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8419U -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 Google Patents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8419U
CN214808419U CN202120129875.7U CN202120129875U CN214808419U CN 214808419 U CN214808419 U CN 214808419U CN 202120129875 U CN202120129875 U CN 202120129875U CN 214808419 U CN214808419 U CN 2148084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g
power line
model airplane
line control
front w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2987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平盛
黄小娣
谢江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212012987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84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84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841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包括机体、前机翼和后机翼,机体,包括机身和垂直尾翼,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安装有控制线的提线架;前机翼,包括左机翼和右机翼,所述左机翼和所述右机翼分别设于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左机翼的形状和所述右机翼的形状都为逐渐向上延伸的弧状,所述前机翼的上反角为α,α为130°‑160°;后机翼,与所述前机翼呈角度地设于所述机身上;其中,所述垂直尾翼与所述后机翼垂直。本实用新型的α选取130°‑160°任一项数值都能使让飞机更加稳定、能自盘旋,进而使飞机能长时间留空飞行。

Description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模及飞行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驱动航模飞机受电池容量的限制影响,不能长时间留空飞行,以及现有的有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不能高飞。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长时间留空飞行且能高飞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此实用新型利用轮线操控航模飞机,飞机可在高空长时间滑翔,可作盘旋,翻滚等动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包括机体、前机翼和后机翼,机体包括机身和垂直尾翼,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安装有控制线的提线架;前机翼包括左机翼和右机翼,所述左机翼和所述右机翼分别设于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左机翼的形状和所述右机翼的形状都为逐渐向上延伸的弧状,所述前机翼的上反角为α,α为130°-160°;后机翼,与所述前机翼呈角度地设于所述机身上;其中,所述垂直尾翼与所述后机翼垂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α选取130°-160°任一项数值都能使让飞机更加稳定、能自盘旋,进而使飞机能长时间留空飞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机翼与所述前机翼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迎风角β,β为5°-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的重心位置对应所述前机翼的中间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顶部垂直方向靠近所述重心位置,所述提线架安装于所述缺口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机翼上端面包括圆弧面和平直面,所述圆弧面和所述平直面过渡处贴有碳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碳片的长度为所述前机翼长度的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的长度和所述前机翼的长度的比为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机翼的前缘到所述后机翼的前缘之间的距离是所述前机翼翼弦长的2.5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身的头部设有气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机体、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为EPP泡沫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的主视图;
图3为图1示出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的左视图;
图4为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的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机体100、机身110、重心位置111、缺口112、垂直尾翼120、提线架130、气囊140、前机翼200、圆弧面201、平直面202、左机翼210、右机翼220、碳片230、后机翼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和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在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安装和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包括机体100、前机翼200和后机翼300,机体100包括机身110和垂直尾翼120,机身110的底部设有安装有控制线的提线架130;前机翼200包括左机翼210和右机翼220,左机翼210和右机翼220分别设于机身110的两侧,左机翼210的形状和右机翼220的形状都为逐渐向上延伸的弧状,前机翼200的上反角为α,α为130°-160°;后机翼300,与前机翼200呈角度地设于机身110上,后机翼300与前机翼200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迎风角β,β为5°-10°,其中,垂直尾翼120与后机翼300垂直。β选取5°-10°任一项数值都能使让飞机高飞、变得更加灵活和可操控,α选取130°-160°任一项数值都能使让飞机更加稳定、能自盘旋,进而使飞机能长时间留空飞行。使用时,将提线架130上的控制线通过专用线轮握于手中,然后将飞机抛出去,飞机带着细线飞出(放线),让它飞了一段时间,再通过专用线轮控制飞机再抛一次(收线再放线),飞机通过盘旋的方式越飞越高,可长时间在空中滑翔、盘旋、翻滚等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机体100的重心位置111对应前机翼200的中间位置。