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804820U -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804820U
CN214804820U CN202120726373.2U CN202120726373U CN214804820U CN 214804820 U CN214804820 U CN 214804820U CN 202120726373 U CN202120726373 U CN 202120726373U CN 214804820 U CN214804820 U CN 21480482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vel gear
sliding
bedplate
neonate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26373.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filed Critical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nan University of TCM
Priority to CN202120726373.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80482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80482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80482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患儿的体位不可改变的问题,包括座板,所述座板连接有腿板,腿板连接有扶手,座板连接有背板,腿板和座板相互配合形成背板和扶手的限位结构,座板设有第一滑动槽和转动滑块,转动滑块连接有转动连杆,转动连杆与腿板连接,座板连接有蜗轮,蜗轮啮合有蜗杆,蜗杆的后方连接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啮合有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连接有起升手柄,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新生儿体位可改变的目的,增加了可根据新生儿体形调节的功能,优化了新生儿体位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新生儿检查时高度可调节的功能,减缓了新生儿的紧张情绪。

Description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比较脆弱,胃肠道发育比较迟缓,容易产生一些胃肠道问题,尤其是当新生儿患有胃肠穿孔、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梗阻等消化道疾病风险时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腹部立位X线摄影检查,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是一种给新生儿做腹部立位X线摄影检查的一种支撑装置,能够给予新生儿立位的支撑,尤其是当新生儿的胃肠道发育不成熟或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都需要进行新生儿腹部立位X线摄影检查,以明确病情,但现有的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存在缺陷,现有的装置均无法对新生儿的体位进行调节,现有的腹部支撑装置在新生儿进行X线摄影时需有医护人员或者家长在一旁陪同,使患儿家属或医护人员受到了不必要的X线辐射,而且新生儿容易产生哭闹、身体也容易扭动,使X线摄影模糊,患儿可能需要多次拍摄,现有装置也不能因新生儿的体型和身高不同进行调节,在患儿进行检查时需要多次对患儿进行不同床板之间移动,增加了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负担,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有效的达到了新生儿体位可改变的目的,增加了可根据新生儿体形调节的功能,优化了新生儿体位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新生儿检查时高度可调节的功能,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减缓了新生儿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看护压力,增加了可放置新生儿物品的功能,降低了不同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座板,所述座板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腿板,腿板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扶手,所述座板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背板,背板与扶手转动连接,腿板和座板相互配合形成背板和扶手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的下方开有一个第一滑动槽,第一滑动槽内设有一个可沿第一滑动槽前后滑动的转动滑块,转动滑块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杆,转动连杆的另一端与腿板转动连接,转动滑块和转动连杆相互配合形成腿板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蜗轮,蜗轮的下方啮合有一个蜗杆,蜗杆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的左侧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起升手柄,所述座板的下方设有一个底座,所述蜗杆和起升手柄均与底座转动连接,起升手柄、第四锥齿轮、第三锥齿轮、蜗杆和蜗轮相互配合形成座板的限位结构。
优选的,所述座板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转动手柄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的前方啮合有一个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杆,转动杆的前方螺纹连接有一个转动滑块,转动手柄、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和转动杆相互配合形成转动滑块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
