述第二侧键(32)和所述框体(10)连接;
所述第二缝隙(22)内还设置有第三馈电点(43),所述第三馈电点(43)与所述框体(10)电连接,所述第三馈电点(43)和所述金属丝(13)位于所述第二侧键(32)的两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内具有电池仓区(81)和主板区(82),所述电池仓区(81)和主板区(82)相邻,所述电池仓区(81)用于设置电池,所述主板区(82)用于设置主板,所述第一断缝(11)与所述电池仓区(81)相对,所述第二断缝(12)与所述主板区(82)相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点(41)、所述第二馈电点(42)和所述第三馈电点(43)均与所述主板区(82)相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体(10)的第一侧设置有依次分布的第一接地点(51)、第二接地点(52)、第三接地点(53)和第四接地点(54);
所述第一断缝(11)和所述第一馈电点(41)位于所述第一接地点(51)与所述第二接地点(52)之间,所述第二馈电点(42)和所述第二断缝(12)位于所述第三接地点(53)与所述第四接地点(54)之间,所述第三馈电点(43)和所述金属丝(13)位于所述第二接地点(52)与所述第三接地点(5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开关切换网络装置(71),所述第一馈电点(41)与所述第一匹配网络装置(61)和所述开关切换网络装置(71)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所述第二馈电点(42)与所述第二匹配网络装置(62)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馈电点(41)位于所述第一缝隙的远离所述第一断缝(11)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馈电点(42)位于所述第二缝隙(22)的靠近所述第二断缝(12)的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缝隙(22)的边缘位置与所述第二侧键(32)之间具有间隙,所述金属丝(13)位于所述间隙内。
10.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
CN202120503065.3U 2021-03-09 2021-03-09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484906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3065.3U CN21484906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03065.3U CN21484906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9066U true CN214849066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851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03065.3U Active CN214849066U (zh) 2021-03-09 2021-03-09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906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7727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27727A1 (zh) * 2020-12-18 2022-06-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642590B1 (en) Built-in antenna for electronic device
US6963308B2 (en) Multiband antenna
EP2448065B1 (en) Mobile communiction terminal with a frame and antenna
US6515625B1 (en) Antenna
JP4814253B2 (ja) 平らなストリップ要素を有する内部マルチバンドアンテナ
CN101147294B (zh) 具有多个谐振频率的天线
US20010021643A1 (en) Portable wireless unit
US6839040B2 (en) Antenna for a communication terminal
JP2007527657A (ja) 給電結合部と接地面結合部との間に電流値ゼロの部分を含む平面逆f字型アンテナおよび関連する通信装置
CN108242593B (zh) 一种金属边框的手机天线
US20110175794A1 (en) Multi-band antenna
EP2469645B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metal casing
KR20130102171A (ko) 간접급전 안테나가 내장된 휴대용 단말기
CN214849066U (zh) 电子设备的天线结构及电子设备
US20120119959A1 (en)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US6836246B1 (en) Design of single and multi-band PIFA
EP3041088B1 (en) Antenna device
CN203521611U (zh) 一种耦合馈电多频天线
EP2469644A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JP2002353719A (ja) Sar低減装置および無線通信装置
US6990363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device with an improved antenna structure
EP2525438B1 (en) An antenna arrangement for a portable radio communication device having a metal casing
US7242355B2 (en) Frequency band switching of an antenna arrangement
JP6865072B2 (ja) アンテナ装置及びアンテナ装置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CN212571369U (zh) 终端天线及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