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62102U - 一种助行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助行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62102U
CN214762102U CN202120256016.4U CN202120256016U CN214762102U CN 214762102 U CN214762102 U CN 214762102U CN 202120256016 U CN202120256016 U CN 202120256016U CN 214762102 U CN214762102 U CN 2147621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cket
supporting rod
rod
support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5601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静萍
李宏韬
宋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Original Assignee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filed Critical Qilu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Qingdao
Priority to CN20212025601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621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621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6210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行器,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形变组件;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上均构造有卡接槽;形变组件包括转动轴,柔性件和辅助轴,转动轴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架,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架;柔性件的一端与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辅助轴的中部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助行器,可以通过调整辅助轴的安放位置,使助行器具有使用状态和休息状态。当处于使用状态时,患者可使用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当训练时感觉身体不适或疲惫时,患者可将辅助轴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卡接槽内,使助行器处于休息状态,患者可将助行器当做座椅来使用及时休息,避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伤。

Description

一种助行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肢体恢复用助行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助行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两类助行器。一类是拐杖,一般患者在做完髋关节置换术后需要双拐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四足助行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早期下地需要使用这类助行器。
患者在做完髋或膝关节置换手术以后,医生通常会指导患者康复训练。如果患者感觉术后双腿不足以支撑自身的重量,可选择使用助行器协助自身进行康复训练。在患者使用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当患者感觉疲惫或腿部不适需要坐下休息时,现有的助行器仅能够为患者提供站立的支撑,而无法使患者坐下休息。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现有的助行器仅能够为患者提供站立的支撑,而无法使患者坐下休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能够为患者提供站立的支撑,还能使患者坐下休息的助行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助行器,包括:
第一支架;
第二支架,与所述第一支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与所述第二支架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均构造有卡接槽;
形变组件,包括:
转动轴,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
柔性件,一端与所述转动轴的中部固定连接;
辅助轴,长度大于所述柔性件的宽度,且所述柔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轴的中部固定连接;
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件缠绕在所述转动轴上,所述辅助轴处于与所述转动轴靠近的位置;
助行器处于休息状态时,所述柔性件从所述转动轴上展开,所述辅助轴处于两端卡接固定在所述卡接槽上的位置。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形变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套设在所述辅助轴的外侧,与所述柔性件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架包括:
第一支撑杆,竖直设置;
第二支撑杆,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杆;
第一横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连接;
和/或,
第二支架包括:
第三支撑杆,竖直设置;
第四支撑杆,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支撑杆;
第二横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杆和所述第四支撑杆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所述连接杆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滚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方,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
所述滚轮组件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端部着地;
所述滚轮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通过滚轮着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方均设有滚轮安装槽,所述滚轮安装槽的朝外一侧具有开口,所述滚轮组件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滚轮安装槽内。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复位弹簧,一端与所述滚轮组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三支撑杆连接,用于拉动所述滚轮组件从所述开口位置上翻以使其保持在收纳状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转动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转动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转动安装结构包括:
