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72083U - 一种迎宾机器人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迎宾机器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72083U
CN214772083U CN202120676260.6U CN202120676260U CN214772083U CN 214772083 U CN214772083 U CN 214772083U CN 202120676260 U CN202120676260 U CN 202120676260U CN 214772083 U CN214772083 U CN 2147720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fixedly connected
transmission
arm
rotatably connec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6260.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旭
刘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Aerospace Engineering
Priority to CN202120676260.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720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720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7208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两端转动连接有U型块,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臂,手臂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部;所述主体一端转动连接有颈部,颈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头部,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部腿部,所述主体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接触,第一套筒另一端与U型块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第一传动齿套在第一套筒上,第一套筒中部转动接触有传动轴,该装置可以优化了手臂的灵活程度,可以进行多种动作,提高实用性与欣赏性。

Description

一种迎宾机器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迎宾机器人。
背景技术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
目前迎宾机器人是集语音识别技术和智能运动技术于一身的高科技产品,且该机器人为仿人型、身高和体形等都力争逼真,给人以真切之感。现有技术中,迎宾机器人可以放置在餐厅门口对进出顾客进行问候。
但是由于迎宾机器人制造复杂,导致一般机器人不够灵活,只能进行固定的几个动作。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提出一种迎宾机器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迎宾机器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主体,所述主体两端转动连接有U型块,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臂,手臂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部;
所述主体一端转动连接有颈部,颈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头部,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部腿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主体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接触,第一套筒另一端与U型块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第一传动齿套在第一套筒上,第一套筒中部转动接触有传动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轴贯穿第一套筒,传动轴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位于U型块之中,传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第二传动齿套在传动轴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支架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正反电机与第二正反电机,第一正反电机与第二正反电机分别位于固定支架同一端面两侧,第一正反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第一主动齿与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第二正反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第二主动齿与第二传动齿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U型块内部设置有转杆,转杆与U型块转动连接,转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套在转杆上,传动轴伸入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手臂包括大臂与小臂,大臂一端设置有连接杆,大臂通过连接杆与小臂转动连接,大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另一端与转杆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臂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两端与大臂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二支撑板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第二支撑板,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曲柄摇杆,曲柄摇杆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小臂一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贯穿第二套筒, 传动杆与第二套筒滑动接触,小臂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两端与小臂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支撑板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二转轴伸出小臂,第二转轴另一端与手部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第一正反电机与第二正反电机控制手部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第一正反电机控制第一主动轴转动,第一主动轴带第一主动齿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齿与第一传动齿啮合带动第一套筒转动,第一套筒带动U型块转动,即完成前后摆臂动作,第二正反电机通过控制第二主动轴带动第二主动齿转动,通过第二主动齿与第二传动齿啮合带传动轴转动,即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啮合带动连接块转动,连接块带动手臂做左右摆臂动作,该装置通过第二电机控制手臂做弯曲运动,第二电机控制第一转轴转动,第一转轴带动曲柄摇杆转动,曲柄摇杆带动通过第二套筒与传动杆配合带动传动杆前后移动,即小臂前后摆动做弯曲运动,该装置可以优化了手臂的灵活程度,可以进行多种动作,提高实用性与欣赏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迎宾机器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迎宾机器人中手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迎宾机器人中肩膀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1-主体、2-颈部、3-头部、4-U型块、5-手臂、6-手部、7-腿部、8-固定块、9-小臂、10-第一电机、11-第一支撑板、12-大臂、13-连接杆、14-第二支撑板、15-第二电机、16- 连接块、17-转杆、18-第一套筒、19-第一传动齿、20-第一主动齿、21-第一主动轴、22- 第一正反电机、23-传动轴、24-第二传动齿、25-第二主动齿、26-第二正反电机、27-第一转轴、28-曲柄摇杆、29-第二套筒、30-第一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2-第二主动轴、 33-固定支架、34-传动杆、35-第二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 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主体1,所述主体1两端转动连接有U型块4,主体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臂5,手臂5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部6;
所述主体1一端转动连接有颈部2,颈部2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头部3,主体1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部腿部7,该装置通过第一正反电机22与第二正反电机26控制手部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通过第二电机15控制手臂做弯曲运动,优化了手臂的灵活程度,可以进行多种动作,提高实用性与欣赏性。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和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所述主体1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33,固定支架33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筒18,第一套筒18一端与固定支架33转动接触,第一套筒18另一端与U型块4螺栓连接,第一套筒18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19, 第一传动齿19套在第一套筒18上,第一套筒18中部转动接触有传动轴23。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轴23贯穿第一套筒18,传动轴23一端与固定支架33转动连接,传动轴23另一端位于U型块4之中,传动轴23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24,第二传动齿24套在传动轴23上。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33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正反电机22与第二正反电机26,第一正反电机22与第二正反电机26分别位于固定支架33同一端面两侧,第一正反电机22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轴21,第一主动轴21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20,第一主动齿 20与第一传动齿19相啮合,第二正反电机26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轴32,第二主动轴 32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25,第二主动齿25与第二传动齿24相啮合,通过第一主动齿20与第一传动齿19啮合带动第一套筒18转动,第一套筒18带动U型块4转动,即完成前后摆臂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U型块4内部设置有转杆17,转杆17与U型块4转动连接,转杆17 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31,第二锥齿轮31套在转杆17上,传动轴23伸入主体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30,第一锥齿轮30与第二锥齿轮31相啮合,通过第一锥齿轮30与第二锥齿轮31啮合带动连接块16转动,连接块16带动手臂做左右摆臂动作。