具体地,在对应位置上添加钢珠;通过钢珠放置的位置将重心位置111设于前机翼200的中间位置,以使飞机整体重心下移,增加飞机稳定性,避免失速下坠。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机身110的底部设有缺口112,缺口112的顶部垂直方向靠近重心位置111,提线架130安装于缺口112上。设有缺口112,使提线架130在垂直方向靠近重心,进而大大改善可操控性能;缺口112的顶部靠近重心位置111是指缺口112的顶部临近重心位置111但未与重心位置111重叠。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5所示,前机翼200上端面包括圆弧面201和平直面202,圆弧面201和平直面202过渡处贴有碳片230。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碳片230的长度为所述前机翼200长度的1/2,上述碳片230长度范围都能增强前机翼200的强度和使前机翼200的弹性达到最佳。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机身110的长度和前机翼200的长度的比为1:2,以大大提高飞机可操控的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前机翼200的前缘到后机翼300的前缘之间的距离A是前机翼200翼弦长B的2.5倍。一般有动力航模飞机大致等于翼弦长的3倍,本实用新型为2.5倍,增加飞机的操控灵敏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机身110的头部设有气囊140。以起到冲击缓冲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机体100、前机翼200和后机翼300为EPP泡沫材料。以使飞机重量更轻、更加稳定、抗摔以及易修复。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是由手抛飞机或航模空机改制而成,飞机的材料是EPP,飞机无需动力无需电子设备操控,可长时间在空中自由飞翔,可做滑翔、盘旋、翻滚等动作,可达到与有动力航模飞机相同的飞行效果,室内室外都可以飞行。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些实施例”或、“可以想到的是”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体,包括机身和垂直尾翼,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安装有控制线的提线架;
前机翼,包括左机翼和右机翼,所述左机翼和所述右机翼分别设于所述机身的两侧,所述左机翼的形状和所述右机翼的形状都为逐渐向上延伸的弧状,所述前机翼的上反角为α,α为130°-160°;
后机翼,与所述前机翼呈角度地设于所述机身上;
其中,所述垂直尾翼与所述后机翼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机翼与所述前机翼之间所形成的夹角为迎风角β,β为5°-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的重心位置对应所述前机翼的中间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顶部垂直方向靠近所述重心位置,所述提线架安装于所述缺口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上端面包括圆弧面和平直面,所述圆弧面和所述平直面过渡处贴有碳片。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片的长度为所述前机翼长度的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机翼的前缘到所述后机翼的前缘之间的距离是所述前机翼翼弦长的2.5倍。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长度和所述前机翼的长度的比为1:2。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的头部设有气囊。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所述前机翼和所述后机翼为EPP泡沫材料。
CN202120129875.7U 2021-01-18 2021-01-18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84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875.7U CN214808419U (zh) 2021-01-18 2021-01-18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29875.7U CN214808419U (zh) 2021-01-18 2021-01-18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8419U true CN214808419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954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2987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8419U (zh) 2021-01-18 2021-01-18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841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434462B2 (en) Self-righting frame and aeronautical vehicle
US8528854B2 (en) Self-righting frame and aeronautical vehicle
CN102917765B (zh) 用于动力风筝稳定性的外形结构及其使用的系统和方法
EP1688167B1 (en) Model airplane
US7789340B2 (en) Propulsion system for model airplane
CA2775429C (en) Self-righting frame and aeronautical vehicle
CN103979104A (zh) 一种可变体x型机翼垂直起降微型飞行器
CN107364575A (zh) 一种扑翼飞行器
US7971824B2 (en) Flying object
CN107499513A (zh) 微小型可悬停固定翼飞行器
CN109733603A (zh) 一种盒式太阳能无人机
CN106005394A (zh) 一种救援飞行器
CN214808419U (zh)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CN207078323U (zh) 微小型可悬停固定翼飞行器
CN208165273U (zh) 一种尾坐式无人垂直起降飞行器
CN112827190A (zh) 无动力线操控航模飞机
CN205469774U (zh) 具有尾翼的飞机
CN106741932B (zh) 一种基于垂直起降的混合型九轴无人机
KR200336765Y1 (ko) 원격조종 날개짓 비행체
CN101433765B (zh) 飞行物体
CN114620226B (zh) 一种隐藏旋翼式的折叠机翼飞翼飞行器
KR100533951B1 (ko) 원격조종 날개짓 비행체
CN216943543U (zh) 无人机
CN212313871U (zh) 扑翼飞行器
CN210503149U (zh) 螺旋桨动力配平无尾无人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