优选的,所述座板的上方开设有一个二类凹槽,二类凹槽内设有一个坐蔸,所述座板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贯穿座板的三类凹槽,所述坐蔸的后方设有多个限位凸起,每个限位凸起与对应的三类凹槽相互配合形成坐蔸的限位结构,所述坐蔸的上方开有一个四类凹槽,四类凹槽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无菌纱布,所述座板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绑带,所述扶手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二滑动槽,每个第二滑动槽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的第二滑动槽前后滑动的手部滑块,每个手部滑块的前后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两个夹紧螺杆,每个手部滑块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手部绑带。
优选的,所述腿板内设有多个格栅,腿板滑动连接有一个脚板,脚板内开有多个一类凹槽,所述脚板的后侧螺纹配合有一个手杆,每个所述一类凹槽、格栅和手杆相互配合形成脚板的限位结构,所述腿板与脚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
优选的,所述背板的前端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三滑动槽,每个第三滑动槽内均设有多个可沿对应的第三滑动槽上下滑动的背部滑块,每个背部滑块的上下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固定螺杆,每个背部滑块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第二绑带,所述背板的前端设有一个玩具支架。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方开有一个五类凹槽,五类凹槽与支撑板相互配合形成座板的限位结构,所述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轮。
优选的,所述玩具支架包括有一个与背板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第一夹紧块,第一夹紧块内开有一个第四滑动槽,第四滑动槽内设有一个可沿第四滑动槽上下滑动的第二夹紧块,第二夹紧块的端部和第四滑动槽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簧。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新生儿体位可改变的目的,增加了可根据新生儿体形调节的功能,优化了新生儿体位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新生儿检查时高度可调节的功能,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减缓了新生儿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看护压力,增加了可放置新生儿物品的功能,降低了不同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卧式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坐式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板与腿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图5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座板与底座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腿板与脚板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背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9中C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玩具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图11中D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座板、2-腿板、3-扶手、4-背板、5-第一滑动槽、6-转动滑块、7-转动连杆、8-蜗轮、9-蜗杆、10-第三锥齿轮、11-第四锥齿轮、12-起升手柄、13-底座、14-转动手柄、15-第二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7-转动杆、18-拉簧、19-支撑板、20-二类凹槽、21-坐蔸、22-三类凹槽、23-限位凸起、24-四类凹槽、25-无菌纱布、26-第一绑带、27-第二滑动槽、28-手部滑块、29-夹紧螺杆、30-手部绑带、31-格栅、32-脚板、33-一类凹槽、34-手杆、35-弹簧、36-第三滑动槽、37-背部滑块、38-固定螺杆、39-第二绑带、40-玩具支架、41-五类凹槽、42-滑动轮、43-第一连杆、44-第二连杆、45-第一夹紧块、46-第四滑动槽、47-第二夹紧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12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由图1-3给出,本实用包括座板1,为了使新生儿在做检查时拥有更多的体位,所述座板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腿板2,腿板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扶手3,扶手3用于支撑新生儿的手臂,所述座板1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背板4,背板4与扶手3转动连接,腿板2和座板1相互配合形成背板4和扶手3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1的下方开有一个第一滑动槽5,第一滑动槽5内设有一个可沿第一滑动槽5前后滑动的转动滑块6,转动滑块