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6472U - 无人潜水器 - Google Patents

无人潜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6472U
CN214776472U CN202120144790.6U CN202120144790U CN214776472U CN 214776472 U CN214776472 U CN 214776472U CN 202120144790 U CN202120144790 U CN 202120144790U CN 214776472 U CN214776472 U CN 2147764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manned submersible
bottom plate
plate
holes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4479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建仓
芦斌
齐有泉
张同同
李槐
许文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eepinfar Ocean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Deepinfar Ocean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epinfar Ocean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Deepinfar Ocean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14479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64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64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64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人潜水器。无人潜水器包括:架体,包括面向所述无人潜水器下侧的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推进器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开口向下;多个推进器,配置于各个所述通孔内;以及,多个连接悬臂,分别包括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底板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推进器固定安装。将推进器设置在了潜水器的底部通孔中,解决了无人潜水器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下潜缓慢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Description

无人潜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潜水器。
背景技术
水下作业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越发常见,而在此过程中经常需要用到无人潜水器。目前无人潜水器在入水准备下潜时,多是将无人潜水器直接放置在水面上,让其依靠自身重力、压载物或人工施力慢慢浸入水中。该下潜过程漫长使用不便,无法适应多种应用场景下的效率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潜水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无人潜水器在浸入水中的过程中下潜缓慢和使用不便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人潜水器,其包括:架体,包括面向所述无人潜水器下侧的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推进器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开口向下;多个推进器,配置于各个所述通孔内;以及,多个连接悬臂,分别包括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底板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推进器固定安装。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连接悬臂包括臂体、所述第一连接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臂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其中一个装配连接,且能在多个调节位置上装配固定,以调节所述推进器安装角度。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臂体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座一侧设有一个装配竖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一个面向所述装配竖槽延伸的安装臂,以紧固件在多个位置上连接固定所述装配竖槽与所述安装臂。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弧形板,以所述弧形板匹配连接于所述推进器的电机壳外;以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座为对应所述底板的板件,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有与所述底板装配的装配孔,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装配固定。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为多个板片组合而成的箱体结构,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板,且上端向外而下端向内地斜向向下延伸,同侧的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平行。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推进器的轴线下端均向所述架体中心方向倾斜。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架体还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所述侧板下侧与所述底板中的多层板体的侧边装配固定,所述侧板上侧与所述顶板侧边装配固定;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为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装配固定有多个水平推进器。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侧板还设有多个适配所述通孔的避让槽,以在侧面让出所述推进器的驱动通道。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侧板呈口字形,中部形成有略呈菱形的操作窗,且该侧板两端均设有操作孔。
