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48380U -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 Google Patents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48380U
CN214848380U CN202121466794.2U CN202121466794U CN214848380U CN 214848380 U CN214848380 U CN 214848380U CN 202121466794 U CN202121466794 U CN 202121466794U CN 214848380 U CN214848380 U CN 21484838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lay
circuit
power supply
electronic switch
suppl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6679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振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Orib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6679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4838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4838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4838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irect Current Feeding And Distribu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及智能开关,驱动控制电路中的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开关驱动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闭合,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向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开关驱动子电路使继电器断开。通过采用本申请的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及智能开关,能够有效抗击浪涌冲击能力。

Description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继电器作为开关控制方案的场景较多,在实际应用中,其连接的负载中通常包括阻性、容性、感性三种类型的负载。在容性负载条件下,继电器吸合动作时要承受因容性负载特性而产生的浪涌冲击;当容性负载越大,产生的浪涌冲击电流越大,继电器需要承受更大的浪涌,对继电器触点老化有影响,从而影响继电器寿命和使用该继电器的开关产品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其结构简单,能够有效抗击浪涌冲击。
本申请实施例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供电模块、第二供电模块、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开关驱动子电路以及控制器。所述第一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利用第一供电模块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闭合,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利用第二供电模块向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使所述继电器断开。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以及第一二极管;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之间、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电阻与第一供电模块之间、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阴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还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P型场效应管。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电子开关以及第二二极管;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连接、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之间,阴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为三极管。
在一种可实施方式中,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供电模块,所述第三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继电器组件,所述继电器组件包括继电器以及上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智能开关,包括信号接收器以及上述的继电器组件。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及智能开关,驱动控制电路中的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开关驱动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用于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闭合,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向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开关驱动子电路使继电器断开。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以在继电器吸合的过程中,对继电器驱动线圈施加较大的电压(第一电压),使得继电器触点的硬弹簧动作时间变得更短,此时线圈驱动继电器吸合的力度也会增加,继电器上有更强的张力去控制触点弹簧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合,从而提升了原设计的继电器单体抗浪涌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吸合后,再恢复较小的电压(第二电压)给到继电器驱动线圈,可以使继电器正常工作,避免由于工作电压过高影响继电器的使用寿命;此外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使所述继电器断开,因此,通过采用本申请的驱动控制电路,可以有效提高继电器寿命及智能开关寿命。
本申请的这些方面或其他方面在以下实施例的描述中会更加简明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应用模块框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另一原理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又一原理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驱动控制电路的另一应用模块框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所述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方案,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 100,包括第一供电模块110、第二供电模块120、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以及控制器150。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110用于提供第一电压;第二供电模块120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 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120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 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控制器150 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50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利用第一供电模块11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200闭合,所述控制器150还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 利用第二供电模块12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200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使所述继电器200断开。
其中,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可以是3V-10V之间的任意取值,也可以是在 5V-12V之间的任意取值,还可以是在3V-24V之间的任意取值,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满足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且第二电压能够使继电器200维持正常工作即可。