凹槽,成型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支撑杆的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一侧;
第一转动槽,成型在所述凹槽的槽底;
固定块,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内;
第二转动槽,成型在所述固定块上;
所述固定块安装进入到所述凹槽内部后,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正对,形成转动孔;
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转动孔内,且所述转动轴的位于所述转动孔外侧的端部安装有限位块。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把手,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上。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挂液杆,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用于固定吊瓶;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上设置有收纳腔;所述收纳腔用于收纳所述挂液杆;所述第一支架和/或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设置有插入孔;所述插入孔用于固定所述挂液杆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助行器通过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之间设置形变组件,并通过调节形变组件的辅助轴的位置使助行器具有使用状态和休息状态。当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患者可使用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助行器为患者提供站立的支撑。当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感觉身体不适或疲惫时,患者可将辅助轴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的卡接槽内,使助行器处于休息状态,患者可将助行器当做座椅来使用,并及时得到休息,避免对身体造成进一步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第一支架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柔性件处于休息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柔性件处于休息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助行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B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是挂液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收纳腔在助行器上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C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1是滚轮组件在第一支架上进行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滚轮组件处于使用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支架;11、第一支撑杆;12、第二支撑杆;13、第一横杆;14、活动空间;15、凹滚轮安装旋转槽;191、开口;2、第二支架;21、第三支撑杆;22、第四支撑杆;23、第二横杆;3、连接杆;4、形变组件;41、转动轴;42、辅助轴;43、柔性件;44、弹性件;45、转动孔;451、第一转动槽;46、限位块;5、挂液杆;51、缺口;61、收纳腔;62、磁铁;63、插入孔;7、把手;8、滚轮组件;81、旋转杆;82、万向轮;83、固定板;9、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助行器,如图1-4所示,包括第一支架1、第二支架2、连接杆3及形变组件4。形变组件4包括转动轴41、柔性件43及辅助轴42。
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为对称结构且相对设置。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接;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上均构造有卡接槽18。转动轴41的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一支架1,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支架2;柔性件43的一端与转动轴41的中部固定连接;辅助轴42的长度大于柔性件43的宽度,且柔性件43的另一端与辅助轴42的中部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11,竖直设置;第二支撑杆12,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第一横杆1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顶端连接;第二支架2包括:第三支撑杆21,竖直设置;第四支撑杆22,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1;第二横杆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2的顶端连接;第一支撑杆11和第三支撑杆21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接。
由于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为对称结构,故以第一支架1为例进行具体介绍。
第一支架1包括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和第一横杆13。第一支撑杆11的高度比第二支撑杆12的高度略高。第一横杆1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的顶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的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11的底端端面与第二支撑杆12的底端端面位于同一水平面(该水平面可视为地面)。这样倾斜地设置第一横杆13,便于患者使用助行器锻炼时方便把持第一横杆13,当患者坐在助行器(将柔性件43展开形成座椅)上休息时,起到扶手的作用。在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的底端的端面均粘贴有橡胶垫,增加患者使用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时的安全性。
如图2所示,在第一支架1上,连接杆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杆1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支撑杆12固定连接,其固定高度位于第一支撑杆11高度的二分之一处。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一横杆13以及连接杆3之间围设成一个活动空间14,该活动空间14的形状呈梯形孔状。连接杆3的中部位置成型有卡接块17,且该卡接块17位于第一支架1的活动空间14内。卡接块17上成型有卡接槽18,且卡接块17的设置有卡接槽18的一端朝第二支撑杆12方向倾斜一定角度设置(如45°),卡接槽18可供辅助轴42卡接。在第一支架1的连接杆3的下方焊接有另外一根连接杆3,该连接杆3能够使第一支架1的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作为一种变形设计方案,卡接块17上构造卡接槽18的方式还可以是:卡接块17的一端焊接于连接杆3上,卡接块17的另一端成型有卡接槽18。