在某些实施方案中,所述底板的底面还设置有多个行走轮,其中包括一组万向轮以及一组定向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将推进器设置在了潜水器的底部通孔中,在将无人潜水器放入水中时,推进器可以更快地与水面接触,为无人潜水器提供向下的推力,使整个无人潜水器快速浸入水面。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顶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底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中推进器安装在底板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其中,1架体,11固定腔,12底板,13通孔,14侧板,141操作窗,142操作孔,143避让槽,15顶板,2推进器,21螺旋桨,22电机壳,3连接悬臂,31臂体,32第一连接座,33第二连接座,331安装臂,332弧形板,4滚轮,5水平推进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无人潜水器多靠自重或外部施力从水面浸入水中,过程漫长且使用不便。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将推进器布置在底部的无人潜水器以解决该问题。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是将能够提供竖直方向推力的推进器设置在了架体底部的通孔附近,使推进器能够更早地与水面接触并为无人潜水器提供下潜的推力使无人潜水器能够迅速潜入水中。
参考图1-图6,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顶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底部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底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的推进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人潜水器一实施例中推进器安装在底板上的局部立体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无人潜水器包括:架体1,包括面向所述无人潜水器下侧的底板12,所述底板12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推进器2的通孔13,各所述通孔13开口向下;多个推进器2,配置于各个所述通孔13内;以及,多个连接悬臂3,分别包括第一连接座32以及第二连接座33,所述第一连接座32与所述底板12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33与所述推进器2固定安装。
参考图4,本实施例中底板12上设有4个通孔13,每个通孔13附近分别配置有1个推进器2。其中通孔13的位置和数量可以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需要自行设定,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通过在底板12设置开口向下的通孔13以安装推进器2,以推进器2形成向下的驱动力,而利用连接悬臂3对推进器2进行安装,将推进器2固定在底板12,从而便于将反作用力由底板12承接,这样可不需要在通孔13中再配置其他连接件,一方面便于安装,另一方面还能减少对通孔13内水的流动造成阻碍。
当无人潜水器被放到水面上时,位于架体1底部的底板12先接触水面,水从底板12上的各个通孔13处率先进入固定腔11中。这时配置于通孔13内的推进器2接触到水面,推进器2的电机启动,驱动推进器2上的螺旋桨21旋转,以便加速将水引至底板12的上方,并同时为无人潜水器提供向下的作用力,加快整个无人潜水器浸入水中的下潜速度。同时流入无人潜水器内部的水流有助于内部各零件的散热。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悬臂3包括臂体31、第一连接座32以及第二连接座33,臂体31与第一连接座32以及第二连接座33的其中一个装配连接,且能在多个调节位置上装配固定,以调节推进器2安装角度。
由此,利用连接悬臂3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12与推进器2,且至少其中一侧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从而便于灵活调节连接悬臂3的倾斜角度,获取期望的推力方向。如此,连接悬臂3可以分为多个部件进行制造,而在装配或使用时再根据实际环境条件或使用条件进行装配或调节,从而更便于生产以及使用。换言之,各个推进器2的推力并不一定必须与水平面垂直,只需要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一定量的分力即可,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其中推进器2的转速还可以是可调节的,由此可以通过对各个推进器2的转速进行调节,结合倾斜安装的推进器2获取不同应用场景和运行模式下所需的对无人潜水器在不同方向上的不同大小的推力,例如进入悬浮平衡状态、转向、倾斜移动以及加速或缓慢下潜或上浮等。
本实施例中的臂体31对应第二连接座33一侧设有一个装配竖槽,第二连接座33设有一个面向装配竖槽延伸的安装臂331,以紧固件在多个位置上连接固定装配竖槽与安装臂331。
由此,利用装配竖槽与紧固件的配合,从而可以利用紧固件将安装臂331压紧固定,而在需要将变换装配位置时,只需要拧松紧固件,而不需要完全拆解紧固件,在完成位置调节后,便可以完成角度调节。其中,紧固件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卡扣、喉箍、活动紧固件等,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座33包括弧形板332,以弧形板332匹配连接于推进器2的电机壳22外;以及/或者,第一连接座32为对应底板12的板件,所述第一连接座32设置有与所述底板12装配的装配孔,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装配固定。
由此,连接座33分别以对应被固定部件形状,配置为对应的平板或弧形板332,从而形成与被固定部件的稳固对接,避免因电机震动而造成接触面松动或大幅摆动,从而增强结构稳定性。其中,紧固件可以为本领域常用的紧固件,例如螺栓、卡扣、喉箍、活动紧固件等,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底板12为多个板片组合而成的箱体结构,通孔13贯穿底板12,且上端向外而下端向内地斜向向下延伸,同侧的通孔13延伸方向平行。
由此,底板12均由板片组合而成,以此利用冲压成型的钣金板组合形成结构框架,且底板12内由于能形成安装腔,还可供安装各种器件,比如传感器、动力部件等。通孔13贯穿底板12并倾斜延伸,以将推进器2适当地倾斜配置于通孔13内。其中,通孔13的形状和大小只需适配推进器2的形状和尺寸,不妨碍和影响推进器2的姿态和工作即可,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推进器2的轴线下端均向所述架体1中心方向倾斜。
由此,本实施例中推进器2按照习惯会成对配置,而成对配置的推进器2下端均向架体1中心方向倾斜,向下驱动时,会将架体1中心正下方的水向上排出,形成驱动力的同时直接降低水阻,再一方面就是,向上的排水会对称地向两侧的斜上方冲击,以便于将排出的水直接作用到外周的水中,避免将水打到内部的器件或架体1上,增大驱动有效的同时避免损害。
本实施例的架体1还包括两个侧板14和一个顶板15,侧板14下侧与底板12中的多层板体的侧边装配固定,侧板14上侧与顶板15侧边装配固定;在底板12与顶板15之间为固定腔11,固定腔11内装配固定有多个水平推进器5。
由此,利用冲压成型的钣金板组合形成结构框架,一方面钣金件可以快速精确地制造,且对接位置精准,另一方面,板与板之间形成面与面的对接处,可以配置更多的卡接结构或紧固件,从而组合形成更牢固的结构。其中,架体1也可以为其他形状,如圆柱形、棱柱形等,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本实施例中的侧板14还设有多个适配所述通孔的避让槽143,以在侧面让出推进器2的驱动通道。
由此,水流经推进器2驱动后流入固定腔11中并直接从避让槽143处流出,防止侧板14阻挡水流的流动,损耗推进器的推力。同时为了不影响侧板强度,侧板14在让出避让槽143的位置还可以选择配置向下的凸出,侧板14的避让槽143还能便于对推进器2进行装配与调节。