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的差值可以为一预设阈值,如3V或5V等。
作为另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可以为第二电压的电压值的预设倍数,如1.5倍或2倍等。
具体的,第一电压的电压值可以为第二电压的电压值的2倍,且第二电压的电压值为继电器200的额定电压,以用于使继电器200维持正常的工作。
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均可以包括电源;第一供电模块110 和第二供电模块120也可以分别包括与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第一供电模块110 和第二供电模块120也可以分别包括电源以及与电源连接的电源电路;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还可以共用一个电源。只要能够提供使第一供电模块110提供第一电压,以及使第二供电模块120提供第二电压即可。
在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分别包括电源时,第一供电模块 110与第二供电模块120各自包括的电源分别用于输出不同的电压值(即可以用于输出第一电压值和第二电压值)。
在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分别包括电源电路时,该电源电路可以包括升降压电路,也可以是分压电路,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共用一个电源时,该电源可以是输出电压可变的电源;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还可以由一个电源和一个电压转换电路构成,以使该电源可以通过电压转换电路输出两个不同的电压值(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
应当理解,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还可以包括连接于其自身与待供电器件(如继电器200)之间的供电电路,该供电电路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电阻,当包括多个电阻时,该多个电阻可以串联连接,也可以并联连接,供电电路包括的电阻可以用于限制流经开关模块和/或电压输出模块中的器件的电流大小,以对继电器200起到保护作用。
应当理解,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还可以包括更多元器件,如开关、电容器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120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可以用于在控制器150的作用下,控制第一供电模块110或第二供电模块120向继电器200提供给第一电压或第二电压,以使继电器200被西和或处于工作状态下。
其中,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可以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开关器件,用于使第一供电模块110提供第一电压或者使第二供电模块120提供第二电压,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还可以包括电阻、电感等电器元件,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开关驱动子电路140,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 2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以使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能够在控制器150的作用下,向继电器200的第二输入端输出低电平信号,以使继电器200断开(停止工作)。
其中,开关驱动子电路140可以包括三极管、场效应管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开关器件,开关驱动子电路140还可以包括二极管、电阻、电容、电感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器件,以用于使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在所述控制器150 的作用下向继电器200输入低电平信号以使继电器200断开的同时,有效保障继电器200和驱动控制电路100中各电器元件的安全性。
所述控制器150可以是包括一个或者多个用于处理数据的核心。控制器 150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驱动控制电路100中包括的各个部分(如,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以及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等)。
可选地,控制器150可以采用数字信号处理(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DSP)、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阵列(Programmable Logic Array,PLA)中的至少一种硬件形式来实现。控制器150可集成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图像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和调制解调器等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中,单独通过一块通信芯片进行实现。
通过采用本申请的驱动控制电路100,控制器150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输出高电平信号给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以打开继电器200;使第一供电模块110通过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一电压;当继电器200完全吸合后,控制器150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向电压切换子电路发送高电平信号以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切换为第二供电模块120,以使第二供电模块120通过该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二电压,以使继电器200的线圈驱动的电压由第一电压恢复至额定工作电压(第二电压),维持继电器200正常工作。由于在驱动继电器200由断开到吸合期间,施加给继电器200的第一电压,使得继电器200触点的硬弹簧动作时间变得更短,此时线圈驱动继电器200吸合的力度也会增加,继电器200上有更强的张力去控制触点弹簧吸合,从而提升了原设计的继电器200单体抗浪涌冲击的能力。同时,在继电器200需要段开始,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发送低电平信号至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以使开关驱动子电路140控制所述继电器200断开,从而有效提升继电器200开关控制的便利性。
需要说明的是,控制器150确定继电器200吸合的方式可以是控制器150 在控制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输出高电平信号预设时长后,控制第一信号传输接口输出高电平信号,其中,上述的预设时长可以是50ms、100ms、200ms等,此处不作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
请参阅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控制电路100,包括第一供电模块110、第二供电模块120、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开关驱动子电路140 以及控制器150。
所述第一供电模块110用于提供第一电压;所述第二供电模块120用于提供第二电压,且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 120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控制器 150,所述控制器150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150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利用第一供电模块11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200闭合,所述控制器150还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利用第二供电模块12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200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使所述继电器 200断开。
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电子开关Q1、第二电子开关Q2以及第一二极管D1。
所述第一电阻R1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50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R2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子开关Q1的输入端之间、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电阻R2与第一供电模块110之间、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120连接,阴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之间。