如图1所示,在助行器上,第一支架1与第二支架2之间焊接有另外两根连接杆3,两根连接杆3分别设置于助行器中部的连接杆3的上、下方,这两根连接杆3能够使助行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牢固。
如图4-7所示,转动轴4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限位块46。限位块46的形状呈圆柱状,且限位块46与转动轴41同轴心设置。限位块46的直径比转动轴41的直径大。以第一支架1为例进行介绍,第一支撑杆11的远离第二支撑杆12的一侧面上成型有凹槽15,第三支撑杆21的远离第四支撑杆22的一侧面也成型有凹槽15,该凹槽15的槽底中部位置成型有第一转动槽451。凹槽15内设置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形状与凹槽15的形状相匹配。固定块16朝向凹槽15槽底的一侧面成型有第二转动槽161。当固定块16安装进入到凹槽15内部时,固定块16上的第二转动槽161与凹槽15槽底的第一转动槽451组成转动孔45,转动孔45的一端的孔径与转动轴41的轴径相同,转动孔45的另一端的孔径与限位块46的轴径相同。
在组装时,将转动轴41放置于第一转动槽451内,使用螺栓穿过固定块16上的孔将固定块16固定于凹槽15内,固定块16与凹槽15组成的转动孔45可供转动轴41转动。转动轴41两端的限位块46能够防止转动轴41从转动孔45滑脱。
作为优选方案,还可以设置橡胶圈,套设在转动轴41上,用于固定辅助轴42。
本实施例中,柔性件43可采用网布,例如,可采用市售的可用于座椅上的弹性网布。
柔性件43的安装方法为:将柔性件43的一端在转动轴41上缠绕至少一圈,并将其缝制固定;将柔性件43的另一端在辅助轴42上缠绕至少一圈,并将其缝制固定。
本实施例的助行器包括使用状态和休息状态。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过程中的支撑;助行器处于休息状态时,供患者坐下休息。
调节助行器由休息状态转化为使用状态的方法为:通过旋转转动轴41将柔性件43缠绕于转动轴41上,在此过程中,辅助轴42逐渐向靠近转动轴41的方向移动,辅助轴42抵触第一支撑杆11与第一横杆13时停止旋转转动轴41,并将橡胶套套设在辅助轴42上,将辅助轴42固定。
调节助行器由使用状态转化为休息状态的方法为:拉动柔性件43从转动轴41上展开,并将辅助轴42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卡接槽18内。
通过在相对设置的两个支架之间设置形变组件4,并通过调节形变组件4的辅助轴42的位置,使助行器具有使用状态和休息状态两种状态。当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患者可使用助行器进行康复训练,助行器为患者提供站立时的支撑。当患者感觉身体不适或疲惫时,将柔性件43展开,并将辅助轴42的两端分别卡接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卡接槽18内,形成可供休息的临时座椅,患者此时可将助行器当做座椅来使用,此功能可以迅速为患者休息提供条件,避免患者晕倒、摔伤等。
优选的,形变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4,弹性件44设置于柔性件43与辅助轴42之间。弹性件44采用海绵材料制成,形状呈管状,内径与辅助轴42的轴径相同。安装时,先将辅助轴42插入到管状的弹性件44内,然后移动弹性件44到辅助轴42的中部位置,再将柔性件43的另一端以弹性件44为轴缠绕至少一圈后缝制固定。在柔性件43与辅助轴42之间设置弹性件44,能够提高患者在助行器上休息时的舒适度。
优选的,助行器还包括挂液杆5。挂液杆5可拆卸固定设置于第一支架1或第二支架2上。挂液杆5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直径为1cm。挂液杆5的一端成型有U型的缺口51,用于悬挂吊瓶。在助行器上设置挂液杆,看为患者的输液提供便利。当医院输液区的座位不够时,医院可将闲置的助行器作为临时输液座位使用。
第一支架1和/或第二支架2上成型有收纳腔61,收纳腔61用于收纳挂液杆5,将挂液杆5隐藏于收纳腔61内,可使助行器的外观整洁。以第一支架1为例进行介绍,收纳腔61的形状呈圆筒状,收纳腔61的直径比挂液杆5的直径略大。收纳腔61从第二支撑杆12远离第一支撑杆11的一侧面贯穿至第一支架1的连接杆3内,第二支撑杆12一侧面的孔为收纳腔61的腔口。收纳腔61的腔口位置内嵌有一块磁铁62,磁铁62与挂液杆5进行磁性吸附,能够防止挂液杆5的丢失。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插入孔63,例如,第一支架1的第一支撑杆11的顶部成型有插入孔63,插入孔63的形状与挂液杆5底部的形状相适配。当需要使用挂液杆5时,医护人员仅需将挂液杆5从收纳腔61内取出,并将挂液杆5插入安装进入到插入孔63内,即可完成挂液杆5的迅速安装。
优选的,如图3所示,助行器还包括两个把手7,两个把手7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1和第二支架2上,且把手7位于连接杆3的上方。
以第一支架1为例进行介绍,固定块16的远离第二转动槽161的一侧面上固定设置有一个把手7,该把手7位于固定块16的中部位置。当后期把手7发生故障时,便于更换把手7。
如图2、11、12所示,助行器还包括滚轮组件8,滚轮组件8可旋转地安装于助行器上。具体的,第一支撑杆11的底端成型有滚轮安装槽19,且滚轮安装槽19设置于第一支撑杆11的远离第二支撑杆12的一侧。滚轮组件8包括旋转杆81、万向轮82。万向轮82可采用祥清售卖的型号为XQxjl001的万向轮82。旋转杆81的一端安装于滚轮安装槽19内,在旋转杆81及滚轮安装槽19上打孔,使用销轴穿过即可完成安装。旋转杆81可以销轴为轴,在滚轮安装槽19内旋转一定角度。旋转杆81的另一端焊接于万向轮82的固定板83上。滚轮组件8还包括复位弹簧9,复位弹簧9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助行器的一侧面,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滚轮组件8上。例如,复位弹簧9的一端焊接于第一支撑杆11远离第二支撑杆12的一侧面上,复位弹簧9的另一端焊接于万向轮82的固定板83上。
在助行器的底部设置滚轮组件8,使助行器可作为简易的轮椅使用。当患者在康复训练感觉到不适时,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可将辅助轴42卡接于卡接槽18内,并将滚轮组件8进行旋转,使滚轮组件8的旋转杆8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杆11的长度方向相同,此时的助行器可作为一个简易的轮椅,便于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将患者移动到医院相应的诊断区。在滚轮组件8与助行器的支撑杆之间设置复位弹簧9,便于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在将助行器当做简易轮椅使用以后,对助行器的滚轮组件8进行复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助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支架(1);
第二支架(2),与所述第一支架(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与所述第二支架(2)通过连接杆(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均构造有卡接槽(18);
形变组件(4),包括:
转动轴(41),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架(1),另一端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支架(2);
柔性件(43),一端与所述转动轴(41)的中部固定连接;
辅助轴(42),长度大于所述柔性件(43)的宽度,且所述柔性件(43)的另一端与所述辅助轴(42)的中部固定连接;
助行器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柔性件(43)缠绕在所述转动轴(41)上,所述辅助轴(42)处于与所述转动轴(41)靠近的位置;
