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33094U -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33094U
CN214833094U CN202121694147.7U CN202121694147U CN214833094U CN 214833094 U CN214833094 U CN 214833094U CN 202121694147 U CN202121694147 U CN 202121694147U CN 214833094 U CN214833094 U CN 214833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stall
roof
make
roof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941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建辉
胡宝田
黄护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941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33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33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33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108Rainwater harves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4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perpendicular to the wind direc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6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 Y02P60/12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agriculture,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industries using renewable energies, e.g. solar water pump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ultivation Receptacles Or Flower-Pots, Or Pots For Seedl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涉及到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包括房屋底座、安装于所述房屋底座顶部的四个均匀设置的支撑立柱、四个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安装有屋顶,所述屋顶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于所述屋顶的中心呈对称设置的绿植,所述屋顶的顶部安装有积水箱,所述积水箱上安装有滴水单元,所述积水箱上安装有用于利用风力的风能传动组件和用于把所述积水箱内部水挤出的挤压组件,所述风能传动组件与所述挤压组件适配安装,所述挤压组件与所述滴水单元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使绿植无需人工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浇灌,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能够制造更多氧气,使房屋底座内部温度更加适宜。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背景技术
所谓“绿色建筑”的“绿色”,并不是指一般意义的立体绿化、屋顶花园,而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象征,指建筑对环境无害,能充分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并且在不破坏环境基本生态平衡条件下建造的一种建筑,又可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生态建筑、回归大自然建筑、节能环保建筑等。
现有建筑的屋顶不具有绿色节能理念,不能够对自然界的雨水进行收集并加以利用,屋顶种植的绿植通常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人工浇水,导致可饮用水资源的浪费,并耗费人力,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用以解决屋顶种植的绿植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人工浇水,导致可饮用水资源的浪费,并耗费人力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包括房屋底座、安装于所述房屋底座顶部的四个均匀设置的支撑立柱、四个所述支撑立柱的顶部安装有屋顶,所述屋顶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于所述屋顶的中心呈对称设置的绿植,所述屋顶的顶部安装有积水箱,所述积水箱上安装有滴水单元,所述积水箱上安装有用于利用风力的风能传动组件和用于把所述积水箱内部水挤出的挤压组件,所述风能传动组件与所述挤压组件适配安装,所述挤压组件与所述滴水单元相连接。
借由上述结构,通过积水箱,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当不下雨时,能够使风力带动风能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挤压组件把积水箱内部的水缓慢挤出,使挤出的水通过滴水单元滴到绿植上,使绿植无需人工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浇灌,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能够制造更多氧气,使房屋底座内部温度更加适宜,使屋顶结构更加绿色节能。
优选地,所述风能传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积水箱顶部的凹形支架,所述凹形支架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杆,所述旋转连杆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转动叶片,所述旋转连杆与所述挤压组件适配安装。