其中,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的阻值大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通过设置所述第一电阻R1,可以起到对控制器150输出的高电平信号产生的电流起到限流的作用,以保护第一电子开关Q1的安全性,同样的,通过设置所述第二电阻R2,可以对第二供电模块120提供的电压产生的电流起到限流的作用,以保护第二电子开关Q2的安全性。
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和第二电子开关Q2可以是三极管或场效应管等,应当理解,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和第二电子开关Q2的类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
应当理解,当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和第二电子开关Q2为三极管时,所述三极管可以是NPN型三极管,也可以是PNP型三极管,此处不作具体限定。当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和第二电子开关Q2为场效应管时,所述场效应管可以是N型场效应管,也可以是P型场效应管,此处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开关Q1为NPN型三极管,且其基集通过第一电阻R1与控制器150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连接、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 R2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射极接地。
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为P型场效应管,所述P型场效应管的栅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电阻R2与第一电子开关Q1的输入端之间、漏极连接于第二电阻 R2与第一供电模块110之间、源极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电路,以使驱动控制电路100在控制继电器200吸合时,控制器150通过第一信号传输接口输出低电平信号以及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输出高电平信号,以使继电器200的线圈可以流过电流,此时,第一电子开关Q1 截止、第二电子开关Q2导通、第一二极管D1截止以使第一供电模块110可以向线圈提供第一电压,以使继电器200吸合,对继电器200驱动线圈施加较大的电压(第一电压),使得继电器200触点的硬弹簧动作时间变得更短,此时线圈驱动继电器200吸合的力度也会增加,继电器200上有更强的张力去控制触点弹簧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合,从而提升了原设计的继电器200单体抗浪涌冲击的能力。此外,在继电器200吸合后,控制器150通过向第一信号传输接口输出一高电平信号,以使第一电子开关Q1被导通、第二电子开关Q2被截止,此时,第一二极管D1被导通,第二供电模块120可以通过第一二极管D1向继电器200供电,以使继电器200维持正常工作。
此外,通过设置第一二极管D1可以有效避免第二供电模块120被第一供电模块110反相充电,以进一步提升电路的安全性。
为使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中的各电器元件更安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还包括电容器C,所述电容器C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Q2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所述电容器C的电容大小此处不做具体限定,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即可。应当理解,通过设置所述电容器C,还可以起到有效的储能作用,以在第二电子开关Q2断开时,电容器C能够向继电器200缓慢放电,避免流经继电器200 的电压值变化速度较快,影响继电器200的性能。
请结合参阅图3,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包括第三电子开关Q3以及第二二极管D2。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150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连接、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2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所述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输入端与继电器200的第二控制端之间,阴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200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可以是场效应管或三极管等开关器件。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为三极管,其中,该三极管的类型可以是NPN型。
通过上述设置,以在控制器150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输出高电平信号时,第三电子开关Q3导通,继电器200中的线圈可以流经电流,以使继电器200可以被导通以及正常工作。在控制器150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输出低电平信号时,第三电子开关Q3被截止,继电器200中的线圈无电流流过,此时继电器200断开,继电器200中的线圈所产生的反电动势通过D12续流进行释放,以有效保障继电器200基集第三电子开关Q3的安全性。
为进一步保障驱动控制电路100中各电器元件的安全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还包括第三电阻R3以及第四电阻R4,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于所述控制器150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R3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Q3的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通过设置所述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可以对控制器150通过第二信号传输接口提供的电平信号产生的电流起到有效的限流作用,从而保护第三电子开关Q3的作用。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100,该驱动控制电路100还包括第三供电模块160,所述第三供电模块160与所述控制器150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供电模块160用于为所述控制器150提供工作电压。
其中,所述第三供电模块160可以包括电源电路以及电源中的至少一种,关于所述第三供电模块160的具体描述可以参阅前文对第一供电模块110和第二供电模块120的具体描述,此处不作一一赘述。
应当理解,上述第三供电模块160提供的电压应当与所述控制器150的供电电压一致,例如,当所述控制器150的工作电压为5V时,相应地,第三供电模块160提供的电压也为5V,又例如,当控制器150的工作电压为 12V时,相应地,第三供电模块160提供的电压也为12V。
请再次参阅图1,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继电器组件,继电器组件中设置有继电器200以及上述实施例中的驱动控制电路100。
关于继电器组件的具体描述,请参阅前文对驱动控制电路100的具体描述,在本实施例不作一一赘述。
请参阅图6,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开关,该智能开关内设有信号接收器300和上述实施例的继电器组件。
其中,上述的信号接收器300用于与继电器组件中的控制器150连接,用于向接收信号,并将接收到的信号发送至控制器150,以使控制器150根据接收到的信号控制继电器200的工作状态。该智能开关可以应用在电热水器、饮水机、冰箱、智能窗帘、电视、灯等器件上,用于进行开关控制。
上述的信号接收器300可以是天线接收器、蓝牙信号接收器、WiFi信号接收器等中的一种或多种。
上述的信号接收器300还可以关联有上位机(信号发射器),该上位机可以是冰箱、空调、电视等智能家用电器,或者是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音响、智能控制面板、智能网关设备等终端设备,只要能够向所述智能开关发送信号即可。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驱动控制电路100、继电器组件及智能开关。驱动控制电路100中的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110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120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200 的第一控制端连接,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200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控制器150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140的控制端连接,控制器150用于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200闭合,控制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130向继电器200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200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使继电器200断开。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可以在继电器200吸合的过程中,对继电器200驱动线圈施加较大的电压(第一电压),使得继电器200触点的硬弹簧动作时间变得更短,此时线圈驱动继电器200吸合的力度也会增加,继电器200上有更强的张力去控制触点弹簧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吸合,从而提升了原设计的继电器200单体抗浪涌冲击的能力;进一步地,在较短的时间内完全吸合后,再恢复较小的电压(第二电压)给到继电器200驱动线圈,可以使继电器200正常工作,避免由于工作电压过高影响继电器200的使用寿命;此外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140使所述继电器200断开,因此,通过采用本申请的驱动控制电路100,可以有效提高继电器200寿命及智能开关寿命。