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杆7,转动连杆7的另一端与腿板2转动连接,转动滑块6和转动连杆7相互配合形成腿板2的限位结构,腿板2和座板1之间的角度可由转动滑块6的运动进行调节,转动滑块6的前后滑动带动转动连杆7的运动,转动连杆7带动腿板2运动,又由于腿板2和扶手3的相互配合能够改变背板4和座板1之间的角度,以达到使装置达到坐和卧的变形,所述座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蜗轮8,蜗轮8的下方啮合有一个蜗杆9,蜗杆9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0的左侧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11,第四锥齿轮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起升手柄12,所述座板1的下方设有一个底座13,所述蜗杆9和起升手柄12均与底座13转动连接,起升手柄12、第四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0、蜗杆9和蜗轮8相互配合形成座板1的限位结构,装置使用时,通过转动起升手柄12,可带动第四锥齿轮11转动,第四锥齿轮11带动第三锥齿轮10转动,同时蜗杆9可带动蜗轮8转动,蜗轮8的旋转角度即为座板1的旋转角度,在日常使用中此装置可设为床形态,做为新生儿的床板使用,在新生儿需要坐立检查时可调整装置为椅子形态,在新生儿需要立式检查时可给予新生儿立式辅助支撑。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5-7给出,为了使装置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定,所述座板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14,转动手柄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的前方啮合有一个第一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6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前方螺纹连接有一个转动滑块6,转动手柄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和转动杆17相互配合形成转动滑块6的限位结构,装置使用时,通过转动转动手柄14,可带动第二锥齿轮15转动,第二锥齿轮15可带动第一锥齿轮16转动,同时转动杆17可带动转动滑块6沿第一滑动槽5前后滑动,转动滑块6的前后滑动即可调整腿板2和座板1之间的开合角度,所述座板1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19,支撑板19可以在座板1与底座13平面平行的情况下给予座板1一定支撑,使座板1更加牢固稳定。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3-5给出,为了使装置在不同新生儿之间使用时更加干净卫生,所述座板1的上方开设有一个二类凹槽20,二类凹槽20内设有一个坐蔸21,坐蔸21用于支撑新生儿臀部,在装置竖立时给予婴幼儿竖直方向的支撑,所述座板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贯穿座板1的三类凹槽22,所述坐蔸21的后方设有多个限位凸起23,每个限位凸起23与对应的三类凹槽22相互配合形成坐蔸21的限位结构,在装置呈躺卧和坐立状态时可将坐蔸21拆下,并在二类凹槽20中放置无菌棉,使新生儿使用装置时的环境更加干净卫生,所述坐蔸21的上方开有一个四类凹槽24,四类凹槽24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无菌纱布25,无菌纱布25可以在装置竖立时紧贴新生儿臀部,使装置使用时更加柔软舒适,干净卫生,所述座板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绑带26,第一绑带26采用亲肤面料材质,并在两个第一绑带26的末端分别设有魔术贴勾面和魔术贴毛面,使两个第一绑带26之间能够相互贴合,用于固定新生儿腿部,所述扶手3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二滑动槽27,每个第二滑动槽27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7前后滑动的手部滑块28,每个手部滑块28的前后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夹紧螺杆29,每个手部滑块28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手部绑带30,每个手部绑带30均采用魔术贴相贴合的方式固定新生儿的手部,使用时可以移动手部滑块28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拧紧夹紧螺杆29来固定手部滑块28的位置,之后使用手部绑带30固定新生儿的手腕。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8给出,为了使装置能够适应更多不同体型的新生儿的使用,所述腿板2内设有多个格栅31,腿板2滑动连接有一个脚板32,格栅31与腿板2之间固定连接,脚板32用于在装置处于竖立状态时给予新生儿腿部竖直方向的支撑,脚板32内开有多个一类凹槽33,所述脚板32的后侧螺纹配合有一个手杆34,每个所述一类凹槽33、格栅31和手杆34相互配合形成脚板32的限位结构,所述腿板2与脚板3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35,在装置使用时,可以移动脚板32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拧紧手杆34使脚板32与腿板2之间的位置固定,也可通过移动脚板32的升降调节新生儿的高低。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由图9和图10给出,为了达到对新生儿限位更加稳定的目的,所述背板4的前端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三滑动槽36,每个第三滑动槽36内均设有多个可沿对应的第三滑动槽36上下滑动的背部滑块37,每个背部滑块37的上下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固定螺杆38,每个背部滑块37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第二绑带39,装置使用时可将背部滑块3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固定螺杆38便可固定背部滑块37的位置,每个第二绑带39的末端均采用魔术贴的方式与对应的第二绑带39之间相互贴合,每组相对应的第二绑带39分别用于固定新生儿的胸部和腰部,背部滑块37和第三滑动槽36之间的配合方式与手部滑块28和第二滑动槽27之间的配合方式相同,所述背板4的前端设有一个玩具支架40,玩具支架40可夹持玩具,在装置使用时能够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力,减缓新生儿的紧张情绪,减轻医护人员的看护压力。