进一步的,所述手臂5包括大臂12与小臂9,大臂12一端设置有连接杆13,大臂12通过连接杆13与小臂9转动连接,大臂12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16,连接块16另一端与转杆17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大臂12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14,第二支撑板14两端与大臂12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14一端螺栓连接有第二电机15,第二电机15与第二支撑板14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27,第一转轴27穿过第二支撑板14,第一转轴27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曲柄摇杆28,曲柄摇杆28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29,曲柄摇杆28带动通过第二套筒29 与传动杆34配合带动传动杆34前后移动,即小臂9前后摆动做弯曲运动。
进一步的,所述小臂9一端设置有传动杆34,传动杆34贯穿第二套筒29,传动杆34与第二套筒29滑动接触,小臂9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11,第一支撑板11两端与小臂9 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11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与第一支撑板11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35,第二转轴35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第二转轴35伸出小臂9,第二转轴35另一端与手部6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该装置通过第一正反电机22与第二正反电机26控制手部左右移动和前后移动,第一正反电机22控制第一主动轴21转动,第一主动轴21带第一主动齿20转动,通过第一主动齿20与第一传动齿19啮合带动第一套筒18转动,第一套筒18带动U型块4转动,即完成前后摆臂动作,第二正反电机26通过控制第二主动轴32 带动第二主动齿25转动,通过第二主动齿25与第二传动齿24啮合带传动轴23转动,即第一锥齿轮30转动,通过第一锥齿轮30与第二锥齿轮31啮合带动连接块16转动,连接块16带动手臂做左右摆臂动作,该装置通过第二电机15控制手臂做弯曲运动,第二电机 15控制第一转轴27转动,第一转轴27带动曲柄摇杆28转动,曲柄摇杆28带动通过第二套筒29与传动杆34配合带动传动杆34前后移动,即小臂9前后摆动做弯曲运动,该装置可以优化了手臂的灵活程度,可以进行多种动作,提高实用性与欣赏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迎宾机器人,包括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两端转动连接有U型块,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臂,手臂另一端转动连接有手部;
所述主体一端转动连接有颈部,颈部另一端转动连接有头部,主体另一端转动连接有腿部腿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内部两端设置有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中部设置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接触,第一套筒另一端与U型块固定连接,第一套筒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第一传动齿套在第一套筒上,第一套筒中部转动接触有传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贯穿第一套筒,传动轴一端与固定支架转动连接,传动轴另一端位于U型块之中,传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第二传动齿套在传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支架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正反电机与第二正反电机,第一正反电机与第二正反电机分别位于固定支架同一端面两侧,第一正反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主动轴,第一主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主动齿,第一主动齿与第一传动齿相啮合,第二正反电机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主动轴,第二主动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主动齿,第二主动齿与第二传动齿相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块内部设置有转杆,转杆与U型块转动连接,转杆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套在转杆上,传动轴伸入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臂包括大臂与小臂,大臂一端设置有连接杆,大臂通过连接杆与小臂转动连接,大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另一端与转杆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臂内部设置有第二支撑板,第二支撑板两端与大臂固定连接,第二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第二电机与第二支撑板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穿过第二支撑板,第一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曲柄摇杆,曲柄摇杆末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套筒。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迎宾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小臂一端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贯穿第二套筒,传动杆与第二套筒滑动接触,小臂内侧设置有第一支撑板,第一支撑板两端与小臂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板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支撑板接触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块,第二转轴伸出小臂,第二转轴另一端与手部固定连接。
CN202120676260.6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迎宾机器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720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260.6U CN2147720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迎宾机器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6260.6U CN2147720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迎宾机器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72083U true CN214772083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668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6260.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772083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迎宾机器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720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367405B (zh) 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
CN107932541A (zh) 一种由微型电机驱动控制的欠驱动仿人灵巧手
CN206560513U (zh) 自助洗澡床
CN110640774B (zh) 一种六自由度五指机械手
CN109172060B (zh) 一种上肢假肢的假肢手
WO2019114143A1 (zh) 机器人的头部结构及具有其的机器人
CN104875215B (zh) 一种两自由度仿人手腕装置
CN214772083U (zh) 一种迎宾机器人
CN109481104B (zh) 一种三节连动假肢手指
CN204428215U (zh) 一种仿人型肌电假手
CN101898359A (zh) 仿人机器人眼部
CN109172061A (zh) 一种多自由度的上肢假肢
CN108784892B (zh) 一种机械传动式假肢手臂
CN110538015B (zh) 一种机械假肢手臂
CN202426689U (zh) 舵机驱动式肩离断型上假肢
CN201760882U (zh) 仿人机器人眼部机构
CN114271865B (zh) 一种咽拭子采集机械臂
CN102525693A (zh) 舵机驱动式肩离断型上假肢
CN205840751U (zh) 一种手、电动卷帘驱动器
CN209187083U (zh) 一种假肢手的双侧驱动手指
CN209332389U (zh) 一种多自由度的上肢假肢
CN204800661U (zh) 一种两自由度仿人手腕装置
CN201664922U (zh) 仿人形机器人假肢的手及小臂
CN109605406B (zh) 一种仿生手指
CN209933081U (zh) 轮系式欠驱动仿生假肢手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11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