以上,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申请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申请,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做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介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第一电压;
第二供电模块,用于提供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供电模块连接、第二输入端与第二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开关驱动子电路,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的输入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开关驱动子电路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利用第一供电模块向继电器提供第一电压使继电器闭合,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控制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利用第二供电模块向继电器提供第二电压使继电器维持工作,以及用于控制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使所述继电器断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电子开关、第二电子开关以及第一二极管;
所述第一电阻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一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
所述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通过所述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供电模块连接、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控制端连接于第二电阻与第一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之间、输入端连接于第二电阻与第一供电模块之间、输出端用于与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所述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所述第二供电模块连接,阴极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压切换子电路还包括电容器,所述电容器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电子开关的输出端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子开关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电子开关为P型场效应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包括第三电子开关以及第二二极管;
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连接、输入端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连接、输出端接地;
所述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输入端与继电器的第二控制端之间,阴极用于与所述继电器的第一控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驱动子电路还包括第三电阻以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三电阻连接于所述控制器的第二信号传输接口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的控制端之间、第二端接地。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电子开关为三极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控制电路还包括第三供电模块,所述第三供电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端连接,所述第三供电模块用于为所述控制器提供工作电压。
9.一种继电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继电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控制电路。
10.一种智能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接收器以及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继电器组件,所述信号接收器与继电器组件中的控制器连接。
CN202121466794.2U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Active CN21484838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794.2U CN214848380U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66794.2U CN214848380U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48380U true CN214848380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8114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66794.2U Active CN214848380U (zh) 2021-06-29 2021-06-29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4838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89512B2 (ja) 低消費電力待機回路デバイス、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及びエアーコンディショナーの制御方法
EP2636053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proved relay control
CN102231598A (zh) 一种电源电路
CN114844491A (zh) 一种单火线智能开关及单火线多控开关
CN204215966U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及继电器
CN214848380U (zh) 驱动控制电路、继电器组件以及智能开关
CN111665764A (zh) 开关电路及其控制方法、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112398464A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开关装置
CN218162213U (zh) 一种防浪涌电流的开关电路
CN105656176A (zh) 一种高可靠电源切换电路和电子设备
CN219041762U (zh) 一种低功耗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04012687U (zh) 具有上电缓冲功能的保护电路
CN110932531A (zh) 驱动电路及供电控制电路
CN107733413B (zh) 一种预装电池系统的智能开关电路和智能终端
CN113467333B (zh) 开机控制电路及开机控制方法
US9312693B2 (en) Power supply system and power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CN203674080U (zh) 继电器驱动电路
CN213846644U (zh) 一种供电电路及开关装置
CN111682869B (zh) 一种防倒灌电流的负载开关及电子设备
CN217060784U (zh) 开关电路及智能开关
CN110601512A (zh) 一种分立式高边驱动电路系统
CN217545853U (zh) 上电导通的电压输出开关电路及电子设备
CN220754344U (zh) 适用于降压型控制器的短路保护电路
CN212083962U (zh) 开关电路、智能开关和控制系统
CN215679105U (zh) 智能开关及智能家电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