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由图3和图7给出,为了使装置使用时更加方便移动,所述底座13的上方开有一个五类凹槽41,五类凹槽41与支撑板19相互配合形成座板1的限位结构,在座板1由水平变为竖直的过程中,支撑板19由于重力作用可随着座板1的旋转逐渐与座板1贴合,能够减少竖直状态时装置所占用空间,所述底座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轮42,滑动轮42用于方便装置移动,也可在需要时固定装置位置,底座13下端设有多个加强底座13结构的连接杆,连接杆上也可放置新生儿所需的日用品和药品。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五的基础上,由图3、图11和图12给出,为了在装置使用时安抚新生儿的紧张情绪,所述玩具支架40包括有一个与背板4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43,第一连杆4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杆44,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第一夹紧块45,第一夹紧块45内开有一个第四滑动槽46,第四滑动槽46内设有一个可沿第四滑动槽46上下滑动的第二夹紧块47,第二夹紧块47的端部和第四滑动槽4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簧18,第一连杆43与背板4之间以及第二连杆44与第一连杆43之间均存在摩擦力作用,不会因玩具的重力而改变角度,第一夹紧块45与第二连杆44之间存在摩擦力作用,非人力作用不会产生改变相对位置,第二连杆44和第一夹紧块45之间采用球形铰接,使第一夹紧块45能够在一定角度内进行旋转,在使用玩具支架40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连杆43和第二连杆44的角度使第一夹紧块45移动到合适位置,然后将玩具夹持在第一夹紧块45和第二夹紧块47之间,通过拉簧18的作用能够夹紧玩具使玩具不易脱落,有效的吸引新生儿的注意力。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首先将新生儿放置在坐蔸21上,随后将背部滑块37移动到合适的位置后,拧紧固定螺杆38便可固定背部滑块37的位置,将所对应的第二绑带39相贴合,分别固定新生儿的胸部和腰部,然后将两个第一绑带26相互贴合用于固定新生儿腿部,移动脚板32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拧紧手杆34固定脚板32的位置,用于支撑新生儿的脚部,移动手部滑块28到合适位置,然后通过拧紧夹紧螺杆29固定手部滑块28的位置,之后将手部绑带30上的魔术贴相互贴合用于固定新生儿的手腕,随后移动第一夹紧块45到合适的位置然后放置玩具用于吸引新生儿注意力,当新生儿结束立式检查后,可通过转动起升手柄12,带动第三锥齿轮10转动,同时蜗杆9通过蜗轮8调节座板1的旋转角度,可将座板1缓慢转至水平状态,此时支撑板19由于重力作用自动下落,支撑板19下平面与五类凹槽41相接触,可给予座板1一定支撑,装置处于平躺状态时,可将坐蔸21从二类凹槽20中取下并在二类凹槽20中放置无菌棉,当新生儿需要坐立状态时,可通过调节转动手柄14,同时转动杆17使转动滑块6滑动,此时转动连杆7带动腿板2翻转,同时腿板2通过扶手3带动背板4翻转,使装置达到坐和卧的变换。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构思巧妙,操作简单方便,通过本设计有效的达到了新生儿体位可改变的目的,增加了可根据新生儿体形调节的功能,优化了新生儿体位的固定方式,增加了新生儿检查时高度可调节的功能,提升了装置的稳定性,减缓了新生儿的紧张情绪,减轻了医护人员和患儿家属的看护压力,增加了可放置新生儿物品的功能,降低了不同新生儿之间交叉感染的风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包括座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的前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腿板(2),腿板(2)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扶手(3),所述座板(1)的后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背板(4),背板(4)与扶手(3)转动连接,腿板(2)和座板(1)相互配合形成背板(4)和扶手(3)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1)的下方开有一个第一滑动槽(5),第一滑动槽(5)内设有一个可沿第一滑动槽(5)前后滑动的转动滑块(6),转动滑块(6)的下端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连杆(7),转动连杆(7)的另一端与腿板(2)转动连接,转动滑块(6)和转动连杆(7)相互配合形成腿板(2)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1)的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蜗轮(8),蜗轮(8)的下方啮合有一个蜗杆(9),蜗杆(9)的后方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三锥齿轮(10),第三锥齿轮(10)的左侧啮合有一个第四锥齿轮(11),第四锥齿轮(1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一个起升手柄(12),所述座板(1)的下方设有一个底座(13),所述蜗杆(9)和起升手柄(12)均与底座(13)转动连接,起升手柄(12)、第四锥齿轮(11)、第三锥齿轮(10)、蜗杆(9)和蜗轮(8)相互配合形成座板(1)的限位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的下方转动连接有一个转动手柄(14),转动手柄(14)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一个