进一步地,通过风能传动组件,外界风力能够带动转动叶片发生转动,进而使旋转连杆发生转动,使挤压组件被带动,使积水箱内部的水能够被充分利用,使屋顶结构更加节能环保。
优选地,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积水箱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往复丝杆、安装于所述积水箱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压水筒,两个所述往复丝杆上均螺纹套接有移动卡块,两个所述移动卡块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升降拉杆,两个所述升降拉杆的一端均安装有挤压塞,两个所述挤压塞分别适配安装于两个所述压水筒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往复丝杆上均套接安装有从动齿轮,所述旋转连杆上套接安装有主动齿轮,两个所述从动齿轮均与所述主动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压水筒均与所述滴水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地,通过挤压组件,当旋转连杆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能够使主动齿轮同时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轮发生转动,使往复丝杆发生转动,进而使挤压塞把积水箱内部的水挤出,使水通过滴水单元滴出,使屋顶结构使用时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优选地,两个所述从动齿轮的外径均大于所述主动齿轮的外径设置。
进一步地,通过从动齿轮外径大于主动齿轮的外径,使收集的雨水能够缓慢挤出,使屋顶结构更加实用。
优选地,两个所述往复丝杆、两个所述压水筒均分别对应相对于所述积水箱的中心呈对称设置。
进一步地,通过往复丝杆和压水筒,使积水箱内部的水能够更加稳定的挤出,使雨水能够被更好的使用,使屋顶结构实用性更强。
优选地,两个所述压水筒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孔,两个所述进水孔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均大于两个所述挤压塞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
进一步地,通过进水孔,使雨水能够通过进水孔进入压水筒内部,进而通过挤压塞把水挤出,使雨水能够被充分利用,使屋顶结构更加稳定实用。
优选地,所述滴水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积水箱两个相对侧壁上的固定横杆,两个所述固定横杆相互远离的一端安装有回形水管,所述回形水管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相对于所述积水箱中心呈对称设置的导水弯管,两个所述导水弯管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压水筒的侧壁上,所述回形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滴水孔,多个所述滴水孔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滴水头。
进一步地,通过滴水单元,使积水箱内部的水能够被挤出,进而使水通过压水筒,进入导水弯管内部,通过回形水管从多个均匀的滴水头中滴出,使雨水能够更好的被使用,使屋顶结构更加绿色节能。
优选地,多个所述滴水头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绿植的正上方设置。
进一步地,通过滴水头,能够使滴水头中滴出的雨水缓慢的滴到绿植上,使绿植能够充分吸收水分,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能够制造更多氧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下雨时,积水箱能够收集大量的雨水,不下雨时,外界的风力能够使转动叶片发生转动,使主动齿轮带动两个从动齿轮均发生转动,使两个移动卡块在两个往复丝杆上发生上下移动,当挤压塞在压水筒最底部时,使积水箱内部的水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被压入两个压水筒内,使两个挤压塞向上移动,把两个压水筒内部的水压入两个导水弯管内部,使水通过回形水管,从多个滴水头中滴出,使水滴能够落到两个绿植上,使绿植在不下雨时也能够缓慢的吸收水分,使屋顶结构更加节能,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使绿植无需人工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浇灌,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能够制造更多氧气,使房屋底座内部温度更加适宜。
2、本实用新型中,挤压塞在压水筒内部升降,使移动卡块移动时更加稳定,从动齿轮外径大于主动齿轮的外径,使外界风力带动旋转连杆发生转动时,使往复丝杆转动速度更加缓慢,使积水箱内部收集的雨水能够缓慢挤出对两个绿植进行滴灌,使积水箱内部雨水能够使用时间更长的同时,能够使两个绿植充分吸收到水分,使两个绿植能够生长的更好,使屋顶结构更加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的部分剖切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图中:1、房屋底座;2、屋顶;3、绿植;4、积水箱;5、回形水管;6、转动叶片;7、往复丝杆;8、压水筒;9、凹形支架;10、旋转连杆;11、从动齿轮;12、导水弯管;13、支撑立柱;14、主动齿轮;15、移动卡块;16、升降拉杆;17、固定横杆;18、挤压塞;19、滴水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参考图1所示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包括房屋底座1、安装于房屋底座1顶部的四个均匀设置的支撑立柱13、四个支撑立柱13的顶部安装有屋顶2,屋顶2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于屋顶2的中心呈对称设置的绿植3,绿植3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绿色植物,屋顶2的顶部安装有积水箱4,积水箱4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箱体,例如金属箱,积水箱4与屋顶2的顶部螺接进行固定。