助行器处于休息状态时,所述柔性件(43)从所述转动轴(41)上展开,所述辅助轴(42)处于两端卡接固定在所述卡接槽(18)上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形变组件(4)还包括弹性件(44),套设在所述辅助轴(42)的外侧,与所述柔性件(4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1)包括:
第一支撑杆(11),竖直设置;
第二支撑杆(12),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
第一横杆(1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顶端连接;
和/或,
第二支架(2)包括:
第三支撑杆(21),竖直设置;
第四支撑杆(22),竖直设置,高度低于所述第三支撑杆(21);
第二横杆(23),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三支撑杆(21)和所述第四支撑杆(22)的顶端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通过所述连接杆(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滚轮组件(8),分别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下方,具有收纳状态和使用状态;
所述滚轮组件(8)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端部着地;
所述滚轮组件(8)处于使用状态时,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通过滚轮着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下方均设有滚轮安装槽(19),所述滚轮安装槽(19)的朝外一侧具有开口(191),所述滚轮组件(8)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滚轮安装槽(19)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复位弹簧(9),一端与所述滚轮组件(8)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杆(11)或所述第三支撑杆(21)连接,用于拉动所述滚轮组件(8)从所述开口(191)位置上翻以使其保持在收纳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动安装结构,用于将所述转动轴(41)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安装结构包括:
凹槽(15),成型在所述第一支撑杆(11)的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杆(12)的一侧,和所述第三支撑杆(21)的远离所述第四支撑杆(22)的一侧;
第一转动槽(451),成型在所述凹槽(15)的槽底;
固定块(16),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凹槽(15)内;
第二转动槽(161),成型在所述固定块(16)上;
所述固定块(16)安装进入到所述凹槽(15)内部后,所述第一转动槽(451)与所述第二转动槽(161)正对,形成转动孔(45);
所述转动轴(41)的两端可转动地安装到所述转动孔(45)内,且所述转动轴(41)的位于所述转动孔(45)外侧的端部安装有限位块(4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7),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1)和所述第二支架(2)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挂液杆(5),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上,用于固定吊瓶;所述第一支架(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上设置有收纳腔(61);所述收纳腔(61)用于收纳所述挂液杆(5);所述第一支架(1)和/或所述第二支架(2)的顶部设置有插入孔(63);所述插入孔(63)用于固定所述挂液杆(5)的一端。
CN202120256016.4U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助行器 Active CN2147621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6016.4U CN21476210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助行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56016.4U CN21476210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助行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62102U true CN214762102U (zh) 2021-11-19

Family

ID=78750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56016.4U Active CN214762102U (zh) 2021-01-29 2021-01-29 一种助行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621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9261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山东起跑线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孕产妇分娩自由体位助行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99261A (zh) * 2021-12-08 2022-03-01 山东起跑线母婴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孕产妇分娩自由体位助行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01836A (zh) 可移动iv支架
CN214762102U (zh) 一种助行器
KR200477365Y1 (ko) 의료용 휠체어
CN209734479U (zh) 助行器
CN116785084A (zh) 一种一体联动调节的轮椅
US11510842B2 (en) Ergonomic ambulation assist device
CN217938643U (zh) 一种可折叠的康复助步车
CN212282109U (zh) 多功能骨科助行装置
CN213723009U (zh) 一种轮椅助行器
KR200490704Y1 (ko) 노약자를 위한 기립 보조장치
CN214231998U (zh) 一种助行器
CN219148790U (zh) 一种可辅助行走的输液架
US9456941B2 (en) Trolley for transporting individuals of limited capacity in sedentary position on chair
CN108938233A (zh) 一种轮椅
CN215425915U (zh) 一种多功能助行器
CN220385309U (zh) 一种一体联动调节的轮椅
WO2020010682A1 (zh) 一种适用于眼底手术后的多功能座椅
CN213491102U (zh) 一种心理放松辅助装置
CN215608279U (zh) 一种高稳定性的儿科输液架
CN220714323U (zh) 一种术后患者行走辅助移动架
CN215385280U (zh) 一种icu多功能康复轮椅
CN213407273U (zh) 一种代步输液架
CN213157515U (zh) 一种脑外科手术护理用功能脚架
CN215081747U (zh) 一种用于医院护理的老年患者搀扶器
CN113693892A (zh) 一种心胸外科康复护理用助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