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轮(15)的前方啮合有一个第一锥齿轮(16),第一锥齿轮(16)的前方固定连接有一个转动杆(17),转动杆(17)的前方螺纹连接有一个转动滑块(6),转动手柄(14)、第二锥齿轮(15)、第一锥齿轮(16)和转动杆(17)相互配合形成转动滑块(6)的限位结构,所述座板(1)转动连接有一个支撑板(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板(1)的上方开设有一个二类凹槽(20),二类凹槽(20)内设有一个坐蔸(21),所述座板(1)的内部开设有多个贯穿座板(1)的三类凹槽(22),所述坐蔸(21)的后方设有多个限位凸起(23),每个限位凸起(23)与对应的三类凹槽(22)相互配合形成坐蔸(21)的限位结构,所述坐蔸(21)的上方开有一个四类凹槽(24),四类凹槽(24)内部固定连接有一个无菌纱布(25),所述座板(1)的上方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绑带(26),所述扶手(3)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二滑动槽(27),每个第二滑动槽(27)内均设有一个可沿对应的第二滑动槽(27)前后滑动的手部滑块(28),每个手部滑块(28)的前后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两个夹紧螺杆(29),每个手部滑块(28)的上方均设有一个手部绑带(3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腿板(2)内设有多个格栅(31),腿板(2)滑动连接有一个脚板(32),脚板(32)内开有多个一类凹槽(33),所述脚板(32)的后侧螺纹配合有一个手杆(34),每个所述一类凹槽(33)、格栅(31)和手杆(34)相互配合形成脚板(32)的限位结构,所述腿板(2)与脚板(32)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弹簧(3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板(4)的前端左右对称开有多个第三滑动槽(36),每个第三滑动槽(36)内均设有多个可沿对应的第三滑动槽(36)上下滑动的背部滑块(37),每个背部滑块(37)的上下两侧均螺纹配合有一个固定螺杆(38),每个背部滑块(37)的上方均设有一个第二绑带(39),所述背板(4)的前端设有一个玩具支架(4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3)的上方开有一个五类凹槽(41),五类凹槽(41)与支撑板(19)相互配合形成座板(1)的限位结构,所述底座(1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滑动轮(4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玩具支架(40)包括有一个与背板(4)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43),第一连杆(4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一个第二连杆(44),第二连杆(44)的另一端铰接有一个第一夹紧块(45),第一夹紧块(45)内开有一个第四滑动槽(46),第四滑动槽(46)内设有一个可沿第四滑动槽(46)上下滑动的第二夹紧块(47),第二夹紧块(47)的端部和第四滑动槽(4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拉簧(18)。
CN202120726373.2U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482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6373.2U CN214804820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26373.2U CN214804820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804820U true CN214804820U (zh) 2021-11-23

Family

ID=78762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26373.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804820U (zh) 2021-04-10 2021-04-10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80482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611639U (zh) 一种新型妇产科检查床
CN211324934U (zh) 一种眼科检查用头部固定装置
CN114652339A (zh)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CN214804820U (zh) 一种新生儿腹部立位辅助支撑装置
CN109998849A (zh) 一种产科特殊坐式产椅
CN111887881A (zh) 一种影像科用辅助检查装置
CN209252905U (zh) 新型人体足部负重装置
CN110559147B (zh) 一种多功能儿科临床诊断装置
CN211382040U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脊椎牵引装置
CN209661675U (zh) 一种新生儿立位拍片辅助装置
CN210472802U (zh) 一种医用放射科用治疗床
CN2422956Y (zh) 多功能肛肠手术治疗检查床
CN201642685U (zh) 一种护理器械
CN108815624A (zh) 一种小儿科专用输液装置
CN217853511U (zh) 一种骨科护理用牵引装置
CN216294388U (zh) 一种精神病人肢体保护用固定装置
CN209575006U (zh) 一种精神患者护理约束椅
CN215938134U (zh) 一种妇产科产检支撑设备
CN110236857A (zh) 一种产科助产床
CN215689198U (zh) 一种重症监护用移动式急救装置
CN111449879A (zh) 一体式早产儿体位辅助器具
CN213964212U (zh) 袋鼠式护理靠背椅
CN214761148U (zh) 一种新生儿立位拍片辅助装置
CN213697746U (zh) 一种妇产科用母婴床
CN213883258U (zh) 一种新生儿胸片拍摄辅助体位固定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