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2734U -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2734U
CN214762734U CN202120154144.8U CN202120154144U CN214762734U CN 214762734 U CN214762734 U CN 214762734U CN 202120154144 U CN202120154144 U CN 202120154144U CN 214762734 U CN214762734 U CN 2147627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body
gasket
laryngeal
stoma
humidif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54144.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平
肖丽萍
陈明英
陈碧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ngyan First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Longyan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ngyan First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Longyan First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154144.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27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27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27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包括罩体和垫片,所述罩体的四周贴合颈部,罩体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接向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所述垫片为平面结构,垫片的中心设置有对应喉造口的开口,所述垫片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罩体的内侧,所述罩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带。结构简单,起到湿化和加温空气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背景技术
气管切开是指对临床上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无法建立自主呼吸或重症患者,所采取的一种重新建立通气的治疗手段,临床上又称为气管造口术,其目的是重建呼吸通道,保持气流通畅,改善呼吸。主要方法是在2-4气管环之间切开气管前壁,置入喉套管。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失去了上呼吸道加温、加湿等功能,造口长期暴露,气道干涩,舒适度差。因此气道湿化是气道护理的重点,也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气道湿化包括雾化、微量泵持续泵入湿化等方式,目前,市面上的雾化面罩主要是根据颜面部结构设计的,不适用于喉造口。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长期造口暴露引起的气道干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结构简单,起到湿化和加温空气的作用。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包括罩体和垫片,所述罩体的四周贴合颈部,罩体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接向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所述垫片为平面结构,垫片的中心设置有对应喉造口的开口,所述垫片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罩体的内侧,所述罩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带。
本实用新型所述垫片的两端开设有卡孔,所述罩体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该卡孔的卡块。
本实用新型所述垫片为透明EVA材质。
本实用新型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供湿化管穿入的插入孔。
优选地,所述插入孔朝向罩体内的一侧连接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设置有弹性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述罩体为软质医用硅胶,贴合度好,且舒适度佳。
本实用新型所述垫片与罩体拱起的内腔面相契合,不会影响罩体四周与颈部的贴合度,在雾化时能避免雾化液珠打湿喉造口的纱布。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罩体上设置向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可用于氧驱气道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未连接雾化器时,可用于供空气进入的同时防止异物的进入;罩体内拱起的内腔可容纳空气,使空气在内腔停留后再进入气道,起到湿化和加温的作用。
2、在罩体的内侧可拆卸安装平面的垫片,可在使用时覆盖喉造口的纱布,在人工气道雾化操作时有效保护纱布不会被浸湿,避免频繁更换纱布。
3、在罩体上设置供湿化管穿入的插入孔,便于采用持续微量泵泵入法进行24小时人工气道湿化时,解决湿化管不断脱出、用胶布粘连易污染的问题。
4、在插入孔朝向罩体内的一侧连接插入管,并在插入管的内壁设置弹性层,可通过弹性层夹持住插入的湿化管,避免湿化管从罩体上脱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罩体的内侧示意图。
图3为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喉造口保护罩的侧示图。
图中标记为:1、罩体,2、垫片,3、雾化器接头,4、插入孔,5、连接带,6、卡块,7、开口,8、卡孔,9、通气口,10、插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加清楚、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为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如图1-4所示,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包括罩体1和垫片2,所述罩体1的四周贴合颈部,罩体1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口9,所述通气口9连接向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3,所述垫片2为平面结构,垫片2的中心设置有对应喉造口的开口7,所述垫片2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罩体1的内侧,所述罩体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带5。
先将垫片2安装于罩体1的内侧,再通过两侧的两根连接带2,将罩体1固定在颈部,遮挡住喉造口,由雾化器接头3供空气进出,同时同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3可防止异物的进入;罩体1内拱起的空腔可容纳空气,使空气在空腔内停留后再进入气道,起到湿化和加温的作用。垫片呈平面状,覆盖喉造口的纱布,在人工气道雾化操作时有效保护纱布不会被浸湿,避免频繁更换纱布,雾化结束后可拆卸。
采用氧驱气道湿化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将 0.9%的氯化钠溶液加入到雾化器的雾化罐中,并将雾化器的尾端连接中心供氧,通过雾化器接头3连接本保护罩,调节氧流量4L/min,实现持续气道雾化。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垫片2的两端开设有卡孔7,所述罩体1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该卡孔7的卡块6。
所述垫片2为透明EVA材质。
实施例3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罩体1上设置有供湿化管穿入的插入孔4。
采用持续微量泵泵入法进行人工气道湿化, 用50mL注射器抽取0.9%的氯化钠溶液后连接输液延长管,在延长管从罩体的插入孔4插入罩体内侧,然后将注射器放入微量泵,根据痰液的性质调节湿化液泵入速度,保证24h泵入的湿化液量不少于呼吸道240mL。
实施例4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3的基础上:
如图4所示,所述插入孔4朝向罩体1内的一侧连接有插入管10,所述插入管10的内壁设置有弹性层。
所述弹性层为弹力橡胶或者弹力棉。
实施例5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
所述罩体1为软质医用硅胶。
所述垫片2与罩体1拱起的内腔面相契合。
本实用新型中未提及的连接方式为粘接或者一体成型等常规连接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包括罩体和垫片,所述罩体的四周贴合颈部,罩体的中心设置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连接向下弯曲的雾化器接头,所述垫片为平面结构,垫片的中心设置有对应喉造口的开口,所述垫片的两端可拆卸的连接于罩体的内侧,所述罩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连接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的两端开设有卡孔,所述罩体内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对应该卡孔的卡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为透明EVA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供湿化管穿入的插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入孔朝向罩体内的一侧连接有插入管,所述插入管的内壁设置有弹性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罩体为软质医用硅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与罩体拱起的内腔面相契合。
CN202120154144.8U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Active CN2147627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4144.8U CN21476273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54144.8U CN21476273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2734U true CN214762734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487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54144.8U Active CN214762734U (zh) 2021-01-20 2021-01-20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27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9041U (zh) 一种呼吸内科用气管插管
CN214762734U (zh) 一种用于气道湿化、雾化的喉造口保护罩
CN203663204U (zh) 一种医用气管插管连接头
CN203620020U (zh) 气道工具的密封结构
CN205198644U (zh) 气管插管
CN209033417U (zh) 定位吸痰喉罩
CN201168310Y (zh) 多功能发光气管导管
CN213131396U (zh) 鼻咽通气道
CN210044644U (zh) 一种气切吸氧装置
CN204655722U (zh) 带吸引的双囊气管插管
CN209033418U (zh) 免充气吸痰型插管喉罩
CN111135407A (zh) 一种麻醉科用多通道口咽部通气装置
CN209075763U (zh) 一次性用多功能口咽通气道
CN214762733U (zh) 一种可收集痰液的喉造口保护罩
CN213667331U (zh) 一种经鼻咽部声门上的吸氧装置
CN217041018U (zh) 气管插管湿化固定器
CN214970695U (zh) 一种金属套管吸氧装置
CN110665103A (zh) 适用于仰卧位患的高舒适度呼吸管理工具
CN205215892U (zh) 一种牙垫型管路固定器
CN213285049U (zh) 一种可吸引及供氧的口咽通气道
CN209662373U (zh) 一种新型鼻罩
CN213760059U (zh) 一种气管插管结构
CN213220256U (zh) 一种用于气管切开患者的氧气管
CN215426714U (zh) 一次性使用人工气道氧气连接装置
CN202459707U (zh) 一次性使用多功能气管切开插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