如图3所示,积水箱4上安装有滴水单元,积水箱4上安装有用于利用风力的风能传动组件和用于把积水箱4内部水挤出的挤压组件,风能传动组件与挤压组件适配安装,挤压组件与滴水单元相连接。通过积水箱4的设置,能够对雨水进行收集,当不下雨时,能够使风力带动风能传动组件运动,进而带动挤压组件把积水箱4内部的水缓慢挤出,使挤出的水通过滴水单元滴到绿植3上,使绿植3无需人工使用可饮用水资源进行浇灌,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3能够制造更多氧气,使房屋底座1内部温度更加适宜,使屋顶结构更加绿色节能。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风能传动组件包括安装于积水箱4顶部的凹形支架9,凹形支架9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板,凹形支架9与积水箱4的顶部焊接进行固定。凹形支架9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转动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杆10,旋转连杆10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转动叶片6,转动叶片6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金属板,转动叶片6与旋转连杆10的侧壁焊接进行固定。旋转连杆10与挤压组件适配安装。通过风能传动组件的设置,外界风力能够带动转动叶片6发生转动,进而使旋转连杆10发生转动,使挤压组件被带动,使积水箱4内部的水能够被充分利用,使屋顶结构更加节能环保。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挤压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积水箱4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往复丝杆7、安装于积水箱4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压水筒8,两个往复丝杆7上均螺纹套接有移动卡块15,两个移动卡块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升降拉杆16,两个升降拉杆16的一端均安装有挤压塞18,两个挤压塞18分别适配安装于两个压水筒8的内壁上,两个往复丝杆7上均套接安装有从动齿轮11,旋转连杆10上套接安装有主动齿轮14,两个从动齿轮11均与主动齿轮14相互啮合,两个压水筒8均与滴水单元相连接。通过挤压组件的设置,当旋转连杆10在风力的作用下发生转动时,能够使主动齿轮14同时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两个从动齿轮11发生转动,使往复丝杆7发生转动,进而使挤压塞18把积水箱4内部的水挤出,使水通过滴水单元滴出,使屋顶结构使用时更加稳定,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从动齿轮11的外径均大于主动齿轮14的外径设置。通过从动齿轮11外径大于主动齿轮14的外径的设置,使收集的雨水能够缓慢挤出,使屋顶结构更加实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两个往复丝杆7、两个压水筒8均分别对应相对于积水箱4的中心呈对称设置。通过往复丝杆7和压水筒8的设置,使积水箱4内部的水能够更加稳定的挤出,使雨水能够被更好的使用,使屋顶结构实用性更强。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两个压水筒8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孔,两个进水孔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均大于两个挤压塞18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通过进水孔的设置,使雨水能够通过进水孔进入压水筒8内部,进而通过挤压塞18把水挤出,使雨水能够被充分利用,使屋顶结构更加稳定实用。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滴水单元包括安装于积水箱4两个相对侧壁上的固定横杆17,两个固定横杆17相互远离的一端安装有回形水管5,回形水管5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相对于积水箱4中心呈对称设置的导水弯管12,两个导水弯管12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两个压水筒8的侧壁上,回形水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滴水孔,多个滴水孔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滴水头19。通过滴水单元的设置,使积水箱4内部的水能够被挤出,进而使水通过压水筒8,进入导水弯管12内部,通过回形水管5从多个均匀的滴水头19中滴出,使雨水能够更好的被使用,使屋顶结构更加绿色节能。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多个滴水头19分别位于两个绿植3的正上方设置。通过滴水头19的设置,能够使滴水头19中滴出的雨水缓慢的滴到绿植3上,使绿植3能够充分吸收水分,使水资源不会受到浪费,使绿植3能够制造更多氧气。
工作原理:当下雨时,能够通过积水箱4收集大量的雨水,当不下雨时,通过外界的风力,使转动叶片6发生转动,进而带动旋转连杆10发生转动,进而带动主动齿轮14发生转动,使两个从动齿轮11均发生转动,进而使两个往复丝杆7均发生转动,使两个移动卡块15在两个往复丝杆7上发生上下移动,进而带动使两个升降拉杆16带动两个挤压塞18发生往复升降运动,当挤压塞18在最底部时,通过两个压水筒8上的进水孔,使积水箱4内部的水在外界压力作用下,被压入两个压水筒8内,进而当两个往复丝杆7持续转动时,能够使两个挤压塞18向上移动,进而使两个压水筒8内部的水被挤压塞18隔开,使压水筒8内部的水不会从进水孔漏出,进而使挤压塞18把水抬高,进而使压水筒8内部的水流进两个导水弯管12内部,使水通过回形水管5,从多个滴水头19中滴出,进而使水滴能够落到两个绿植3上,使绿植3在不下雨时也能够缓慢的吸收水分,使积水箱4能够收集雨水,进而通过风能,使水能够缓慢的浇灌绿植3,使屋顶结构更加节能,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自然资源,使绿植3能够制造更多氧气,使房屋底座1内部温度更加适宜。