本实施例中的侧板14呈口字形,中部形成有略呈菱形的操作窗141,且该侧板两端均设有操作孔142。
侧板14由于侧面中空,减轻整体重量的同时,以呈菱形的结构对内部进行结构加强,而操作孔142可便于供手握持,这样也就会在四个角上形成四个可供握持的把手。
本实施例中的底板12的底面还设置有多个行走轮4,其中包括一组万向轮以及一组定向轮。
由此方便无人潜水器在陆地上的使用和运送,即便在水中触底后,也对底板12结构进行有效保护。
本实用新型中的所有方向性指示,例如上、下、左、右、前、后、顶部、底部、侧面等用于描述在某一特定姿态下的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运动情况等,皆为基于图1中无人控制无人潜水器状态做出的相应描述。该方向性指示不随附图中无人潜水器姿态的改变而改变。
本实用新型可以包括在此隐含或明确公开的任何特征或特征组合或其概括,不局限于上述罗列的任何限定的范围。在此所述的有关任何元件、特征和/或结构布置可以以任何适合的方式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架体,包括面向所述无人潜水器下侧的底板,所述底板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推进器的通孔,各所述通孔开口向下;
多个推进器,配置于各个所述通孔内;以及,
多个连接悬臂,分别包括第一连接座以及第二连接座,所述第一连接座与所述底板装配连接,所述第二连接座与所述推进器固定安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悬臂包括臂体、所述第一连接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所述臂体与所述第一连接座以及所述第二连接座的其中一个装配连接,且能在多个调节位置上装配固定,以调节所述推进器安装角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臂体对应所述第二连接座一侧设有一个装配竖槽,所述第二连接座设有一个面向所述装配竖槽延伸的安装臂,以紧固件在多个位置上连接固定所述装配竖槽与所述安装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座包括弧形板,以所述弧形板匹配连接于所述推进器的电机壳外;以及/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座为对应所述底板的板件,所述第一连接座设置有与所述底板装配的装配孔,以通过紧固件进行装配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为多个板片组合而成的箱体结构,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底板,且上端向外而下端向内地斜向向下延伸,同侧的所述通孔延伸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进器的轴线下端均向所述架体中心方向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还包括两个侧板和一个顶板,所述侧板下侧与所述底板中的多层板体的侧边装配固定,所述侧板上侧与所述顶板侧边装配固定;在所述底板与所述顶板之间为固定腔,所述固定腔内装配固定有多个水平推进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还设有多个适配所述通孔的避让槽,以在侧面让出所述推进器的驱动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呈口字形,中部形成有略呈菱形的操作窗,且该侧板两端均设有操作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潜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面还设置有多个行走轮,其中包括一组万向轮以及一组定向轮。
CN202120144790.6U 2021-01-19 2021-01-19 无人潜水器 Active CN2147764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4790.6U CN214776472U (zh) 2021-01-19 2021-01-19 无人潜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44790.6U CN214776472U (zh) 2021-01-19 2021-01-19 无人潜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6472U true CN214776472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48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44790.6U Active CN214776472U (zh) 2021-01-19 2021-01-19 无人潜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647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6394A (zh) * 2022-03-23 2022-05-20 北京天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力布局模式的八推进器遥控无人潜水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6394A (zh) * 2022-03-23 2022-05-20 北京天必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双动力布局模式的八推进器遥控无人潜水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76472U (zh) 无人潜水器
US3846517A (en) Stabilization system for a floating water aerator
CA2101699C (en) Floatable dock
US6789278B2 (en) Portable device for generating a current in a vessel
KR101685896B1 (ko) 수상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A2134112C (en) Paddle wheel for a ship
CN216332378U (zh) 一种浮动磁铁组件
JP2727495B2 (ja) 浮体を支持するコネクタ装置
CN21182790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警示装置
US6390455B1 (en) Bubble generating device having a float connected thereto
JPH0478513B2 (zh)
CN211341392U (zh) 一种角钢组件及吊顶装置
CN218437255U (zh) 一种水下清淤机器人搭载结构
JP2636156B2 (ja) 3本フロート式浮船台
CN217103265U (zh) 一种防倾倒太阳能增氧器
CN219710251U (zh) 一种水上施工作业平台
CN213057434U (zh) 一种新型水中漂浮式建筑
KR102462301B1 (ko) 수상 구조물용 부력체
CN217896181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其混凝土浮桥
CN216332676U (zh) 一种新型微型水下机器人外框架结构
CN216287258U (zh) 一种仿生鱼水下环保科普的教学用具
CN213868310U (zh) 一种水上装配式建筑
CN218546213U (zh) 一种铝锭钻孔取样装置
CN220130282U (zh) 一种浮体的沉浮装置
CN217348160U (zh) 一种易安装拆卸的浮体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