当往复丝杆7转动时,通过挤压塞18在压水筒8内部升降,使移动卡块15移动时更加稳定,且通过从动齿轮11外径大于主动齿轮14的外径,使外界风力带动旋转连杆10发生转动时,使往复丝杆7转动速度更加缓慢,使积水箱4内部收集的雨水能够缓慢挤出对两个绿植3进行滴灌,使积水箱4内部雨水能够使用时间更长的同时,能够使两个绿植3充分吸收到水分,使两个绿植3能够生长的更好,使屋顶结构更加实用。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包括房屋底座(1)、安装于所述房屋底座(1)顶部的四个均匀设置的支撑立柱(13)、四个所述支撑立柱(13)的顶部安装有屋顶(2),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2)的顶部安装有两个相对于所述屋顶(2)的中心呈对称设置的绿植(3),所述屋顶(2)的顶部安装有积水箱(4),所述积水箱(4)上安装有滴水单元,所述积水箱(4)上安装有用于利用风力的风能传动组件和用于把所述积水箱(4)内部水挤出的挤压组件,所述风能传动组件与所述挤压组件适配安装,所述挤压组件与所述滴水单元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能传动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积水箱(4)顶部的凹形支架(9),所述凹形支架(9)的顶部开设有转动孔,所述转动孔的内壁上转动安装有旋转连杆(10),所述旋转连杆(10)的侧壁上安装有多个均匀设置的转动叶片(6),所述旋转连杆(10)与所述挤压组件适配安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积水箱(4)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往复丝杆(7)、安装于所述积水箱(4)底部内壁上的两个压水筒(8),两个所述往复丝杆(7)上均螺纹套接有移动卡块(15),两个所述移动卡块(15)相互远离的一侧均安装有升降拉杆(16),两个所述升降拉杆(16)的一端均安装有挤压塞(18),两个所述挤压塞(18)分别适配安装于两个所述压水筒(8)的内壁上,两个所述往复丝杆(7)上均套接安装有从动齿轮(11),所述旋转连杆(10)上套接安装有主动齿轮(14),两个所述从动齿轮(11)均与所述主动齿轮(14)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压水筒(8)均与所述滴水单元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从动齿轮(11)的外径均大于所述主动齿轮(14)的外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往复丝杆(7)、两个所述压水筒(8)均分别对应相对于所述积水箱(4)的中心呈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压水筒(8)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进水孔,两个所述进水孔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均大于两个所述挤压塞(18)的底部到顶部的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水单元包括安装于所述积水箱(4)两个相对侧壁上的固定横杆(17),两个所述固定横杆(17)相互远离的一端安装有回形水管(5),所述回形水管(5)的侧壁上安装有两个相对于所述积水箱(4)中心呈对称设置的导水弯管(12),两个所述导水弯管(12)的一端分别安装于两个所述压水筒(8)的侧壁上,所述回形水管(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均匀设置的滴水孔,多个所述滴水孔的内壁上均安装有滴水头(19)。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滴水头(19)分别位于两个所述绿植(3)的正上方设置。
CN202121694147.7U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Active CN214833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147.7U CN2148330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94147.7U CN2148330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33094U true CN214833094U (zh) 2021-11-23

Family

ID=79179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94147.7U Active CN214833094U (zh) 2021-07-23 2021-07-23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330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379A (zh) * 2022-01-25 2022-04-29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379A (zh) * 2022-01-25 2022-04-29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N114413379B (zh) * 2022-01-25 2023-03-31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22286B (zh) 一种园林绿地用自动控制节约水灌溉装置
CN207340901U (zh) 一种市政道路绿化苗木节能灌溉装置
CN214833094U (zh) 一种绿色节能建筑的屋顶结构
CN109042263B (zh) 一种根据盆景重力开启滴灌的园林培育用滴灌装置
CN112400543A (zh) 一种绿色环保式建筑墙体
CN214015179U (zh) 一种绿化节能型建筑外墙装饰
CN206879539U (zh) 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园林栽培架
CN206371234U (zh) 一种高原猕猴桃种植装置
CN210406504U (zh) 一种园林公园灌溉装置
CN208113608U (zh) 一种园林市政针插式地上地下浇灌器
CN213952599U (zh) 一种绿色环保式建筑墙体
CN210580234U (zh) 一种农业用节能环保型植物大棚
CN213029316U (zh) 一种具有光照调节的农业温室大棚
CN113529852A (zh) 一种生态城市用平屋顶雨水收集再浇灌设备
CN220402490U (zh) 一种菌液喷淋设备
CN217694683U (zh) 一种果苗栽培用智能节水浇灌装置
CN113079877B (zh) 一种植物攀爬装置
CN213095668U (zh) 一种嵌入式园林绿化杀虫灯
CN213881256U (zh) 一种园林用lora无线浇灌装置
CN219165258U (zh) 一种园林用攀爬式植物辅助生长装置
CN220630448U (zh) 一种集雨式水循环利用树池格栅
CN215530531U (zh) 一种用于火龙果的自动浇水装置
CN218374771U (zh) 一种绿色建筑屋顶雨水处理装置
CN220123616U (zh) 一种用于园林绿化的灌溉装置
CN216123618U (zh) 一种环保型园林绿化浇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